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说完,大帐内寂静一片,随后夏老将军率先单膝跪下,说道:”我竟不如你一个少年郎,夏某愿听监军号令。”
其他人也都单膝跪地齐声说道:“愿听监军号令。”
李青心想,大家还是爱国的,只要爱国就好办。
李青说道:“众位将军快快请起,从今日起,庆军的事就由我和众位将军商讨决定,最终由我发号施令。过程中有什么得罪之处,等大战过后,李青必一一请罪。”李青说完,给众人行了大礼。
司马云飞看着李青,心里的敬重更深了几分,李监军竟然能滔滔不绝的说一上午,刚刚他听的都愧疚的要死,他感觉自己愧对父亲,愧对皇恩,愧对大唐百姓。而且刚刚不是杨业阻拦了下来,估计李青能说上一天。
李青在司马云飞眼里已经有如天人了,一个年级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却能让师傅看重,还随身带着太祖皇上的密诏。半年内整顿了玉林关,来军队两个月,就收复了全军上下将士们的心,再加上刚刚那一番话。(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连战连捷
别说是司马云飞了,就是庆军全军上下和玉林关的全城百姓对李青的敬仰都是滔滔不绝。
杨业也没有想过李青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他之前只是想让李青震慑众人,没想过李青的一番话下来,效果更好了。
杨业觉得他应该重新认识一下李青此人了,对李青的兴趣更多了几分。
杨业带着驻军两万前去堵截。
十一月五日杨业率军击败突厥数千游骑,在无人死亡的情况下,首战告捷。
李青带领着全军军官出营迎相迎。
十二日,突厥十万大军四面围来,李青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议退敌策略。
各位将军唇枪舌战的,分析了突厥兵。
最终结果庆军虽然人多,但是武力值不够,不能硬拼。
庆军被分为三队,分别由司马云飞和杨业各带七万人向两侧撤走,预图形成一个大的包围圈。
剩下的四万人由夏宇领兵跟着李青回了玉林关,打算用玉林城正面抵抗突厥大军。
玉林关得知李青回城,夹道欢迎李青和众位将士入城。
李青站在百姓中间说道:“玉林城的百姓们,突厥兵来了,我们玉林城首当其冲,我李青会和大家一起迎敌,生死与共,誓死保护玉林关,保护玉林城百姓,和他们决一死战。”
全城百姓大喊:“生死与共,保护玉林关,决一死战..........”
玉林关上下一心,无一人退缩。
夏宇带着四万庆军跟在李青的身后,感受着全城百姓对李青的信任与爱戴。
他们从未有过,从来没有受过如此爱戴。
李青亲自回玉林关坐镇,下发了两道命令。
一,让陈胜带人挖了几条通往城外的地道。
二,给庆军制定了一些守则。
庆军不可骚扰百姓,买卖全都依照正常交易。如果遇到百姓有困难,庆军要责无旁贷的帮忙,要爱护百姓。
玉林关的百姓是相信李青的,见李青掌管的庆军没有欺压百姓,反而对他们帮助很多,都很感激。
庆军也感受到了百姓的敬仰,对百姓更加爱护了。
李青继而又散播了一些消息引诱突厥兵攻城。
突厥十万大军到了玉林关外扑个空,没有见到大唐任何的军士,突厥先锋大将以为唐军怕了,就沾沾自喜起来。
李青在亲自坐镇玉林关的情况下,按照杨业的意思,让大将夏宇乘夜带领五千壮士从玉林关地道出去,冒雨突入敌营,杀得突厥军大乱,使敌被迫后退……
大王子安札见状,亲率精兵二十余万日夜兼程,七天便达玉林关城下,打算攻城,李青鉴于形势决定和玉林关百姓背水一战,全城百姓和将士士气空前高涨……
李青让玉林关守卫外松内紧来迷惑安札,并且散布谣言自己是皇上的亲信,年不过十五,因受宠而封为的监军,其本身并无真材实料,进一步麻痹安札。
安札见玉林关守卫防守松懈,坐镇的又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便轻敌狂妄。加上李青散布的谣言,安札果然决定轻装急进...........
二十日,突厥大军在人困马乏之下便发起总攻,发起的攻击均被玉林关军民顽强击退,安札只好立营休息。
李青见突厥大军安营扎寨,便派兵主动出击突击突厥大营,为了拖垮敌军,李青让夏宇和陈胜不论寒风暴学不断派人轮番袭扰敌军……
二十五日,安札因久攻不下,只好引兵退走。
安札大军还未退出两百里,两侧就出现了大唐军队,撤走的司马云飞和杨业已经到了指定的地方,两边同时夹击,大破突厥兵,歼灭突厥兵二十余万。
李青得知司马云飞和杨业打上了,便打开城门,夏宇和陈胜各自领兵出城歼敌,形成了前后夹击的包围圈,突厥残余兵力连连战败,庆军连战连捷.....
李青派了两队府兵保护医疗队出城救治伤员。
医疗队全队不分男女老少,全部穿着白袍子,带着白色口罩,在城外游走。
站在城墙上面即可看到如此壮观的一幕,白色的两队人,排着队有秩序的给伤病包扎,严重的会让身边的府兵抬回城内治疗,每位伤病胳膊上都分别绑着布条。
布条分别是青色,蓝色和红色,代表着轻伤,中伤和重伤。
医疗队开始是不分昼夜的忙碌着,李青得知后,骂了他们一顿,把他们分成了三班倒,并且安排他们吃最好的食物,务必保证身体。
虽然医疗队众人被骂,但是心中是非常开心的,他们按照李青的吩咐去休息,反而效率更高了。
一个个都说李大人乃神人也。
玉林关一战以唐大胜结束……
李青和全城百姓热情款待了回归的庆军,李青还在大营中准备了篝火晚会,庆祝此次胜利。
李青的捷报连连入京,皇上龙心大悦,满朝文武激动沸腾。
他们都没有想到战事能结束的这么的快,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可是奏折陆续的还有玉林关其他官员上奏的,随之问题也来了,皇上何时册封的李监军呢。
朝中有一些看不上李青的,还有一些因李青受过牵连的人,纷纷上奏,说李青虽然功在社稷,可是假传圣旨是大罪,他们要求让李青回京师接受调查或是把密诏先发回京师。
李青早就知道有些人肯定是要拿他监军身份说事的,就把密诏夹在捷报中传去了京师。
等李青见到来人要密诏的时候,密诏已经入京师了。
皇上派来的太监无奈,只能返回京师。
杨业和司马云飞在这场大战中,和李青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
他们对于李青密诏的事,已经不是看热闹的心态了,他们非常的担心。并且时刻注意着朝廷的动向,只希望李青背后的势力够大,能够摆平此事。
李青对于这些毫不知情,依然在整顿建设城防。这次大战,虽然伤亡不重,但是他的玉林城防被破坏的很严重。
他需要加紧时间重新布置建设城防,还要重新打造守城武器。
李青的密诏不声不响的随着捷报送回了京师。
因为是随着捷报一起送来的,所以第一个看到的人是皇上。
皇上在朝堂上再三表明李青是有密诏的。
御史弹劾李青假传圣旨的罪好不容压下了,史官又来了。
史官要登记备案,记录密诏的内容,和存档密诏。
皇上迟迟的不拿密诏出来,有心人便又找了御史弹劾李青,要求皇上公开密诏内容。
御史的奏书和史官的奏书堆满了小皇上的书桌。
小皇上只要是看到李青的密诏,就头大如斗,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传了宰相前来商议。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援兵支援
薛玉也是奇怪,按道理来说李青不像是假传圣旨,可是皇上又迟迟不肯拿密诏出来,就说明密诏是有问题的。
薛玉到了御书房后,皇上让太监把密诏拿给薛玉看。
薛玉看着密诏,心里也开始发愁了。
这是太祖皇上在位是留下的密诏,看着内容,不难猜出这之前是一张空白诏书。
而且太祖皇上当年也的确留了空白密诏。
可是,你说李青也是,写也就写了,至少写的内容真一些,格式真一些,再说了这叫什么字,大唐是没有人了,还是读书人都死绝了,皇上怎么会用这样的字下发密诏。
薛玉真的很怀疑,庆军那些将军们这些年是怎样带兵打仗的,这样的一份密诏竟然还都相信了,他们怎么就没被人骗去卖了呢。
李青所有的捷报上,写的都是将领将士们的功劳,李青连提都没有提自己。可是其他参军的奏折把整个大战的过程说的清清楚楚,把李监军的所为也说了个清楚。
其实这些不用说,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玉林关之前是什么样的,他们都知道。
李青去了玉林关一年,做的所有事情,明眼人都知道。
玉林关没有李青,绝无可能大败突厥,战事也不会如此短时间的顺利结束。
李青的功劳虽然无人可抵,可是这封密诏要怎么办呢?薛玉也开始发愁了。
二人商量到了最后,薛玉决定拿着这份密诏去寰姬公主府找太祖皇上解决,如今他只希望太祖皇上那里还有空白的诏书,希望太祖皇上不要因此事,治李青的罪。
太祖皇上和太妃每天最关心的就是玉林关的奏报,他们都是担心李青的。
随着捷报一封封的到来,从开始的担心,一直到后面的喜悦,太祖皇上和太妃二人每天都是高兴的。
太祖皇上说道:“不是我夸口,我们青儿是百年不遇的奇才,看看这才去了玉林关多久,就立下如此大功,朕定要重赏,可惜他不是男子,要不然以后准能封侯拜相。”
太妃也捂着嘴笑道:“看夫君说的,青儿才不稀罕那些虚名呢,更何况她已经是大唐最尊贵的公主了。”
太祖皇上更是高兴了,他喜欢人才,更喜欢没有野心的人才。
他对朝廷上的弹劾,从来就没有放在心上,他知道问题出在青儿自封的监军身上,但是他是给过青儿密诏的,只要青儿拿出密诏此事不公而破。而且就算是青儿没有密诏,他这边再给补上一份也就可以了。
.......................
薛玉便装敲响了寰姬公主府的大门,太祖皇上在大厅里见了薛玉。
看着薛玉一脸愁容就问道:“边关大捷,这次大战时间短,消耗少,爱卿还有何时愁苦?”
薛玉看着昔日主子高兴的样子,想着主子心情好,应该不会怪罪李青吧。
薛玉跪下说道:“请主子过目看看李监军的密诏。”
太祖皇上说道:“爱卿请起。”然后拿过密诏。
太祖皇上看着密诏,嘴角先是抽了抽,然后眼角跳了跳,脸上的笑容一去不复返,可以说是难看至极。
薛玉起身后自然看到了主子的表情,轻轻的往后退了几步,他知道这是主子发怒的征兆。
太祖皇上能不气么,他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什么??
他是书法大家,在书法上的造诣就不用说了。他的公主怎么能写出这样难看的字,不对,这字连好看难看都不能算,在他眼里这就不是字。
他的青儿天赋异禀,学识渊博,除了不会骑马以外,就没有见他不精通的。他从来就没有想过青儿不会写字。
其实李青不会的多了去了,只是你们都是自家的孩子怎么看都好罢了。
他看了一眼薛玉,想到了朝堂上的弹劾,顿时明白薛玉的来意。
太祖皇上让人取了一份空白的诏书,亲自写了一份密诏。
密诏内容很简单,只是说,李青此次边关之行危险重重,特封李青为庆军三品监军,可先斩后奏。如有需要可出示此密诏行事,所有功过等回京师后由皇上定夺。
薛玉收好了新密诏,陪太祖皇上喝了茶,说了李监军没有为自己请功的事,还夸赞了李监军的能力和人品。
薛玉爱惜人才,不忍李青因为这份密诏而失了大好的机会。
太祖皇上听的开心的很,密诏的事他根本就没打算治罪李青,那是他女儿。他只是想着等李青入京后,一定要亲手教他写字,还要教他琴棋书画。
皇上在朝堂上公开了密诏,这些日子的弹劾和种种的流言蜚语,都被这份密诏不攻自破了。
众大臣唏嘘不已,难怪皇上迟迟不公布,原来这份密诏是太祖皇上下的。李青原来是太祖皇上的人,随之众人也想到了李青的能力和才华,所有官员顿时明了,太祖皇上在给皇上选辅佐之人。
朝廷上的反应,让杨业和司马云飞放下心来,司马云飞已经问了杨业两遍了,那道密诏到底如何记录在案的,别说是司马云飞,就连杨业自己都很想知道。
此次大战,庆军死伤的人数并不多,李青的医疗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所有受伤的将士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照顾。
杨业把此事上报了朝廷,让边关各地效仿,减少将士的伤亡。
李青一跃成了大唐最热门的话题,还有慕名前来玉林关想一睹李监军风采的,里面当然也包括前来刺杀李青的人。
李青平时出入就很低调,可是架不住全城百姓都认识他,李青只能减少出门的次数,和多带一些府兵。
突厥大军进攻玉林关时,杨力和朱义安顿好了自己大营的事务,亲自带骑兵前去支援,他们二人都不放心杨业和司马云飞。
结果二人还未到玉林关,就传来了庆军与突厥交战的消息。
二人率军日夜兼程一个从南往北,一个从北往南的赶去玉林关。
到了玉林关后,人家仗都打完了,连战场都打扫好了。
杨力让大军原地扎营,自己带着一队近卫进了玉林关驻地。
朱义比杨力晚到一天,朱义见无仗可打,就让朱家军原地休整,自己带着一队近卫也去了玉林关驻地。
杨力看到如今的庆军,深感欣慰,觉得业儿和云飞都长大了,认为老兄弟司马庆可以瞑目了。
朱义见到杨业和司马云飞也是非常高兴,心想义兄后继有人了。
司马云飞和杨业请两位大将军一起吃了顿饭,杨业一顿饭下来依然是沉默不语,司马云飞则是口若悬河,把李青说的那叫一个高深莫测,那叫一个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