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品正不死心,反正他现在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自己去跑一趟,顺便也可以看看人家养兔子是怎么养的,去取取经。于是说干就干,他这两天还在山东没有回来呢!
杨小贝要是知道他为了自己的一句话就跑山东去了,肯定压力山大。要知道本地人吃兔肉就认野兔。后世也有人发展养殖肉兔,可是卖不出价格,大家都觉得野兔口味好,不爱吃养殖的兔子。后来没有办法,养兔子的人家只好冬天把兔肉做成腊味,充当野兔肉来卖。结果弄得大家买只腊兔子都不放心,总是问了又问。
至于那些养长毛兔的,鄂北这块交通不便,自古也不是什么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兔毛卖给谁去?如果没有有效的渠道,到时候也是辛辛苦苦一场空。想要真的要把养兔发展起来,看来与其去大老远的买兔种,还不如把家乡的野兔养好。可惜现在也没有个电话什么的,周品正啥也不知道,就兴冲冲地一头冲出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也渐渐走上了正轨。培训班如期开课了,但是课程十分的简单,甚至有点文化补习班的意思。因为前几年的空白期,现在来参加培训的大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前初中生,还有就是年纪更大的草药医生,为了这些人能够跟上进度,不得不把文化课安排在正式的培训前面。
这样的话杨小贝和易慧芬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她们上课实在无聊,还经常溜出来到街上去逛逛,买点零嘴吃。嫌弃学校里的饭菜难吃,又嫌弃总是下馆子太浪费,易慧芬还弄了个煤炉子,放在走道里自己开起了火。
这也很正常,有很多学生家里穷,都是自己带米过来的,跟杨启民一样。如果你有时间也有材料,只要准备好炉子,每天到食堂里去换一个燃烧的煤球过来就可以马上开火烧菜。杨小贝弄不来这老式的煤球炉子,易慧芬也没有烧过——在家都烧柴火来着。但是她对这种城里人烧的炉子倒是十分感兴趣。她们俩兴冲冲地在食堂搞到了炉子和锅子,又买了煤球等物事,就正式开火了。
等过几天二舅过来送鳝鱼的时候,特地过来学校看她们,却发现这俩女子把小日子过得有模有样的。易慧芬还写了一张清单,让二哥下次来的时候带上油、米、菜等等,好让她们不用再买,又可以省下来好多。
那天易二哥的生意谈得不错,除了少数几家,县城里面其他的馆子都答应收鳝鱼。讲好的一块一斤,先一家送十斤看看情况。而杨家就杨启泰和杨老爷子趁空的时候抓,就只够供一家的。易二哥跟他们讲好了,杨家的鳝鱼就当他帮忙带过来,别人那里他收5毛,杨家的1块,一分不赚。
杨家没有自行车,每次都去借也很不方便,特别是现在必须定期供货的情况下。现在易二哥提出来帮忙带过去,正中二伯的下怀。他平时就和爷爷最像,沉默寡言不善交际,让他每次去跟人家饭馆的人打交道他还真的又点发憷。
二舅把杨小贝他们需要的东西记好,马上就往家里赶,说好了下周过来。今天他是送好货才到学校,得到的消息非常好,因为招待所那边新出了鳝鱼,县里很多领导都知道了,专门来吃这口的都有。结果就是杨小贝送过来的鳝鱼只过了一个礼拜不到就卖光了,刘师傅那边正望眼欲穿呢!
这次过来刘师傅直接定了50斤,并且讲好了以后一周一送。其他的馆子因为听说招待所的黄鳝卖得好,食客们也经常问起,也是很爽气地要求以后多送一点,价钱好商量。
现在已经3月份了,马上就惊蛰,再下个月天气就暖和了,这些鳝鱼、甲鱼什么都出来活动进食,到时候就不是稀罕货了。所以这个钱是好赚,但是时间太短,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能卖到这个高价。时间紧迫,二舅连杨小贝她们邀他吃饭都顾不上,转身又跨上自行车往回赶了。
3月底的时候,周品正才风尘仆仆地回到白云县城。可是他的这趟行程实在不怎么顺利,到了山东,由于信息不详细,他在乡下转了好久才找到那个养兔子的村子。可是人家是集体农业合作社,虽然是每家每户养的,但是没有人卖种兔。他泡在那里好几天,人家公社就是不答应卖。说这是集体财产,不能卖给私人,那是要犯纪律的!但是如果你有你们那边村子里的介绍信,以村里的名义购买,才能够得到这些国家引进、培育的优良兔种。
这就是周品正最最讨厌的地方!他有钱买不到东西,而村民们都穷得叮当响,却只能把兔子低价让政府收购,而不能卖给高价买兔的周品正。他看得出来,他出的价格每个人都十分心动,可是兔子不是小物件,卖出去了还要运走,显然卖是敢偷偷卖,可怎么运出去?到时候他手里一有兔子那不是什么都清楚了?
要不是周品正穿得人模人样,还拿着白云县招待所是介绍信,人家那边的村长早就不搭理他了。后来实在没办法,人家只答应收到公社的介绍信卖兔种,至于运输?对不起咱不包邮。
那不是如果需要买的话,还要再跑一趟?周品正被彻底打败了。垂头丧气地回到鄂北,感觉自己都没脸去见杨小贝了。本来他是想把兔种带回来送到美人眼前来着(不过有求爱送兔子的吗?你到底在想什么鬼啊!!)可惜事情没有办成,哎!还是去招待所找刘师傅喝两杯,缓解一下郁闷的心情吧!
68 老师
结果可想而知,当周品正从刘师傅那里听说杨小贝来吃过饭,好像是来县城读书了,他的心情……
好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下他饭也顾不上吃了,急急忙忙地出去打听消息去了。还好县城就这么大一点,又是三月才开学,很容易就打听到是卫校里开的培训班。在县里着也是一个新闻,一下子多出了一个卫校不说,还可以给大龄青年培训去当医生,也是大家热议的重点。周品正问清楚卫校的地址,也没有回家就直接奔过去了。
因为是刚修建的,不像其他学校就在街上,卫校的位置还比较偏远。走路过去要半个钟头,好不容易到了那边,发现已经是属于郊区了,周围都是农户,还有片的菜地。一条土路通向新的学校,占地面积倒蛮大的,里面还有一个池塘,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和教工楼。房子倒还修建的不错,绿化就一点都没有了,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毕竟跟那些修建多年的学校不好比。
不知道杨小贝她们在哪个教室,周品正只好在门卫等——门卫必须让班主任或许学生确认、签字后才放行,现在才下午第一节课,早着呢!
闲着没事,周品正一边给门卫老大爷装上烟,一边打听这个什么培训班的消息。等搞清楚这个培训班的实际情况,他又搞不懂了,这明显是个野路子嘛,没有文凭,出来也不包分配——如果去村卫生所做事算的话。杨小贝看起来那样的新知识女性的样子,怎么会想起来去参加这个培训呢?莫非……她又什么不得已的苦衷?
杨小贝可不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吗?可惜她的苦衷不足为外人道也。就比如现在,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居然还全部都是文化课,语文、代数、拉丁语等等,而关于医疗的书籍,只有一人一本《赤脚医生手册》!杨小贝深深地觉得自己上了一个假的培训班。
这本厚厚的、深紫色塑料皮封面的手册,里面的东西倒是十分详尽,图文并茂,简直就是一个“全科医疗医药”宝典,从常见的咳嗽、呕吐到复杂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从灭蚊、灭蝇的防病知识到核武、生化武器的防护;从针灸、草药到常用西药,无所不有。《赤脚医生手册》不仅是农村医生的读物,那时候,城市居民几乎家家都有这样一本书,很方便。当时孩子小,经常犯些小毛病,习惯从手册里找对策,像积食了怎样捏脊;出水痘了怎么办;得了口疮用什么药,都是从手册里学的。
以前杨小贝家里也有一本,和大红色封面的《毛泽东选集》放在一起,从小就是杨小贝的课外读物。因为毛选全是文字,而且枯燥无味。而手册上面则有很多插画,还有举例,十分有趣。老爸的其他医学书籍,都是4A纸张大小厚厚的一本,小时候的杨小贝形容拿那些书就是搬砖——实在太重了。而且诸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外科、妇科等都是理论知识,关键上面的插图一点都不好看……
好吧!反正就是从小看这本手册看大的,里面的东西不说倒背如流,也可以说是知之甚详。虽然她没有奢望在这个培训班能够学到多高深的知识,但是毕竟自己离开学校已久,后期也不怎么接触病人,总是希望能够巩固一下的。谁承想原来只是一个名义而已。那些病理学科,医学生必备的教材都没有的。下发的只有一本手册,因为整套的医学教材太贵,就不会下发,而是由学员们自己选择是否购买。
想易慧芬这种本来就奔着在大队卫生室记工分的人来说,肯定是不需要学买这届教材的。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希望能够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和本来就是祖传干这一行的人选择了购买教材。当然了,既然都是在一个学校,如果你有上进心,去卫校那边旁听课程也没有关系。现在不比后世那些一切向钱看,充满铜臭味的各类学校,所有的学校都是公立的,为了国家培养人才的,只要你自己肯学,老师们都乐于施教。
所以当杨小贝作死地跑到卫校那边旁听,想重温旧课的时候,出事儿了。
事情要从一位老师说起,这个女老师姓施,是从师范学校刚分配过来的。实际上卫校新设,教职人员分两种,一种是从医院调过来的医生,有快退休的老医生,也有卫生局安排的在职医生,利用轮班的时候过来授课。还有一种就是施老师这种师范生,因为年纪小,有很多的学生比她年纪还长。她又对医学一窍不通,只是照本宣科地教学,令学生们十分不信服。如果单单是这样也就算了,毕竟她教的只是拉丁语、心理学等不那么重要的副课,但是由于医生们还要忙于医院的工作,二班班主任一职却是由施老师来担任。
刚开学的时候,学生们还没摸清楚她的底细,对她还有最起码的尊重。结果一个多月下来,由于她年纪轻刚参加工作,处理事情完全没有经验,对专业知识也不能让学生解惑,对比一班那个经验丰富的男班主任,二班的班务工作简直一团糟。渐渐地学生们对她也越来越不满,甚至于当她回答不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当堂起哄,把个小姑娘撂在讲台上哭鼻子。
好死不死的,正好杨小贝无聊溜达到二班来蹭课,这施老师可不是别人,那可是她后世的班主任!虽然那个时候她已经是个慈祥的大妈了,现在人家还在哭鼻子,自己的老师被欺负了,杨小贝当然不能忍,一时冲动就跳出来替老师出头了。
说起这个施老师,和他们杨家的缘分连她自己都觉得神奇。其实按照本来的剧情,老爸今年高考不利,下半年就直接到卫校来了,那是施老师就是他的班主任,这个时候卫校的编制还是大中专。等后来各类大专、大学都陆续增加,一个县级的卫校就降级为普通中专了,等九几年杨小贝成绩不好没有考上高中,仍然是到这个学校来读书,巧合的是,施老师居然又是她的班主任!
69 相见
老爸带着杨小贝去报名的时候,师生二人都是唏嘘不已。因为如此缘分,报好名也没让他们走,老师直接就带家里去了,叫他的老公、孩子都一起吃了个饭,认识了一下。老爸和老师说是师生,其实年纪一般大,而老师嫁人晚,小孩子比杨小贝还小,还在念初中呢!
自此两家算是走动了,每次老爸老学校总会给老师带点土特产什么的,施老师也总是叫杨小贝去她家吃饭,还帮她买衣服、鞋子,完全把她当子侄来照顾。
当然这里面有很不好的地方,如果各位有一个把你当子侄的班主任,那结果可想而知。反正整个卫校学习生涯,杨小贝是半点没敢懈怠。可怜她初中的时候偏科太严重,在班级里都是中下游的存在。到了卫校摇身一变成了年纪前十名,固然是因为卫校里没有数理化的原因,可是每当名次下降就要被带到班主任家吃饭受再教育,感觉那叫一个酸爽!
即使是这样,杨小贝还的非常感激老师。她是真正发自内心关心自己,培养自己的。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后来的实习,老师都是煞费苦心地帮她安排到最好的医院。可惜最终她并没有按照老师和父亲的期望,成为一个医生。因此她羞于去见老师,因为无法面对她的关切询问。离开了家乡后,卫校也关掉了,她竟然和老师失去了联系。
这次阴差阳错地回到母校,哪怕知道施老师也在,她也没有凑上前去。就远远地看着好了,有空去听听她的课,她心里清楚,施老师希望她的学生每个都能够成为优秀的医生。哪怕是第二次学医,杨小贝还是有一种感觉,她并不是冲着成为医生而来,而是为了得到文凭而来。目的不纯粹,她也羞于和老师去结识。
谁知道今天课上得好好的,底下几个学生就开始发难了。因为现在的人上学晚,又都是高中毕业生,学生都已经是二十好几的人了。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小事,只是施老师讲错了一个单词,学生们都不依不饶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对老师没有尊重,她如今年纪轻,性子也软弱,被学生们一闹竟然就开始哭将起来。
这下就尴尬了。本来学生们也就是表达一次不满,可是你就这么哭了?说好的为人师表呢?有的学生甚至越发不满起来,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你不能够答疑解惑也就算了,动不动就哭鼻子,你当这里是幼儿园啊?
于是师生之间僵持起来,另外一些学生眼见事情大条了,就打算去找校长来。本来没有什么事情,但如果捅到校长那里,这几个学生固然讨不了好,可是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施老师来说,也会是一个不小的污点。甚至可能真的按照这些学生的想法换一个班主任——因为你无法服众,又与同学们有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杨小贝见状不对,赶紧跳出来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