戏中戏、局中局,一时竟辨不透究竟是谁长袖善舞。
往昔瞧着慕容薇对苏暮寒一往情深,苏光复只怕苏暮寒陷进温柔乡里,影响了好不容易走到如今的复国大计,才不住声提醒。
未料想,自己老谋深算了一辈子,枉自在宫里安插了那么多眼线,竟也被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摆了一道,又有什么理由再去责怪苏暮寒?
难不成自己真得老了?还是说自己那颗未竟的心在一次次的失败里变得脆弱又多疑,以至于失去了最根本的洞察力。
瞧着苏暮寒虽受此重创,眼神依然清湛深邃,到未似霜打的茄子那般没有精神,可算得不幸中的万幸。苏光复满怀欣慰,重重拍了拍他的脊背。
两人重新落了座,苏光复将自己这些日子的行程说给苏暮寒听。
也并非没有收获,苏光复此行其实成果颇多。
当日他先回了云南,安排了千禧教中的事宜,与毒枭做了一笔大买卖。又取出大周朝的传国玉玺,只身一人潜入苗疆,仍以大周皇室的身份,号令如今苗疆的大土司听命于他。
提起湘西那片神秘的土地,苏暮寒眼前全是蛊毒与巫术之类,心里头更多的是畏惧,也因此对苏光复敢孤身踏足尤其钦佩。
“事隔百年,先生如何说动那大土司依旧向大周效命?”悲伤的情绪释放之后,又拿冷帕子拭了脸,苏暮寒心里反而从未有过的宁静。
苏光复曾给苏暮寒讲过那一段历史,当年苗疆的大土司曾受大周朝宣德皇帝的招安与封诰,也算是大周的子民。后来他们将宣德皇帝的牌位供在庙里,与祖先一样享受后代子孙的香火。
如今过了百年,江山几易其主,大土司划地为王,又如何肯淌这个混水?
苏光复信奉的是所有人都要想方设法为自己所用。他一方面拿玉玺证实自己大周使臣的身份,另方面不昔鼓动巧舌如簧,威逼加上利诱软硬兼施,最后以手里的两匣子福寿膏以物易物,换取了十余株毒草。
其间艰辛不足为外人道,更不愿徒增苏暮寒的歉疚。他只轻轻一叹,说道:“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苗人们本性淳朴直爽,又不晓得外头已然天翻地覆,只认做还是大周的天下,属下便钻了这个空子。”
苏暮寒半信半疑,生怕苏光复与这些人打交道容易吃亏,担忧地说道:“先生往后千万莫要孤身涉嫌,苗人虽然淳朴,却是彪悍勇猛。若先生有个万一,让暮寒情何以堪?”
苏光复笑道:“多谢主子厚爱,光复并未提什么不合理要求,又未向他们借兵借刀,只向他们要了些配制丸药的药草。在供奉着宣德皇帝的庙里,大土司如何能不给这个薄面?”
说到这里,苏光复蓦然想起被顾箫铁骑所灭的大阮国,心间十分惋惜。
崇九殿下的正妻阮氏便是阮家嫡系的血脉,当年不顾家人的阻拦,下嫁已然亡国的重九殿下,遭了整个阮氏家族的唾弃,生生与娘家断了联系。
大阮虽微,也有三万铁骑。苏光复晓得那大阮国王的身世来历,曾悄悄求见,请他看在重九殿下与阮氏的面子上,对复周大计施以援手,并许下丞相的厚位。
不料想那大阮国王义正言辞,说道阮氏本是家族的耻辱,况且事过百年,已然尘归尘、土归土,井水不犯河水。
两人并肩立在皇宫的城楼之上,大阮国王指着城中青砖黑瓦的民房与那些纵横交错的街巷,淡然说道:“城中多是流民,他们既尊我一声王,我又如何舍得自己的子民再受颠簸流离、骨肉分散的苦痛。先生虽不忘初衷,何妨更多的考虑一下天下万民的死生?”
言语虽然清浅,却是掷地有声,苏光复记得自己脸上一阵热辣辣的疼痛,又似血淋淋的伤口上被洒了大把的盐粒。
苏光复羞愤而去,为了挽回些许的薄面,他临走之前,拿着将大阮亡国灭族威吓。以手点着那国君的鼻尖骂道:“来日城破国灭,你才是真正杀死这些流民的罪魁凶手。”
那大阮国君坦然笑道:“国在我在,若真有那一日,阁下尽管淌着我的尸体杀进城去。大阮国小势微,却断然没有苟且偷生的道理。”
双方一拍两散,苏光复还未想出转圜的法子,便惊闻大阮已然被康南所灭。
康南帝君不晓得从哪里查到太子顾正诺与大阮高官有染,想将大阮变成他的附属地,犯了康南帝的大忌。
康南帝雷霆震怒,不顾朝臣的阻拦,直接命宁王殿下顾晨箫将这个小国灭尽。
大阮的覆灭,对苏光复来说是损失,对顾正诺来说是威慑,只有顾晨箫是彻头彻尾的赢家,即顺理成章接了康南的兵权,又成就他战神修罗的美名。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苏光复一生杀人无数,连眼皮也不带眨一下,唯有错将重九殿下的妻族灭尽,他心里着实存着歉疚。
“先生、先生,您在想些什么?”瞧着苏光复目光迷离,苏暮寒轻轻牵动他的衣袖,关切地询问。
青花瓷的盖碗里茶香氤氲,白色的雾气与一枝旁溢斜出的绿萝交织在一起,浅浅浮上苏光复的双眼。
苏光复幽幽一叹,诚实地与苏暮寒说道:“我方才想起了大阮的灭国之战,又经由那一战,想起了扬名天下的战神修罗。这样的人如果不能成为盟友,他日便是最凶猛的敌人。”
苏暮寒心间一揪,蓦然触动了前事。
流苏说过,青莲台里慕容薇曾救过受伤的顾晨箫。夏钰之当时负责整个青莲台的安保,若没有他的帮忙,单凭慕容薇一个人想要瞒天过海,那是绝无可能。
而事后,加上夏兰馨在内,留在青莲台的三个人都对此事三缄其口,好似宁王殿下从未出现。
而他与母亲从老宅返回行宫,慕容薇与母亲叙话时,只一味避重就轻,说染了几日风寒,绝口不提青莲台里另有玄机。
第四百四十六章 三雕
风过簌簌如雨,头顶上的紫藤萝沾湿衣襟,连带着打湿苏暮寒漫漫的思绪。
难不成,从那个时候起这几个人已然暗中结盟,单单将自己一个人撇在局外?苏暮寒被自己脑中呼之欲出的想法吓了一大跳。
他胡乱拂了一下头顶上的落花,颤颤唤了一句先生,想与苏光复分享自己心底的担忧。苏光复却已然慎重地取出一只黑漆描金的匣子,小心地开了上头的暗锁,递到苏暮寒面前。
匣子里铺着厚厚的紫色漳绒,上面放置着十余株颜色赤红的药草,还接着一串串水滴样的红豆。
药草虽然已被晒成枯干,色泽却诡异而又潋滟,那烈烈的红色似是鲜血,又似是烈火,想要将一切焚烧。
苏暮寒想要伸手,苏光复忙忙喝住了他:“主子别动,这草含有剧毒。”
苏暮寒咂舌而笑,赶紧缩回手,感兴趣地问道:“这便是先生从苗疆得来的东西?颜色好生奇怪,究竟什么样的药草,值得先生这样大费周章?”
为了几株药草,苏光复百忙之中远赴苗疆,苏暮寒相信一定大有用处。他眼光簇簇,全是跳动的火花,欣喜又激动地倒映出那些潋滟的红枝。
“这草名唤千日醉,与不同的药草相配,功效也不相同。轻则乱人神智,重则取人性命,妙就妙在拿银针也试不出它的毒性。”苏光复指着鲜红的药草,细心解释道。
阴测测地笑道,苏光复为自己的妙计沾沾自喜:“我紧赶慢赶,将康南的使团抛在身后,他们不过三两日便会进京。崇明帝想要个热闹的册封礼,我便遂他的心意。”
“先生的意思是说,要给崇明帝下毒?”苏暮寒心里又是一阵狂喜。
若赶在太子册封之前下手,即葬送了崇明帝的性命,又让慕容芃失了即刻即位的资格。到时候他振臂一呼,换得父亲的旧部呼应,又何须畏惧以慕容芃在内,那几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
许是苏暮寒脸上的笑容太过灿烂,苏光复能猜到几分他心里的想法。
苏光复缓缓摇头,泼着苏暮寒的冷水:“主子莫要太过乐观,此时毒杀崇明帝不是上上之举,更何况崇明帝身边戒备森严,很难取到他的性命。我另想了个一箭双雕之策。”
随手勾下一根紫藤萝开得荼蘼的花枝,苏光复毫不练怜惜地将花在手里揉搓着,似玩弄着一块破布。
他哈哈笑道:“届时的欢迎宴会上,楚皇后一定会与君妃娘娘把盏共饮。假那位罗嬷嬷之手,不管是给谁端上点儿加了药草的东西,都足够崇明帝喝一壶。到时候咱们瞧瞧是册封礼热闹,还是皇后或者君妃的大丧更为风光?”
苏光复到更盼望死的是君妃娘娘,若以此引起康南与西霞两国的不睦,他便可以挑动建安,坐享渔人之利。
便是崇明帝什么不测,宫里如今有着皇太后坐镇,兵部尚书又是她的亲信,自己这边绝不讨不到好处。还不如就让崇明帝从后院起火,无瑕顾及前朝的混乱局面。险中求生,前景更加灿烂。
苏暮寒认真地听着苏光复的分析,深知自己方才还是想得太过简单,对于苏光复的计策深以为然。浑然不觉得楚皇后本是自己的姨母、至情至性的亲人,反而狠狠说道:“最好一网打尽,连同那个死老太婆。”
“嗯,流苏姑娘传的消息有真有假,不是她瞧不真切,便是旁人对她有了防范之心。今次这件事,还是劳动她也出些力。”有了一个慕容薇,苏光复已经担心,生怕流苏对苏暮寒的感情经不起磋磨,死了心要拉她下水。
提起流苏,苏暮寒便想起她日前传递的消息:“那罗嬷嬷有一道拿手的乳酪,以当季花朵烹制,据说连御膳房也做不出同样的味道。最好是将东西加在酪里,若能同时送去寿康宫与凤鸾殿,才是叫人快意。”
敢想才能敢做,能毫不设防地将吃食送进这两个地方,说易不易,说难其实也不难。慕容薇便时常往两宫里送些点心糕点。
苏光复听得眼睛奕奕闪亮,拍掌道:“此计可行。只须流苏姑娘说动大公主,叫罗嬷嬷亲手治几份乳酪,往上面洒些兑了酒的千日醉,便是一箭三雕了。”
苏暮寒更是眉眼璨璨,一扫方才的阴翳,朗声大笑道:“先生带来的好东西,连银针都试不住的毒药,我看她们又如何躲过?”
心里头还有更癫狂的想法,将皇太后与楚皇后一并除去,趁着崇明帝伤心之余,苏暮寒打算铤而走险,借着吊唁的名义入宫,与苏光复的人里应外合,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叫许三年和夏钰之手中白白握有军队和暗卫,一步也动弹不得。
所谓走一步看一步,为今之计便是将东西和消息一起递到流苏手中。
这等紧要大事,苏暮寒不敢中间使人传信,他小心地询问了苏光复使用之法,拿漳绒包了两株药草收入盒中,准备尽快找个时间入宫。
当日苏暮严为刺杀罗讷言殒命,一直令苏暮寒心头郁郁,觉得亏欠苏家老宅。今次大事议定,便将话题转到苏家老宅,关切地问起族长等人的消息,又询问那苏暮严的双亲可还安好。
苏光复将大拇指一挑,赞了声:“族人们真是个个忠义。我听族长说,暮严的父亲当日惊闻儿子去世的噩耗,去族长那里问清了事情的始末,连叫了三声好,流着泪赞了句儿子死得其所。”
忆起这位族兄的罹难,苏暮寒眼眶一热,又听得他的父辈如此忠烈,心内如何能不赞叹?虽记不起苏暮严父亲的模样,却也真心赞了一声忠肝义胆。
苏光复叹道:“若不是个个忠肝义胆,咱们一群丧国流民,如何能苦苦支撑到如今?若论起神勇,暮然也不输他,此次立了件大功。”
苏暮然是族长的嫡长孙,俨然后一辈的领头人。当日在老宅时,苏暮寒对这位族兄极为推崇,见苏光复极力称赞,便含笑道:“先生慢慢说来。”
第四百四十七章 菊酒
苏光复便娓娓说起,苏暮然如何每夜领着人不眠不休,从后山开凿通道,又如何驾起竹海云梯,千难万险绕过官府的守卫,一直登山玉屏山后山。
在那里,他们寻到了瀑布后头的山洞入口,找到了昔年周扬尘与重九殿下的藏身之所。山洞里一切完好,能瞧得出当年生活的痕迹,石桌石椅灶台倶全,唯有重九殿下当年翻过的史书,因为风化都做了灰烬。
若不是苏暮然为寻找当年的山洞遗址,只身一人潜入玉屏山腹,又如何能亲眼探到西霞的工匠们开挖矿藏与锻造兵器的火爆场面?只怕他们依然会以为玉屏山里大兴土木,修建着什么四时园林。
单凭这一点,苏暮然也是头功一件。
苏光复由衷地赞道:“若没有暮然亲眼所见,咱们依旧被蒙在鼓里。那挖矿与冶炼的场面宏大火爆,周围是真刀真枪的官兵守护。暮然虽然不敢靠得太近,却能瞧着好些刀剑的寒光,还有一捆一捆的羽箭,不知将要运往哪里。”
寥寥几句便能说完的事情,实施者则要付出无比艰辛的努力。
玉屏山的后山是光滑如镜的万仞悬崖,顶上一挂飞瀑气势如虹,由山顶直落山涧,地势十分险峻。要在这里驾起云梯天桥,绝非常人可及。
当日苏暮寒身在老宅,这位族兄曾领着他立在后山慨叹那悬崖难登,遗憾因为当年一场泥石流毁去印记,如今再难寻重九殿下的藏身之所。
未料想有志者事竟成,自己回京不过几个月,这位族兄竟然真就踏平了高山,拿竹竿与绳子驾起了隐秘的云梯。
苏光复依旧滔滔不绝,恨不能一口气将这些事情说完。他饮了碗茶润喉,大笑道:“任谁也没想以,那瀑布后头的山洞又大又干燥,可容数百人藏身。族长已然亲眼瞧过,命令族人们将山洞重新修葺,来日若有风吹草动,那里便是族人们暂且栖息之地。”
苏暮寒听得连连点头,嘱咐道:“如今山雨欲来,谁也说不准哪一天便是雷霆之势。与族长说说,抓紧时间修葺。我总有预感,苏家老宅也不牢靠,不如将那些贵重东西先搬入山洞,连同一些老弱妇孺,能避则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