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兰费力的把热水拖进了治疗间。
大门外的众人更是焦急的等着,要不是竹风拎着烧火棍在门口站着,一个个恨不得冲到治疗间外听动静。
昏倒在地的青牛娘,也一骨碌爬起来,伸长脖子往千金堂里张望。
千金堂门外,突然呈现出一片诡异的安静。
“酉”字治疗间内,章锦婳还在有条不紊的在辅助芙蓉用力将胎儿推出体外。
一个浑身紫红发黑的婴儿,终于滑出了芙蓉的体外。
铃兰眼疾手快的接住婴儿,学着以前看过的接生过程,把婴儿的脐带剪断,打好结,捧到热水盆前拧了湿帕子给婴儿擦洗血迹。
章锦婳没有丝毫放松,继续给芙蓉揉着肚子,尽量把腹中的淤血给推出体外。
“冬兰,你去喊人端一碗参汤来。”
冬兰见到血就晕了,全凭着不能丢章小娘子的脸的信念才咬着牙硬撑,勉强走到门口,冲着外面喊:“夏兰,去端参汤来。”
夏兰等了好久了,打起飞脚去后院端了一碗热参汤。
冬兰已经没有力气去接,就对夏兰说:“你端进来吧。”
夏兰清脆的应了一声,就往里走。
结果,夏兰比冬兰还更怕血,一进门,正好看到芙蓉的胎盘流出来,吓得尖叫一声,手一软,参汤砰地掉在地上。
这一声尖叫,把千金堂内外的人,都给惊到了。
千金堂外,围观的人不知谁喊了一声:“不好,人死了!”
青牛娘一下子来了精神,带头就往里闯:“死人了,治死人了,你赔我孙子命来!”
竹风竹青横在门前,严阵以待。
众人刚涌上台阶,就听到千金堂内传来微弱的婴儿啼哭声。
所有人,齐刷刷停下了往前冲的步子,惊疑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去侧耳细听,哪里来的哭声。
治疗间内传来了年轻男子洪亮的嚎啕大哭声:“芙蓉,你终于醒了!哇啊啊!”
铃兰把婴儿用细布包好,轻轻放到章锦婳的怀里,自己走到门口,撩起门帘探出头:“竹青,母子平安,你报一声。幽兰,再去端一碗参汤来。”
门外众人听得真真的:
“生了?”
“人没死?”
“母子平安?”
“真的救活了?”
青牛娘一下子又瘫软在地,大声嚎哭起来:“唉哟,我的孙子哟,我的儿子哟!”
台阶上的吃瓜观众慢慢退下去,他们想起哄是没戏了,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了青牛娘的身上,看着青牛娘拐来拐去的态度,说哭就哭说停就停的样子,纷纷去打趣。
在治疗间里,章锦婳百感交集的捧着小猫咪一样大小的婴儿,眼泪也涌了上来。
冬兰和夏兰相互搀扶着站在门口,青牛还在大声嚎着。
只有铃兰,不慌不忙的替芙蓉收拾。
......
经过一阵忙乱,千金堂接生的一个婴儿出世了,千金堂接诊的第一个垂危的孕妇,也救活了。
不用广告,病人蜂拥而来。
来到门前,才发现,千金堂并不是想进就进的。
大门外贴了一个告示牌,上面清清楚楚的写了几条规则:
千金堂接诊原则
一、每天上午接诊前十名病人。
二、午时之后不接诊。
三、无理取闹者不接诊。
四、污言秽语者不接诊。
五、不遵医嘱服药者不接诊。
六、羸弱不能针药者不接诊。
......
很快的,告示牌上的内容,传遍了长安城。
这个原则,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遵从扁鹊神医传下来的六不治原则,只有这个接诊的时间规定,与疾医随时随地救治病人的大众认知有所不符。
这是因为,章锦婳的天策府国子助教的身份没有对外公开的缘故,她还要留出时间来,整理医案,研制药丸,实在是分身无术。
不管怎样,章锦婳从阎王爷手里抢回了母子二人性命的事情,已经被茶馆里的茶博士重新编排,成了京城里最新热门的说书故事。
至于故事里的母子二人,不对,应该是一家三口,现在已经是千金堂的人了。
有着一身蛮力的青牛,现在是千金堂最勤快的杂役,洒扫庭院,搬物护院,逢人便笑。
九死一生的芙蓉,只等身体复原,也做千金堂的医女,专门照顾孕妇和产妇。
还有小毛头青牛仔,每天和芙蓉呆在一起,母子俩是千金堂的丫鬟们增加母婴知识的最好示范。
章锦婳松了一口气,千金堂,总算是顺利的开启了。
第185章 中秋
医给芙蓉接生,是千金堂的成名之作。
章锦婳事后回想,在医治过程中,冬兰晕血,夏兰怕血,都是突发的意外,她若不是前世有过生产经验,若不是铃兰有过观看产婆接生的经验而临危不惧的做了接生婆应该做的工作,芙蓉母子的命说不定就此呜呼了。
尤其是青牛娘的态度,在那么关键的时刻都把钱看得比人命重要。虽然后来青牛肯舍物,万一遇上不懂祝由术的疾医,错过了那个最佳施救点,人没救得活,千金堂的名声,肯定就毁了。
她写医案的时候连呼万幸,她发誓,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做这样无异于冒险的傻事。
所以,她跟张婶商量了之后,写了一份接诊须知贴在门口。
病人是看不完的,要做就要做行之有效的医治。
每天多看一个病人,章锦婳就能总结出千金堂需要完善补充的地方,从增加人手,到增添医疗设备,到将医治的步骤做的更细致更有效,忙碌得没有半刻休息。
周子瑜的话也少了,他每天到杏林馆来,好像就是为了在章锦婳记录和整理医案的时候,替她磨墨。
直到中秋节的前一天。
周子瑜又过来了,没有像平时一样留下来吃了晚饭陪她写一会儿字再走,而是抱歉的告诉她:“锦儿,潭州府老家有人过来长安城,我今天必须回家吃饭,明天的中秋节,也不能过来杏林馆吃饭,只能等明晚去秦王府再和你一起赏月了。”
正沉浸在新事业喜悦当中的章锦婳,完全没有特别反应,只是略表遗憾的抿抿嘴唇:“嗯,瑜兄,那你好好的陪陪家人!”就低下头继续写自己的医案去。
周子瑜有些依依不舍:“锦儿,你不问问是谁嘛?”
章锦婳头也不抬:“你不是说从你老家过来的吗?”不就是亲戚嘛,还能是谁?
周子瑜暗暗叹口气,打起精神道:“你要不要去我家吃饭?”
章锦婳这才抬起头来笑笑:“不去了,杏林馆明天有宴席,千金堂还有病人,再说了,这是我第一次跟他们(杏林馆千金堂的诸人)过中秋节,我想跟他们一起吃饭赏月拜月,让他们有个家的感觉。”
周子瑜站着没动,欲言又止。
“哦,对了,你看我忙得差点忘了。”章锦婳拍拍额头,在书架上拿起两个锦袋:“这是我新做出来的蜜丸和蜜脂,你带回去送给周夫人和子瑶。”
千金堂开业那天,周夫人的样子看起来好像怪怪的,周子瑶也一直没来过,章锦婳想了想还是给带了礼物过去。
周子瑜看看手里的锦袋,终于还是走了。
门外,张婶指挥竹青竹风他们在挂灯笼,摆花草,又在后院张罗着摆满了新鲜的时令瓜果,只等着子夜时分拜月。
往年的中秋,只有张婶陪着,是不是中秋都只有两个人默默相对。
对着皎洁的明月,章锦婳点了三支香,为不曾谋面的父亲默默地祈福,祈求有生之年可以见到亲生父亲。
众人一个接一个的点了香在供桌前对着月亮祭拜,围坐在一起,聊着各自以前的中秋风俗。青牛抱着未满月的小毛头也跟着来拜月,呜呜的低声哼哼,给杏林馆的拜月晚宴,增添了不少气氛。
章锦婳接受了众人的祝福,又怕大家不自在,就先回房休息。
张婶跟着章锦婳到门口,悄悄地道:“锦儿,明年的这个时候,你就跟周公子一起拜月了。”
章锦婳笑一笑:“张婶,我现在根本就没有心思想那么远。要是嫁了人,千金堂可怎么办啊?”
张婶道:“想不想,都要想。怎么你的亲事,现在周将军都不提了?皇太后的丧期早就过了啊。”
章锦婳道:“张婶,我这样抛头露面的,只怕周夫人不喜欢。”
“只要周将军对你好就行,你还有千金堂还有杏林馆还有我们呢。”
“可是,只有夫君对自己好有什么用?你看唐夫人!”
“也不是每个人都像唐夫人这样的。锦儿,你自己都能撑起这么大一份家业,就不是一般人。”
“张婶,我在想,要是嫁人了也不用去周府住就好了。”
“除非周将军像唐侍郎一样去外地做官。”
“对,这是个好主意。”
“锦儿,还是别问了,会让周将军为难的。”
“张婶,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啦!我是母亲的女儿,我会积极想办法的。”
张婶很欣慰:“很好,锦儿,你一定会比夫人幸福!赶紧歇着吧,我去收拾收拾,明天你还要忙呢。”
又被章锦婳忽略的某人,此时正在自己的房间苦思对策。
周府来的客人,正是周家宗族的远房亲戚,说亲不亲,说远也不远。
最关键的是,来人是为了亲事而来。
这门亲事,还真是周子瑜的祖父为他定下的。
原来,周子瑜的祖父周怀书年轻的时候,与同乡周泽云赴京赶考,一路上相互照应,又都很说得来,就结拜为亲兄弟。应试之后,两人双双中榜。幸运的是,周怀书进了翰林院,周泽云则回乡,在县衙门做了主薄。
周泽云回乡之前,周怀书特地拜托周泽云代为照顾寡母。为表诚意,两人约定了儿女亲事,若是儿子辈不能结亲,就等孙辈,谁有孙女就嫁给对方的长孙。
结果,几十年过去,周怀书和周泽云早已经去世,他们的孙辈中才有了女孩
周怀书常年在京城,又娶了恩师的女儿,生了周正义不到三年就得了病去世了,周怀书的夫人带着周正义回到潭州府伴随寡居的婆母居住,不到一年也忧郁而终,彼时周正义还不到四岁,所以并不知道这门亲事。
周泽云的儿子周行石又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周清成年纪尚小只有七岁,女儿周清莲今年十五岁,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周行石在潭州府开了绸缎铺,家境也算殷实,原本想招个上门女婿替他张罗生意的,连人选都看好了,谁知在翻修老宅的时候,翻出了周泽云与周怀书的约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