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没吱声,她想哭。
怕一张嘴,她就要呜呜地哭出来。
贺建军一直低着头,没敢去看盛夏,若是可以的话,他当然想把他心尖尖上的小姑娘带走。
但他不能这么做。
贺建军刻意地低头不看盛夏,只絮絮叨叨地说着话,他似乎是想把未来几个月的话,全堆到今天说完。
盛夏没吭声,她紧紧咬着唇,无声地掉眼泪。
等到了贺建军要走的第二天早上,盛夏反而不哭了,她能朝着贺建军笑着摆摆手,“建军哥,你要记得拍电报回来报平安。”
贺建军久久地凝望着她的笑颜,想把这美好的一幕铭刻在脑海最深处。
等到回了部队,每当他想念盛夏时再把它给翻出来,反复回味。
贺建军回部队去了,盛夏很不习惯,她连着几天没睡好,
每天晚上,盛夏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早上就顶着俩熊猫眼。
盛利和李香香看着闺女这么难受,心疼得很,想来想去,夫妻俩想起个人来——刘小花。
刘根家的小花,那个跟盛夏玩的最好的那个小伙伴。
刘小花念完高中就去了向群和沈玫所在的钢铁厂上班,这几年锻炼出来了,她现在是个特别能干的小干部了。
盛夏从部队回来的第二天,刘小花还特地请假跑回来看她。
两个小姐妹多年没见面,没半点生疏。
毕竟,这两个小姑娘时常写信联系,对彼此的情况是很了解的。
再加上,刘小花心里眼里都只有盛爱国一人,刘根和盛利夫妻俩俱是默许了他俩在一起处对象。
刘小花在盛利夫妻俩已经是他们家的儿媳妇了,只等着盛爱国什么时候能提干,提交结婚申请报告。
到那时,盛爱国和刘小花就能去民政局领结婚证,回家办喜酒了。
本来呢,盛利夫妻俩有跟盛爱国商量过,要不先给他和刘小花办喜酒?
盛爱国说不办,他没在部队混出个人样来,刘小花哪天要是想随军,他都没达到标准呢。
况且,刘小花现在在钢铁厂那边干得挺好的,万一,万一她找到比他更好的对象,踹了他也是可以的。
盛利夫妻俩听了儿子这昏头昏脑的话,很是生气,但盛爱国执意如此,他们又不好去问刘小花要不要办喜酒,只得默认了盛爱国的打算。
至于刘小花本人呢,她同样是不着急结婚的,一来盛爱国常年不在家,结了婚跟没结没多大差别。
二来嘛,刘小花平时的工作忙,如果她真的跟盛爱国结婚了,那她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没法做一个好儿媳妇。
虽说李香香不是那种非要攥着儿子,奴役儿媳妇的恶婆婆。
但是,刘小花打小没妈,她想跟李香香以未来儿媳妇的身份多处处,先磨合磨合各自的脾气。
当然,这最后一个原因,刘小花只是自己在心里头想想,谁都没说。
盛爱国只当刘小花是盼着他早日出人头地,有了一定的本事再结婚。
这也是李香香执意不肯让盛夏和贺建军办喜酒的原因之一。
李香香直接跟贺伟说了,你看盛爱国这当哥哥的都没办喜酒呢。盛夏作为他的妹妹,再等等吧。
贺伟心里头再着急,再想帮贺建军说服盛家人,听到这理由,他也没话说。
长幼有序,先给大哥办,然后再给妹妹办。
刘小花回到家里,跟她爸刘根和她后妈说了声要去盛家,嗖一下就跑远了。
刘根瞅着她那火急火燎的背影,回头跟他媳妇说:“你说这丫头咋越大越不稳重呢?小时候多稳重一孩子啊。”
他媳妇叫张玉霞,听到刘根这甜蜜的抱怨,扬了扬眉头:“咋地?小花这还叫不稳重?你想看到个小老太太,天天板着脸啊?”
刘根无奈地说道:“我只说了一句,你咋想得那么远?啥小老太太啊?小花成小老太太,咱们都成土了。”
张玉霞笑骂道:“呸呸呸,谁跟你成土啊!老娘我要活到一百二十岁!我不跟你吹牛了,我去给小花整个蛋羹,那丫头最喜欢吃我蒸的蛋羹。”
第436章 家长里短
刘根望着他媳妇的背影,笑容很温暖,他的眼光很不错,这二婚的媳妇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后妈。
张玉霞这后妈当着比亲妈还好咧,有啥好吃的都会留给刘小花。
当然,刘小花对张玉霞也挺好的,这不,从供销社给她买了布,一回来就悄悄地搁到刘根的屋里去了。
张玉霞本是打算进屋里去拿些白糖出来,放到蛋里头蒸着吃,小花爱吃甜的蛋羹。
她进屋就看到床上有东西,一打开来看,赶忙喊刘根:“小花她爸,你快进来!小花那丫头又乱花钱了!你看她又给我买布!”
这花色一看就是给张玉霞这年纪的人穿的,看着这老大一块布,指定要花不少钱。
张玉霞心疼得很:“这孩子咋就说不听呢?让她别浪费钱,买这么多布干啥?我一老女人穿啥子新衣服哟?”
刘根笑呵呵地说她:“你说你这人咋回事儿啊?小花孝敬你,你咋还怪她乱花钱呢?”
张玉霞嗔怒地瞪了他一眼,把刘根好一通数落:“都怪你!我上次就说让小花不要给我买东西,你非说啥要孝顺我。我又不是干不动了,咱们就小花一个闺女,你咋不替她想想啊?闺女老大不小了,也该成家了。你这当爸的,咋不上心呐?”
刘根好脾气地由着她碎碎念,总比他从前孤零零一个人待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来得强。
况且,他这媳妇除了爱念叨之外,又勤快又善良,最难得的是她对小花是掏心掏肺的好。
不然,张玉霞巴不得小花多给她送东西,多孝敬她咧。
刘根为盛爱国说话:“小花和爱国的事不是定下来了吗?爱国是个靠得住的汉子,他是真心替小花着想。不然换成别的家伙,早把小花给娶进门去了。”
张玉霞又叹气了:“我知道我知道,爱国的确是个好孩子。但他们俩一日不成家,我这心里头就不踏实。不过你说的也没错,小花嫁过去就成了别人家的儿媳妇,上有公婆下有小姑子,还不如现在这样,回来就去那边看看。”
刘根见她心里有数,他也没再啰嗦,小花和爱国都是俩头脑清醒的孩子,晓得自己要的是啥,这够了。
大人掺和太多,反而不好。
儿孙自有儿孙福嘛。
刘小花拎着一包红糖去盛家,这是她给盛夏买的,补充点营养。
奶粉啥的,她倒是听说过,但她认识的人除了向群和沈玫夫妻俩,其他的人都没法子能弄到。
而向群和沈玫呢,去年刚生了个大胖小子,那小胖子胃口超级好,多少奶粉都不够喝的。
“夏夏!”
刘小花跟盛利夫妻俩说了会儿话,进盛夏屋里叫她,这屋里光线不太足。
长时间待在这种环境中,不利于保持愉悦的心情。
刘小花跟盛夏说了声,把她抱出屋檐下的长板凳上,“哎哟喂,夏夏,你咋这么轻啊?你看我都做好咬紧牙关,使出全身力气的准备啦!”
见到小姐妹,盛夏脸上的笑容多了不少:“哼哼,你别以为我听不出来,你这丫头笑话我虚胖!”
“嘿嘿,你听出来啦?”
刘小花没否认,她知道盛利夫妻俩不在家,仍旧是压着声音问道:“夏夏,你咋喜欢上贺建军的?你跟我说说呗?是不是那小子像小狗一样缠着你?”
盛夏捏了捏她的小鼻子,没好气地说道:“你当我不知道啊,我哥当初就是这么缠着缠着就把你给拐到手的。”
刘小花朝她扮鬼脸:“略略略!”
盛夏掐着她的脸,恶狠狠地说道:“咱们俩半斤八两,谁也别笑话谁!”
刘小花说起她在钢铁厂的各种趣事,再加上时不时插科打诨,的确是让盛夏心情好了不少。
等盛利夫妻俩从地里回来,看到盛夏正跟刘小花说说笑笑,恢复了精神,夫妻俩俱是松了口气。
盛夏发现了父母的担忧,她努力地调节心态,让自己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不能下地干活,盛夏就看书,搞创作。
这些年来,盛夏养成了随手记下灵感的好习惯,她在文工团下基层进行慰问演出时,也会有意识地积累素材。
昨天,盛夏从刘小花那儿听来了不少钢铁厂的奇人奇事,当天晚上她就做了个光怪陆离的梦,一大早醒来就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创作中。
和盛夏同一趟火车过来的张青峰兄妹俩,他们在向阳村这个平静的小山村待了半个多月。
临别前张青峰特地领着张清云过来跟盛夏道歉,顺便说了他要把张清云留在向阳村的打算。
盛夏知道张青峰是怕她秋后算账,毕竟相对于他们兄妹俩来说,她属于“地头蛇”,在向阳村的话语权并不小。
盛夏给了张青峰肯定的答复,让他放心地回去,她没那闲工夫针对张清云。
张青峰不知道,盛夏早把张清云得罪她的事儿抛到了脑后,而且她也并不在意张清云为什么会留在向阳村。
盛夏没那么多闲工夫管张家的事,她基本上是关在家里搞创作,没空搭理外头的风风雨雨。
张青峰之所以不把张清云带回去,主要是怕这被宠坏的昏头昏脑的妹妹拖他后腿。
当张青峰兄妹来到张国斌住的屋子,看到里头的电灯,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张清云心直口快地问道:“爸,这里居然能用上电灯了?”
哎哟妈呀,她原先在火车上暗暗在心里嘲笑盛夏是乡巴佬呢,哪想到这乡巴佬住的“山旮旯”竟然跟城里一样用上电了!
张青峰同样吃惊不已,事实上他从进村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铺了水泥路,他就很震惊了。
张国斌多年未见到两个孩子,乍一看都有点不敢认,听到小闺女的问题,他回答:“嗯,离这里不远有座发电站。”
张清云巴拉巴拉地问了好些个问题,连连称奇,她很想去向阳村其他地方看看,长这么大没逛过农村啊!
张青峰拽住她不让她乱跑,就她这张臭嘴出去指不定让人给打回来!
他们父子俩丢不起这个人!
张国斌有些诧异地看了眼长子,再看看闺女兴奋过头的样子,找了个借口:“你们俩累坏了吧?你们先坐着歇会儿,我给你们做饭吃。”
第437章 无耻之徒
张青峰哪里敢劳动张国斌伺候他,赶忙说道:“爸,饭我来做就好。”
张清云在家就没做过饭,所以她压根没打算给张青峰打下手。
她瞅了瞅里屋,有些忐忑地问他爸:“爸,我真的好累,可以进屋歇会儿吗?”
张国斌眸色微沉,面上倒是没什么:“你去左边的屋里躺会吧。”
张青峰看出来父亲的不悦,他没想着帮张清云说话,他这小妹的确是被宠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