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田笑呵呵地说道:“我好长时间没见到铁柱这么高兴了。”
盛夏点头答道:“铁柱叔对小菲牵肠挂肚的,终于等到好消息了。”
徐广田突然问道:“夏丫头啊,你跟建军那孩子打算啥时间结婚呐?”
盛夏扶着老爷子的手臂,慢慢说道:“我哥先结,我后头跟上。”
“夏丫头,你得抓紧啦,不然我怕是等不到了。”
徐广田慢慢地往前走,他这一年来总觉得身体特别虚弱,只怕是大限将至,他怕自己这身体不争气,撑不到小福星出嫁。
盛夏抽了抽鼻子:“广田爷,您瞎说什么呢?您肯定会长命百岁的!”
徐广田说道:“你这丫头别犟,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走的路。我活到这把岁数,值了。”
跟他同龄的那些老头老太全都没了,隔壁家那老太太去年年底没了,徐广田以前嫌弃她长舌妇。
等那老太太走了吧,他又觉得四周太安静了,不习惯。
说来说去,不外乎是徐广田身旁再没有什么说话的人,他那些小辈对他又敬又怕,怕多过于敬。
“广田爷,您再说这种丧气话,我就真生气了!”盛夏听不得这些话,每每听到这些戳她心肺的话,总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徐广田在她心目中是亲爷爷,盛夏对他特别敬重。
在她那么弱小的时候,徐广田明知道她的秘密,无私地选择帮她保守秘密,还帮着她扫清各种威胁。
除了这件事之外,徐广田教会了盛夏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帮着他们家在向阳村彻底扎根,恩同再造。
徐广田转头看,发现小姑娘眼圈红红的,他心口一堵,“夏丫头,你别哭啊。我不说了我说了啊。我不单会看着你出嫁,还要看你生的小娃娃啊。”
徐广田越是这么说,盛夏越是觉得心里难受,她前世听说过老人家到了要走的时候,他是会有预感的,她怕啊。
很快地,盛夏收敛了她的悲伤,强撑出笑脸陪着徐广田瞎晃悠,还把老爷子送回家去,伺候他吃饭才回家去。
盛夏在家待了半年,伤养好了她就回了部队。
此时,盛夏之所以在家,是她特地回来给她哥盛爱国和刘小花办喜酒的。
盛家就俩孩子,盛夏只这么一个亲哥哥,亲哥的喜事,她是无论如何都要回来的。
好在盛夏现如今不再是需要下乡表演的舞者,她是黎韶华亲自带着的编剧。
盛夏先前拜托徐铁柱帮忙寄出去的剧本被黎韶华老师看上了,这剧本并被黎韶华以最快的速度改编成舞台剧,一炮而红。
这个舞台剧的演出反响非常好,正在进行全国巡演,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对这舞台剧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因此,盛夏回部队时腰杆子是挺硬实的,她有成绩,不怕人家说她闲话。
盛夏这次以采风为由回的向阳村,她可以在家多待一些时间,采风,陪伴徐广田。
准新郎盛爱国正在赶回家的火车上,他在边境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也受了很重的伤,在军医院养了大半年才跟家里说。
刘小花痴心不改地等着盛爱国,她比盛家人更早知道盛爱国在战场上受重伤的消息,她还特地请了一个多月的假期在军医院照顾重伤的盛爱国。
等盛爱国的伤势养得好一些了,刘小花才销假回来上班。
盛爱国自觉亏欠刘小花良多,再加上他立下的战功已经能够到达让刘小花随军的资格,他不敢迟疑和犹豫,在军医院养伤期间已经向刘小花求婚。
从刘小花那得到了肯定答案,盛爱国当天就给领导打了结婚报告,还让刘小花去拍电报,把这事儿跟两家的大人说一声。
办喜酒不是件小事儿,只办一回的人生大事儿,绝对不能马虎。
该准备的事情都要提前准备,那些结婚时需要置办的东西也得提前置办,哪怕向阳村的生活条件好很多,仍旧不能马虎对待。
刘根和他媳妇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自家闺女成婚了,尤其是刘小花的继母,听到这消息时激动地眼泪哗啦啦流。
盛家的家风是很好,盛爱国被教的很好,为人老实又体贴,但他常年在部队待着,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始终不见他提跟小花结婚的事。
刘小花的继母心里不踏实啊,她嫁过来这么些年,见到盛爱国的次数用巴掌都数得过来,生怕盛爱国变了心,又或者是他出意外回不来了。
刘小花是个固执的性子,她认定了盛爱国,任她继母怎么暗示都没有动摇过,她去军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盛爱国,慌得不行。
那一刻,刘小花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只除了要照顾盛爱国,要他活下来,别的想法都没了。
那些顾忌和偶尔冒出来的猜疑,全变成了坚决,一定要嫁给盛爱国照顾他的坚决。
从军医院回来,刘小花开诚布公地跟她爸爸刘根和继母说了她的想法,并且说了盛爱国跟她求婚的事情。
刘小花的继母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第二天,她就找了满仓媳妇,让她给李香香递话,让盛家人准备筹办婚事吧。
刘小花不单是带着礼物回来,还带了盛爱国亲手写的信,刘小花回来的当天,盛家人就知道盛爱国和刘小花的婚事了。
满仓媳妇过来传达刘家的意思后,李香香和盛爱国找人准备各种琐事,上门提亲,商定婚期,再商议一番小两口婚后的计划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大堆。
地里的活计不等人,盛家和刘家只得抽时间忙活,这么一来效率就不高。
好在这时候仍旧在打击封建迷信活动,盛爱国和刘小花的婚事省去了不少琐碎的步骤,但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盛爱国的伤势太重,他还得在军医院多养几个月,等他的伤养好回来,刚好能办喜酒了。
第474章 我不后悔
盛爱国在回来之前借用医院的电话,打到公社跟徐铁柱说了他的归期。
盛爱国回来的那天,盛利开着拖拉机带着媳妇闺女以及准儿媳妇去火车站接盛爱国。
盛爱国大步朝他们走过来,“爸,妈,小花,妹妹,我回来了。”
盛利四人俱是激动得热泪盈眶,齐齐地围上去,唧唧喳喳地问了盛爱国好些问题。
刘小花曾见过盛爱国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的模样,当她看到恢复健康的盛爱国,漂泊无依的心终于有了停靠的港湾。
火车站门口不是说话的地方,盛利开着拖拉机把家人拉回家去,回去的路上足够她们聊的。
盛爱国一走就是好多年,回家也待不了几天,一旦出任务不知要多久,若不是后勤部的人安排得好,按时给军人家属寄信寄钱,只怕盛利他们更加担心盛爱国的安危。
当兵很光荣,但是当军属不容易啊。
刘小花之所以犹豫不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盛爱国的职业决定她势必要过提心吊胆的生活,她怕自己承受不了那样的寂寞。
直到,刘小花在军医院看到了瘦得几乎脱形的盛爱国,这些顾忌全都不是阻碍,她只想亲自照顾这个男人,把他养得白白胖胖,壮实如牛。
在军医院那段时间,刘小花除了照顾盛爱国之外,她还认识了不少军嫂,从她们身上汲取了不少力量,眼界和心胸都得到了扩展。
此时此刻,刘小花目不转睛地凝望着盛爱国,她呆呆地看着,脑袋里空空的,心里眼里全都是他。
盛夏和李香香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很克制地没看刘小花,省得姑娘家脸皮子薄,闹红脸了就不好啦。
刘小花此时还是准儿媳,准嫂子,带这个‘准’,她们俩就得多注意点。
毕竟,盛爱国和刘小花没办喜酒,没办结婚证。
盛爱国悄悄地拉刘小花的手,一步步地往她身边挪过去,这些亲昵的小动作,李香香母女俩权当做没看到,暗自在心里偷乐。
等到了家,盛爱国先是扶着妈妈妹妹下车,看她们转身进了家门,他才吹刘小花下来。
当刘小花下车时,盛爱国本该是伸手拉她一把,却不想他力气太大直接把人拉到怀里。
刘小花趴在他的怀里,听到男人宽阔的胸膛里心跳如擂鼓,她抿唇偷笑,假装挣扎了几下,很快又乖乖地缩在他怀里不动。
盛爱国抱着她,欢天喜地说道:“小花,你愿意嫁给我,我真高兴。”
他磨蹭了这么久,真怕刘小花耐心被他磨光了,不愿意嫁给他啊。
刘小花过了很久之后问他:“要是我反悔了,不乐意嫁给你,你打算怎么办?”
腰间上的铁臂猛地缩紧,突地又松开,盛爱国瓮声瓮气地回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会选择放手,但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娶媳妇了。”
刘小花的眼泪突然掉下来了,她等得最累的时候,真的有想过放弃盛爱国。
跟她同龄的姑娘们结婚的结婚,恋爱的恋爱,她们身边都有最爱的男人陪伴,只有她形单影只,被人伤害时连个哭诉的人都没有。
刚进钢铁厂那会儿,刘小花受了很多委屈,她被那些人认定是“关系户”,打从心底里瞧不起她,没少给她使绊子。
那段日子,刘小花过得特别艰难,她多希望盛爱国在她身边守着她,哪怕不能解决问题,只要给她个拥抱或者是单纯一个“小花,这不是你的错”。
盛爱国不在身边,他离她太过遥远,写封信寄过来都得等上半个月。
异地恋的辛酸,只有当事人能体会得到。
盛爱国心疼地擦掉她的眼泪,“小花,对不起,让你等了这么久。我混蛋,你打我骂我都好,别哭了好吗?”
当他从昏迷中醒来,看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出现在他的眼前时,没人知道他内心有多激动。
中枪的那一刻,盛爱国以为自己死定了,他最遗憾的事情是没能跟刘小花说分手,他的心上人最是固执,认定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如果他表现得混蛋一点,伤了她的心,然后分手,那么小花听到他死去的消息,至多就难过几天。
等到他大难不死地醒过来,看到刘小花俏生生地立在他的床前,又笑又哭地看着他,他很庆幸老天爷没把他带走,更庆幸他没干蠢事儿。
刘小花从未跟他抱怨过异地恋的辛酸,但盛爱国又怎么会知道呢?
两人通信的内容很默契地只报喜不报忧,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哪能事事如意呢?
为此,盛爱国特地拜托在钢铁厂的老朋友帮忙照顾刘小花,时不时地就会给他寄封信,说说刘小花过得如何。
盛爱国知道刘小花每次伤心了就会跑去宿舍楼后面的草坪上发呆,知道刘小花曾被最亲近的同事当枪使,知道刘小花每次都会跟那些追求她的男人说她有未婚夫,特别特别好的未婚夫……
刘小花用力地抱紧他:“我不后悔,一点都不后悔。”
最辛酸最艰苦的日子过去了,刘小花练就了刀枪不入的本事,她不会再害怕孤独和寂寞,她可以当一个合格的军嫂了。
盛爱国想到他回来时,领导跟他说的任务,不由得小心翼翼地问道:“小花,你愿意随军吗?”
刘小花点头如捣蒜:“我愿意,我愿意啊,我想天天都能看到你,跟你在一起。”
盛爱国高兴得把她抱起来转圈圈:“小花,小花,你愿意跟我随军了,真是太好了!太好啦!我是这世上最最幸福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