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母亲,姜宪当然希望慎哥儿可以交到能块儿愉快玩耍的朋友。
她就笑着对李骥道:“那明天就辛苦你趟,陪着他们出去玩去!”
“好啊!”反正康氏不在家,他也没有什么事干,干什么事都不起劲。
慎哥儿忙笑道:“娘,我今天晚上想和二叔父睡!”
姜宪失笑,道:“你这是怕你二叔父明天不带你块儿去吧?”
慎哥儿就捂了嘴笑,弯弯的眉眼像个偷吃了小鱼儿的猫。
大家都笑了起来。
李骥就抱着慎哥儿去了自己的院子。
慎哥儿屋里的丫鬟婆子大堆,也都跟了过去。
姜宪让小丫鬟去给李谦端醒酒汤过来,问起他去参加酒宴的事:“胡大人今年怎么想到宴春客?难道是家里有什么喜事?”
李谦虽然喝了醒酒汤,但还有点迷糊。他蹬了鞋子,舒舒服服地靠在了大炕的迎枕上,道:“他刚刚添了个幺儿子,算不算喜事?”
姜宪愕然:“胡大人添了个小儿子?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孩子是胡夫人的吗?”
她要是没有记错,胡夫人已经年过四旬了。
李谦听着哈哈大笑,拧了拧她的鼻子道:“你这都在想些什么呢?人家胡大人那么得意,不就是因为胡夫人老蚌生珠吗?胡夫人倒是想来请你,不过有些不好意思——胡大人的长孙今年都两岁了。”
姜宪愣,随后也笑了起来。
身边的人过得幸福,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李谦就涎着脸道:“今天慎哥儿不在,我们努力努力,也给慎哥儿添个弟弟或是妹妹吧?”
姜宪没有吱声。
李谦跳下炕就抱起了姜宪,直奔内室而去。
第二天早上,姜宪又睡了懒觉,以至于慎哥儿来向姜宪告辞的时候刮着姜宪的鼻子来了个羞羞脸。
姜宪哭笑不得,羞赧不已,用被子捂着脸,居然又睡着了。
梦里,她像惊涛骇浪里的叶小舟,只能紧紧地攀着李谦的脖子才不会被淹没……可那船越晃越剧烈,姜宪骤然醒了过来。
李谦正在那里用劲呢!
姜宪哭笑不得,轻轻地抚着李谦因用力而贲起的背肌,亲了亲他的肩膀,低着昨天就被李谦弄哑了的声音断断续续地道:“都成亲这么久了,你怎么还像个楞头青啊!居然趁着我睡着的时候……”
李谦没有吭声,心里却想着被他累瘫了的姜宪那红红的眼角,妩媚的神色,岂是平时可以看见的。
他重重的喘着气,透露出他的满足。
姜宪想到他大半的时候都不在家,心里软,也就由着他去胡天胡地了。
等俩人风息雨停,已过了午膳的时候。
姜宪软成团瘫在床上,喝了点水后就只想睡觉。
还是李谦哄了半天才把她从床上拉下来,起去了摆着膳食的宴息室。
姜宪吃了半碗白粥才打开了胃口,又看见李谦端着大碗面正吃得香,就想看看李谦吃的什么面,谁知道抬睑,却看见绣儿在那里探头探脑的。
多半是有什么事要禀她,又看见李谦在她这里所以不方便进来。
或者是在他们做那事的时候已经过来瞧过她的动静了。
姜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面上却不显,交待身边服侍的小丫鬟:“去看看绣儿有什么事”
若是急事,她用完了膳,小丫鬟自然会带绣儿进来。
小丫鬟应声而去。
果然绣儿等她用了膳,马上就兴冲冲地跑了进来,给正在喝茶的姜宪、李谦行了礼,欢天喜地地道:“是谢先生让我跟郡主说的,镇国公世子爷破了盛京城,活捉了廖修文和辽王的家眷。朝廷这两天就应该会得到消息了。”
姜宪听了心中喜。
虽然之前李谦不止次的告诉她姜家在度过了最初的不适应之后,把廖修文打得狼狈逃窜,可现如今活捉了廖修文,就是彻底结束了战事,得出了最终的胜负,这让姜宪长长的松了口气。
李谦却在旁边笑道:“这个谢元希,我都还没有来得及给你报喜,他倒急巴巴的来给你报信了。你说说看,我那边还有什么事是你不知道的?”
姜宪这才惊觉两人在起时她只知道被里翻波,却忘了问他怎么大白天的从官署里跑了回来?
她不由轻轻地咳了声,笑道:“那不也是你允许了的吗?不然谢先生怎么会给我报信呢?!”讨她的高兴。
李谦笑着没有再细说。
谁家的幕僚会跟主母通风报信?
就算他不拦着,也没有必要去讨主母的欢心吧?
说来说去,还是他的人都把保宁当成他样的敬重,觉得有了好消息应该让保宁也欢喜欢喜。
可见他的保宁早已经得到他周遭之人的认同和赞赏!
有谁的妻子能够这样!
李谦想想都会与有荣焉。
他望着姜宪因为欢喜而熠熠生辉的眸子,很想挨过去亲亲她的面颊,可考虑到屋里还有堆服侍的人,大家又都知道他们早上干了些什么事,他担心姜宪会恼羞成怒,只好在心里叹息着握了握姜宪的手,道:“原本是想回来跟你说这件事的……”后来看到她的睡姿那样撩人,就没忍住,“这下子算是大局已定。你也不用总是牵挂着阿律那边了。接下来就看大伯父怎样和内阁交涉了。”
姜宪点了点头。
她大伯父毕竟久不领兵,她最担心的就是战事的胜负,并不担心战胜之后和朝廷的交涉,在这方面,是她大伯父的长项。
姜家,也就彻底在辽东站住了脚跟。
等到朝廷正式颁布下公文,说辽东大捷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份了。
李谦和姜宪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不免有些嘲讽:“拖了这么长的时间,朝廷多半是不想再封赏镇国公府了。汪几道这个人从前还不觉得,现在是越看越觉得他的格局很小,不是个做大事的人。不过这样也好。大伯父就可以和他好好地谈谈条件了。留在辽东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姜宪走的时候虽然布了局,留了后手,可她毕竟不在京城了,又隔了几年,汪几道等人又极力地在消除姜宪对朝局的影响,很多事都有了改变了。从前承诺过姜宪的,也在姜宪离开的这几年间慢慢的有了变化。
第888章 粮食
但这都不是李谦和姜宪担心的事。
他们担心的是镇国公那边没有粮食吃。
北方的粮食原本就困难,辽东卫又是原来的老办法,军户需要自己种粮解决吃食,廖修文和姜镇元打了快三年的仗,田都荒了,等到他们接手辽东,百业俱废,哪里还有存粮?一旦缺吃少食,人心就会不稳,人心不稳,就没有办法辖制辽东。
镇国公之前又为了募兵的事和朝廷有言在先,兵和粮草都由他们自己解决。
李谦道:“只怕镇国公府的那点家底也在这两三年里消耗的差不多了!”
前世,姜家给予姜宪的不仅是精神上的还有物资上的支持。她最清楚姜家的家底了。
闻言她不由无奈地点了点头,道:“估计我大伯母的那点私房钱都贴进去了。”
李谦沉吟道:“别的事我没办法帮忙,不过却可以先支援大伯父他们些粮食。”
银子之类的,他也是越多越好。
姜宪心里明白。这个时候,李谦能拿出粮草已经是对姜家最大的支持了。
她还是有些担心,道:“你也别乾坤独断,还是和谢元希商量商量。”
李谦虽然没有说,但姜宪心里明白。
当年黄河泛滥的事被压了下来,这件事就这样算了,可黄河却从此之后年年泛滥,河道急需疏浚,可那些官员顾忌着这件事是被汪几道和苏佩文联手压下去的,河道疏浚之事就提也不敢提,生怕得罪了汪几道和苏佩文等人,导致了河南的灾情无人过问,就这样任着灾情年年重演。以至于西安仆妇买卖市场上卖的全是河南人。甚至前些日子董珊瑚长子百日宴的时候很多主妇都在那里抱怨河南仆妇:“……不是一家子逃难逃出来的,就是有孤母兄弟的,常常藏了吃食或是旧衣物去救济外头的亲人,这样下去,谁受得了。”
加上去年夏天江南水患,湖州、嘉兴等南直隶的赋税大县都遭了灾,朝廷却还强行征缴,引起了刘腊之等人的兵变,朝廷派了杨俊去江南平患,杨俊本是江南人士,很多大户人家都损失惨重,他不愿意伤害乡梓,说的是剿匪,却和江浙总兵李政一唱一合,睁只眼闭只眼的,江南兵患迟迟不能平息,倒是帮着江浙总兵李政平了几次倭寇,弄得李瑶哭笑不得,又没办法和杨俊、李政计较。
前世,因为她的强势,虽然投入黄河疏浚的银子很少,但好歹没有让河南十室九空,黄河没有年年泛滥。江南那边她又免了两年的税赋,从两淮盐运上抽了很多的银子出来,由曹宣主持,派了人前往湖广购粮,好歹勉强地把这危机度了过去。
而现在,朝廷放任不管,九边自顾不暇,湖广的粮食进不来,陕西的粮草出不去,李谦还要养着手下这十几万的兵力,给姜镇元送粮食,就等于是从自己将士的嘴里省嚼用,换成了是谁,也不可能会高高兴兴地答应的。
李谦显然也有这样的顾虑。
这不是他自己的事。
这是关系到两司卫所的将兵们能不能吃饱的大事。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把这个事和谢元希一提,谢元希就笑了起来,道:“我还在琢磨着您什么时候会和我提这件事呢!”
李谦不免讪然,道:“我表现的这么明显?”
“是的!”谢元希笑道,“自您知道镇国公打了胜仗之后就开始有些走神了,我们都猜您是在担心辽东那边的事。”
“我们?”李谦不由笑道,“除了你还有谁?”
“云林啊,卫属啊,”谢元希道,“就是我们这些人啦!”
李谦嘿嘿地笑。
谢元希道:“我和云林仔细地商量过这件事了。原想着粮草难得,若是一定要支援辽东,我觉得还是给银子的更好。谁知道我派人一打听,京城的粮食如今节节攀升,原本一石粮食一两八钱,如今却涨到了三两四钱,就是玉米糁子,也由原来的五至六钱涨到了一两六钱。这还是我前些日子打听到的,据说现在又涨了。很多京城的人家吃不起粮食,都跑到了房县、宛平等地,还有些干脆投奔了乡下的亲戚。”
李谦愕然。
他平时虽然也看看军营的帐目,却很少具体过问粮食多少钱一石。
“也就是说,我们若是诚心帮镇国公,只能给粮食!”他在心里盘算着,道,“我们当时收的粮食是多少钱一石?”
谢元希笑道:“我们当时收得早,又要的多,算下来差不多八钱一石。”
李谦不禁感慨:“难怪有些总兵府在卖粮食。我之前还以为他们是用陈米换新粮,现在看来,就是发国难财。”
谢元希别有担心,道:“这样下去恐怕不行!我怕形势越来越严峻,京城会向周边的卫所调粮。”
李谦冷笑,道:“那也是夏哲的事。我们这边的粮食,一粒米他们也别想。”说到这里,他想起了父亲李长青,忙道:“老爷那边,你也要想办法通知一声才是。”
不然李长青那边若是差粮,他也不好大肆地“借粮”给镇国公。
谢元希闻言笑道:“这个您不用担心。柳先生早已囤了一大笔粮草,还准备用这笔粮草和缺粮的人交换点别的什么东西。柳先生还怕我们大意,早就写了信给我。知道我们这边也囤了很多的粮食,还告诫我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坏了大人的名声,宁可借粮给别人也不能卖粮。”
李谦不由庆幸。
还好在父亲李长青身边出主意的人是柳篱,若是换了个人,在这么巨大的利益面前,不知道把不把持得住!
他道:“那你就去和镇国公府那边联系一下,看他们需要多少粮食?早点把粮运过去早点安心。时间拖久了,就怕拖出事端来。特别是京城,缺粮的时候十之八九会先让我们给他们调粮。”
李谦连打几场胜仗,又因为赵啸的缘故有样学样的拿到了招募新兵的权力,权柄日重。汪几道等人不是不后悔,只是当时的情况前有韩同心和简王,后有姜宪和姜镇元,如同拆了西墙补东墙,只能如此。因而一旦有什么可以伤及李谦的事,他们素来是乐此不疲的。
谢元希也是知道的。
他肃然地道:“这件事你就放心地交给我吧!我保证不让朝廷拿走一粒粮食。”
李谦颔首,重重地拍了拍谢元希的肩膀。
只是令他们俩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姜镇元只向李谦借了十万担粮食,并言明,明年秋收后还粮。
第889章 接踵
李谦和谢元希不由面面相觑。
谢元希斟酌道:“十万担粮食,也就是镇国公等人今年三个月的口粮……难道镇国公已有了解决粮食的法子?”
辽东天寒地冻,只能种季粮,但又因为只能种季粮,他们种出来的粮食油脂特别重,小小碗就能让人吃得很饱。
李谦想了想,道:“还是派个人过去看看吧?他们若是有了解决粮食的法子我们这边的负担也轻些,怕就怕是镇国公要面子,不愿意跟我们说实话。”
之前马匹的事也是这样。
李谦送了部分过去,镇国公推辞说他们的马场很快也要开始养马了,让他们不要再送。结果李谦之后现,镇国公那边的马场马驹大多都夭折了,存活下来的不过十之四、五。倒是他在甘州的马场,仅去年年生产的小马驹就够他再组建两支骑兵的了,反而是缓过了气来。只是镇国公府的话已经说出了口,他总不好盯着问,只能暗中写了封信给姜律,让他有事就说,不要藏着掖着。
姜律倒是像姜宪,爽快的很,直接开口向他要了二十匹母马过去。至于他那边的马场现在如何了,他也不知道了。
这些事谢元希都是知道的。
他不由叹气摇头,去安排人打探辽东那边的消息。
姜宪这边也觉得十担粮食虽能解姜镇元时之忧,可明年秋收后就还粮,还是急切了点,她写了封信直接去问姜律到底怎么回事。
信刚刚送走,康氏从京城回来了。
姜宪亲自去迎了她,见到她之后不由地抱怨;“怎么去了这么长时间?中途也不来信说说大妞儿的情况,我和你大伯兄心里直惦记着,就怕大妞儿的身体又有了什么变化?”
“没有,没有!”相比前次进京,这次康氏可谓是红光满面,她亲热地抱了姜宪的胳膊,高兴地道,“大妞儿比田医正之前认为的还要好,说最多再过两、三年就可以抱回家了。说起来都是白姐姐照顾的好,我就是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白姐姐的恩情!”
“如此就好!”姜宪也为她高兴,帮她将有些凌乱的青丝捋到了耳后,道:“掌珠那里,你知道她的好就行了。如今大妞儿没事了,你也可以安安心心地去甘州服侍阿骥了——阿骥今年是和我们起过的春节,你可不知道,孤零零的个人,不是领着慎哥儿玩,就是领着你娘家的小兄弟玩,这个年过得可凄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