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一碗姜汤
时间:2018-02-09 14:53:26

 
    太阳一点一点爬高,这一年的气候诡异的很,明明只是刚刚进入五月,这日头却跟七月骄阳有得一拼,晒得人头晕眼热。
 
    海棠又坚持挖了半个时辰,热的实在受不了,喝了一碗水之后,还是热汗淋漓,再这样下去便有中暑的迹象了。
 
    海棠后怕,赶紧爬出大坑,在树荫下歇着。
 
 第171章:旱情(一)
 
    前院传来打闹嬉戏的声音,小阿福清脆的咯咯大笑声格外明亮。
 
    海棠莞尔。
 
    身上的热汗慢慢褪去,人也清爽许多,缓了过来后,却还不能歇着,海棠又拿起竹篮上了前院。
 
    堂屋门外,阿福呼啦呼啦把木盆里的水往桃树下拍打,笑的跟朵花一样,玩的忘乎所以。
 
    “阿福,过来姐姐这里,衣裳湿了,娘回来要打小屁股了。”
 
    海棠赶紧喊了一声。
 
    “阿福帮大哥哥干活儿,小树口渴了,要喝水”
 
    小家伙抬头看了海棠一眼,嘟哝一句,手却没停下。
 
    他拍一巴掌水,水花四溅,泼洒到他嫩生生的小脸上,他便乐得哈哈大笑一声,再接着拍水。
 
    旁边菜地里,桩子正站在田垄处给青菜浇水。
 
    这可不,有样学样了,海棠摇摇头,这野孩子。
 
    她去东屋找了件干净衣裳,赶紧把玩的正高兴的阿福抱开。
 
    小孩儿哪有听话的,被海棠这一阻拦,阿福生气了,嘟着嘴嚷嚷,使劲儿倔着,手脚乱动,就要往外头去。
 
    “再不听话,娘回来把屁股打开花”海棠吓唬他。
 
    阿福最亲张二娘,却也最怕张二娘,往日只要一说娘生气,他便不敢动弹了。
 
    今日也这般,终于老实了。只是那小嘴瘪着,眼睛里含着一泡泪,嚷嚷道:“姐姐坏,姐姐坏。”
 
    海棠乐了,抱着他狠狠亲了一大口,说道:“姐姐大坏蛋,姐姐还是喜欢你,哈哈哈”
 
    换好衣裳,她带着阿福玩耍了一会儿,孩子忘性大,总算把这茬事忘了,重新笑弯了眼角。
 
    桩子从菜畦里走了过来,海棠把阿福往他身旁一递,嘱咐他带好弟弟。
 
    时候已经不早,该做午饭了,她必须早早做好饭食,给地里的爹娘送过去。
 
    忙碌到一半,张二娘和大山居然回来了。
 
    海棠疑惑问道:“爹娘,今日怎么回来的早了?”
 
    张二娘满脸都是汗,前额的头发贴服在脸颊上,显得她劳累不堪。
 
    拿过陶碗,她咕咚咕咚一口气灌下去大半碗,抹了抹嘴角的水沫子,闷声道:“别谈了,日日夜夜把这庄稼地当祖宗伺候着,今日居然枯死了小半畦。”
 
    “哎!”大山跟着长叹一声,脸上的愁苦之色浓郁
 
    “怎么会这样?”海棠惊愕,前几日不还好好的?这才多长时间,难道这灾情这般严重了?
 
    她爹娘每日没夜,时刻不得消停,把这几亩地伺候的比祖宗还用心,怎么还成了这样?
 
    这可怎么办才好?
 
    张二娘的话如同千斤重石,压得海棠喘不过气。这下好,真没啥指望了,那点侥幸心思也得歇了
 
    哎!
 
    张二娘难受着,絮絮叨叨说了许多。
 
    原来大部分庄稼地都出现了她家这样的情况,今日男人们都去镇上买粮食了,女人们有些受不住惊吓的,当时就在田地里哭起来了。
 
    村里人绝望,张二娘和大山也心灰意冷,这不,今日也不在地里吃饭了,横竖都是枯死,何必把自己整的那么累,还不如回家吃饭,歇口气去。
 
    没了收成,就算家里的粮食够数,那也让人担忧惶恐。中午饭吃的很压抑,桩子大了,晓得爹娘心情不好,很老实的吃饭,吃菜。
 
    饭桌上也唯有小阿福还在咿咿呀呀说话,全然不识愁滋味。
 
    黄昏时分,驴车一趟趟往村里来了,板车堆的满满当当,拿厚厚的茅草掩盖着。
 
    赶车的男人们脸上带着笑意,看样子,这一趟采购,应该是顺利的。
 
    大山和张二娘下地担水还没回家。
 
    海棠依着篱笆门,听村里男人们和留守张望的老人叙话。
 
    这一趟出门,村里的男人们几乎把镇上粮铺里的粮米买光,买粮的人多,掌柜的便要了高价,比以往翻了个倍,原来一文钱一斤的粮食,现在卖到两文了。
 
    坐地起价,奇货可居原本就是商人的本性,幸好村里人占了个先,在粮商还没有回神过来时便采购完了。
 
    村里这两年买卖干果,家家户户得了实惠,家底不说十两,五两的存银是有的。这回买粮,虽然涨了价钱,倒没多大的影响。
 
    采购的顺利,让一村人都露出了笑脸来。
 
    粮食有了保障,肚子不会挨饿,比什么都强了。相比起附近的许多村落,清水村算是独一份了。
 
    阴霾多日的村落总算露出了些微的笑脸。
 
    夏天来了,太阳一日比一日火辣。
 
    海棠抹了抹额头的汗,虽然是初夏,可这大热的天气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
 
    后院的蓄水池已经挖好。为了预防这次旱灾,李大山和张二娘是拼了老命,把后院能挖的地方都快挖空了。
 
    整个蓄水池面积很大,深度赶得上她爹大山的个头了。池底和四壁也处理的妥当,拿砖块和着粘泥,把里头砌的光光溜溜,结结实实,比家里的地面都要平整。
 
    一家人花大半个月的心思弄这池子,也是迫不得已。性命攸关,谁都不敢马虎。
 
    池子挖好之后,张二娘便和大山夜以继日担水,花了两日工夫才把这水池子蓄满。
 
    这一番折腾下来,张二娘和大山都累的不轻,肩膀胳膊和腿脚都生疼,但看在家里粮仓满实,吃水充足,短时间内没有后顾之忧后,他们也觉得这份劳累万分值得了。
 
    现在这蓄水池里已经灌满了清水,为了防止水分挥发,也为了家里孩子们的安全,大山用长竹竿撑在池面上,拿草帘子把蓄水池遮盖住了,还在上头铺了一层厚厚的茅草。
 
    张二娘也仔细叮嘱,让阿福不要在这跟前玩闹,海棠跟着吓唬了他几回。
 
    不知是哪个人说的话起了作用,阿福每次到后院来,都要指着蓄水池奶声奶气告诫大家,让人都别靠近了,把一家人都乐的不得了。
 
    干旱带来的影响慢慢扩大,日日太阳毒辣,烤的柳树叶子打卷,老黄狗焉巴巴的吐舌,连树上的蝉鸣都显得格外恼人。
 
    人也因为这份燥热,没了一丝精气神。
 
    前头河沟里的水位也眼见着浅了下去,以往浅水处都裸露出来,张开了寸大的皲裂口子。
 
    气候如此恶劣,紧张的情绪蔓延开来。
 
    大部分村里人学着海棠家的样子,在前后院里挖池子,没日没夜的往屋里担水。即便是平日里懒散些的人家,也不敢这时候偷懒耍滑了。
 
    村南头的盐矿也停产撤人了,听说城里干渴死了许多人,闹了民乱,官衙里的人手不够用,便把开矿的,守矿的都调走了。
 
    南头只剩下光秃秃的几面围墙,以及空落落的几栋屋子,没了这些官衙老爷,村里人说话都敢伸直脖子了。
 
 第172章:旱情(二)
 
    旱情太过恶劣,官爷们的撤走,在清水村里并未掀起多大的波澜,农人的心思都被旱情所牵,日日忙着取水,浇地,哪里有心思管其他。
 
    倒是便宜了村里的野小子们,往日里被家里长辈耳提面命,走路都绕着南头走,只道这矿场里藏着什么吃人妖怪似的。现在好了,没有了凶神恶煞的官爷把守,这群孩子便跟一群野鸭子似的,日日翻墙爬院,跑矿场里嬉戏打闹,吃了竹鞭炒肉也阻拦不住小子们的热情。
 
    桩子也参和了进去,日日都要野出去,都快玩疯了。
 
    张二娘阻了他几回,明面上拦住了,转眼一个不注意,又让他跑没影了,家里事务繁多,又有个小娃娃要照看,哪里能时时盯着桩子,如此几回之后,张二娘便也作罢,随他去了。
 
    现在地里已经干涸,寸大的裂口处处可见,田野里荒芜一片,没有半点生机。
 
    只有家里的菜园子,还能见着些葱绿,这还是张二娘一日三次浇水抗旱的结果。如若有丝毫惫懒,可以肯定这三分地的菜园子也要保不住。
 
    张二娘不得闲,家里的主力大山更不得空。除了跟着张二娘一起担水,灌蓄水池,灌菜地,还要祭祀。
 
    上了年纪的老人说,长久不下雨,这肯定是得罪山神爷和龙王爷了。
 
    不止男人这么想,连村里妇孺都这么认为。
 
    祭祀便被提上了日程,顶着大太阳,全村的男人都虔诚跪拜,就指望着能够感动神仙,迎来一场久违的大雨。
 
    这样大型的祭祀隔几天就来一次,比起往年频繁了许多。
 
    祭祀照样和女人没关系。
 
    有一次海棠偷偷透过院子门往旷野处张望,远远见着远松穿着繁复的大袍子,裹得严严实实,一板一眼的走着奇怪步伐,唱着奇怪的词语,做着祈雨的仪式,男人们呼啦啦跪了一地,虔诚呼应着他
 
    海棠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这个时代对巫术神灵的信仰极为强烈,简直到了极致。平日盖房,婚嫁,出行都要占卜,更不必说现在这百年难遇的旱灾了。
 
    每日祭祀前,大山都穿着正式,规规矩矩生怕得罪神灵,顶着烈日,一场祭祀下来,他头发湿透,汗水也润湿了外衣,脸上神色疲惫,似有中暑之象。像他这样的壮年人都扛不住,更不必说哪些老翁。
 
    但依旧扛不住心里那份虔诚的渴望。
 
    祭祀三日一次,从未间断过,即使有中暑的老人被抬着回来,依旧还是打不断这份坚持
 
    海棠心生无力,明明知道他们这样的举措没有丝毫意义,只是寻求心理安慰,却也不能捅破这层窗户纸。
 
    她一个小女孩,人微言轻,即便说了,也没人会听她的。
 
    即使真有人信她所言,这一番言语下来,也是让人心生绝望,也没有丝毫益处。
 
    海棠叹口气,望着满天白晃晃的日光,心里的压抑更甚几分。
 
    晚间,太阳落山,火烧云铺满整个天空,整个清水村都被印染成了诡异的红。
 
    石头媳妇上了海棠家门,进屋找了个借口,就要拉了张二娘往门外去。
 
    小阿福刚洗完澡,已经迷迷糊糊要睡了,张二娘赶紧把娃娃往海棠怀里放了,随着石头媳妇出去。
 
    村里家家户户院门大敞,希望能多迎些风进屋。
 
    张二娘摇着蒲扇,驱赶周身的蚊虫,忍不住拉了前头的石头媳妇,问道:“嫂子,这急冲冲的叫我来,是何事啊?”
 
    石头媳妇左右张望一番,见周围没人,压低声音,小声说道:“上一回,你不是拜托我去打探那周家孩子吗?我给你问啦。”
 
    “哎,哎,是咋样的人啊?”张二娘心喜,也好奇,赶紧追问。
 
    “好倒是好,家事,样貌都成啊,只是我听镇上刘媒婆说啊,这孩子有个腿脚不灵便啊”石头媳妇叹着气,遗憾说道。
 
    张二娘这话听完,心里咯噔一声,这火气就上来了。
 
    “该死的王媒婆子,安的什么心眼子,我家好好的闺女,她要配个瘸子给我儿,不行,下回她再登门,看我不打瘸她的腿。”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