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俏七零——微微安心
时间:2017-11-27 16:11:20

 
    催产素挂了半个小时,宫缩就明显加强,杨小贝一边密切监控产妇的情况,一边做了一下检查,很好,开了8指,看来很快就可以进入产道了。
 
    宫缩越来越密,田红又痛得哭叫起来,这个时候杨小贝就不惯着她了,严厉的说,“哭什么!马上就要生了,现在把力气用完了等会怎么生孩子!”哭叫也费力气,现在不是在浪费嘛。
 
    被比自己还小的医生训斥,田红就不好意思像之前一样在家人面前哭喊了。闷着头忍了一会,就听见稳婆开心的叫道,“来了!来了!看到头了!”她心里一喜,刚想问一下,又一阵大痛袭来。
 
    “好了,现在听我的指挥,用力!屏气往下!”杨小贝镇定地用手护着会阴指挥产妇用力,这会儿箭在弦上,田红也顾不得痛地死去活来了,按照杨小贝的吩咐,痛的时候憋着气用力,不痛的时候放松一下大口喘气,刚才吃的一碗鸡蛋这会儿显出效果了,一鼓作气的,不到十分钟孩子就顺着杨小贝的手臂“溜”出来了。
 
    外面见开始生了,反而没了声音,正着急呢,就听见“哇哇”的哭声,和稳婆喜气洋洋的报喜,“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第141章 新生
 
    这小子前面呆在娘肚子里不肯出来,这回儿倒哭得起劲。稳婆习惯性拿着剪刀就要把脐带剪掉,被杨小贝赶紧制止。
 
    开玩笑!就在火上面烤一烤就算消毒,这剪刀可是新生儿破伤风的罪魁祸首。可惜现在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杨小贝从无菌包里面拿出止血钳一端夹住脐上一寸,一端夹住胎盘端,才用手术剪把脐带剪断,消毒,包扎,一边做一边还跟稳婆强调了一下器具消毒等问题。
 
    这边用干净的纱布把宝宝的口鼻等大致处理了一下,交给稳婆去裹好襁褓,那边胎盘也娩出了。检查了一下外形完好,产妇目前的出血量也正常,就是……
 
    田红大概从发作开始就精神高度紧张,又一直哭闹不休,现在拼尽力气把娃生下来,听见孩子哭得响亮,医生稳婆都说一切正常,这口气一松,等杨小贝她们收拾、检查,还在紧张的忙活,这边厢已经睡着了……着了……了……
 
    稳婆把孩子包好后,家属就迫不及待地冲进来看孩子和产妇。孩子中气十足地哭着,那小腿还特别有劲,一个劲的想把襁褓蹬开。把大人们喜得无可不可。但是产妇那边却没有动静,孩子奶奶一惊,正想问呢,就听见均匀的打鼾声。
 
    ……大家都一头黑线。这是有多大的心啊!杨小贝笑道,“大概是太累了,她没事,一切正常。”家属也尴尬,“呵呵……是啊!这都一天一夜没有休息了……”
 
    其实还不止,等全部弄好以后从“产房”出来,已经快12点了。这会儿晚饭还没有吃呢!之前一直在忙也不觉得,现在松懈下来,感觉自己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周品正一个人在外面傻乎乎的等,问他吃了没有,主家难为情地说,“准备了,这位小哥不吃。”
 
    周品正惦记着里面忙活的杨小贝,说是难产,她又一进去就没出来。老房子隔音差,里面叫的凄惨无比,把周品正听得冷汗直冒——他一大小伙子哪里见过这种架势,简直不能有叫的比这还要凄惨了。杨小贝出来的时候,他脸上还刷白刷白的。
 
    “小贝,里面还好吧?你还好吧?”周品正围着小贝打转,生怕她有什么闪失。
 
    “没事啊!就是有点累了。不要紧张,不是难产,一切正常。”本来周品正跟过来想帮忙,结果现在倒过来了,还要杨小贝安慰他。这家伙今天被吓着了——生孩子果然是最恐怖的事情!
 
    之前大家都没有心思吃饭,这会儿孩子哭累了也睡了,产妇早就睡得人事不知,主家才张罗着弄夜宵吃。这么晚了也没有大鱼大肉,就一人一碗面疙瘩,加上一个鸡蛋,已经是最大的诚意了。到现在了谁还顾得上挑剔,全部呼哧呼哧埋头苦吃起来。
 
    一碗热乎乎的馄饨下肚,总算是缓过来了。主家千恩万谢地把稳婆送走了,又给杨小贝包好红蛋,打算送他们俩回去。却被杨小贝拒绝了。
 
    上次……不对,上辈子的时候也是这样,本来好好的下半夜开始大出血。有了一次教训还不够,哪怕有万分之一她也是不敢冒险的。“我今天晚上在这里守着吧!反正也下半夜了,现在回家也睡不好,在这里还放心一点。”的确,就这样回去她肯定不放心,睡不着觉。
 
    主家姓黄,黄家人听了这话感到得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果然医生就是不一样啊!哪个稳婆不是娃生出来就走的?人家小杨医生就是负责,打算熬一宿守着呢!
 
    她不走,周品正自然也不会走。黄家把火炉生得旺旺的,安排他们俩烤着火守夜。主家也都折腾了两天没有休息好,这会儿虽然不好意思,还是去休息了——明天一早家里又要来客人,连轴转谁也吃不消不是?
 
    前半夜还灯火通明,人生鼎沸。这时候都散了就只剩下杨小贝他们两个,已经是后半夜了,气温有点低,不过在火炉旁边也还凑合。只是万籁俱静,仿佛天地之间只有他们了。
 
    刚刚去检查了一下产妇,出血量正常。杨小贝松了一口气,在产后2小时内没有出血,危险性已经降到很低了。周品正见她回来,连忙又打水让她洗手。也不计较她身上的血腥味,拉着她的手心疼地说,“瞧你累的!不是说现在可以一个小时检查一次吗?你先休息一会,我帮你看着时间等会叫你。”
 
    的确,自打回来的那天开始,杨小贝又有一年多没熬过夜了。她别的不怕,就怕自己低血糖犯了。从天黑忙到现在也没有休息,她感觉也有点吃不消,闻言也不客气,硬邦邦的木椅子躺着不舒服,她就趴在周品正的肩膀上眯一下。
 
    也许是太累了,周品正感觉她靠了一会儿就已经进入梦乡。以前听小贝说过她不能熬夜,现在看她累得苍白的小脸,周品正的心里疼惜不已。慢慢地把她抱到怀里,让她睡得舒服一些,除此之外他什么忙也帮不上。
 
    除了木材燃烧发出的斑驳声,周品正尽量不要发出动静吵醒杨小贝。她身上的气味说不上好闻,但是周品正十分满足。如果可以,他希望能永远抱着自己的睡美人到地老天荒,可惜不能,再过半个小时必须要叫醒小贝,否则耽误了正事,别看她现在小鸟依人地蜷在自己怀里,等会儿搞不好就得横眉冷对了。
 
    中途休息了两次,天就大亮了。周品正因为一直坐着当靠垫,腰都僵直了。黄家人也都起来忙着给月母子弄吃的,给孩子换尿片、喂奶。一时之间又喧嚣起来。到这时产妇都没有什么问题,杨小贝也就放心地告辞了。
 
    黄家感激不已,也没啥好东西,硬是塞给她两包红蛋。问起药费的时候,杨小贝收了2块钱,吩咐家属有什么问题及时去找她,才在黄家人的千恩万谢中离开了。
 
    辛苦了一宿,出诊费、手术费、药费等等一共收入2块钱。周品正欲言又止,她在合作社的分红,一天也不会少于20元,何苦来哉?但是他知道杨小贝的坚持,知道说了也没用,只是心疼她的辛苦。自己一夜没睡已经觉得吃不消了,以后这样的病人肯定会很多,她这样下去怎么行呢?
 
    周品正的担心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自从这次帮田红接了生,村里面的人都知道了杨医生不仅会看病,还会接生。稳婆也说了,杨医生接生有一套,还很那什么——科学,她们老一辈的把式都落伍了。有医生当然会比稳婆来的放心,从此以后村里接生都来找杨小贝不说。随着她医术高明,人又负责的名声传出去,邻村的人也都找过来请她去接生。
 
    好吧,本来杨小贝和老妈每天闲得很,这下变成了接生婆,可有的忙了。还好今年开始计划生育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从现在开始新生儿明显减少,否则要都像八个儿子那样儿的,她的诊所就不用开了,直接变妇幼保健所好了。
 
 第142章 新政
 
    这几年农村里很不平静,在忍受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几乎到极限的时候,迎来了土地改革。同时提出了好几年的计划生育,也陡然从宣传期变成具体实施。事实证明,咱们政府的掌控能力是空前绝后的,哪怕这么不人性化的政策,也妥妥地作为基本国策实施了近30年的时间。
 
    1980年~1984年。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抽紧。地方政府最终把“提倡”当作“政治任务”来抓。基本只准生一个孩子。在次之前的政策是“晚、稀、少”的方针,,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3年以上。但是从今年开始,突然变成了强制执行。
 
    在白云县所在的地区,计划生育尤其抓得紧,曾经创造过连续十多年人口负增长的“壮举”。连目不识丁的老百姓都知道这样下去要出问题,但是那些“砖家”,“学者”却还在得意洋洋地吹嘘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这更是多少官员体现自己能力的绝好途径。在这段时间里,有多少无辜的小孩失去了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人流、引产、绝育。人们的生育权进入史上最黑暗模式。
 
    杨小贝出生以后,第一时间被送来“独身子女证”,政府天天鼓吹“独身子女光荣”,父母都是明理的,哪怕不情愿也没有打算再要二胎。结果几年之后,政策突变,又允许头胎为女孩的,三年之后可以二胎。乡上又把准生证送到了家里。这真是啼笑皆非,反正老百姓没有任何置喙的余地,那就生呗!于是“独生子女”杨小贝又有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弟弟。
 
    计划生育导致的后果在后世是触目惊心的。国家从健康的成年话社会到老年化社会只用了20年时间,而发达国家虽然也都步入老龄化,但是人家用了80-100年,并且人均GDP是国内的10倍。更何况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老龄化的沉重后果还没有显现,但是光棍的问题却已经是整个社会的难题。虽然官方统计有成年男性多出来几千万,但是这个问题大多集中在农村,女孩子本就不多,还有很多出去了就没有回来,有钱出得起彩礼才能够娶到媳妇,而有的人家倾尽全家之力也未必能娶到,矛盾已经到了非常尖锐的地步。
 
    弟弟比杨小贝小7岁,因为杨小贝的前车之鉴,从22岁的时候老妈就开始张罗找儿媳妇,结果一直到近30岁才结婚。彩礼从最初的没有,变成了房子车子现金将近30万。全家的积蓄都加上还不够,最后亲戚家借了几笔才把婚礼办好。这一点都不夸张,只是农村男孩子最普通而且幸运的经历罢了。
 
    作为村级卫生单位,杨小贝也收到通知,负责本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当然抓人引产之类的轮不到她出马,那是村干部和乡计划生育办的事。杨小贝要做的是统计村里的育龄妇女情况,密切关注她们的生育情况。虽然不得罪人,但是她也很无奈。再没有什么比明知道是错的,但是无力改变来的绝望。
 
    有些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你无论如何不会有那么多的感触。但是现在,每天接触到的都是绝望的、麻木的母亲。生育超过两个的,全部统一到乡上做结扎手术。不去就强押着去,躲到山上都要被逮回来。在一方不配合,一方走流程的情况下,结过扎的妇女都被匆匆送回,根本不会考虑到术后感染等问题。
 
    杨小贝并没有接到通知处理后续问题,但是她这里有每次去结扎的名单。在无法为她们做其他的情况下,她只好背着出诊箱每天翻山越岭的去她们家里,帮着换药、拆线,有感染的情况还要给药。因为是自己主动上门,通常情况下她也没有收费。都已经很悲伤了,她又不是去创收的。
 
    有的人家讲仁义,非得给钱,杨小贝就象征性的收个一块、两块的。很多年以后,她们就记得在这最悲伤绝望的时刻,有那么一个小姑娘,穿着白大褂,背着一个对她来讲过于沉重的出诊箱,笑眯眯地走进家门的情景。她轻声细语的,耐心询问自己的身体状况。在被粗暴地剥夺生育权以后,这种温暖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杨小贝不知道她看不过去而自发的举动,会让很多人感激不尽。诊所开了几个月,知名度渐渐打出去了,每天的病人都多了起来,加上她还要出诊、接生,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节奏。
 
    这不,刚刚从一个阿婆家里打好针回来,杨小贝几乎摊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想动。易慧芬给她倒了一杯水过来,担心地说,“我就说我去,你偏要自己去,你看看最近你都累瘦了!”
 
    疲惫地笑了笑,杨小贝拿起杯子咕噜咕噜一口气把水喝光,说,“李阿婆的情况不大好,我过去看看放心点。”老妈昨天也在外面跑了一天,她们轮流出诊,还可以休息一下。
 
    “唉,也是尽人事了。”易慧芬知道那个李阿婆是癌症,孩子们倒是有良心,送到县医院看过了,可是听说是癌症又抬了回来。七十几岁的人了,又是绝症,在医院里浪费钱也没意思,还是回家吧。医生也同意,这样的晚期高龄病人的确没有什么治疗的必要,只能是给他们开了一点止痛药,让老人不那么痛苦地离开。
 
    李阿婆从医院抬回来就直接到诊所落脚,拉着杨小贝的手一定要她去家里给自己打针,医院里的护士打针太疼了……杨小贝满口答应,当初就是她发现老人的症状才建议家人去想医院,不过没办法,已经是晚期了。不过无论的李阿婆还是她家里人都还是信任杨医生,从医院回来也是专门找过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