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菜师傅的怨念暂且不提,刘师傅出品的小龙虾也是大受欢迎。人家是老司机,饭馆里的调味料比杨家也多出了不知道多少,掌握了诀窍,刘师傅很快就对小龙虾的烹饪有了感觉。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花样繁多的小龙虾菜品层出不穷,妥妥地引领了这波美食潮流。
这回周品正手脚麻利,趁还在锅里就装了一盆藏起来了——没事在家喝点小酒,来点小龙虾简直就是享受啊!顺便说一句,来了鄂北快半年了,从一开始被辣的眼里一把鼻涕一把,到现在成功地征服了辣椒无辣不欢,周品正的适应能力也是惊人。再说了,立志要娶鄂北媳妇的他,不吃辣的怎么行?家庭的和谐还想不想要了?不仅要会吃,还有会烧。这不,他已经跟刘师傅请教,很是学会了几道地道的鄂北菜。
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刘师傅果断拍板,明天就开始供应香辣小龙虾。按照杨小贝的建议,还特地在门口写了招牌。告知大家明天有新品供应,敬请期待。要知道这个时候无论任何饭店,包括后世传统的饭店都一样,从来没有菜单一说。你启吃饭,店家会告诉你今天肉有哪几种,菜有那几样。你自己挑,调好了要吃什么口味说一声就好了。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菜就不合适这样了,适当的宣传还是有必要的。
告示一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到第二天顺势推出了小龙虾,立即就风靡了县城。吃过的人口口相传,加上价格实在便宜,一块钱可以有一大盆,够几个人吃得心满意足。不出意外的,小龙虾火了。
第九十七章 火爆
作为首先推出小龙虾的招待所,不仅把小龙虾发挥成为当地特色美食,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嘉奖。每天的堂吃外卖也是生意火爆。其他饭馆眼见如此火爆也立刻跟进——又不是什么祖传秘方,稍微试验几次就能够烧出一样的美味来。于是光县城每天的消耗每天就能够有几百斤。害得二舅每天要安排送好几趟货。还好这玩意满地都是,要多少有多少。一时半会的还不愁货源紧张。
但也仅限于此了。随着放开收购小龙虾,每天的收购量直线上升,很快就要超过每天的消耗量了。究其原因,还是大家对它的嫌弃,还有好抓。鳝鱼抓的时候还要有特定的工具、专业的技术,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现在谁都知道鳝鱼可以卖钱,有条件有技术的男人们都是很吃香的。而且抓的人多了,田边沟里,到处都是抓鳝鱼的“豪子”,一步一个,密密麻麻,大家明显感觉没有以前好抓,也没有以前多了。
小龙虾就不一样了,到处都是,女人们拿着桶仔细搜寻,很快就能够找上几斤。孩子们平时钓鱼的时候,最讨厌就是钓上小龙虾,这下好了。放假的时候往河边一坐,饵料就地取材,抓只青蛙或者水蛇,斩成小段拴在粗棉线上,一钓一个准。成绩好的半天就能够钓个十来斤。往收购点一送那可是一块多钱!对于这个时候没有零花钱,或者是给个一分、五分买糖吃的孩子们来说那绝对是了不得的巨款。
当然了,大多数钱都是被父母亲与“小孩子拿那么多钱干嘛我帮你收着”为由拿走了,哪怕打滚耍赖也不管用。心情好的时候,倒是能够得到几分钱零花,这已经很不错了。多少小孩子从来手里就没有摸过钱。实在馋得很了,从鸡窝里偷个蛋,跑到代销店换几粒糖吃,下场往往是被一顿爆凑。所有大家也是乐此不疲,没事就往河边跑。
那么问题就来了。县城的人口、市场有限,极限马上就要差不多到了。那么多的小龙虾还在源源不断地每天往收购点送,易二哥有点吃不消了——他现在已经叫了村里两个青年帮忙,每天负责收货、送货,但还是忙得不可开交。水产公司那边问过了,因为没人吃那玩意儿,人家不收。那现在怎么办?
周品正最近迷上了麻辣小龙虾,每天都恨不得来上一盘。对于心上人捣鼓出的美食,他是一百万个有信心。这可是一门新兴产业,味道好,货源足,价格便宜。这样的生意不赚钱他就不信邪了。现在的难题他也知道,按照小贝说的,就是没有“物流“渠道。小龙虾要推广,这是当务之急,但是更急缺的是运输,县里面就算了,靠自行车多跑几趟就能够解决问题。那要把小龙虾推出去,你不先把物流弄好,到时候怎么跟上供货?
在小小的白云县,小龙虾一经推出就火爆非常。不难想象在更大的市场上面它的表现。现在急吼吼地把它推广出去,到时候货源又跟不上,岂不是便宜了那些周边地区?这种傻事周品正也不是没有遇到过,辛辛苦苦为他人做嫁衣,就是没有考虑到前后手的结果。他现在每天愁的就是人,车,店。
目前他们的草台班子眼看是不行了,每天的货物吞吐量太大,连杨小贝不避嫌的每天过来帮他们做账。收购点越来越多,就一辆破吉普已经严重影响了收获运货的进度。接下来是要配备专业的司机,还有货车才行。
易二哥已经学会开车了,这年头也没有严格的交规,更加没有巧立名目乱收费的驾校,等开得差不多了,直接到县交警队考个试就拿到证了。可是光他一个人也不行,接下来周品正为了小龙虾将不得不往外跑,易二哥得在县里面坐镇,成天光顾着送货,那别的事儿就别想干了。
车的事情,周品正已经有一点眉目了。因为叔叔的关系,他找了县里面的一家厂子挂靠了一辆货车。虽然他有钱,可是私人买车也根本不可能,人家可是要单位介绍信的。所以钱是自己出,走厂里面的流程把车子的申请已经打上去了,就等着提货了。
现在周书记对这个侄子也是无可奈何,你要折腾就折腾去,比起起来无法无天什么都敢倒腾,在自己眼皮子地下看着,就卖些水产,也不算什么大事。再说了,因为周品正他们的折腾,现在农民们的收入都显著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也都高涨,对土地丈量,接下来的土改一点意见都没有。这也是意外之喜,得知这个情况的领导们都闭嘴了,自己没本事让农民们富裕,现在几个人弄出了什么水产销售反而起到了效果,难道真是因为政策不合适?
反而人是最头疼的。按照杨小贝和周品正的想法,最好的招聘几个全职员工,最好是会开车的,可哪有这么容易?
这年头会开车的人可是精英,除了像周品正这样常年在外面跑,练就一身驾驶技术的,就只有退伍兵。还有厂里面培养的驾驶员,那更加不要想了。周品正这类人,在闭塞的白云县城几乎都没有,大家都是老老实实上班、种地。退伍兵呢?人家现在可是包分配的!而且分配的都还是比较好的岗位,像大舅就是被分配到土地管理所,又清闲待遇又好。
现在的司机也是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工资都一样,可架不住人家有外快,那可是路子广,吃香的很。杨小贝他们这几个人搭起来的花架子,是个人都不会看上。哪怕不找司机这么高素质的人才,在农村找几个全职的人也是难上加难。
这年头可没有“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说,那都是被前文里面是政策所逼,没有种田的欲望的一群人,或者是失去土地的一群人。虽然这边也算得上是地少人多,但是生产力的低下导致需要更多的人手。没有现代化的机器,没有那么多的化肥农药,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精耕细作,靠人力去拼。之前帮忙的两个人都是本村和易家差不多,劳动力比较富裕的人家,再加上村长是易家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在农闲的时候过来帮忙。
就算是这样,农忙的时候谁也没有空搭理他们。那时候全家老小齐上阵,从天没亮要忙到披星戴月,学生们都要放农忙假回去帮忙,连二舅都得被叫回去干活。想要大家改变思想放弃土地,实在是比登天还难。
第九十八章 投奔
大家扒拉了很久,也找不出合适的人出来。最后还是大舅帮忙,他的一位战友因为得罪了家乡的领导,说好的工作没有了,还被逼得无处容身。正好杨小贝他们急着招人,就把他介绍过来了。大伯那边游说了很久,也安排了一个人过来。这个人杨小贝也认识,是村里的一个五保户,孤家寡人就一口,也没啥后顾之忧。
因为都是邻居,人家对杨家也十分信服,说好了给他30块钱一个月,他有什么不肯干的?以前在村里辛辛苦苦干一年,也就混个温饱,落不了几个钱。如今一个月这么多钱,他买点什么吃的不行?这个人除了爱喝点老酒,别的毛病倒没有,也蛮勤劳肯干,人也老实得很,他们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等到过了两天大舅的战友风尘仆仆地赶到,他们总算是有了正式的员工。还好还好,离8个还远得很,不构成犯罪……
王大成板着一张脸,来掩饰心中的不安。他的故事很老套,当兵之前家里说好的媳妇——庄稼人没有未婚妻一说,既然说定了,那就是他的媳妇。在他当兵的时候,小媳妇被乡领导的儿子看中,直接就娶回家去了。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夺妻之愁不共戴天,专业回家后他憋不过气去找人讨说法,结果人家仗着上头有人,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一气之下他就把人给揍了。
当过兵的人手劲大,把人揍得有点凄惨,再加上那户人家又不依不饶的,结果就是他的转业安置黄了。本来这口气出了,在家务农也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是乡领导反而觉得自己有理,开始挑起他的刺来——因为当兵吃粮,户口已经从家里迁出了,等回地方就会落实到单位上。这下可好,单位黄了,乡里也卡着不给他办。堂堂七尺男儿,竟落得在家闲居,要让家人养活的地步。
在家混了半年,各种好赖话已经听得他烦不胜烦了。本来听说现在南边很繁华,要搞什么特区。他包裹都收拾好了,打算一个人去南边闯荡。只是囊中羞涩,不多的复员安置费早就赔偿了伤员,他有实在开不了口问已经愁苦不已的父母要钱。没有办法只好写信问之前的战友借点盘缠。
说是战友,其实并不是一期的兵。只不过都是一个地方上的,还在一个部队当兵,大家平时都有联络,互相有个照应的意思。易大哥早几年就复员,工作、家庭都很美满,算的比较宽裕的,所以他才想起来厚着脸皮写信。谁知道对方很快回信过来,说他们家开了一个公司,正缺司机呢,简直就是给他量身定做的工作。
具体什么个情况,易大哥也没有细说(其实他自己也不太清楚二弟折腾的事儿,只知道正着急上火找司机),既然战友想得到自己,把自个推荐上去了,那于情于理,他也得过来看看。用了一天的时间收拾东西,第二天他就赶到了白云县。易大哥上班在邻县,他对自己的弟弟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叫他直接去接了回来,连面都没有露一下。
王大成心里没底。白云县跟他老家离的较远,他第一次过来。唯一认识的人也没有出面,全部都是陌生人。害怕当然谈不上,可是他们到底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还有请司机?他完全不明白。易二哥接到王大成,热情地带到招待所给他接风洗尘,见对方一直板着脸不苟言笑的样子,知道人家心里不踏实,只好先放下筷子把具体的情况说明了一下。
“王哥!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们现在要发展,原来自己几个人单干就不成了。正好你过来可以帮我们。你放心!吃住我们都包了,一个月工资50块,年底还有年终奖,保证不委屈哥!”这个工资水平是杨小贝定的,虽然现在收入高了,身家也上去了,可是易二哥想想自己前几个月还在为一个月赚了几十元感到高兴,转眼之间要给人开一个月的工资,可把他心疼坏了。
不过人才难得,听大舅说人家是打算去南方闯荡的,这年头有勇气去那边闯,本事又有一定见识的,一个月一百多块的工资还是小意思。再说了,人家转业军人,分配工作一个月也要三十几块钱,还有住房等福利。现在跟他们私人干活,工资不开高一点,怎么能留住人?至于因为种种原因他并没有工作,可是这个世界上操蛋的事情太多,杨小贝并不想理会,只能说自己捡到宝了!
王大成手里的酒杯差一点就洒了,还好他手比较稳,不动声色地喝了一口当地酿造的粮食酒。据说是当地特色,醇香浓厚,历史悠久,连李白都赋诗赞过的(当然并不可考)。但是他喝起来完全品不出滋味,满脑子都被50元占领了。
50块钱是什么概念呢?他当了几年兵,转业费也不过就一百多。更别说现在待遇最好的工人工资都只有36块。他一个有污点的无业游民,居然50块钱一个月?还包吃住?要不是之前易家老二已经详细地跟他说了要做的工作范围,他几乎都要以为自己得去杀人放火了。那什么,虽然自己犯过错误,可还是党员,犯法的事情咱可不干!
因为不放心,他又细致地询问了公司的经营,还有他要做的工作。等问明白易二哥居然只是收购乡亲们抓的鳝鱼龙虾,然后卖给饭馆、市里。他将会有一辆全新的大货车,工作关系也会挂靠到车子所在的厂里,别的啥都不用管,只是负责收货运货就行了。他深深地觉得自己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对他来讲千难万难的问题,似乎到了这里就完全不是问题。户口?落实到厂里了。工作?一个月抵人家俩月工资了。除了离家远了点,他再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再说,在家里的大半年里,因为得罪了乡干部,人情冷暖他算是看透了。父母虽然没有明着责怪,可是兄弟们对要养他这么大一闲人都很有意见。连带父母也不敢对他有好脸色——都说养儿防老,他看来的废了,他们还指望着别的儿子养老送终呢!
所以这次他说了出来,家里人都松了一口气,看那架势,巴不得他再也不回去才好。心灰意冷之下来到这边,居然的这样的结果,一时之间王大成真的想回去看看家里人的嘴脸。总之无论如何,人家对自己如此信任,把货运这块都托付给自己,他也要投桃报李,定下心来帮人家才行。至于老家那边,以后有空回去看看父母,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