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言的眉头微不可见的蹙了蹙,这个王英倒也神秘,除了知道他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操京城口音,竟然没有别的线索。
自从去年听说赵宥身边有这样个人之后,她就让人调查过,可惜叫王英的很多,二十多岁考中秀才的也很多,如同大海捞针般。
晚上躺在床上,秦珏拍拍她的脸蛋,安慰她:“既然王英是寄居在小庙里,那我们就从小庙查起,如果他是京城人氏,又怎会住在那里?这件事交给我吧,沈砚要成亲了,你把贺礼准备准备。”
就是不让她为这件事再操心了。
罗锦言满足地缩进秦珏怀里,民间夫妻就是这样吧,妻子把外面的事情全都交给丈夫,自己只管柴米油盐,生儿育女。
见她缩成小猫样,秦珏的心里又痒了,大手探进她的小衣里,把她揉弄得软成团儿,任由他撷取......
秦珏并没有告诉罗锦言,他想到了个人。
那个时候,借住到城外小庙里,除了外地人,还有可能是有家不能归的人。
他苦笑,这么多年了,他竟然对那人并不了解。
如果不是当年惜惜的那件事,他甚至把那个人当成透明的。
这样的失误,他以后都不会再犯,他再也不是当年的任性小子,他是朝廷命官,家之主,他身后有妻有儿,他的每个差错,都有可能会危及她们。
沈砚也不是整日宅在明远堂里,他上窜下跳,今天打猎,明天又去教坊,没过几天,整个京城的红牌姑娘都知道沈世子回来了。
他进宫时,从赵极那里得了几样好东西,没让送到骁勇侯府,自己拿到了明远堂,全都给了两个孩子。
然后抱着豫哥儿去找秦珏:“豫哥儿收了我的东西,你把他给我当干儿子吧。”
秦珏气极,先前要让豫哥儿做女婿已经很可恶了,现在又要给豫哥儿做干爹,你小子存心是要和我抢儿子是吧?
从小到大,沈砚看惯他的冷口冷脸,根本不当回事。
“要么你把豫哥儿给我当干儿子,要么就把元姐儿给我当儿媳妇,你若是不答应,我就缠着你,缠到你答应为止。”
秦珏把这件事告诉了罗锦言,罗锦言笑得不成。比起当女婿当儿媳妇,还是做干儿子比较好些。
秦珏和沈砚,两人都是睚眦必报的性子,前世他们形同陌路,却也并没有针对对方,只是如两条平行的路,没有任何交集。
现在罗锦言明白了,他们彼此还在珍惜少年时的情谊,谁也不愿意去破坏各自心里的那份温暖。
罗锦言想到这里,就对秦珏道:“沈砚想认干亲,那就认吧,豫哥儿多个义父,娶媳妇时还能让义父多出银子做聘礼,这多好。”
秦家的嫡长孙,当然不会缺这点银子。
罗锦言这样说,其实是告诉秦珏,这对豫哥儿是件好事。
当然,两家人也会因为豫哥儿的关系越走越近,她想让秦珏和沈砚做辈子的好兄弟。
秦珏冷哼,他的儿子要向别人叫爹,他心里别扭。
罗锦言哈哈大笑,凑到秦珏耳边小声说道:“你别舍不得,顶多我给你多生几个儿子。”
秦珏先是喜,继而眉头皱起,捏着罗锦言的鼻子,恶狠狠地道:“你还要多生?不要命了?”
罗锦言抱着他的腰求饶,他松开手,在她的小鼻子上亲了两口,这才说道:“等到豫哥儿周岁以后再说,他还没管我叫过爹呢。”
罗锦言伸手去拽秦珏的耳朵,这酸溜溜的小样儿,太讨媳妇喜欢了。
第五三九章 喜事连
♂!
没两日,常四娘生下了一个女儿,重七斤二两,生得白白胖胖。
李青风二十八岁才第一次当爹,兴奋得不成,对常四娘千依百顺,还叫了罗锦言过来,陪着常四娘说话解闷。
常四娘就悄悄对罗锦言道:“豫哥儿和元姐儿还小,你快回去吧,我好得很,没有想不开,是你二哥太担心了。”
罗锦言哈哈大笑,对常四娘道:“二哥喜欢女儿,他是怕你想不开吧。”
“可不就是。他那人哪里都好,就是总把我当成水做的江南女子,我从小就在油坊里,哪有那么娇气,我若是生个女儿就想不开,那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呢。女儿多好,以后还能帮着带弟弟,陪我说说体己话。”常四娘说道。
罗锦言深有同感,一想到自己那个招蜂引蝶的万人迷儿子,就不由得直叹气,还是元姐儿最乖了,除了吃就是睡,多可爱。
这时有小丫头进来说:“罗大人来了。”
李家丫鬟口中的罗大人,就是住在隔壁的罗绍。
罗锦言过来的时候,是先回娘家的,罗绍没在家,张氏则在隔壁帮着打理日常杂事。常家没有大户人家的底蕴,常四娘嫁过来时,身边没有厉害的管事嬷嬷。临近生产时,张氏就把自己身边的柳嬷嬷借给她,帮着打理家务。这两天来的客人很多,张氏索性亲自过来,把李家的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罗绍下了衙,听说罗锦言回来了,换了官服便来了隔壁。
见罗锦言空身一人,没带两个孩子,这才松了口气,却又埋怨她道:“你把两个孩子扔在家里怎么行,这边有你母亲,一会儿玉章来接你,你就跟他回去,不要留下用饭了。”
这待遇,连饭都不留了。
罗锦言笑着应了,道:“等二哥二嫂这边不忙了,我带着孩子们来看您和太太。”
罗绍板起脸来,道:“天气越来越冷,他们还那么小,你带着他们出来做什么?冻到怎么办?我下衙以后自己到明远堂看他们,你们不用过来了。”
这些日子,罗绍常去看外孙和外孙女,他懒得和秦烨寒暄,索性每次都从明远堂的角门进去,不和秦烨见面,秦烨自从那次被罗绍臭骂一通,就很怵头和这位亲家见面,罗绍走角门,他干脆也装做不知道。
秦珏下衙后来杨树胡同接罗锦言,罗绍果然没有留他们用饭,催着他们快点回去,临走时又让人搬了十几张皮子放到车上,说是给豫哥儿和元姐儿做过年衣裳的。
两个孩子还那么小,哪里用得了这些,罗锦言没有推辞,笑着全都收下了。
这是爹爹的心意,如果她执意不收,那就是见外了,老爹会伤心的。
坐到车上,秦珏对她说道:“岳父刚才问我,豫哥儿大些了,能不能跟着他读书。”
罗锦言笑弯了眼睛,豫哥儿真是香饽饽,几个月大的小人儿,干爹已经预定了,就连以后读书的事,外祖父都惦记上了。
“你没答应?“罗锦言问道。就算秦珏不答应,那也是情理之中。豫哥儿是嫡长孙,秦家要精心培养,不想假手于人也说得过去。
“怎么会?我高兴还来不及,岳父是国子监祭酒,让豫哥儿跟着他老人家读书,总比跟着我要好吧,再说,我也是岳父教出来的。”
这倒也是,你压根儿就不爱读书,儿子跟着你有样学样,若是没有你过目不忘的本事,那不就麻烦了?
“公公那里你去说。”罗锦言笑着说道。
“他若问起,我就和他说,他若不问,我就不说了。我小时候,他给我启蒙,把我揍得满园子跑,如果不是我娘护着我,我就被他打傻了。”
不爱读书的熊孩子,不挨揍才怪。
罗锦言一边腹诽着嫌弃秦珏,一边懒洋洋地靠在他怀里,没有什么地方,比他怀里更温暖更舒服的了。
还好,公公没把他打傻。
李毅接到李青风六百里加急寄来的信,很是高兴。常氏虽然生的是女儿,可他又不是没有孙子,李家上一代只有李氏一个女儿,这一代更是只有李青雅一个嗣女,现在常氏生了孙女,犹如万树丛中一点红,就连李大舅母也很高兴。
罗锦言生下双胞胎,崔妈妈紧赶慢赶,还是在满月宴后三四天才赶到京城,送来贺礼,为此,李毅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现在常四娘生下女儿,李毅就和李大舅母商量,明年去京城住些日子,既看看孙女,也能赶上豫哥儿和元姐儿抓周。
李大舅母兴奋起来,一边打发刚刚回到扬州的崔妈妈再去京城,给儿媳和孙女送东西,一边盘算着,要在明年去京城之前,把李青雅的亲事定下来。
老太爷临终前,把自己的一半身家都留给了二老太爷。隔了这么多年,二老太爷名下的财产早已远不是当年的数目,李青雅虽是女子,但李毅没有留私,把这些财产全都给了李青雅做嫁妆,只是有个条件,若是招婿也就罢了,按大周律,三代之后幼子归宗;但若是嫁娶,那么无论生几个儿子,都要由李家挑选一名嫡子,继承二老太爷香火。
这条件并不苛刻,李家虽是商户,但李青雅是带着李家二房全部身家出嫁的,这些以后还不是全都便宜了她的子孙?
来提亲的快要踩破门槛了,甚至还有几个是官宦人家的庶子,就连廖家的一个旁支,也请了熟人说项。
李青雅虽是侄女,但毕竟不是自己养大的,李毅和李大舅母不敢全权做主,还是要让李青雅自己拿主意。
结果,这亲事说了快两年,还是没有眉目。
明年李毅和李大舅母去了京城,少则几个月,多则大半年,若是李青雅的亲事没有提前定下来,就又要耽误了。
过了年,李青雅就二十三岁了。
难道要带着万贯家财去做填房吗?
李大舅母一想到李青雅还要倒贴丈夫前面的子女,她就坐不住了,坐车去了善堂。
李青雅白天都在这里。
第五四零章 纪先生
李大舅母来到善堂的时候,李青雅正在教几个六七岁大的女孩子剪窗花。
听说李大舅母来了,李青雅让女孩子们练着剪,自己则迎了出去。
李大舅母打量着眼前的侄女,见她穿着杏子黄的素面小袄,月白色挑线裙子,梳着单螺髻,让她显得更加高挑,配上秀丽的脸蛋,优雅的举止,李大舅母怎么看都觉得这个侄女比起廖家的那些嫡小姐,也丝毫不差。
李青雅见李大舅母笑眯眯地盯着她看,有些不好意思,赧然道:“大伯母,您怎么过来了?天井里有风,您快到屋里坐。”
李大舅母伸手挽了她的手,道:“你跟我进来,我有好消息告诉你。”
李青雅心里咯登下,该不会是又有人来提亲了吧?
她在心里苦笑,就是以前在侯府时,她也没有想过,有朝日她会这么有钱。可是钱多了真的好吗?自从她来到扬州,就有很多上门提亲的。
这些来扬亲的人家,难道是真的看中她的人品吗?
当然不是,虽然她已是李家养女的身份,可是在外人看来,她只是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在锦绣十里人杰地灵的扬州,她也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商户女。
钱啊,来提亲的无非是看上她的钱,那传说中抵得上李家半家财的丰厚嫁妆。
这些人只为求财而已。
这是李家的钱,她凭什么要带到别人家里?
李家对她有恩,她不想把李家的钱白白给了别人,哪怕是嫁妆也不行。
她对李毅说过,想留在家里不嫁人了,以后过继个侄儿养在膝下,可李毅不答应,为了银子耽误侄女青春,将来到了九泉之下,他无颜面对李家列祖列宗,无颜面对已去世多年的二老太爷。
李大舅母进了屋,接过李青雅捧给她的手炉,笑着说道:“你二嫂生了个闺女,七斤二两。”
李青雅还以为李大舅母要说提亲的事,却没想到是这件事,她双手合什念了声阿弥陀佛,笑着对李大舅母道:“恭喜大伯和大伯母,总算得了个宝贝孙女,二哥和二嫂长得都好,侄女定很漂亮。”
又道:“您是不是要让崔妈妈再去京城啊,她什么时候动身啊,我要给二嫂和侄女带点东西。”
李大舅母笑弯了眼睛,让李青雅坐到她身边:“这两天就要动身了,这次不像惜惜生豫哥儿和元姐儿时那么匆忙,正好把给惜惜带的年礼也捎过去。你大伯父说了,明年春天他和我就去京城,帮着你二嫂带带孩子,也顺便喝了豫哥儿和元姐儿的周岁酒。”
“啊?您和大伯父明年要去京城啊?那我要赶紧动手了,给豫哥儿、元姐儿和侄女亲手做几件衣裳,给天赐和地养也做几件,到时您帮我带过去。”李青雅边说边盘算着,看看时间够不够用。
李大舅母笑着点头,很快便切入正题:“我们这走就是几个月,说不定要给你侄女把周岁酒也顺道办了,这才回扬州来。我和你大伯父商量过了,要在离开扬州之前,把你的亲事定下来才好,否则我们在京城住着也不安心。”
果然不出所料,还是定亲的事。
李青雅都不知要说什么才好了。
她只好低下头,纤细的手指磨揣着桌角的花纹。
李大舅母见她连耳根都红了,抿嘴笑了,这个捡来的侄女性情真好,可惜亲事上却是波三折。
“你呀,别再和我说什么全凭我们做主的话,你大伯父早就说了,你若是不点头,就是个金镶玉的人儿来提亲,咱家也不答应。”至于金镶玉的人是什么样的,李大舅母自己也不知道。
李青雅知道,李大舅母虽然唠叨,也没有多少心机,但心地善良,也不在金钱上斤斤计较,否则又怎会容得下她这个捡来的侄女呢?
她不想惹得李大舅母不高兴,正想说点什么,把这个话题暂且揭过,就见万字不断纹的帘子被掀开条缝,露出个留着茶壶盖的小脑袋来。
“小宝,你有事吗?”她柔声问道。
小宝看看屋里的李大舅母,有点害羞,对李青雅小声说道:“义学的纪先生来了。”
纪先生?
李大舅母竖起耳朵。
李青雅柔声对小宝说道:“纪先生是不是送字帖来了?”
小宝很认真地摇头:“纪先生送来的不是只有字帖,还有描红簿子。”
李青雅笑道:“好啊,你请王妈妈给纪先生装些点心带回去吃,你再替我谢谢纪先生。”
小宝答应着,开开心心地跑走了。
李大舅母便问道:“纪先生是义学里的?他成亲了吗?多大年纪?可有功名?人品如何?祖籍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他教书教得如何?你舅舅和哥哥们可曾见过?“
李青雅瞠目结舌,满头黑线。
她红着脸,讪讪地道:“纪先生是秀才,他有空时就会到义学里教书,不要束修,我想让善堂里的女孩子也能读书认字,就请他帮忙给孩子们写了几本字帖和描红簿子,纪先生为人清正,不是见财起意之人,大伯母您千万不要多想。”
李大舅母失笑,也觉得自己失态,便笑着岔开话题,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送走李大舅母,李青雅这才有空拿了纪先生送来的字帖和描红簿子来看,见字迹工整漂亮,却都是很简单的字,心里不由得称赞纪先生细心,知道她是拿来给七岁的女孩子们习字之用,便都是写得笔划简单的字,方便孩子们习字。
她想起那天她请纪先生写字帖时,纪先生有些咳嗽,也不知好了没有,她叫过贴身丫鬟小晴,嘱咐道:“你去把大表嫂上次给我的拿来的蛇胆川贝枇杷膏子,拿些给纪先生送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