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员的,谨小慎微些也好。
这件事就这样揭过去了。
董家留在家里守城的是董家的二爷,董二爷知道这件事之后很是大方,道:“不过是两、三万两银子的事,又是行善积德,这银子就当是我们董家捐的。”
实际上自董家投靠李谦以来,虽说赚到了银子,可花销也大了,反而不如从前。
不过,董二爷也知道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这一点点利益,所以对他大哥走时交待的话还是很赞同的,没有请示董重锦,直接甩了大袖子。
李谦笑道:“也不能让董家吃亏。这样,这两年我们两家的生意就按契约上的走。等过几年,我这边稳定下来了,我们再把契约改一改,你们家占大头,我们家占小头……”
董二爷哪里敢答应。
他们都知道李谦的银子拿去养了那些卫所的将士。
如果李谦拿去吃喝玩乐了不好,李谦这样,一看就是有大志向的人,他们也很佩服,倒是真心实意地想帮李谦。
两人说来说去,董家二爷也没有同意改契约的事。
李谦觉得现在自己没有什么根基,现在说得再多也只是一纸空文,不如到时候两家再坐下细谈,遂不再提这件事,跟董二爷细细地说起捐钱的坏处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你们家这里捐一点,那里捐一点,于你们是善举,可若是落到有心人的眼里,不免会妒忌贵府财大气粗,闹出些事来。我看还是借银子的好。以后若是有人上门打秋风,你们也可以此为借口推了那些人。”
李谦知道前些日子有巡抚衙门的人到董家来要董家捐赈灾的银子。
董二爷知道李谦这是要给他们家撑腰,感激地连声应“是”,道:“那银子是借给灾民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上。我也没有人手做这个事,这银子我们是拿出来了,也不准备收回去了,王爷那边不是办了个善堂吗?王爷就当我们捐给善堂好了!”
被姜宪料中了。
这个善堂一办,不知道有多少挤破了脑袋往那里捐银子。
李谦头痛,不想为这几万两银子和他说来说去了,随口应了一声,端了茶送客。
回到家里,见到姜宪后,不免感慨了一番。
可姜宪觉得,这种事得慢慢来。现在官场上哪个不削尖了脑袋捞钱,他们不要,别人压根不相信:“时间长就好了。不是有句话说,路遥知马力吗?”
李谦苦笑,第二天就和周大人把这件事商量妥当了,准备等师爷把具体的章程拟出来之后就去跟夏哲说一声,然后大张其鼓地办起来的,谁知道朝廷派了钦差大臣到陕,说是为了赈灾而来。
第855章 孩子
姜宪一面拍着慎哥儿,一面问李谦:“派了谁做钦差大臣?”
李谦苦笑道:“晋安侯蔡定忠!”
“这老贼!”姜宪冷笑,“居然敢来!”又问李谦,“朝廷只派了他一个钦差大臣吗?”
“那倒不是!”李谦道,“甘州和银川都边也都派了。”
不过陕西又没有地动,不过是有很多的灾民流窜到这边来了而已。按理说,国库里的银子又不是花不完,跑到西安来赈灾干什么?
姜宪道:“你有什么打算?”
李谦笑道:“我现在按品阶,好歹是个王爷吧!我主动去拜访夏哲,是因为夏哲是从前的老上司,又是陕西巡抚,给他几分面子而已。陕西政务,又不归我管。我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他不来参见我,难道让我去参见他不成?”
姜宪听了笑得灿烂,道:“我怎么到现在才觉得你有点王爷的样子了?”
李谦不以为意地道:“摆谱也要看是什么场合。如今城外聚积着那么多的灾民,我要是再和夏哲摆谱,赈灾的事那肯定是办不成的。至于他蔡定忠,他还没那个能耐让我去巴结他。”
姜宪直点头,道:“那你和周大人商量怎么办了么?”
“先看看蔡定忠的来意。”李谦道,“若是与我们不谋而合则罢,若是与我们相佐,就让周大人去说服他。他要是拿了鸡毛当令箭,执意不肯,那我们就自己干自己的。他有本事就去朝廷告我去。正好郑先生这些日子闲赋在家,我请了他去京城给我打嘴仗去!”
姜宪哈哈大笑。把慎哥儿给吵醒了。
这次他倒没哭,睁着对黑葡萄似的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姜宪。
姜宪叫了柳娘子进来,把慎哥儿抱去给乳娘端了尿、喂了奶、净了小手小脚,重新穿好衣衫,这才又抱了进来。
“给我!”姜宪伸着手。
柳娘子立刻把孩子放在了姜宪的怀里。
姜宪对李谦道:“不过几天的功夫,慎哥儿又不一样了。你看!”她说着,把孩子放在了炕上,伸出一根手指来。
慎哥儿立刻抓住了母亲的那根手指,脑袋使劲地往上抬,好像要借势坐起来似的。可毕竟还小,挣扎了两下就失败,也不哭,又开始试着把头抬起来。
柳娘子心痛得不得了,忙道:“郡主,孩子还小,您小心他伤了力。等过了百天,他的脑袋就能抬起来了。”
“我知道!”姜宪笑着,重新把慎哥儿抱在了怀里,道,“伤了力的孩子长不高。可我觉得他很喜欢这样!”
柳娘子急得满头大汗。
郡主也好,王爷也好,一点也不像别的父母,把孩子交给屋里管事的嬷嬷就行了,总是喜欢逗孩子,这要是没个轻重把孩子伤了可怎么办?
李谦看着就坐到了姜宪身边,一面俯身伸出手指逗着慎哥儿,一面道:“孩子要一百天之后才能抬起脑袋来吗?我以为孩子出生头就能抬起来!”
“亏你还是大哥!”姜宪毫不留情地鄙视他,“你连这个都不懂!”
“我和他们相差好多岁,怎么可能知道!”李谦理直气壮地道,想起了在甘州救灾的李骥,道,“他上次来信不是说弟妹一月底二月初的产期吗?这都二月中旬了,怎么还没有来给我们报喜?难道那边出了什么意外?可上次地动的时候专程让人去看过他们,李骥很是机灵,他去甘州的时候我叮嘱他注意的,他到了甘州之后就找了个当地经历过地动的老农,在我们给他们买的宅子后面搭了木屋,周围围着牛皮毡子,地动的时候,他们什么事都没有。怎么这个时候反而没有了信讯?”
姜宪却关心的是另一桩事,道:“你跟他说朝廷派人去甘州赈灾了没有?”
李骥是李谦的弟弟,不管他是几品官员,他的身份地位就决定了他会备受关注。那些赈灾的官员不可能不和他打交道。
李谦道:“我接到消息就立刻让飞鸽传信给了他。”
两人正担心着李骥,姜宪还寻思着要不要派个人去看看的时候,李骥那边来报信了。
给姜宪请安的是康太太身边体己的嬷嬷。那嬷嬷一见到姜宪就直抹眼泪,道:“二奶奶这次可遭大罪了。孩子落草的那天,正巧赶上灾民抢粮,二爷不在家里,去找的人也一直没有回来,二奶奶以为二爷出了事,一边担心二爷,一边咬了牙要把孩子生出来,结果孩子生出来被羊水呛着了,医婆说只能听天由命,二奶奶两眼一闭就昏了过去……还生的是个闺女。要不是郡主派去的那个稳婆不怕事,啪啪几巴掌,死马当成活马医,把孩子嘴里的羊水给打了出来,只怕就要一尸两命了!”
姜宪听着心惊胆战,还觉得那句“还生的是个闺女”特别不中听,道:“怎么?二奶奶生了个闺女,二爷不喜欢?”
那嬷嬷这才惊觉自己说错了话,忙道:“不是,不是,二爷和二奶奶都喜欢。只是当时,二奶奶以为二爷出了事,想给二爷留个能支应门庭的……”
姜宪想想,倒也能理解康氏的心情,遂也不去和个嬷嬷计较这些,道:“如今二奶奶和孩子可好?孩子可曾取了名字?”
就怕是孩子不妥,连名字都不敢取。
那嬷嬷闻言倒笑了起来,道:“托郡主的福,如今二奶奶和大小姐都好。只是大小姐还没有取名字。二爷的意思,是想请当地最福禄寿禧俱全的德勋老者给大小姐取个名字,让大小姐也沾沾那人的福气。因怕王爷和郡主惦记,这才差了我先来给王爷和郡主报个喜。太原那边,准备过些日子再去报喜。”
难道是因为怕孩子活不下来?
姜宪脸都变了,又细细地问了康氏和孩子的情况,知道这嬷嬷没有乱说,的确是挺过来了,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问那嬷嬷什么时候回去。
那嬷嬷说,她还要回康家看看康老爷和二小姐、几位少爷。要看康家有没有什么其他事才能决定行程,因为康太太之前是决定等孩子百日之后就把孩子带回来,要由她来带,谁知道却出了这样的事,只怕没有半岁是不敢让那孩子挪地方的。
姜宪就吩咐那嬷嬷:“你走的时候到我这边来,把这些药材带给二奶奶,还有我让人给你们大小姐做的小衣裳小鞋袜。然后跟你们家二奶奶说,孩子最要紧,若是决定了回来的日子,提前跟我们说,我派人去迎接亲家太太和大小姐。”
第856章 卖官
李谦那边也得了消息,知道李骥的长女生下来的时候很不顺利,甚至准备等些日子再给太原那边报喜,他不由急道:“怎么会这样?早知道就应该让弟妹回西安待产了。至少不用一心挂两头,弄得人心惶惶的。”
谁又能想得到呢?
姜宪道:“让康太太把孩子带回来也好,这边买什么东西都方便。我们还能帮着照应一些。”
就算那孩子身子骨虚弱,把药当糖豆吃,凭着他们李家,就能让她吃一辈子。
何况姜宪出生的时候不足月,这么多年养着,不也养过来了。
她就和李谦商量:“我让人去问问,看田医正那边还有没有擅长儿科的大夫,让他推荐一个给我们送去甘州。”
这做了父母心情就不一样了。特别是看到那些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受苦受罪的时候,也会跟着心疼不己的。
李谦立刻就喊了冰河进来,让他去办这件事。
等到那嬷嬷回甘州,姜宪让人搬了快半车的补品带去了甘州,还让看了黄历,挑了个日子准备去香积寺给康氏和她的长女祈福。
柳娘子怕姜宪带了慎哥儿去,劝姜宪:“到香积寺那条路是夯土路,下雨天泥泞,会颠簸,晴天的时候满是灰,容易呛着,还是让慎哥儿留在家里吧?我和乳娘几个看着他,不会有事的。”
姜宪有片刻的犹豫。
她舍不得把慎哥儿一个人丢在家里,哪怕有柳娘子等人看着。
柳娘子只好道:“要不,让情客姑娘也留下来吧?”
她知道姜宪非常的信任情客。
姜宪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去上香的那天,正巧遇到了周夫人。
周家的马车很低调地停在寺院的墙角,要不是绣儿提醒她,她不可能知道。
姜宪让百结代她问候周夫人,并问周夫人是去上香还是已经上完香了回去,若是前者,就请周夫人一起去上香,若是后者,就代她向周夫人问个好。
周夫人是来上香的。
原来他们家的长子要订亲了,未婚妻是她娘家的侄女,她这次来香积寺,是来给这对新人祈福的。
姜宪就和周夫人一起去了香积寺。
等到了仪门前,两人并肩进了寺庙,去了大雄宝殿进香。
因李谦之前来打过招呼了,香积寺关寺门,只接待姜宪一人。周夫人若不是遇到了姜宪,只怕今天就要空手而返了。
两人在主持的陪同下给菩萨上了香,又捐了香油钱,定下了做道场的时间,然后去了后厢房喝茶,用斋饭。这个时候,姜宪才有机会和周夫人说话:“自我回西安后,这还第一回 见到夫人。夫人这些日子都在忙些什么?”
周夫人笑道:“为孩子订亲的事,我前些日子回了趟娘家。前几日才回来。结果一回来我们家小姑娘就出水痘,家里开始供奉豆娘娘,等闲难得出门。说起来今天的事还得谢谢郡主,我要是今天没机会把这件事办妥,就只能等到下个月了。”说完,她迟疑了好一会,低声道:“郡主可知道晋安侯来了陕西的事?”
“知道!”姜宪不以为意地道。
她不仅知道这个事,而且派去京城的人回来告诉她,靖海侯府想扩建水军的事经过蔡如意的多方奔走,终于在元宵节之后有了眉目。为此靖海侯府没有少打点那些权臣,连带着帮靖海侯府送礼的蔡定忠也和这些权贵的关系亲近了不少。正巧西北地动,就有人在私底下传是不是因为赵玺不是先帝的亲骨肉的缘故。这话传到汪几道耳朵里,汪几道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把这个流言压下去,自然也就顾不上西北赈灾的事。等到过了春节,诸事都理顺了,米脂县令下令关了城门不允许流民进城的事在京就炸了锅,内阁这才想起西北地动的事,从都察院调了个御史去赈灾。
原本这件事与西安没有任何关系的,不知道蔡定忠给汪几道几个人灌了些什么迷魂汤,汪几道居然派了蔡定忠来西安赈灾。
姜宪道:“我听说这几天夏大人都陪着晋安侯,在巡抚衙门里连摆了三天的酒宴,请了杜慧君进府唱戏。”
周夫人颇有微词地道:“可不是!也不想想城门外有多少快要冻死的。他们这样做,也不怕抬头三尺有神明!”
要是怕,怎么会把安置灾民的事一拖再拖呢!
姜宪没有做声。
周夫人想了想,道:“我听我们家大人说,蔡大人自来了之后就什么事也没有干,整天就是和夏大人喝酒,再就催着夏大人找了那些乡绅捐银子赈灾。说朝廷如今国库空虚,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来赈灾。他们其中有谁为朝廷解忧的,朝廷都会大力嘉奖。有人在我的耳边嘀咕,说是捐个七品一万两银子,从六品是一万五千两银子,六品是两万……四品是八万……”
不就是卖官鬻爵吗?
前世她见得多了。
要不是李谦极力反对,她在国力实在是无力支撑的情况和曹宣商量过之后,都准备走这条路了。
而周夫人见姜宪半点也不诧异,她不由惊道:“原来郡主已经知道了!”
“这件事我倒不知道!”姜宪沉吟道,“不过,我想那蔡定忠不会无缘无故地跑西安来。原以为他最多也不过是借着赈灾的事敲敲乡绅和巨贾们的竹杠,谁知道他的心这么大,直接就有码标价地卖起官来。只是不知道他背后站着哪个阁老?”
周夫人听着心中一凛。
她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地和姜宪说这些,而是周大人知道这件事之后气得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去,跟李谦说,李谦直摆手,说陕西政务不该他管,他不方便插手这件事。想和姜宪说,又轻易见不着姜宪的人。她今天凑巧遇到了姜宪,忍不住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姜宪,想帮自己的丈夫传个话,盼着姜宪知道这件事之后能阻止蔡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