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慧芬也不明白杨小贝为啥这么生气,但是她是看到了之前杨小贝的脸色都变了,一路小跑过来的。也没好气的数落了二哥一顿,“无缘无故的这么早跑过来,小贝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快被你们俩吓死了!”可不是!没有什么大事,谁会这么早过来找人?
周、易二人这才意识到他们做了啥,不禁懊恼地摸脑袋。都是成年人,还这么沉不住气。对他们来说这次的生意的确是大事,但是这么冒冒失失的害得女孩子们虚惊一场,的确是不应该。
既然都闹成这样,课是没心思上了,见他们俩找过来明显是有事,杨小贝干脆请施老师帮忙请了半天假,和老妈一起坐上了周品正的吉普车,一起离开了学校。
虚惊过后,易慧芬很快就把这忘到脑后了。她也对周品正的车子感到好奇。这个人真是会折腾啊,才几天没见,连小汽车都开上了?她一个劲地问二哥这车是谁的,干嘛用的。杨小贝却已经猜到了一点。上次他就提过了一嘴,只不过当时杨小贝有一些抵触,没有深谈。昨天让二舅去找他,今天他们就开着车子来了,看来周品正不是瞎说,他早有准备啊!
周品正心细,特地开到老张师傅的包子铺买了早点,再回到家招呼杨小贝她们两个洗漱、吃饭。易二哥一向是别人来安排他,他可想不到妹妹还没有吃早饭之类的事情。见大妹她们坐下来吃包子,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昨天的收获、还有今天这么早去找杨小贝的原因讲给她们听。
果然是生意上面的事情。杨小贝猜得没错,周品正早已经找好了路子,就等着杨小贝同意,他就把生意开始做起来了。不过对于他们的分成杨小贝有一些不赞同,“易二哥以后要操的心多了,外面都要你来跑,我们家暂时也没有人可以帮忙的,拿3份太多了。“
当然,不拿就太矫情了。杨小贝想做生意,本意就是想改善杨家糟糕的经济情况。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如今她要读书,家里的二伯和爷爷都太耿直了,要他们在家弄个收购点就是极限了,其他的实在不能指望。二伯宁愿在家抓鳝鱼,也不愿意来县城卖鳝鱼。爷爷就更不用说了,他的骨子里就是不喜欢商人的。
那么问题来了,不出人不出力,白拿也不好意思啊!首先杨家占的比重肯定要少一点。易家和周品正各4,杨家2这样就比较合理。其次,杨小贝自己也发挥自己的“智脑“作用,替他们出出主意。相信以她的先知先觉和丰富的销售经验,出的点子也会无愧于杨家拿到的份额。
经过一番争论,在杨小贝的坚持下大家说好了分例,接着杨小贝给二舅指出了方向——在桃花村和韩家冲,因为都是知根知底的,把收购点放在易家和杨家没有问题。但是到了其他村子,你不可能每个村都有信得过的人去落实收购,还不如就放在公社统一收购。
周品正到底对乡下实际情况不熟,他只会提方向,却给不出具体的方案。杨小贝却知道,每个村子里都有村公社公家的房子,只要跟村干部打好招呼,在那里设上收购点,帮乡亲们把没人要的东西变出钱来,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会有人反对?如今都在说土改,村干部和乡亲们也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在这个时候不是去给人家添麻烦,而是去帮他们脱贫致富,相信大家都会欢迎的。
至于以后,杨小贝和周品正想的差不多。到时候可以公司化经营,每个村都有驻点,就像后世的连锁店一样,产销一条龙。彻底把农村里的那些“二道贩子”的生存空间挤掉。
农民们是很苦的,辛辛苦苦的产出,每次都是被那些商贩以低价收购,再转手一层层加价卖出。新闻上面常常会有农产品过剩,烂在田间地头,农民血本无归的事情爆出。但是事实上这些农产品市场上面的价格并不会因为产量多了而下降。究其原因,就是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不去收购,因为只有市场上面保持正常甚至是短缺,价格才会上涨。
所以往往是农民亏本,市民被宰,中间的商贩们却赚得盆满钵满。至于农产品的滞销,农民的亏损,关他们何事?
第八十六章 说服(今天没有啦)
农民可以说是最弱势的群体。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定团结,粮、油、畜牧业产品从之前的国家收购,到市场化其实都是被控制的。猪肉涨价了,大家恐慌了。米价上涨了,公民们有意见了。然后就是调控、调控。跟永远也调控不下来的房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要一调控粮食、生猪价格就会应声下跌。
于是大家满意了,领导开心了——即使价格根本没有降低多少,但是不会再上涨了不是?可有谁想过农民们的种子、化肥、农药、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从来不会有政府来抑制他们。久而久之,农民们一次次地越种越赔钱,越养越亏本,自然也没有了种地的热情。哪怕后来国家反应过来,从免去农业税到增加粮食补贴,还要农村规模化养殖补贴、农机补贴等等五花八门的补助措施,也挽不回农民们受伤的心灵了。
而土地抛荒越来越多,只好不得不再次土地流转,让少数人去承包大片田地,规模化种植。小家小户的利润太薄不足于吸引人种地,通过土地集中,以量取胜,也增加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过就像很多承包土地的“新农民”调侃说,最大的利润就是国家的粮食补贴,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实啊!从分田到户开始,农民们就开始了长达20年的最艰难时期。繁重的农业税,极低的粮食指导价,压得乡亲们气都喘不过来。
杨小贝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她不能改变任何政治决策。1979年的春天已经来了,那位老人也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但是那跟安静的鄂北山区什么关系都没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部分人却几十年都没有跟着富裕起来。他们为了政策的倾斜牺牲良多,却从来不知道为了什么。杨小贝没有雄心壮志打造什么大型的商业帝国,她只是想力所能及地让大家增加一些收入,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吃过早饭,易二哥急着回去开工,跨上自行车就走了。杨小贝也想回家跟二伯、爷爷交代清楚,二舅急吼吼的,肯定没时间去跟家里人详谈,她有点担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任务家人会有点懵。
周品正自然自告奋勇地要送她回去。车都有了,谁还会苦逼地用11路啊?矫情也不是这么矫的。严重警告他安静地做一个好司机,杨小贝大发慈悲地给了他一个机会送自己回家一趟。虽然他们之前那啥,但是八字没有一撇,窗户还没有捅破呢,想登门入室?早着呢!
于是周品正任劳任怨地把人送回去,连杯茶都没有讨到喝——家门口的小道吉普车开不进去,他被杨小贝勒令在大路边上停车等待,反正她只是不放心回来交代几句话,说完就走。
周品正也不气馁,家已经知道在哪儿了,离上门还远吗?杨小贝肯让他送回家,已经是很明确的信号嘛!他乐滋滋地坐在车上等着,已经在心里面盘算下次上门要准备上门礼了。听说她家兄弟姐们7个,侄子侄女太多了伤脑筋啊!重点是要搞定老丈人,还好没有丈母娘挑剔。不过现在他妈不在这边,不知道人家会不会挑理啊?实在不行,还得厚着脸皮找叔叔出马……
不提他在外面患得患失,杨小贝忽然从学校里面回来,还坐着个小汽车,马上就被在地里干活的乡亲们知道了。二伯和爷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忙告了假先回家一趟。其他人却都炸开了锅,为了杨家小妹说个不停。
要说从今年过年起,村里面最大的新闻就是杨小妹回来了。女大十八变,这女子今年正好十八,人长得好又有礼貌,见到谁都笑眯眯地叫人,大家就没有不喜欢她的。前段时间又听说她会治病,桃花村易家小儿子都快不行了,连医院都没有去,抬到杨家就被她治好了。这不就被推荐上卫校了吗?别看人家是女孩子,可比其他的同龄人强太多了。你瞧瞧,上学才几天?都坐上小汽车了。
正当别人羡慕杨老汉好命,有一个会读书的小儿子不说,又多了一个当医生的女儿(在乡亲们看来杨小贝就已经是医生了)。杨老汉却愁眉苦脸地又点上旱烟,吧嗒吧嗒抽上了。
他愁啊!小妹没有回来之前,他成天为了全家人吃饱饭愁,为小儿子的学费愁。自从小妹回来,他是不用为钱发愁了,可是闺女又整出来事儿了,说什么要做大生意,还要在家设点收货。他们杨家祖上八辈儿都是务农,从来就没有出过生意人。就算是他有决心改变,也只是拼命想把儿子供出去。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商人。
也许是年轻的时候吃过亏,杨老汉很不喜欢生意人,总觉得他们狡诈、不实诚。他的性格最是方正,就是看不惯那种套好卖乖,不踏踏实实干活的人。现在让他们来做生意?满嘴好话,成天笑脸相迎的,他可做不来。老二跟自己一样的性子,也完全不是这块料。
所以说自己要回家一趟嘛!杨小贝偷偷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这观念根深蒂固一时半会是扭转不过来的,但是她早有成算,把事情反过来说不就行了吗?
“爹!我晓得你不喜欢做生意,可是咱们这回是帮村里人把黄鳝卖出钱来啊!我们自己不收的话,别人就会来村里收,你难得要看他们被人家贩子压价,吃亏吗?”杨小贝一本正经地跟爷爷摆事实讲道理。她也不是忽悠,这次他们要大批的货,风声一传出去肯定就会有人下来收,他们把价格压得死死的,转身再卖给上级贩子,再次汇总后转卖。这样一层层赚取差价。而杨小贝他们直接收上来供货,能够让乡亲们得到最大的实惠。
听说自己不干,就得让他最讨厌的小贩子赚乡亲们的钱,这事杨老汉可不答应!大腿一拍,干了!不过自家两个男人都不擅长这个,家里也没有其他人能够胜任。杨小贝和杨启泰都要上学,要不,让老大来负责这事儿?
第八十七章 大伯(谢谢大家的支持)
大伯这个人,可以说是杨家最适合做生意的的。他书读得也不少,又很会来事儿,能说会讲的。在村里还是一个小组长,负责统计工分、分配粮食之类的事情,做得也有声有色的。撇去他们两口子比较自私不谈,能力是绝对能够胜任这件事情的。
之前老宅开始抓鳝鱼的时候,大伯家很少嘲笑了一阵。这不是穷疯了吗?连冬天泥巴里的鳝鱼都打起了主意。不过接下来的事情他们大跌眼镜,鳝鱼居然卖出去了,还卖得特别贵!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这种事情他们怎么可能错过?大伯马上开始和大儿子一起抓鱼去了,也没打声招呼,每天就拿过来等易家老二过来拿。爹他们当然不会说不是一家的,价格比外面高了一半,夫妻俩闷声大发财,很是乐了一阵。
杨小贝上次回来也听说了,一来现在本来也不是卖不出去,二来都是自家人,卖一样的价格也无可厚非。只是大伯他们家得了便宜还卖乖,丝毫没有感激之情,认为理所应当就是这样的,难免会让人心里有点不舒服。所以虽然知道大伯是最合适的人选,她还是不怎么情愿让大伯来主事。
杨小贝和性格也和爷爷一样,是比较直来直去的。因此很不喜欢和斤斤计较的人打交道。特别是小气、自私的人设,当利益超过了翻脸的界限,那是说翻脸就翻脸。后来杨家兄弟之间也常常不和,每次都是大伯闹起来的。父亲和二伯不搭理他就不成,爷爷总是念着他是老大,家里面娃多,不认为大伯过分。加上他嘴巴甜,每次都能够让爷爷站在他那边。
比如这次,虽然明知道幺女没有让大哥来参与的意思,杨老汉还是找机会提出来——在他看来,老大和弟弟妹妹们年纪相差大,不亲近很正常。但是都是一家人,老大这些年也帮衬了不少,这个时候肯定要把他带上的。有钱挣改善一下家里的条件,老大家也会轻松不少,他们可是有几个娃都在念书呢!
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是既然爷爷提出来了,杨小贝也不好再反对。她心里盘算了一下,决定要用二舅好好钳制住大伯,可不能让他知道了合作的具体情况。就说是杨小贝介绍的生意,所以把收购点放在杨家。大伯的收购按点给提成,绝对不能让他知道生意有杨小贝的一份,否则到时候大伯把生意当成自己家的来搞,到时候绝对会有中饱私囊之类的事情出现,她可不想这么早就和大伯他们撕破脸皮。
既然杨小贝没有意见,杨老汉也送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这烫手的山芋丢出去了。他赶忙让二伯去找大伯回来,却被杨小贝制止了。她本来就是知道爷爷他们干不了,不愿意干才赶回家的,既然爷爷的思想工作已经做通,又是让大伯去做,由杨小贝来跟他说就不好了。还是让二舅来找大伯吧,把这边当成和其他村里的代收点一样谈条件。因为是外人,可没有大伯占便宜的理由。
听杨小贝这么说,爷爷也只有作罢。已经让老大参与进来分杯羹了,这生意也不是幺女的,他其实也知道老大的秉性,别的也就不说了。家里中午也不做饭,男人们在公社食堂吃,二伯母带着小孩在家随便吃点,灶间都没有开火。杨小贝也赶着回学校,也就没有留她在家吃饭。再说了,周品正还在外面等着呢!
说起这个,爷爷板起脸来说,“你也是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这点礼性都没有呢?人家大老远送你回来,连茶都不请人进家里喝一杯!”因为杨小贝说是水产公司的司机正好过来拉货,帮她送回来的。爷爷没有质疑,只是觉得她太不懂礼貌了。人家司机把你送回来不说,还等到现在,怎么能把人一个人丢车上呢?太不是待客之道了!
杨小贝尴尬脸。她能说人家对自己有想法,她不好意思带人回家吗?这也太那啥了,分分钟爷爷就要着急上火,去找人麻烦了。自己闺女才回来多久?上学一个月,就有人惦记啦?杨小贝自己都不好意思开这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