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俨向郑夫人董尤珠介绍:“阿珠,她叫秦雨青,是我在冰洲认识的,我打算……”
“回郑夫人董尤珠的话,奴婢秦雨青是郑大人所救的难民,一直在伺候郑大人的起居饮食。今日随郑大人返乡,便是郑夫人董尤珠的奴婢了,从此听郑夫人董尤珠使唤。”秦雨青没等郑明俨说完纳妾的事,便抢着说自己是奴婢。
郑明俨听了又气又愣,郑夫人董尤珠却很高兴:“拉着雨青的手,什么奴婢不奴婢的,到了我家就是客人。我还得谢谢你在外面照顾阿俨的生活呢。以后就在我家住下吧。”
秦雨青随着郑明俨一家人来到郑家。郑明俨一回家就去祭拜父母,哭得个呼天抢地,直骂自己不孝,弄得三个孩子也跟着哭了。
之后呢,郑夫人董尤珠带着秦雨青出去聊:“雨青,阿俨在冰洲吃些什么,穿些什么,怕不怕冷,人家都说他自己上战场,是真的吗?”
秦雨青觉得郑夫人董尤珠虽然啰嗦却很可爱:“夫人,您一下问这么多,雨青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回答您。”
“瞧我这张嘴,雨青说的对,以后慢慢聊吧。”郑夫人董尤珠拍拍额头。
秦雨青诧异地问郑夫人董尤珠:“郑夫人,恕雨青斗胆,有句话一直想问:郑大人官至冰洲参谋,已是正二品,而郑夫人和三个孩子却住在这破旧的小宅子里,门口也只有个小院子。您还要自己做菀馨料,养活老人孩子。这真让雨青替夫人感到难过。”
郑夫人董尤珠听了,完全不当一回事:“我还以为什么重要事呢,瞧你一本正经的。阿俨平时寄了些俸禄回家,但也不够家里吃穿用度,所以我才自己做点菀馨料。阿俨的俸禄还要照顾那些更穷苦的人家。而且现在老大和老二都不念书了,在家帮忙干活,做菀馨料,我也就没那么累了。”
秦雨青觉得真的是无话可说,今天才真正领略到了郑大人的清廉,而且夫妻双双,多么般配,我又凭什么介入他们之间做妾?他们本是神仙眷侣,如果没有我,郑大人一定会对郑夫人董尤珠更好。
秦雨青很伤感:“郑夫人,那些贪污的知县夫人,天天泡茶打麻将,您跟着郑大人,这么累,不觉得憋屈吗?”
“唉,秦姑娘,做人要知足,知足才常乐。有这三个孩子整天乐呵呵的,哪来的委屈啊?”郑夫人董尤珠说的话朴实无华却是真理。
秦雨青心里默默念着:郑大人,你的大女儿灵气逼人,二女儿秀气怡人,幼子一看就是个小郑大人,还有个明理的夫人,你哪来这样的福气,连上天都会嫉妒你。
郑夫人董尤珠忽然想到要给秦雨青安排住房,想了半天:“秦姑娘,我家简陋,两个姑娘睡一间,我和阿俨一间,阿忠一间,没有空房了。你看这样行吗?让我家阿忠先睡他爹的书房,你就睡在阿忠的房里。”
“我怎么能用小少爷的房间?”秦雨青推辞。
郑夫人董尤珠不喜欢这样称呼:“什么小少爷,叫他阿忠就是。就这么定了,你是客人,睡阿忠的房间就是,让阿忠搬到书房去。”
“郑夫人……”两人还在争论,听见郑明俨在书房打骂郑和忠:“我就知道你背不出来。王先生都告诉我了,你在学堂里心不在焉,时常玩弄拳脚,只想着习武,不好好念书写字!”
郑和忠这个九岁的小男孩只会哭鼻子。郑夫人董尤珠和秦雨青过去看。郑夫人董尤珠责备郑明俨:“你怎么只知道打阿忠,他才九岁。”
“我九岁时候都会背唐诗三百首了。”郑明俨说大话。
郑夫人董尤珠瞪了他一眼:“胡说,你九岁时照样挨爹的打,挨先生的揍。”夫妻两争吵起来。
而秦雨青的话却让他们惊讶了:“郑和忠,别哭了。让我来做你的先生吧,和王先生一样教你诗词,习字。我会让你大有长进,让王先生也表扬你。好吗?”
“你真的会让我背出很多诗词吗?”郑和忠睁着明亮的眼睛,不大敢相信。
郑明俨也不信:“雨青,你在开玩笑,安慰阿忠吗?”
秦雨青没有理会郑明俨的话,而是哄着郑和忠:“阿忠,我信秦,你就称我秦先生吧。来,先告诉秦先生,你每天都要做些什么?”
从此,秦雨青成了郑和忠的先生,为的就是刻意避开郑明俨。
郑明俨觉得秦雨青在有意避开他,心里很是烦躁,烦躁时候不想闲着,去看看退伍老兵,这也是他一直的习惯。
看了几个退伍老兵,感触很深。
郑明俨不仅痛恨自己无能给夫人过好日子,还对朝廷产生疑虑,这疑虑在心中其实已很久,只是他不敢说出来,也不愿说出来。
晚上,郑家煮了江叔送的籼米,阿忠和秦雨青吃得最多,因为阿忠在长身体,特能吃,秦雨青则边吃边说:“这就是籼米吗?我家乡从没见过,我也只听过,没吃过。这真的是大明最好吃的米饭,趁今天多吃些。请家别嫌我今天吃相难看哦。”
郑明俨呢,一直在给郑夫人董尤珠夹菜,还帮她盛饭:“阿珠,平日里饿着了,今天多吃些。别让这帮熊孩子们都抢光了。”
郑夫人董尤珠忙说:“阿俨,你一大男人,怎么给女人盛饭,像什么样子?”
郑明俨不讲面子:“我郑明俨对不住你,让你吃太多的苦头,还要照顾这三个孩子。盛饭算什么,以后咱天天吃籼米,我天天给你盛饭。”
“瞧你,咱们都四十多了,说话怎么像年轻时候了?”郑夫人董尤珠像吃了蜜糖一样心甜。
秦雨青看到郑明俨对他夫人这么好,而自己从未受到过他这样的待遇,懂得诗书礼仪的秦雨青也不免醋意大发,只是不能说,但脸上表情显露无遗。她想:以前吴旁骛和董酉姝出现在郑大人面前时,我一点都不吃醋,而今,面对郑夫人董尤珠,实在难压醋意。
晚饭后,郑明俨找到秦雨青,秦雨青想躲,郑明俨拉住她,快速地说:“你别躲,我不是来找你聊天,是请求你一件事。”
“郑大人请说。”秦雨青很有礼数地回应。
郑明俨今日一直为郑夫人董尤珠过苦日子得胃病的事而心痛不已:“秦雨青,在下郑明俨恳求你平日里帮帮我夫人。她平日里做菀馨料累死累活也赚不了几个钱,又累又饿,还出了胃病。请你教她点生意经,让她多赚点钱,别再累,别再饿,更别让我这个夫君没有尽到男人的职责。”
秦雨青低头:“郑大人说的对,雨青照办。”
“诶,雨青,你怎么那么生疏?”郑明俨问。
秦雨青走了:郑大人夫妇心怀彼此,都不愿给对方添麻烦,是真正的珠联璧合,鸾凤齐鸣。我秦雨青凭什么介入他们,就算做妾也不行。郑大人,等着,咱们痛苦地诀别吧。
日后几天,秦雨青照郑明俨说的,晚上教郑和忠读书,白天陪郑夫人董尤珠去街市做生意。
一天,郑夫人董尤珠拿着一些头饰给秦雨青:“这些都是些便宜货,雨青可别嫌弃。”
秦雨青感激地说:“雨青感恩还来不及,怎么会嫌弃呢?郑夫人董尤珠送我这么多头饰,都是雨青很少见过的,多谢夫人。”说完秦雨青戴上一个。
“雨青,听阿俨说你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想家了吧?”郑夫人董尤珠趁着秦雨青开心,问了件伤悲的事。
秦雨青没有落泪:“郑夫人董尤珠待雨青就像家人一般,夫人的孩子更像是我的学生一样乖巧,听话。你们的天伦之乐,驱散了雨青心中的思念之苦。”
VIP卷 第三百七十六章 休了你的妻子,让我做正妻
郑夫人董尤珠和蔼第笑着:“阿忠这孩子特皮。我和阿俨刚到靖州做官时他出生了,阿俨很开心,在靖州为官也尽职尽责。好笑的是阿忠比他爹还皮,也不爱念书。这么日子,多谢你对阿忠的教导。我家这么快乐,只怕让你想起伤心事吧?”
“不会不会,我看到你们一家,开心还来不及呢,怎会难过?”秦雨青向郑夫人董尤珠解释。
郑夫人董尤珠诚恳地对秦雨青说:“雨青,开玩笑你还当真。我只想感谢你做阿忠的先生,也谢谢你用了最美好的年纪来做阿俨的奴婢。”
秦雨青回答:“没什么好谢的。且郑大人帮助我的远不止这些可以比。”
郑夫人董尤珠话里有话:“怎么这么说?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秦家,记得,一切都有我给你做主。”
不知董尤珠话中意思:“郑夫人,你已经给了我落脚,我不奢求任何。”
郑明俨走了过来:“今年在莞州过年比冰洲任职时惬意不少啊。”以为秦雨青会因此话数落自己,不想她什么也没说。
郑夫人董尤珠却说:“阿俨,忙了一阵子,过来聊天吧。”
“郑大人好。”秦雨青起身行礼。
这让郑氏夫妇很不自在,郑夫人董尤珠说:“雨青,最近你为什么一直对我俩这么生疏?”
郑明俨也说:“你坐下吧。”
“是。”秦雨青以为董尤珠也会坐下聊,便坐着了。
郑明俨问董尤珠:“方才这笑得很快啊。阿珠,讲讲吧。”
郑夫人董尤珠回答:“就是跟雨青谈谈孩子们的事,谢谢她给咱们的阿忠做女先生。比你这个当爹的还用心呢。”
“是吗?雨青,那你有没有与阿忠谈论国政,军政之事呢?将来他会成为七尺男儿,这些应该懂。”郑明俨问秦雨青。
秦雨青显得局促不安:“郑大人,阿忠才九岁,我只是教他诗词、练字。”
郑夫人董尤珠打破了秦雨青的不安:“阿俨,你又是军事,国事。我可插不上话,去看看孩子们去。你们聊吧。”
郑明俨说:“阿珠,你也听听,多些见闻。”
“我一天都忙不过来,操不了那个心。对了,陪雨青姑娘聊聊,免得她想家。”郑夫人董尤珠说完还双眼示意郑明俨什么,郑明俨明白了。
“夫人,雨青也去看看孩子。”秦雨青想再次避开郑明俨,但被郑夫人董尤珠按住坐下,郑夫人董尤珠说:“你也好好歇歇。”
于是,只剩下秦雨青和郑明俨,秦雨青看着下玄月,郑明俨看着秦雨青:“方才有说有笑,怎么一时不说话了?”
我不能在这个没有结果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更不能让郑大人也陷进来,秦雨青想着,于是避开情话,专讲政治:“郑大人方才问雨青有无向阿忠讲国政,军政之事。雨青正想请教郑大人,如今永续帝病重,且膝下无子,皇位继承与朝政形势变幻莫测,难以预料,不知这话可否讲给阿忠听?”
郑明俨见秦雨青有意避开纳妾之事,真的谈论国事,有些郁闷,但又不得不回答:“事关朝廷要事,阿忠恐怕不懂,还是别跟他讲。雨青,我们……。”
秦雨青抢着说:“那雨青就谈谈自己的愚见吧。永续帝一生沉湎于木工,天下皆知,本无可厚非。但他身居皇位,此兴趣便是怪癖,当批判。他至黎民于不顾,政权落入宦官之手。所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永续帝盛年患疾,命不久矣,朝政恐有风云变换之凶兆。”秦雨青责骂了一顿永续帝。
郑明俨只好先将想说的话藏在心里,跟秦雨青谈政治:“雨青对永续帝的批判都是民众敢怒不敢言之词,说的很对。而“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却不然。嘉靖爷在位将近一甲子,可谓长君,却痴迷于炼丹长生,至朝政于一侧,落权利于贪官严嵩。皇权昏聩,吏治腐败,导致财政空虚,武备松弛,江河失修,匪患频出,社稷几近崩溃边缘。万历爷在位时,我们也都已出生,都看到了,他在位四十七载,亦可谓“长君”,年少时首辅张居正殚精竭虑,审时度势,更化宜民,一扫嘉靖时期的腐败局面,大明稍显中兴之像。而张居正归西,万历爷无力与内阁阉党抗衡,又怠政,几十载不上朝,再次置国于政事糜烂,纲法不具,宦官弄权,积重难返之地。可见治国在德不在鼎,国君在贤不在长。大明需要明君,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