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妾室(重生)——鸿影长空
时间:2017-11-09 16:29:27

  他有些想不通,为何太后娘娘一定要将周明和福王捆在一起呢?
  依他之见,周明绝不会拒婚。安平郡主是难得的美人,又是皇家宗室的郡主。福王又宠爱女儿,为女儿准备了丰厚嫁妆。周家若和福王府结亲,不管是名还是利,岂不是都能更上一层楼?
  这样的好事,周明若拒绝才是傻子。
  他接到宫里传来的消息,说周明竟真的御前抗婚,他是有些讶异的。
  但进宫后如何说话,这事他颇有踟躇。
  这两年,依着文太后的指点,他越来越得武帝欢心,在朝中也是顺风顺水,加上他又娶了文国公的嫡女为妻,在朝中也有不少支持。
  可将福王和成王府绑在一起,他却有些不愿。福王也有几个儿子,若周明娶了安平郡主,在安平枕头风之下,一门心思帮着福王的哪个儿子夺位,他不是多了对手?
  最好就是这桩婚事不成,同时武帝对成王父子生厌,若夺了成王府的兵权,那是最好的。
  李承恩的话说完,武帝刚才还带笑的脸色,果然又闪过几丝阴霾。
  李承允在边上笑着接口说,“二弟,你这话可就不对了。圣上宽宏,如今又不在朝上,表弟才敢直言。再说,圣上选了退朝后私下和姨父、表弟说这事,必定是怕两家有所挂碍,做媒嘛,总得促成美满姻缘才是。”
  他说着,跟武帝笑着说,“圣上,臣斗胆求情,安平是个难得的,臣这表弟也不错,可这两人要是凑一起,只怕就得成怨偶了。”
  武帝听他这么直白的话,倒没马上发怒,“这是为何?”
  “圣上,臣这表弟心有所属,他是个死心眼的,只怕一时转不过弯。”李承允直接兜底,“再说,福王叔为安平准备的嫁妆太丰厚。听说福王叔光陪嫁的白银都要二十万两。臣现在忙着北方赈灾善后之事,才知道,原来二十万白银都能让几万百姓天天吃白米饭了。”
  他看武帝还在凝神细听,又接着说,“前年国库空虚,那时国库中若有二十万两白银,子贤所率的平叛王师,或许还能早些攻入蜀中呢。”
  这句话,粗听没什么,武帝却皱起了眉头。
  养军,需要的是银子。
  国库缺了银子,当初平叛的大军只能眼巴巴待在蜀中等着。
  周家有兵权,福王,却有钱粮!
  若是福王说服周家起兵,那自己这皇位,不就不稳了?
  可国师跟他说过,他近日为国运占卜,得到的卦象提示,说永定王朝成败皆在一家。如今看着有离心之像,若李姓中有酉年出生的女子嫁入那家,则两姓之子女必能同心同德,辅佐皇家。
  武帝一听成败皆在一家,马上想到了成王府周家。
  永定建国至今,历经几代,百姓们都知道是太祖起兵反了前朝。可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太祖起兵,做为姻亲的周家自然跟随。
  周家是武将世家,历代能征善战,数次救太祖于危难之中,最后太祖才开创了永定一朝。
  建朝之后,历代成王都为国镇守北域。
  武帝心中笃信,刚好碰上福王,提到安平郡主今年十五了,还未曾婚配,说觉得成王世子少年英才,堪称良配。
  十五岁,不刚好是酉年生的?
  武帝觉得这是上天之意,自然是一心要促成这桩姻缘。
  ☆、390章 太后的打算
  听了李承允的话,武帝本来就多疑,他心中和李承恩一样,马上也想到一件事:若周家因为姻亲关系,铁了心帮福王,该怎么办?
  当年周家能因为姻亲关系帮太祖,安知不会再因为姻亲关系帮福王?
  李承恩看李承允有些说动武帝的样子,“听大哥这意思,不赞成安平和表弟的事?”
  “二弟的意思呢?”李承允不答反问。
  李承恩却未回他这话,转而向武帝说道,“圣上,臣觉得臣兄长的话也有理,不过这姻缘之事也有天定之说,圣上自有决断,臣不敢妄言。”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武帝却觉得很顺耳,他看看看看周定康和周明,“起来吧,跪着干什么?”
  成王父子两个站起,周明还不觉如何,周定康却是后背出了一身冷汗。
  武帝看着周明,却想到一件事,“子贤,朕查到滕王还有余党,你既然不急着成亲,那就去查出滕王余党吧。”
  李承允和周定康听到武帝这话,两人心里不由一惊,正想着要说些什么,帮周明推掉这差事。
  “臣遵旨!”周明却一口答应下来。只要不给他指婚,别的都好说。
  李承恩在边上不由暗自冷笑。滕王经营多年,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扯开来就是一个无底洞。周明若是查到滕王余党很多,那官员人人自危,就有人会恨上周家父子。
  若周明查到滕王余党没几个,以武帝如今多疑的性子,必定疑他有包庇之嫌。
  周明接了这个烫手山芋,接下来别想好过了。
  武帝看周明一口答应了,摆摆手让他下去,“你回头去找大理寺和吏部看看卷宗。退下吧。”
  成王父子俩谢恩退出来,一个御书房的小太监送两人出了宫门。
  内宫里,文国公文峥正在文太后处请安,御书房里的消息,很快有人送了过来。
  文峥是知道文太后的意思的,听李承恩竟然没有在御前照着太后意思说话,偷眼看了太后一眼,怒声道,“二公子太不像话了,回去老臣就要问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太后好笑地看了他一眼,“二弟,你在我面前,何苦做出这副样子?难道我还会和你的女婿为难吗?他那意思,我倒也能猜到一二。”
  文太后慢条斯理地说着。
  她一身暗红衣裙,显得有几分老气。年纪已经六十多岁了,看面容,虽然有了些岁月风霜,可看着也就四五十岁的样子,要是和武帝站一起,只怕还显得比武帝年轻些。
  文峥被太后点破心思,倒也没太尴尬,只是解释道,“老臣只是怕他年轻不懂事,白白辜负了太后娘娘的一片苦心。”
  文太后端起桌边的茶碗,慢慢地喝了一口,“他没辜负我的苦心,相反,他做的极好,比我想的还要聪明。”
  文峥听着文太后这话,以为太后因为李承恩不听她的话,御前没尽力促成周明娶安平郡主,生气了,说着反话。正想着要如何开口帮李承恩辩解。
  文太后却已经低声说道,“周明倒是好胆量,他什么时候有心上人了?你们可知道他和哪家的小娘子过从甚密?”
  文峥听太后这问话,他只觉自己一句也答不上来,只能说道,“老臣无能,这几年安排的人,都没能近到周家父子身边,对周家父子实在所知不多。等老臣回去后,再安排人去查探。”
  “周明常年在军营中,在军中是闹不出什么事来的。你只安排人去查查他不在军营的时候,去了哪些地方,见了哪些人,有过哪些举动。能被周明看上的,想必那女子也是不俗,仔细查查总能查出来的。”
  文峥只好答应了,又试探地问道,“太后娘娘,您让王丹阳跟圣上说那些话,老臣其实也有些不明白,为何一定要帮福王呢?”
  “帮他?这可不是帮他,是帮你那女婿呢。这桩婚事,本来就没指望能成事。”
  没指望成事,那为何要他派人告诉李承恩,让他今日得到讯息后,立即进宫去见机说话,务必促成安平郡主和周明的这桩婚事。
  文峥对于文太后这个姐姐的心思,一直捉摸不透。
  当初老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他和文峻都是资质平庸之辈,要保文家兴盛长久,凡是要听文太后这个姐姐的安排。
  对于老父亲的话,文峥一向是服气的。姐姐自小聪明过人,嫁入宫中后虽然无儿无女,却一直稳居中宫之位,还让文家也无风无语雨地度过夺嫡岁月。
  文太后听到文峥的问话,过了一会儿,才慢慢说道,“福王想和成王府结亲,有求自保的意思,也有拉拢之意,求到我跟前来,无非是想表明福王府对那张椅子没动心思。”
  “我让王丹阳说的那些话,只是想看看圣上心里,最忌惮谁。成王府是开国元勋,文家也是,还有西北的几家。圣上一听王丹阳的话,马上先想到周家,这说明圣上心里,最忌惮的就是周家。”
  文峥点点头,一副附和的样子。他心里却是不以为然,周家有兵权,武帝忌惮周家不是应该的吗?
  文太后看文国公的样子,就明白他并不懂自己的意思。忽然间有些心灰意懒,不想再与他多说,摆摆手让他回去:“你只记着,圣上忌惮周家,我们就远着些,就让李承允和福王去拉拢周家吧。”
  “今日之后,福王想和周家结亲的意思已经过了明面。至于李承允……”
  她说着,想到李承允对周家并没有特别亲近之意,只是亲戚往来的情分。
  难道李承允早就看出了这点?还是谢氏提点了他?
  周家历来奉行忠君之策,在皇位更替中只做壁上观。从朝中政局来看,周家就是稳定政局的定海神针。
  每个新皇即位,都可马上启用周家做事。
  对有意储位的人来说,周家,不必太亲近,只要不交恶即可。
  可从武帝今日言行看,他对周家忌惮非常,觉得永定兴亡皆与周家相关。
  面对帝王疑心,周家还能忠君吗?
  若武帝一再相疑,会不会夺了周家的兵权?
  ☆、391章 再入京城
  文太后想到周家被夺了兵权的可能,脸上露出淡淡的嘲讽之色。
  文太后不禁想起了当年,自己还是文国公府的嫡女文芫时,京中偶然相遇周明的祖父。
  那时,周明的祖父,老成王周继恒,还只是个少年,与周家历代一样,小小年纪已经久经沙场,是众人皆知的少年英雄。
  说起来,周家人娶妻好像都挺晚,相识时,周继恒好像也二十了吧?
  那时,文国公嫡女文芫,是京中出名的才貌双全。
  两人偶然相遇,一见钟情。郎情妾意,周继恒约定回头禀告父母上门提亲。本来以为英雄美人,能成就一段神仙眷侣。
  可是,那时的文国公,也就是自己的父亲,一心要将女儿送入宫中。
  他说文家在文峥这代阴盛阳衰,文峥兄弟不能支撑文家。只怕自己死了后,文家将会日渐凋零。
  凭着文芫的才貌,加上文家家世,文芫只要入宫,皇后之位非她莫属。到时,文家就是皇后娘娘的母家,只要文芫不倒,文家可保三代富贵。
  文芫不愿意,跑去找周继恒,求他带自己到北地去。
  周继恒却不答应。
  他说周家祖训忠于君王,文芫已经是秀女,他若带秀女离京,就是不忠。
  后来先帝为周继恒保媒,周继恒二话不说谢恩迎娶。
  自己入宫后,很快成了中宫皇后。
  从先帝的皇后到如今的太后,深宫梦回,文芫想起周继恒时,渐渐忘了他的样子,却一直记得他那忠君的言论。
  她一度心中生恨,恼恨周继恒只知道祖训家规。却也知道,若要恨,她先恨的就该是自己的父亲。
  没想到,周家居然会出了周明这样的子孙。
  “周家人淡于私情,一向是以忠心耿耿而自傲的,周明这御前抗旨,也不算忠心吧?”
  文太后低声说了一句,脸上的神情,却似喜似悲。心中隐隐有些羡慕。
  她早就阅遍人生,难得也有些好奇,不知周明口中的意中人,会是如何的佳人?
  也或许,周明和他祖父不同,是周家子孙的另类?
  少女时的爱慕,终究要已经消散在深宫岁月中。若周继恒还在世,发现自己开始算计他的儿孙,是会恨自己,还是求自己呢?
  文太后起身来到佛堂,拿起自己惯常戴着的紫檀木念珠,轻声念起经来。
  被文太后好奇的玉秀,此时正忙着准备行李,要和玉梁一起入京。
  玉栋送信回来,说他被封为四品游击将军,留在京中听命。
  木海来消息,说京中国师威望甚高,又提起文家正在打听流言之事。
  玉秀看着面前的两张纸,不禁微微一笑。没想到哥一下就封了四品武职。
  玉栋信里还提到李承允和谢惠灵都要玉梁去国子监,莫在家耽误学业。
  回京吗?玉秀回到自己的院子,走进玉淑的房间。
  玉淑房里,摆设和当年一样,衣箱里多了很多新衣裳。
  每次家中裁衣,或有了新式衣料时,玉秀总会亲手为玉淑做衣裙。两年下来,也装满三个衣箱了。
  依然未给玉淑立灵位,可逢年过节,颜锦鹏夫妻俩为玉淑烧纸,玉秀也没再拦着。
  她打开玉淑的衣箱,摸着里面簇新的无人穿过的衣裳,低声说,“淑儿,姐和小四回京城去,哥也在京城,我们接你回家!”
  离开京城已经两年多了,也是到回京时候。
  玉秀叫了赵全生来安排,让他准备进京之事。
  赵全生娶了柳絮后,曾来找玉秀辞行。
  玉秀看他那决绝之意,怕他独自去京城报仇,留他做了颜府总管。
  赵全生一听进京,两眼一亮,脸上的刀疤都有些扭曲,“大娘子,是不是去找王丹阳那狗贼报仇?”
  玉秀微微点头,“我们总得给柳絮和淑儿一个交代。”
  赵全生得了这答复,躬身退下后,就去准备了。
  这两年多,玉秀身在砚山田庄,京城里,木海几乎隔个几日就送来消息。
  赵全生不知道玉秀打算怎么做,可大娘子一向有成算,她要做的事,总能做成。
  玉秀又叫来宫嬷嬷,让她带人收拾衣物。
  原来的两个丫鬟双喜和双庆已经嫁人,放人走时,玉秀让两人恢复本名。新买的丫鬟,还是取名双喜双庆。
  宫嬷嬷调教人的手段高明,双喜双庆在她手底下带出来,很得用。
  宫嬷嬷也知道玉秀的意思,听说回京,一句话不多说,带了双喜双庆收拾东西。
  玉秀嘱咐将玉淑的新衣裳和日用之物都带上。
  家中上下忙碌两日,很快收拾妥当。
  临走那日一早,玉秀带了玉梁,到庙里和洪天锡、洪伯辞行。
  洪天锡打听消息回来后,玉秀和玉栋兄弟俩不放心,索性在砚山田庄后面的山上选址造庙,请他在这庙里修行。
  附近村民都来烧香,如今这庙里,香火日盛。
  洪天锡听说玉秀姐弟俩要进京,看着面前十四岁的少女和十岁的少年,低声念了一声佛号。
  “秀秀,小四,进京去要万事小心。”
  这两年里,玉秀做的事并没瞒他。
  他从青州登州这次打听消息回来,玉秀就着手安排了。
  现在她要回京,必定是觉得时机成熟,可以报仇了。
  想到报仇,他又低声念了一声佛号,却未劝说玉秀放下仇恨。
  洪伯听说两人要走,有些舍不得,絮絮叨叨嘱咐了一堆。他没出家,住在庙里,照顾洪天锡,安排庙里的俗事。
  “老奴好久没见大郎君了,大郎君如今出息了,可得回来看看。”
  “师傅,洪伯,你们放心,我们很快就回来。”玉梁承诺着。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