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俏七零——微微安心
时间:2017-11-27 16:11:20

 
    问清楚来龙去脉,杨小贝也是无语了。话说老妈这么大大咧咧的,想不到还能纠结成这样!这个问题在很早的时候杨小贝就想过,她只是担心老爸考上了大学,会改变人生的轨迹而不会和老妈结合。但是没想到阴差阳错……呃,好吧,自己撮合之下,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命运而结合。本来她以为到了现在就算是大功告成了,想不到居然让老妈有了如此大的压力。
 
    “都不知道你们杞人忧天什么……”杨小贝咕哝道。在她看来,老爸和老妈那是天作之合,月老的红线早就绑好的。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老妈的担心也是对的,好强的她受不了别人的种种说法,从而要奋发图强,也可以理解。但是以她对老妈的了解,她对于医学实在是无爱的,也从不喜欢看书。追剧倒是起劲得不得了。
 
    杨小贝望着老妈坚定的眼神,忽然就想起以前老爸说的那个乡村医生,小学文化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而取得医师资格证的那位。老妈,路漫漫其修远兮……
 
    所以说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人只要下定了决心,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从此以后易慧芬就放弃了没心没肺混吃等死的生活,开始了水深火热的学习生涯。书看不进去?没关系,让小贝划出重点,不看完不睡觉。医院里不适应?不要紧,除了睡觉看出,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医院,争取早日适应医院那股消毒水味儿。
 
    等到杨启泰从小妹哪里得知她的决心,感动之余赶到县城来看望她的时候,易慧芬很坚持自己的决定,“我不觉得辛苦啊!如果学出来的话,还可以在医院上班,总比在家里种地强吧!”其实她不好意思对杨启泰说,将来结婚了,她才不要自己留在乡下种地,但是也不可能在城里面无所事事啊!
 
    杨启泰叹了口气,望着明显消瘦的易慧芬说,“你尽力就好,不要太勉强自己!如果你这么没用安全感,是对我的不信任吗?”“才……才不是!如果你……就不会来我家了啊!”易慧芬急了,她绝对不是觉得杨启泰靠不住,绝对!
 
    瞧他们俩跟演琼瑶剧似的,把杨小贝酸得牙疼。她的计划里,老妈可干的事情多了!开个店面做生意啊,在现在的公司里上班啊,都可以。反正这些都是老妈的强项,她喜欢这些。不过明显这两位没有往这方面去想,一个劲地互相肯定,酸!
 
    “我说!顺其自然就好了,芬姐想多学习一点,也没有坏处。哥你不要想得太多。”对于患得患失的老妈来说,如果学习能够让她增强自信心,也没有什么坏处。至于老爸,该忙啥忙啥去,自己的老妈自己会照顾好哒!
 
    转头对老妈说,“你真的要好好学习,争取考证的话,那咱们就选择护士吧。等周品正买学习资料回来,咱们再从长计议。但是……”易慧芬翻了个白眼,就知道有但是!
 
    “在此之前,你要答应我的条件,不可以反悔,哥就在这里哦!”“什么条件?”易慧芬警惕地问道,总感觉没有好事。
 
    “也没啥!很简单,就是为了你以后的身心健康,还有智力增强,我必须要严格控制你的饮食。不该吃的,一律不能吃!”杨小贝答到。
 
    “就这?”易慧芬有点懵,什么饮食控制?难道不是有啥吃啥吗?这还有讲究了?这跟我要学习有一毛钱关系吗?
 
 第113章 离别
 
    杨小贝才不管自己满嘴瞎话。好不容易逮着机会能够制衡老妈,绝对不能错过了。要不然她还真没有信心控制住老妈的,回想起将来她说一不二的霸道女总裁模式,分分钟打退堂鼓有木有。
 
    “总之,从今天开始,咱们得以素菜为主,少油少盐,严禁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什么?!不让吃肉也就算了,连最爱的油条也不让吃了?还有……易慧芬看看中午刚刚烧好的肥肠,感觉晴天霹雳,人生都灰暗了。
 
    “这……这跟我学习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让吃?”易慧芬垂死挣扎,好不容易可以放开肚皮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才过了几天舒心日子,你居然忍心这么对我!
 
    杨小贝苦口婆心地说服她,“姐,你自己也是学医的,知不知道这些东西对身体很不好?长时间大量吃这些不健康食品,很容易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而且时间久了,你还会变得肥胖,那就不好看了!”
 
    肥胖?易慧芬不可思议地瞧瞧自己一米六零,42公斤体重的消瘦身材,简直无法想象自己肥胖的模样。可是事实上,不知道是家族肥胖史,还是疾病的原因,她30岁以后就开始发福,一度胖到了130斤以上。那时市面上什么款式的衣服都有,可惜她都穿不上了,反而又要找老裁缝缝衣服去,简直要掬一把辛酸泪。
 
    看着杨小贝坚定的眼神,一旁的杨启泰听说了对她身体好,也站在了妹妹那边,让她要注意饮食。易慧芬只好委委屈屈地同意了。其实呢,杨小贝说的都是屁话。在这个时代,能有大肥肉吃,天天有油炸菜吃,那可是富户才能过得上的好生活,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居然还被说不健康,要控制?
 
    要是换成别人来,得迎头一口唾沫给你。还说是为了人好,可天天让人吃萝卜白菜的,那是对人好?乡下最大的礼数,就是上面拎着一条肉好不好!可惜现在易慧芬有求于人,被杨小贝捏住了痛脚,否则也会不屑一顾的。
 
    杨小贝也是没办法。她要说易家众人除了小舅全部都中招,糖尿病、高血压一个不拉都有,外公外婆早早走了,舅舅们英年早逝,易家三姐妹都是疾病缠身,每年吃的药比饭还多……哪怕现在两家关系好,易家也都很喜欢她,那也是要翻脸的。有你怎么咒人的吗?而且还咒全家……
 
    没有办法说服他们从现在就开始改变饮食习惯,正好现在老妈要发奋图强,有求于自己,只好先抓住机会把老妈控制住了。其他人就只能暂时先这样,等她到时候学出来了,想办法安排他们体检,希望能够早点查出来不妥,到时候就开始治疗。
 
    糖尿病这种病症,到现在发病原因不祥,也完全不可治愈。易家人全部罹患二型糖尿病,前期症状都不明显。还是跟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等家族基因缺陷有关系。后来大表哥很注意养生,也是在不到40岁的时候查出来血糖逐渐走高,看来也是难以幸免。弄的杨小贝时常紧张兮兮的,总感觉自己有“三多一少”的征兆。没事都要来测一下血糖,弄得同事总说她神经。
 
    还有高血压,也是和糖尿病有关。至今机制不明,但也是不可控制。老妈后来的血压一直很高,110-140算是正常水平。如果一段时间控制得不好或者情绪激动,分分钟飚到200。每次去医院医生都说,“你这太危险了,要住院!”可是总不能365天以院为家吧?
 
    治疗这类疾病,其实都是“控制”二字。二型糖尿病没有也办法药物药物预防,只能强化生活方式预防、延缓疾病的发生、进行。高血压则是永远也离不开药物,想老妈这样严重病例,一顿不吃药就有生命危险。每回换药的时候,必须得在医院住上半个月,随时监控血压才行。所以看似慢性病不严重,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病人以及家属那长年累月的煎熬,简直无法用简单的言语来表述。
 
    杨小贝没有奢望能够帮助易家的人逃脱这个魔咒,但是至少可以延缓,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所以哪怕是满嘴胡说她也不管,反正目的达到了就行。
 
    杨启泰匆匆而来,又匆匆回去了。他最近也非常忙碌。农忙过后相对比较清闲的时候,土地普查就全面开始了。像杨启泰这样的高学历人才本来就不多,早就被通知要参与其中。这当然是义不容辞的,土地普查非常繁琐,千头万绪。现在没有GPS和电脑绘图,一切都是靠人工测量、计算。所以他只是中间抽空来了一趟,就赶回去了。一直到他去上学的时候,才又和杨小贝、“未婚妻”见了一面。
 
    行李早就准备好了,家里恨不得把所以最好的东西都带上。还好杨启泰头脑清醒,他就读的师范学院就位于荆市,离家也不到100公里。弄得像几年都不回来的干嘛?况且每天都有送货的车子去市里。爹还非得让二哥去送他,明明就是直接有车子送到学校门口,他又是成年人了,至于吗?
 
    还是二哥笑呵呵地说,“送送也好,我难得去趟市里,再去大学参观参观!”他这才同意。不过二哥说的没错,大家都想去送,顺便看看传说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
 
    杨小贝对传说中的男生宿舍半毛钱兴趣都没有,不过如果老妈要去的话,她就勉为其难地陪着去吧!不够让她意外的是,老妈抵制住了诱惑表示不去。因为一心想着学习不想请假,她只是跟杨启泰见了一面,关心了一下交代以后写信交流,就完了。这使得杨小贝刮目相看,老妈这回来真的了!
 
    送走了老爸,杨小贝和老妈就投入到了繁忙的学习中。对于老妈来说,时不我待啊!至于周品正又有事情做了,在家休息了一个月不到,就被安排出去送西瓜。这西瓜海不是随便送,还要找对地方,偏偏杨小贝指定的地方门槛都高的很,把他伤透了脑筋。
 
    首先还得包装。杨小贝说了,好的产品要从第一印象开始。再好的瓜用个蛇皮口袋装着,这档次能上去吗?那些地方的门槛能进得去才怪!为此她特地按照后世高档果篮的形状画了个蓝本,让二舅去找篾匠去做包装。
 
 第114章 篾匠
 
    篾匠是一门古老的手艺,后来几乎已经消失了。除了一部分转做工艺品,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篾匠都已经作古,大多数也都没有留下继承者。他们一般都是世代相传,祖传的手艺。篾匠不像木匠,做的都是大件,他们一般都是做些精巧的物事,但是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
 
    遗憾的是,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篾制品几乎被淘汰。现在大家用的如提篮、筲箕、撮箕、箩筐、背篓、筛子、簸箕等等。全部都是用竹子制作。所以每家每户竹林也是一份重要的财产,没有竹子,可以说没有办法生活、劳作。但是虽然他们的作品精巧耐用,可是毕竟太小,一般也值不了几个钱。所以整个村子也就只有一个篾匠,平日里还闲的很,只有乡亲们缺个什么才回来找他们。
 
    篾匠家姓禹,禹老汉年纪大了眼睛看不见,现在主要是禹家爷儿俩在接活儿。这件事情被交给二伯去操作——他是个多面手,什么都懂一点点,可以和篾匠沟通。换成二舅来,门道都不知道。二伯在田头找到禹师傅的时候,他正在跟别人抱怨半年没开张,谁曾想一个大生意就找上门来了。
 
    寒暄过后,二伯把杨小贝画的草图拿出来给禹师傅看。“咦?这是个啥?咱们没有做过啊!”禹师傅看着这个提篮不像提篮,篓子不像篓子的东西,有点犯愁。他们祖传下来的东西,那都是有定例的。哪家的篾匠擅长做什么,哪家的篾匠器型怎么样,行内人一看就知道,一般是不允许改变的。
 
    “这算啥?解放前你干活是这样的?以前穿的衣,吃的饭跟现在是一样的吗?不就是个新玩意,咱们兄弟伙我才来找你。你赶紧想办法弄出样子出来。要是我小妹她们满意了,这个生意可不小!”二伯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篾匠家为啥生意越来越差?就是因为没有新意嘛!换以前他也想不到这些,这不小妹一回来,顺便弄个心点子就能赚钱,可不比以前死守着田地强多了吗?
 
    大生意?在禹师傅看来,能有个十件八件的就算是大生意了,一般乡亲们来也就是做2、3样稼业而已。结果二伯吐出来一个“先要100个!”把禹师傅砸晕了。
 
    “干了!”管他什么祖传不祖传,这生意不接,脑子被狗吃了吗?他一拍大腿,“我今天晚上就做,明天给你拿什么样品过来!”100个!哪怕一个就一块钱,那也是十张大团结!以他的手艺,这么一个篮子一晚上赶出来不在话下。下工的时候他就绕道山上砍竹子带回去了。
 
    真到做的时候,他也犯了难。要说禹师傅做了几十年篾匠,还真没有做过新东西。等他把竹子劈好,分成青竹片和黄竹片。然后再根据需要,竹皮部分,剖成青篾片或青篾丝。剖出来的篾片,要粗细均匀,青白分明。再把它不同的部位做成各种不同的篾。竹的青篾丝柔韧且极富弹性,可以剖成比头发还细,最适合编织细密精致的篾器,加工成各类极具美感的篾制工艺品。
 
    篾匠的基本功包括: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技艺娴熟的老篾匠,讲究砍的扁担,要上肩轻松,刚韧恰当;编的筛子,要精巧漂亮,方圆周正;织的凉席,要光滑细腻,凉爽舒坦。篾匠手艺是一门细致活,要经过多年磨练才能达到精熟的程度.但是禹师傅在那边摆弄了半天还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不得已只好向早已收手的老爹请教。
 
    “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跟你说过多少回了,做东西要用心用脑子!变一下就不会做,你这么多年脑子被狗吃了吗?”虽然年纪一大把了,禹师傅还是被老爹骂的狗血淋头。得,接了活还是脑子被狗吃,累觉不爱了!
 
    禹老汉气得不行,自己这个儿子就是个木头脑子,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他教的时候说的话,一个字都不带改的。手艺是好,可是就是自己一点想法都没有。孙子倒是脑子活,可是又不爱干这门手艺,每次都不情不愿的。唉!后续无人啊!
 
    感伤了半晌,禹老汉凑在昏暗的油灯边上费力地看那张草图。虽然眼睛不行了,可他大致一瞄就知道是个啥样。不就是个玩意而嘛?他摸索着也能编出来。叫了一旁的孙子过来问他,他也觉得没有问题,他们爷孙俩商量得有模有样的,让禹师傅不禁对自己的智商产生了怀疑——难道自己的脑子真的被狗吃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