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他们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他们可以为了孩子倾尽所有,就如天下大多数父母一样。在杨小贝小的时候,没有人带,父亲在上学,农忙的时候就是被老妈背着下地,背着烧饭,背着做任何事情。后来老妈讲起来的时候,只有欢乐,和闹的种种笑话,可是……
苦逼的不仅仅的老妈,还有杨小贝好不好!你当在烧饭的时候,因为调皮差点从妈妈的背篓里表演跳水到烧满滚水的锅里真的很搞笑吗?老妈你可长点心吧!
第128章 腊月
在易家热热闹闹呆了一天,临走的时候终于拿到了易慧芬的“庚帖”,也就是一张黄纸上面写的生辰八字,被媒人慎重其事地放好。这其实就是古代的“问名”,因为那个时候女孩子的闺名不外传,只有到婚约已订的情况下,才会交给夫家。这就是说明把女儿交给夫家了,等到良辰吉日,上门迎娶就行。
订婚仪式这就轰轰烈烈地结束了。从现在开始,两家就算是正式走动了。逢年过节,老爸就得上丈母娘家里送节礼,这叫“四礼八节”。“四礼”,包括“肉、鱼、面、蛋”,主要取其象征性的意义,而不是价值。其中还要加上应景的粽子、月饼等等食品。八节,是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立夏、中元(月半)、中秋、重阳等八个节日。不过现在也没有这么讲究了,不是每个节日必到,但几个重要节日如中秋、端午、过年等,女儿女婿那是再穷也是要送节的。
结婚的日子也不是今天能够定下来,还需要再走一道程序,叫“请期”,由男方父母再和媒人上面,送上礼品,和女方家商量好吉时,才算的走完了结婚前的最后一道流程。可真够繁琐的!但是比起从前已经省略很多,千百年传下来的婚礼习俗,代表着悠久的文化传承,还是值得延续的。
这件大事完成,离过年就是倒计时了。今年年成好,大家忙年也忙得起劲,往年舍不得做的各式吃食都准备做一点,因此非常忙碌。这几天天气不大好,气温阴冷刺骨,但是家里面却忙得热火朝天的。
老家传统的吃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做的,有米子糖、黄酥糖、芝麻糖等各种糖点,还有面粉做成各种胚炸成不同形状的麻花、“串串”等。这些都是非常费料的,面粉反而是其次,主要原料是麦芽糖、鸡蛋、糯米等等,全部都是好东西。对了,还费油。
无论做什么甜点,都离不开麦芽糖。在这个资源缺乏,连红糖都是靠进口的“古巴糖”的年代,到了过年的时候吃口麦芽糖也是无上的美味。这也是需要准备很长的时间才能制成,先把小麦发芽,然后切碎、发酵。待发酵好加水后用石磨细细地研磨出来,再把磨出来的汁水倒到大锅里熬煮。一直熬到糖稀状才算成功。
做好的麦芽糖,颜色微黄透亮,粘性十足,散发着浓浓的甜香。小时候最爱的吃法就是拿着一双筷子,搅一下后不断地旋转,这样麦芽糖就会一圈圈地附着在筷子上,最后变成一个圆形的球,然后就可以拿在手上慢慢吃。
好久没有吃到刚出锅的麦芽糖了,杨小贝也不怕烫,把熬糖的时候锅子上烤焦的糖块撬下来吃,嗯!咯嘣脆,黏牙是黏了点,可是真香!自己吃还不算,每个孩子们用筷子卷一根分发,分享才会快乐啊!
大家对她的这种幼稚行径完全无语了。都这么大了,还和几岁的孩子们抢糖吃……
其实你们不懂,在吃过那么多年各式糖果的杨小贝看来,麦芽糖的滋味才是最纯粹的原始甜香,这是再名贵的牌子也做不到的。所以对于吃货来说,在做糖点之前蹭点吃的,再正常不过了。
吃食忙活了几天,眼看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从小唱的儿歌没错,大家都是按照这个进度来的。
这不,糖点已经做好了,被装进陶瓷的罐子里仔细密封放好,在过年前是不会再拿出来的。现在不想以后做的多,每样有只做了一点。可不能让孩子敞开了吃。除了除夕晚上可以多吃点,剩下的都是待客的时候才会舍得拿出来。
接下来开始大扫除。家里面所有的东西要被搬出来洗洗刷刷,然后还有天花板上面的灰尘、墙壁上面的蜘蛛网等,全部打扫一新。女人们要负责所有的床单、被套的清洗,为的是在过年的时候全部都是干干净净的。在没有洗衣机而全部都是粗棉布的年代,这可是个大工程。还好天公作美,本来阴沉得好像要下雪的天难得放晴了,于是杨小贝赶紧把该洗的全部拉出来洗了一天,要都快要累断了!
刚刚把床单晒得差不多,老天爷就迫不及待的下起雪来。这回可没有闲工夫上山抓兔子,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离过年没有几天了,村里决定开始下河抓鱼。过年鱼是不可或缺的,不仅是因为“年年有余”,还因为这就是过年最大的一份收获,韩家冲临河,湖泊池塘又多,鱼是再多不过的,每年每家都要分上好几十斤。
现在分鱼,正好让大家整治好过年吃,剩下的全部腌起来做腊鱼干,在年后也是一碗好菜。这可是村子里的大事,全村老小都要过来的。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但是大家的热情简直可以融化冰雪,现场人声鼎沸。早在冬天就已经将水位放到了最低点,现在架上水车,用大量的人力踩着水车将剩下的水抽干。人多力量大,一般很快就能够抽干一个池塘,接着转移现场到下一个,前面那个就开始抓鱼,流水作业,效率特别高。
鱼苗是在春上的时候统一放养,一年就只会到过年的时候抓一次,真正的野生散养河鱼,味道跟后世精养鱼塘里批量出来的完全不是一个等级。池塘的鱼都不会很大,最大的草鱼也不过十来斤,但是大家反而喜欢小一点的,量多。寒冬腊月的,男人们挽着裤脚赤着脚就下到了冰冷的河泥里,一人一个框就开始徒手抓鱼。
辛辛苦苦踩完水,这个时候才是收获的时候。霎时岸上的人们就开始大呼小叫起来,“那边!那边有条大的!”“这里!这里过来两个人!”,有的时候底下的人被垂死挣扎的大鱼拍了一脸烂泥,惹得岸上的人都大声哄笑起来。也有的抓得太过专心,一屁股坐在泥巴里的,总之各种欢乐,无比热闹。
岸上也早就备好了大捆的稻草,等男人们从泥水里出来,就在岸上点起了熊熊大火让他们暖和一下。等烤火缓过来了,再接着去下一个池塘抓鱼。如此一直忙活到晚上,村部的屋子里已经堆满了一堆堆的鱼。没错,就是用“堆”来形容的鱼,不会养起来,全部都是直接倒在地上的,反正等一下就要分到各家各户,马上就要全部处理掉。
第129章 大年
晚上回家的时候,虽然每个人都很累——杨小贝纯粹是凑热闹喊得累了。但是收获满满,按照人头分的成筐成筐的鱼,被大家开开心心的拎回来。干活的、疯玩了一天的人都是衣服鞋子湿淋淋的,不过还不能马上洗澡睡觉,分的鱼最好连夜处理掉,否则放到第二天就不好了。
因为晚上气温太低,杨老汉决定父子三个去杀鱼、洗鱼。那什么,虽然这是女人们干的活,可是现在是晚上,也没有人看见不是……
等杨小贝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就看见处理好的鱼已经用棕叶吊起来,在屋里挂了长长的一串。这些鱼啊肉的都是要在二十八、二十九提前煮好,为年夜饭做准备。除了年夜饭需要的鲜鱼,还有的全部都抹上盐,等腌制好后去熏成腊鱼,放上几个干辣椒烧出来特别下饭,又不容易坏,是年后难得的美食。
而塘里的鱼抓好以后,还有一样东西也是过年要吃的,那就是莲藕。这个就不用分了,随便一个塘里都已经出产上千公斤的藕,没有人能够吃的了这么多,一般都是自己家吃多少就去挖多少,毕竟挖藕特不是件容易的事,又累又冷。每年大多数的莲藕都是烂在泥里的,几乎没有多少是被利用起来的。
杨小贝倒是知道这藕也是一桩生意,而且做得好的话,鄂北这边的红花莲藕粉嫩香糯,也是出了名的好吃。但是一来现在还是集体所有,有很多事情不那么灵活。二来要做这个生意的话得年前一个月开始挖藕最佳,现在早过了这个时机。买肯定还是有人买的,问题是谁干?算了,还是放在心里,以后再说吧。
年前要忙的还有很多,基本上就围绕在“吃”上面打转。在马不停蹄的打好豆腐、杀好鸡,就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九。一年前的这天,杨小贝早上还在浦海赶高铁呢!世事无常啊!今年她一大早的已经在忙活着炸丸子了。
今天要做的事情最多。前面说了,老家这边的团年饭是早饭,以过的早为佳。去年因为送二伯母去医院,家里几乎是村子里最后过年的人家。所以今年越发要赶早一点。凡是费时间的菜都得在今天完成,包括炸各式丸子、煮猪头肉、鱼冻等。
没有多余的肉做丸子,现在都是素的藕丸子、苕(红薯)丸子、绿豆丸子等等。不过刚出锅的时候香脆扑鼻,也不比肉丸子差到哪里去。容姐儿就赖在厨房里不走了,还是小姑好!在家每天都有肉吃,过年还有好吃的丸子,给了一个还有一个!小姑最好!容姐默默地祈祷,小姑永远不出嫁就好了!
等到杨小贝边炸边吃,和容姐都要吃了个肚儿圆,才差不多结束了偷吃(正大光明的吃好吗!),接着利用炸过丸子的油锅开始煎鱼。老家这边做鱼的方法,是把鱼煎透以后,放上豆瓣酱、干辣椒葱姜蒜等炒香,加水煮入味,最后还要加上白萝卜丝。萝卜丝吸收了鱼的鲜辣味道非常好吃,这才是这碗鱼的精华!
晚上的重头戏的煮猪头肉,一整个熏好的猪头放进大锅里,一直煮到可以筷子插透才算好。然后徒手拆骨,把肉留着就是一盘最后的下酒菜。当然了,这拆下来的骨头也不会浪费,上面总有些肉肉是剔不掉的,于是大家一人一块,开啃!
这个形象就不要提了。啃完的骨头留给汪星人,还可以啃三个月!
忙忙碌碌中,总算是到了年三十。对于杨小贝来说,在凌晨6点钟起床简直可以抵消对过年的期待了。不过没办法,还有一大桌子菜要烧呢!忙活了两个小时,总算是被满桌丰富的菜品安慰了受伤的心灵。好吧,唯有美食可以原谅!
今年杨家是在老宅过年,大伯一家子也到齐了。一切和去年一样,除了孩子们都大了一岁,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大年。不同于去年的初来乍到,今年杨小贝已经是得到了所以孩子们的爱戴。小的们知道只有小姑哪里有数不清的好吃的,大的如芳姐、玲姐则是会缠着小姑问最新式的样子,只有小姑穿衣最好看!现在家里的“红人”除了杨小贝,那是不做第二人想。
晚上拜祭祖先的时候,杨老汉一个人在杨奶奶坟前絮絮叨叨,嘀咕了好久。对于他来说,过去的一年是翻天覆地的一年,要说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小儿子终于考上了大学,还定了亲。儿媳妇是个好的,亲家家里也都好。女儿又懂事又能干,参加了培训班,明年就要做医生了。还做生意赚了大钱,拿出来要给哥哥们盖房子……
“哎,老太婆啊,咱家的好日子要来啦!可惜你看不到。”最后,杨老汉抽着旱烟,轻轻地对着地底的老伴儿说道。他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个穿着红裙嫁过来的女人,笑容爽朗,干活麻利,又生育了如此多的子女,一个个都教养得很好。可惜……
“爹!你怎么还不回家?外面太冷了当心着凉!”,回家上坟的大女儿见他迟迟不归,就知道爹又在找娘说话了,忙找到山上来。她小的时候爹心烦起来倒是时常去娘坟前呆着,自从小妹丢了以后就再也不去了,她知道爹是觉得没脸见娘。这不,小妹回来了,他又开始喜欢往山上跑。
杨老汉的年纪也有六十了。在乡间来说已经是年纪比较大了,杨大姐觉得他老是往山上跑不好,按照迷信,这不就是想上山是意思吗?再说了,娘要是觉得想爹了,把他带过去咋整?兄弟姐们能已经没了娘,可不想这么早就连爹也去了。
见大女儿找过来,杨老汉也不好再和老伴说“悄悄话”,起身一言不发地回去了。家里已经非常热闹,女儿女婿们也是很久没有见到杨启泰了,都拿“大学生”打趣呢!
年三十、正月十五要点灯,每个房间里都点上了蜡烛、油灯,全部都亮堂堂的。孩子们都到齐了,大家凑在一起说笑着,孩子们在疯跑闹着。人口多,就意味着兴旺,也代表着希望。在明亮的灯光下,儿孙环绕,喜庆热闹,杨老汉那一点点刚刚涌上来的惆怅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第130章 遗忘
年三十晚上睡得太晚,以至于大年初一早上杨小贝醒过来的时候,还有点懵。躺在枕头上放空半天,总觉得自己有什么事情遗漏了……
呃——好像把某人给忘了。
如果怨念可以冲破天际,周品正这回儿估计已经提前完成了神州计划了。自从杨小贝放假回了家,从此以后龙归大海,音信全无了!以前易二哥每天往县城跑,就算是杨小贝回家了也不会断了联系。这次可好,合作社封账了,王大成回家了,易二哥也不来了。好么,全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可怜他早早地准备好了礼品,预备杨小贝通知他上门拜见家长。又特地跟叔叔打好招呼,万一要去的时候他一个人去太不礼貌了,还是要长辈一起去才显得正式……可惜他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杨小贝根本就把他给忘得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