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锦春(重生)——姚霁珊
时间:2017-11-07 20:29:43

  说罢这些,他略停了一会,复又说道:“殿下问起寂明的来历,这个……贫道却并不甚清楚。贫道只听过一些传闻,说是他生母乃是唐人,他的眼睛便是承自于其母。”
  “原来如此。”秦素轻轻颔首,心底却是一动。
  玄都观闻名三国,观中时常有各寺庙、道观之人前来静修,这她也曾有过耳闻。
  既然这寂明是白马寺的居士,那么,那些与他同来的白马寺僧众,想必会知道些什么。
  不如……叫他们过来问问?
  心中如此思忖着,秦素的面上便生出了些许兴味,顺着清虚的话说道:“说来也真是巧得很,我前年还在上京住过,可惜竟无缘去白马寺赏一回桃花。如今机缘巧合,竟在玄都观中遇见了有白马寺的僧人,既如此,道长可否请他们过来,与我说说话儿?”
  言至此处,秦素便又露出个羞赧的笑来,细声道:“左右无事,我就是想听听那白马寺有什么掌故。自然,我是不敢请了空法师前来的,道长便寻个年长些的粗使僧人过来,也就罢了。不知可使得?”
  公主殿下都这样说了,清虚就算再是为难,却也不得不应下。
  他站起身来,向秦素微微躬身,陪笑道:“既是殿下有请,我这便传话下去。恰好他们那一行人里有个扫地僧,年岁颇长,在白马寺呆了好些年了,我便叫他过来陪公主说话罢。”
  “如此甚好,有劳道长了。”秦素满意地笑了起来。
  清虚连道不敢,揖手行了一礼,方才摇着拂尘,飘飘洒洒地退了下去。
  秦素这厢便叫人摆上茶点,径自坐在道边吃茶赏景,却也逍遥自在。
  总归今日这玄都观再无旁人,秦素就算要在这道旁搭个帐篷睡觉,那些宫人也会立即给她支起榻来。这便是权势的好处,在许多时候可以随心所欲,不必担心受人阻挠。
  秦素安然而坐,喝着茶、观着景儿,十分逍遥。那清虚道长的动作还是相当快的,约莫盏茶的功夫,他便领着个满脸皱纹、穿着一身灰布僧衣的老僧走了过来。
  秦素远远地打量了那老僧两眼,却见他年纪颇为老迈,走起路来也是躬腰驼背,脸上的皱纹多得都快要叠起来了,唯一双眼睛还算明亮有神,且行动间并不见迟缓,虽走得不快,却能紧紧随在清虚的身后。
第702章 僧归远
  “道长好快的腿脚。”秦素搁下茶盏,含笑向清虚语道,“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人就领来了,真是辛苦您了。”
  “哪里哪里,殿下过奖了。”清虚笑着说道,将手里的拂尘摆了摆,“贫道是粗人,惯行山路,自然走得快了些。”
  言至此处,他便上前行了个礼,陪笑道:“殿下,贫道将人带来了。”
  那老僧此时也走上前来,双手合什,躬身道:“贫僧归远,见过晋陵公主殿下。”
  秦素此时已然站起身来,含笑抬手道:“有劳归远师父跑了这一趟,快快请起。”语罢又转向清虚,笑道:“道长辛苦了,且先下去歇息去吧,一会我会叫人送归远师父回去。”
  清虚道长自来便极会看眼色,知道秦素这是要好生与这归远和尚说话儿,于是便笑着打了个躬,摆着拂尘离开了。
  秦素便又给命人给归远赐座,又奉上了干净的香茶,方才和声道:“请您过来,就是想要闲聊几句罢了,师父勿要拘谨才是。”
  归远此时却是有些局促的,坐在小杌子上动了动身子,方道:“却不知殿下找贫僧前来,要说何事?”
  他说话时带着明显的上京口音,语声苍老,但声气却很足,看起来身子应当很是硬朗。
  秦素笑着端起了茶盏,闲闲地道:“只是闲聊罢了,师父不必拘礼。”
  浅啜了一口茶,她微抬眼眸,有些好奇地打量着归远,笑着道:“因方才与清虚道长说起了寂明居士,本宫这才兴起了要寻师父说话的念头。虽说你们出家人眼中万法皆空,但到底本宫也就是个俗人,见了寂明居士的形貌,难免起了几分好奇,想听一听他的来历。”
  归远闻言,面上的神情便放松了下来,拘谨地道:“回殿下,这寂明居士是早就来了白马寺了,因有尘缘未了,便带发修行,算来也有十来年了……”
  他絮絮地开始讲述寂明的事,内容却也详细,然听在秦素耳中,却没多大的意义。
  寂明居士姓王,其生母正是唐人,生父则是大陈寒族子弟。因生下来有一双绿眸,寂明小时候很是吃了些苦头,他的父母也早早亡故,家中并无亲人。
  这些情形,秦素猜也能猜得出。
  果然,这寂明居士的身世并不可考,这也让秦素越发肯定,此人的来历必定不凡。
  一代武技宗师,却伪装成了居士混进白马寺,意欲何为?
  还有,他十余年前就隐于白马寺中,这个时间点,是不是也有问题?
  她反复思索着这些事,那厢归远的叙述也一直在继续。他说的皆是寂明在寺中修行之事,又一力言及他如何颖悟、如何慈悲,关于其本身的情况,归远却是知之甚少。
  秦素还有些不死心,数次打断他的叙述,以话探询,得来的回答却很不尽如人意。
  不过,这也很容易理解。
  这寂明居士既是个宗师级别的高手,则其行踪必定是掩藏得极好的,普通人根本不会察觉到他的异样。
  待归远所述告一段落后,秦素便笑道:“一下子就叫您说了这么多话,您还是先喝口茶润一润罢。”
  归远正说得口渴,见公主殿下如此体察入微,颇有些受宠若惊,连声道谢之后,便双手捧着茶盏大口喝起茶来。
  秦素见状,便很体贴地叫阿栗将茶壶端了过去,和声道:“师父是方外之人,却是不惯有人服侍的,且自斟自饮便是。”
  这话说得极为婉转,很是顾及归远的颜面。
  这归远虽只是个扫地僧,但所谓的佛门清净地,在白马寺这种繁华寺庙中,那也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这归远在寺中日久,说句不好听的,他很是见识过些清净地中的人情冷暖,并非不通世故。
  此时见秦素言行之间极是和善,他心下越发觉得这位公主殿下叫人心生亲近,于是便搁下了茶盏,笑着道:“殿下虽自称俗人,倒有一副菩萨心肠。”
  秦素淡然一笑,心底却是微哂。
  这已经不是她头一次被人夸好人了,上回阿葵也这样说过。
  她觉得有些好笑。
  这些人是不知道她袖子里藏着的药粉,如果知道那药粉的功效,只怕他们便要将她这个“好人”视作洪水猛兽了。
  暗自摇了摇头,秦素的面上依然擎着一抹浅笑,和声道:“师父过奖了。”
  归远便笑道:“出家人不打诳语,殿下确实有一副菩萨心肠。”
  秦素闻言,微有些讶然。
  没想到这归远也如此会说话。
  不过再一想,她却也了然。
  那白马寺香火之旺盛,不比玄都观差多少,寺里头进出的也多是贵人,归远久在寺中,自也曾接触过贵人们,说两句风趣话儿那自是手到擒来。
  如此一想,秦素便又笑了起来,掩袖道:“师父既说不是诳语,那本宫便信啦。”语毕又吩咐:“来人,给师父上些干净的素点来。”
  归远忙忙道谢,秦素只笑着让他款坐,两个人又随意地扯了些闲话。
  此时,归远已然没了方才的局促之感,神态语气都自然了许多,与秦素闲话已毕,他便含笑问道:“贫僧听殿下说话的口音,似带着青州一带的腔调。贫僧斗胆问一句,殿下莫非在青州呆过么?”
  此言一出,秦素便笑了起来,说道:“师父想是潜心修行,不问窗外事的,您却是不知。我本就是青州人士,去年才进的京。”
  归远惊讶地张大了眼睛。
  看起来,他确实并不知道秦素这颗“沧海遗珠”的传说,此时闻言,一脸的茫然。
  阿栗见状,猜测他是一点儿都没听说过秦素的事,于是便上前两步,尽可能简短地将秦素进宫一事给说了一遍。
  这故事本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即便阿栗言简意骇,那归远也是听得入了神。
  待阿栗说完了之后,他方才颤巍巍地起身,合什道:“贫僧冒昧了,殿下恕罪。”
  秦素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笑道:“这是人尽皆知之事,师父何罪之有?您还是坐着说话吧。”
第703章 故人信(200月票加更)
  听了秦素之语,归远这才又归了座。
  秦素便笑问:“师父一下子就听出了我的口音,莫非您也是青州人士?”
  归远连忙摇头道:“贫僧并非青州人士,不过,当年贫僧在寺中后山一带洒扫时,曾遇见过一家三口人来寺里借居,是一位母亲带着一儿一女,却正是青州人士。他们在寺中住了好几年,贫僧那时候负责替他们收拾院落,故而才会对青州口音颇为熟悉。”
  言至此处,他微叹了口气,苍老的语声里似带着怅然,说道:“说起来,那位夫人为人很是和善,又有一颗向佛之心,可叹却是尘缘未尽,在寺里住了两三年后,她一家人便又回青州了。”
  秦素端茶盏的动作,微微一缓。
  这归远的话,怎么听来这样耳熟?
  慢慢地搁下了茶盏,她掏出锦巾拭了拭唇角,温言道:“这倒也真是巧得很,没想到师父与青州还有这段渊源。却不知您可还记得那对母女的姓氏么?”
  归远闻言,便把眉头给皱了起来,面上现出了回忆的神色,似是在努力回想过去的事。
  秦素便向阿栗打了个手势。
  阿栗会意,咳嗽了一声,将手一挥。四周服侍的宫人见状,立时便齐齐躬身退下,很快地,道旁便只剩下了秦素并阿栗、阿桑几人,外加一个老僧归远。
  秦素慢慢抬手,将一小块白糖酥搁进了口中。
  不知何故,她此刻的心情,居然隐着些许期盼与不安。
  此时,那归远似是终于想起了些什么,恭声说道:“回殿下,那对母女的姓氏贫僧已然不记得了,不过贫僧记得那位夫人乃是孀居,她膝下有一子半身不遂,女儿的年纪也很小。”
  居然真是如此?!
  秦素面无异色地看着他,心下却生出了极为荒谬之感。
  她与秦家的缘分,还真是深得很,这都远上大都了,竟还能听闻故人当年的消息。
  “您可还记得那是多久之前的事?”她问道,又拣起一枚白糖酥放进了口中。
  归远这一回倒没多想,立时说道:“这个贫僧倒还隐约记得,至少也有十多年前了,便在新帝登基前后。”
  果然是俞氏一家三口。
  一时间,秦素的心头五味杂陈,竟不知该如何接话才是。
  世上怎么就有这样巧的事?而这世间诸般因果,又是如此地叫人难以捉摸,完全不能以常理度之。
  若非托大轻敌,她便不会与李玄度定下约会,也就不会与寂明偶遇;而若不是寂明忽然对她起了杀意,她也不会向清虚打探他的消息;而若不打探消息,她便不会知道,便在玄都观的某所院落里,竟住着一个当年见过俞氏一家人的老僧。
  这还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满怀的心绪,秦素的面上含着一抹云淡风轻的笑,看着归远道:“这倒也真是巧,那母子三人,其实是本宫的故人。”
  归远抬起满是皱纹的脸上,看了秦素一眼。
  这一眼中,没有讶然、亦无惊诧,唯久历沧桑、却又身在方外之人对人世的通透与了悟。
  “原来如此。”他说道,苍老的面容上浮起了一个微笑,“今日殿下召我前来,原是天定。”说到这里,他低低地诵了一声佛号,面上是无悲无喜的神情。
  这一刻的归远,纵然依旧是那副枯瘦而不起眼的模样,然而,他神情却带着种难以形容的悲悯与慈悲,像是已然勘透了这世间万事万物。
  秦素倒是有些肃然起敬。
  “是我扰了师父的清静。”她诚心诚意地说道,神情庄重地于座中向归远揖了个手。
  归远向她一笑。
  在这一笑中,他重又变回了方才那个拘谨而慈和的老僧,笑呵呵地道:“殿下言重了。贫僧不过一个扫地僧罢了,陪殿下说说话,亦是贫僧与殿下的因缘。”
  秦素闻言,一时间亦是颇为感慨,轻叹了口气,说道:“不瞒师父说,本宫此前寄住的秦家,有一位俞夫人,当年便曾在白马寺静修过”
  缓缓地将俞氏当年携子女静修一事说了,秦素复又笑道:“您说,这是不是特别地巧?本宫认识的人,居然与师父也曾有过数年之缘,偏偏本宫又寻了师父过来说话,这不是天意么?”
  归远面上笑容未变,合什道:“殿下乃是菩萨心肠,好人有好报,这才能打听到故人当年的消息。”
  秦素便笑了笑,摇头道:“这哪里是什么好人有好报,不过是凑巧罢了。”
  说到这里时,她蓦地心头一动。
  在那一刻,她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道纤巧秀气的身影。
  阿蒲。
  那个在德晖堂做事,据说与佛有缘的小鬟,据说,当年便是俞氏从白马寺的蒲团上抱回来的。
  说起来,这件事她已经好奇了许久了。虽然这也并非什么大事,可是今日机缘巧合之下,竟叫她遇见了归远,那么,她是不是也可以借此机会,解一解心中的好奇?
  这般想着,秦素便沉吟了一会,终是放轻了语声,问道:“师父当年既是与俞夫人相识,我这里倒有一事相询,还请师父如实相告。”
  “殿下但有所问,贫僧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归远说道,语声、态度,皆与方才并无区别。
  他越是如此,秦素对他便越多了几分敬重,先含笑道了声谢,方轻声道:“当年在白马寺时,俞夫人是不是曾经收养过一个小女孩?”
  听得秦素所言,归远的面上便又现出了几许回忆之色,好一会后,方才道:“回殿下,贫僧记得确有其事。那个小女孩是俞夫人从白马寺外讨饭的流民那里买下的。”
  讨饭的流民?
  秦素面容未动,心下生出了浓浓的狐疑。
  不是说是在蒲团上发现的么?怎么到了归远这里,变成了从寺外流民那里买回来的?
  俞氏做什么要撒这个谎?
  蹙眉思忖了片刻,秦素便又问:“此中详情,师父可知悉么?”
第704章 芦苇深
  见秦素很是郑重地问起,归远便点了点头,缓声道:“此事贫僧还是知道一些的。那几年有些地方遭了水灾,逃出来不少流民,他们进不去上京城,便都聚在了白马寺外讨饭。慧明方丈心怀慈悲,便定下了每日放粥。俞夫人便是在那个时候买下了一个女婴,放在膝下教养,待她甚厚。”
  秦素安静地听着,面上笑容浅浅,心中则是思忖不休。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