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王芳莺说:“黛玉是个能干的孩子,她能照顾好自己。我总得有自己的生活啊!”
“她再能干也是个孩子!需要照顾和关怀。如果她是你亲生的,你还会这样做吗?!”
厨房里寂静了片刻,想必是王芳莺无话可答。黛玉早已经习惯了没有父母,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不在意王芳莺是否把她当亲生女儿。
吃晚饭时,已是暮色四合,城市亮起了灯,从十八楼的阳台看下去,光华绚烂。黛玉看着满桌子的菜,感觉压力很大。她实在吃不了多少,又却不过林如海的一片好心,实在为难。
王芳莺见黛玉吃的少,一个劲的给她夹肉。
“你得多吃点肉,你太瘦了,别人还以为我们亏待了你。”王芳莺努力表现出一副关心黛玉的样子,可说出来的话总是不那么中听。
林海如皱皱眉,没说什么。王芳莺毫无所觉,又给林海如夹菜,说他今天辛苦了,必须得多吃点儿。
黛玉看着碗里堆得要溢出来的菜,欲哭无泪。只得慢慢的吃。林海如看着黛玉愁眉苦脸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
“你不用勉强,能吃多少是多少。”他笑着对黛玉说。
黛玉如奉纶音,直接放下了筷子,说吃饱了。王芳莺翻了翻白眼,心想黛玉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晚饭过后,林海如带着黛玉去江边散步。有人在江岸夜跑。夜晚的风从宽阔的江面吹来,清爽宜人。江对岸的高楼倒影在江面,随着水波轻轻荡漾着。黛玉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如置身梦中般不真实。
她还在想着今天下午遇见的那个男孩。虽是匆匆一瞥,却在她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有一种预感,将来的某一天她还会再见到他。
正文 第九章 初露锋芒
周末是个好天气。黛玉坐在车的副驾驶席上,听林海如说买古琴的事。窗外的天蓝蓝的,飘浮着朵朵白云。阳光有些刺眼。黛玉下车后用手搭桥遮住眉眼。
林海如见状,决定先带黛玉去商场买墨镜。眼镜店的女店员见到这一对气质不凡的父女,心想生意来了。便一个劲的夸黛玉长得好看。拿出一堆墨镜给黛玉试戴。
黛玉看着镜子中戴着墨镜的自己,有几分陌生感,又有些好笑。镜子里浮现的是一张小巧的脸,最小的墨镜架在她脸上都显得大,几乎遮住了一半的脸。
“你喜欢哪些就买吧。”林如海笑着说。
最后把黛玉看上的三副墨镜全买了。女店员笑的合不拢嘴。
林黛玉挑了一幅戴上,阳光不再刺眼,眼前的景色却没变。她知道别人看不清她的眼神,就有一种安全感,从此爱上了戴墨镜。
她戴着墨镜走进一家乐器行。店里琳琅满目摆放着传统乐器。
“你们这里有上好的古琴没有?”林如海问店长。
店长是个年约四十许的女子,穿着一身淡青色旗袍,风韵犹存。从他们进来,店长只看了一眼,心里就对这一对父女有底了。她知道这个戴着墨镜,神情冷酷的小女孩才是主角。
她蹲下身子,对黛玉柔声说:“小妹妹,是你要买古琴对吗?”
黛玉点点头。
“你会弹吗?”
黛玉仍是点点头。
店长看林黛玉一副淡定坦然的神情,心里摸不准她是否真的会弹古琴。
“那请跟我来。”说着起身,朝林海如一笑,带她们走进另一间房。这房里摆放着数十架古琴。
林黛玉摘下墨镜,随意打量了几眼,摇了摇头。
林海如便说道:“店长,你们这里还有别的琴吗?”
琴自然是有的,这些摆放出来的,是给外行人看的。店里的压店之宝轻易不拿出来。
“这些琴都太粗糙,不值得我伸手。至少得有一架断纹琴才算说得过去。”黛玉淡淡道。
店长心道果然是个内行。她招来店里一个年轻男店员,对他说了几句话。没一会儿,男店员就小心翼翼的捧着一架古琴出来。
黛玉走近一看,不觉眼前一亮,这是一尾蕉叶式流水断纹琴。
“洗手间在哪里?”黛玉问店长。
店长微笑着招来一个女店员,带着黛玉去了洗手间。黛玉用清水仔细洗过手。手不净不弹,心不静不弹。当初黛玉学琴时,琴师郑重交待过她。
黛玉回到房间,端坐在琴前,深深吸了口气,缓缓吐了出去。正要伸手试琴,发现琴的宽头朝左,窄头朝右,最细的线竟然朝外。便抬头看了店长一眼。知道店长是有意考较于她。
她淡淡一笑,指点店员重新把琴摆放好。店长微微颔首。林海如不懂其中门道,如坠云雾中。
待琴摆放正确后,黛玉伸出左手轻按琴弦,右手抹、挑、勾、剔、打,快速弹出一串泛音、散音和数十个按音。
林海如分辨不出这三种不同的音,只觉得有的音松沉而旷远,有的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有的却细微悠长,缥缈多变。
黛玉弹罢敛手,满意道:“此琴琴音清、透、圆、润虽比不得上古名琴,却也弹得了。”
林如海笑道:“那咱们就买这一架。”
店长看黛玉弹琴的架势,确信她不仅会弹古琴,还是此道高手。
“既然小妹妹对此琴满意,何不就试演一曲?”
黛玉不置可否的微一颔首。略一思索,弹了一曲《秋江夜泊》。
琴声安淡闲适,清静舒缓。听的众人如痴如醉,仿若置身于秋夜江边的茅屋里,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清风徐徐吹来,远山寺庙钟声响起。一曲终了,林海如仍沉浸在琴声余留的意境里。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林海如只知黛玉弹的好,至于为何好,他却说不上来。而店长本人却是古琴高手,她听出黛玉此曲与她所熟悉的《秋江夜泊》略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黛玉此曲古韵悠扬,毫无现代气息。
更让她感到难以置信的是,黛玉弹奏此曲时,左右手共用了几十种指法。其中有十数种指法早已失传,她连见都没见过。
“敢问姑娘,这首曲子,你在哪里学来的?”她按耐住心头的激动问道。
“我不知道。”黛玉只得如此说。
店长以为黛玉不愿相告,心里有些失望。
林海如说:“实不相瞒,我这女儿失忆过,对以前的事都不大记得起来。”
店长一听,暗道可惜。
“这张琴是梅庵派的古琴大师王燕卿所制。王大师生前最喜《秋江夜泊》一曲。我虽没听过大师弹奏,但我相信小妹妹刚刚一曲绝不逊于王大师。真是奇才啊。”店长由衷的赞道。
林海如笑着说过奖,实则心里乐开了花。黛玉并没有听说过王燕卿此人。
“这琴我们买下了,这价钱?”林海如请店长到一边说话。
“你放心,自古名剑赠英雄。这琴你女儿用过后,其他人也不配使用了。我会以最低价给你。”店长说。
不仅如此,店长还送了摆放瑶琴的架子。
她对林海如说:“可以留一个电话吗?如果可以我想以后去请教小妹妹。”
林海如看看黛玉,黛玉点点头。
回家后,林海如和王芳莺把书房对面的一间杂物房清理了出来,作为黛玉的小书房。那尾刚买的流水纹的古琴就安放在里面。
第二天林海如独自一人去买了一副书桌书架,叫人抬上楼,放置在小书房,供林黛玉练字。黛玉又从林海如的大书房里挑了许多书放在自己的书架上。
书桌买好之后,黛玉放置一个花瓶在上面。每日里鲜花不断。附近的一家花店每天早上八点把黛玉要的花送上门。
黛玉用毛笔写了潇湘馆三个大字贴在门上。林海如晚上下班回来看到黛玉的字后,赞不绝口。他本人酷爱书法,黛玉这三个字笔势委婉含蓄,深得王羲之“秀”和“美”的精髓。
“我的字跟你的比起来,简直得扔。”林海如吃晚饭时对黛玉说。
“我也只是随便涂画而已。”黛玉谦虚道。
王芳莺知道林海如从不客套虚言,看了一眼林黛玉,心里暗暗吃惊。
正文 第十章 无奈跳级的小女孩
黛玉在林海如家生活久了,觉得有点孤单。她没有玩伴。林海如夫妇跟隔壁住一对王姓夫妻关系不错,那户人家只有一个十多岁的儿子,跟黛玉玩不到一块儿。黛玉敏感的察觉到王叔叔看她的眼神莫名粘腻,她极为不喜。
林海如也认为黛玉需要玩伴,或许等她上学后,认识一些新同学就好了。不过他还是经常抽空开车载着黛玉回孤儿院探望。孤儿院一切如故,祝容已经上初一了。
到了九月份,黛玉要上小学了。头一天晚上她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你怎么了?”林海如发现黛玉眼睛盯着电视,眼神却空洞虚飘。
“我有点害怕。”黛玉说。
“怕什么?”
“我不知道。”黛玉摇摇头。她也说不清,就是单纯的不安。
“小孩子嘛,第一次离家上学都是这个样子的。看你那紧张样!”王芳莺说着林海如。
林海如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别担心,在学校里有什么问题,你直接去找班主任,我跟她打过招呼的。她还是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呢。”林海如安慰黛玉道。
第二天一早,在家吃过早餐,林海如开车送林黛玉到学校。在办公室找到黛玉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赵奕。赵奕二十五六岁的年纪,长得清秀白皙。
赵奕见林海如领着黛玉进来,忙站起来让座,笑着说:“林老师,您来了。快请坐。”
黛玉见到赵奕,恭恭敬敬叫了声:“赵老师好。”
“嗳,真懂礼貌。这就是您女儿啊,长得真秀气。”赵奕忙着端茶倒水。
“你不用忙,坐着说说话吧。”林海如笑着说,“今后就麻烦你多照看照看她。”
“我知道的,您放心。您电话里说的那些情况,我都记着呢。”赵奕知道黛玉是孤儿院长大的,性子可能比较内向。
“那行,我就把她交给你了。时间不早,我得上课去了。”说着转向黛玉,“你在学校好好学习,有问题就找赵老师。”
“我知道了,你放心吧。”黛玉一直安安静静坐在一边。
林海如走后,赵奕提着黛玉的小书包把她领到了教室。安排在正中间的第三排位置。她的同桌是一个可爱小女孩。此时教室里坐着三十来个小朋友,也许大家都彼此陌生,倒也没有吵闹。
赵奕走后,黛玉正收拾课本,她的同桌忽然哭了起来。黛玉忙问她怎么了?
“我要回家,我想爸爸妈妈了。”小女孩哭道。
黛玉忙安慰她。这时坐在后边的一个男孩朝小女孩做了个鬼脸。
“羞羞羞,这么大了还哭鼻子。”
小女孩哭得更凶了。黛玉狠狠瞪了小男孩一眼。吓得他噤了声。
“咱们别理他,快别哭了,你看这么多小朋友陪你一起上课呢。多好玩啊。”黛玉柔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