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重生)——吱吱
时间:2017-10-26 15:37:59

  康祥云眉眼一动,道:“你是说,这是李家有意为之?”
  “是否有意不知道。”郑缄淡淡地道,“谋事在人,成事还在天。可至少能看出来,李家野心勃勃,想做那称霸一方的臣子。”
  康祥云脸色微变。
  “但危险也意味着机会。”郑缄继续道,“南方我们是去不成了,与其继续留在京城混日子,去山西倒是个很好的选择——李家有志向,我们才能有立足之地啊!”
  他们拥有的是治国之术,只有割据一方的枭雄,才用得上他们的才能。
第420章 去向
  但康祥云还是有些担心,道:“不去南边我能理解,可跟着去山西,我心里没底啊!李家太单薄了!”
  郑缄目光闪了闪,笑道:“你别忘了,还有姜家!”
  康祥一愣道:“你说是,如果李家成不了事,还有姜家?”
  “不错。”郑缄道,“去福建,除了福建能让我们一展所长之外,主要还是想避祸。可嘉南郡主说的却很有道理。如果赵家只是想割据一方,等到天下大变,他们只有两条路走。要不逐鹿天下,要不臣服新朝。逐鹿天下,以南制北,纵观天下,只有太祖皇帝做到了。可太祖皇帝那会儿,外族侵略,天下豪杰尽居于南,有民族大义,民族气节,太祖皇帝才能一统天下。除此之外,哪朝哪代的南方不是遇到战事就望风而降?你觉得靖海侯有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吗?”
  康祥云摇头,道:“如今南有靖海侯府,北有辽王,我倒觉得,辽王比靖海侯府的可能更大一些。”
  “从血缘近支看来,辽王的确比靖海候更名正言顺。”郑缄不以为然地道,“可若辽王是那块材料,曹太后摄政的时候他就能得手了,还能等到今天?可见那辽王也是银枪蜡头,中看不中用。
  “至于皇上,那就更不要说了。虽然亲政不到一年,可你看他干的那些事,连曹太后都不如。曹太后虽然被困万寿山,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仅抬了李家出来,而且还逼得皇上不得不选了简王的外孙女为后,蛰伏于野,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动。
  “你现在看四川巡抚郭永固、浙江总督李道这些名臣,都在辖地不愿意进京,不是他们不想再进一步,而是京城现在形势复杂,一不小心就会卷到朋党之争中,偏偏皇上无能,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与其这个时候入局,不如远远观望,等形势明朗了,再做打算也不迟。
  “我们跟着嘉南郡主去山西也是同样的道理。
  “靖海侯府的事我们别掺和了,去山西给李家做西席,冷眼旁观,等到局势清楚了,再决定去哪里好了。反正我们会的这些东西,别的士子不屑学之,就算是乱世,也给了我们立足之本,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康祥云连连点头,敬了郑缄一杯,道:“郑兄,如果没有你,我恐怕连辞官的勇气都没有。”
  “康兄也不必说这些客气话。”郑缄笑道,“你我脾气相投,我引你为知己,你这样客气,就和我见外了。”
  康祥云果然就不再说什么,两人说起以后的事来。
  “不知道嘉南郡主那番话是她自己想到的还是有人教给她的。”郑缄感慨道,“若是前者,我觉得她能选了李谦做夫婿,恐怕这其中还有什么文章,我们跟着她,我反而觉得踏实。至少全家的性命是保得住的。若是有人教她的,这必定是国士。我们无论如何也要结交一番。倒不是得他什么指点,我们可以跟着他同进退。也免得平生所学未报,却先丢了性命。”
  康祥云笑道:“我探过李家二公子的底了,他说他们这次来,是李长青和嘉南郡主商量之后的主意,到底来京城做什么,他不知道。随行的只有他和一个护卫,一个小厮,一个媳妇子,一个丫鬟。看似什么都告诉我了,实则该说的话却一句都没有说。喝多了也没有说。”说到这里,他眉宇间流露出几分钦佩来,“毕竟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还是庶子,不管那李长青是什么样的出身,他的孩子却教得好,是个干大事的人。就算我们在李家待不长,能认识李长青也是不错的。”
  郑缄呵呵笑,道:“英雄豪杰,始于微末。所以我们得出去多走走看看,才知道能人奇士,藏龙卧虎,才知道这天下有多大,趣事有多少。”
  康祥云不住称“是”。
  郑缄就把话拉了回来,道:“那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你再拜访一下郡主,看他们什么时候启程,我们这边也好打算。”
  康祥云听了,说了句“你等等”,然后出门去,过了约半盏茶的功夫,重新折了回来,递给了郑缄个荷包,道:“那天李家二公子拿了一百两银子过来,这里有五十两,你先拿去用,若是不够,我这里还有副吴三道的真迹,怎么也能当个二、三百两银子。”
  二、三百两银子,就够足他们两家支持个三、四年了。
  郑缄和康祥云不同。
  康家是当地有名的地主,郑缄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靠着启蒙恩师的资助才考中的举人,最后还给启蒙恩师做了女婿。
  郑缄没有客气,接过荷包就揣在了怀里,和康祥云说了会家常,喝完了酒,吃了半碗面条压了压肠胃,就起身告辞,去收拾东西了。
  康祥云去了小汤山,这个时候姜宪还在万寿山,他当然没有遇到。李骥想到自己居然在康祥云那里被灌醉了,非常不好意思地接待了康祥云。康祥云当然不会和他这样一个毛头小伙子说明自己的来意,只问他们什么时候启程回山西。
  姜宪根本就没有定下归期。
  李骥只好道:“若是嫂嫂定下了时间,我一定提早告诉先生。”
  康祥云想到郑缄说姜宪不是来给李谦跑官的就是来给李家疏通关系的,他不由道:“你不知道郡主去了哪里吗?”
  “不知道!”李骥想也没想地道,“我大嫂在京城有很多的亲戚,她出去串门,几家只怕都要走一走,今天在哪家,我的确不知道。”
  康祥云知道李骥嘴紧,也就不再继续追问,反复叮嘱他,姜宪回来了,一定要告诉姜宪他来过了。
  李骥肃然应诺。
  康祥云起身告辞。
  迎面却碰到个身材中等,相貌清秀的男子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他看见李骥眼睛一亮,忙道:“二爷,您来的正好。大爷派了人给郡主送了东西来,说是庆祝郡主生辰,可郡主……”他说到这里,突然发现还有旁人,立刻打住了话题,笑着站到了一旁,把通道让给李骥和康祥云。
第421章 如愿
  李骥笑着做了个送客的手势,对康祥云说了声“请”,没有介绍那男子。
  康祥云也不好盯着问,笑着和李骥说了几句话,就上了马车,回了城。
  李骥这边快步转过身去,问云林:“大哥知道大嫂不在太原了?”
  云林摆了摆手,神色间少有的浮现出焦虑之色:“还不知道。但东西算好了,在郡主生辰当日送到的。以郡主的心性,肯定会当场就拆了,给大爷回封信去的,可如今郡主不在,谁也不敢拆那寿礼,大爷向来心细,这几天耽搁下来,我怕会看出端倪来。”
  李骥迟疑道:“应该不会吧!大哥应该还在进蜀的路上,就算是我们送信过去,也不可能把时间掐得那么紧,早几天,迟几天怎么看得出来?”
  云林听着一愣,想了想,道:“但愿如此。”
  李骥大笑,道:“我看你是关心则乱。”
  云林也笑了起来,可笑容有些勉强,道:“反正我总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太妥当,若是大爷知道了,只怕不会轻饶。”
  “我大哥应该没有这么小气吧?”李骥不以为意,笑道,“我大哥不是那种人!”
  有些事李骥不知道。
  比如说当初姜宪是怎么跟李谦走的,那个所谓的御婚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李骥知道,就能明白李谦为什么担心了!
  李谦不过是怕姜宪后悔嫁给了他而已。
  想到这里,云林心头一阵烦躁。
  早知道这样,他就应该跟着姜宪去的,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提心吊胆的。
  然后他又想到了李谦专程给姜宪送的寿礼。
  但愿不是什么出格的东西。
  山西那边八百里传书,说如果郡主答应,就先拆了,等郡主的信到了,再佯装从太原发出去的就行了。
  这东西一拆,只怕是阖府上下都知道大爷送了什么东西给郡主。
  他只盼着李长青在这件事上长点心眼,要拆,也找个避静的角落由他自己悄悄拆了……
  云林轻轻地揉着自己的太阳穴。
  得到消息的郑缄则面露古怪之色,问康祥云:“出小汤山出来之后,你可曾打听郡主的行踪?”
  “打听了!”康祥云道着,喝了口茶。
  这次他们在郑家租的一个小小的三间宅院仄窄的院子里面,就坐在郑家那株比屋檐还要高的刺槐树下。
  康祥云继续道:“但我没有敢打听郡主的行踪,怕引起别人的注意,反而暴露了郡主来京之事,给她惹了麻烦。我问了问镇国公的行踪和宫里的动静。镇国公倒是每天按时上衙下衙,可太皇太后和太后太妃却突然出京,去了万寿山。说是修缮坤宁宫,吵得她老人家不安神,决定去万寿山住几日,等坤宁宫修缮得差不多了再回来。”
  郑缄一听来了精神,道:“曹太后和太皇太后不和已经多年,太皇太后若是真的觉得宫里太吵,大可去琼华岛,何必舍近求远去了万寿山。”
  康祥云道:“郑兄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觉得那嘉南郡主十之八九和太皇太后在万寿山。”
  两人相视一笑。
  郑缄道:“如果嘉南郡主是来为李家疏通关系的,应该住进镇国公府才是。可她却悄悄地去见了太皇太后,而且还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去了万寿山。万寿山住着谁?那可是以女子之身摄政十年的曹太后,嘉南郡主此次前来,肯定是为李谦求官的!”
  他说得十分肯定,康祥云不由微微地笑,然后又皱了皱眉,道:“那姜家……”
  他们之前还想,如果是李家不能成气,那就投靠姜家。
  姜宪比靖海侯还要强上几分。只是这样一来,他们所学就无一展之处,但性命却无忧。
  可如果姜宪和姜家的关系不太好,这件事就不好说了。
  郑缄却无所谓地摇了摇头,道:“那是无奈之举。只要李家有割据一方,甚至是问鼎天下的意图,那二十年之内,至少二十年之内我们都没有事。”说着,他有些激动起来,道,“现在就看郡主为李谦求的是什么差事了。如果能去陕西就好了。自古得洛阳者得天下,可如今,两湖才是产粮之地,若是想逐鹿中原肯定是不行的,可若是割据一方,以陕西为粮仓,却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我们也不要乱想了,跟着郡主去山西。”
  他激动地在院子里打转转。
  康祥云看着很是感慨。
  老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高兴过了。
  他又何尝不是。
  人生在世,总要雁过留声。
  他也希望自己所学能有一展之时。
  那就去山西吧?
  反正靖海侯世子也不过是无意间遇上,无意间说起,并不是觉得非他们不可。
  而且他给靖海侯府早就写了封信过去,如果他们真的很重视他和郑缄,就应该派靖海侯府在京城的人亲自登门,给他们送来盘缠,安排他们南下的行程才是。
  靖海侯府到今天都没有动静,说不定还觉得他和郑缄是个骗子,临到要南下了,却说家中发生了变故,以为他们骗钱呢!
  如果不是发生了昌平那件事,他们早就离开京城了。
  有些事,是缘分,也是天意。
  那就去山西吧!
  姜宪不知道她几天不在,就发生了这么多事。
  过完生日,她就应该启程回山西了,可她舍不得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在万寿山又陪了她们几日,眼看九月下旬了,再不回去,就赶不上十月初一的祭祖了,她这才依依不舍地向两位老人家告辞,并对太皇太后道:“明年我早点来看您。您可要保重身体,别让我扑个空。我自小就和那韩同心不对盘,我可不想跑去看她的脸色。”
  言下之意,两人依旧在万寿山见面。
  太皇太后呵呵地笑,摸了摸她的手,喊采霞把自己惯用的那个手炉给姜宪带上,道:“我的乖乖,你放心,外祖母一定好好的等着你来京城看我。你不是说还要求我给荫恩子孙的吗?外祖母别的事做不到,这件事一定帮你办到!”
  姜宪笑眯眯地点头,坐着轿子离开万寿山,撩着轿帘看到一直站在台阶上望着她远去的太皇太后时,她眼泪再也忍不住籁籁落下来。
  明年,她要赶自己及笄礼之前来见太皇太后。
  如果能说服李谦让她的及笄礼由太皇太后帮着插笄,那就更好不过了。
  至于她求曹太后的事到底怎样了,她没有问曹太后,曹太后也没有说。
  她们都不是真正的后宅女人。
  什么事都会有意外。
  办成了,吏部自有公布发出来。
  没办成,她还得想办法帮李谦调到陕西。
  特别是和她大伯父谈过,知道陕西的重要性了之后。
  只是不知道康祥云和他那个姓郑的朋友怎样了?
第422章 随行
  姜宪一回到小汤山的宅院就叫了李骥过来问话。
  李骥把这几天发生的事一一讲给姜宪听:“……康先生招待我吃饭,盛情难却,我只好留了下来。谁知道康先生却让人上了一瓶青叶竹,非要我陪着喝一杯不可,我几番推脱都未能成,只好陪着康先生喝了一杯。可康先生却像上了瘾似的,一杯又一杯的,我怕我会说出不该说的话,就一直闭着嘴,只埋头喝酒。最后实在不行了,怕酒醉之后失态,就装着喝多了,在他们家的官房里吐了一遭……不过,我敢保证,不该说的话我一句也没有说……前几天康先生突然来拜访您,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山西?我说不知道。您出去走亲戚了。康先生没有多问,只是反复地叮嘱我,若是您回来了,一定要告诉他一声。您看,我们什么时候告诉他适合呢?”
  “就今天派个人去跟他说一声吧!”姜宪笑道,“说我们两日之后启程。”
  李骥欲言又止。
  姜宪隐隐有些知道他的心情,不由笑道:“放心吧!康先生这次肯定是决定跟着我们一起去山西了。以后他就是你的老师了,你这个做弟子的,可得小心服侍着。”
  康家毕竟是读书人。
  李骥再好,也不可能科举入仕,这对康家来说,就是最大的遗憾。
  所以李骥和康家大小姐会如何,她也不好说。更不能信口开河地给李骥希望,但她又希望李骥能幸福。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