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媳妇日常——华卿晴
时间:2018-03-13 14:00:52

  张李氏请了香火后,才是占了三次。
  次次数了卦象。
  张李氏的神色,是越来越慎重了。
  “唉。”一声叹息,从张李氏的嘴里出来。良久后,张李氏又给白神娘娘上了清香。然后,才是拜了礼,接着,是收好了卜卦的龟壳和铜钱。
  “京城,真不能留了。”
  张李氏这时候,已经下了决断。因为,她在京城这地方,发现了张家的血光之灾。而生机,直指了北方。
  北方,那小孙女儿提及的蓟城,可不是就在北方吗?
 
 
第118章 
  张李氏走过了战乱的岁月, 她是吃过真正苦头的老人家。
  对于儿子孙子们的期望, 就是希望张家一族能够繁衍昌盛。比起活着, 其它什么的都已经不重要了。
  张李氏心头有些叹息。
  她一个老人家,自然不会喜欢搬迁的。毕竟,这一回离开了京城,何年何月才能再归来?许是若到时候,张李氏本人已经死在异乡。
  但是, 那又如何呢?
  想比起客死异乡,张李氏更害怕她的迟疑,为子孙们招来了灾祸。
  当断则断,张李氏的心头已经有了决定, 那就是说服了当家的儿子张启。张家一家子人,全部北迁。
  去蓟城也罢,也哪儿都好, 就是往北边走。
  离开这等对张家有危险的地方。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张家的荣华富贵不重要,只要儿孙皆在, 张李氏就满足了。
  晚间。
  福娘夫妻和三个儿子已经告辞了。
  燕王、燕王妃皆在京城,福娘和夫君朱高熙领了儿子们回娘家,也不可能小住的。至多, 就是吃个午饭, 聊一聊家常罢了。
  酉时。
  京城,外西城的甜水巷子口,张家。
  张李氏唤了儿子、两个孙子谈正事儿。至于张闵氏, 则是去哄了儿子张嘉善睡觉。
  至于柳秀秀,就是给婆婆张李氏,还有丈夫的碗中添了茶水。她是一个旁听者。
  “启儿,高熙那孩子今日定然与你谈了大事。”
  “且说说吧。”张李氏开口,对儿子张启问了话道。
  “女婿让咱们搬家去蓟城。”张启简单的回了一句。张李氏听后,看了儿子张启一眼,又看了孙儿张春旭、张春福一眼后,问道:“那么,启儿你是一家之主,你的意见是什么?”
  张启没回话,是沉默在那儿。
  “你还没拿定主意?”张李氏问道。
  张启点点头,回道:“咱们家业在京城,哪能说走就走……”
  张启是连孙儿都有的人了,这家业搁这儿,是张家二十年的基业啊。这真是说扔了就扔了?谁舍得。
  要知道,张启和两个儿子可都是官场上的人物。
  这大周朝的官位,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想当官的人多去了,你走了,别人巴不得。可你走了后,再想回来,就难了。
  官啊,官啊,官字两张口,这可是大大的好差事。
  想一想读书人,多少人读了一辈子的书,也没能谋到一个官位。
  张家三个官帽子,这是多少的荣耀?在张启眼中,他对得起张家的列祖列宗了。毕竟,在他张启这一辈儿里,他就是让张家成功转型,从农民的百姓之家成功转型成为了官宦之家。
  虽然,家里三个男人的官帽子是小了一点。
  那又如何呢?
  这成年的三个男人,可都是官儿。
  是个官儿,那就了不起。至少,张启最得意的事情,便是如此。
  这说是搬迁到蓟城去,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张家目前的一切,在官场上的打拼,全扔了水里打漂了,全是白费了。
  二十来年的经营,一朝全部成了泡影,是个人就受不了。
  张启上了年纪,一般年纪大些的人,就是保守些的。
  半辈子的积赞在这京城里,人脉在这里,官帽子在这里,说扔了就扔了,张启舍不得,大大的舍不得。
  再则,这世道太平着,让女婿一翻话说说,就把家业舍这里。张启真是下不了那等大的决心。
  大决心,大意力,不是人人都有的。
  张启若有的话,他不会在拱卫司二十来年了,还是个小官儿。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心态,决定了了张启的升迁速度。
  张启这个人,就是一个保守型的人。
  “唉。”
  张李氏一声叹息。
  当娘的,最了解自己的儿子。
  张李氏一个寡妇把儿子养大,那些年里供养儿子念书,后来给儿子娶妻,又掏了私房给儿子走门路,进了拱卫司当差。
  再然后,支持儿子把家从凤凰村迁来京城。
  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可以说,张李氏自认为,她一个妇人,不是一个贪婪的,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张李氏很清楚,得到什么?付出什么?
  张李氏讲究就是一个公平。这一辈子,张李氏活得自认为明明白白。
  可偏偏这一回,张李氏就不能同往常一样了,她要逆了一回儿子的心思。张李氏想了一想后,说道:“启儿,咱们家有今天,你的功劳摆那儿。”
  “春旭、旭福两个孙儿,都是清楚你这个当爹的不容易。”
  张李氏先表扬了儿子的功劳。
  张启对张家的作用,确实在那儿。
  要知道,不是张启当了官儿,张春旭、张春福的未来,那能有如今的光明?
  毕竟,凤凰村那个穷疙瘩地,祖祖辈辈想走出来的张氏族人,有几人成功了?这目前瞧来,也就是张启这一家子。
  “只不过,启儿,咱们一家子人,这最重要的不是京城的目前家业。我这老婆子活了这些年月,算是看明白了。”张李氏感概,说道:“这人活一辈子,图一个四世同堂,儿孙贤孝。”
  “启儿,娘掏心窝子跟你说一句。”
  张李氏神色很慎重,她说道:“这一回,咱们得搬去北边。不是蓟城也行,总之,往北边而去。全家都走。”
  “今个儿,我请了卦,必需得走。”
  张李氏说得非常的严肃。
  她的语气,让张启是神色变了。
  张启对自己的亲娘张李氏自然是了解的。张李氏当年能养活他,能让他好好读书娶妻,没操心了家里的银钱事。靠的什么?
  靠的就是一手的奇门术数,靠得就是被乡里人称为“神婆”的本事。
  张启对亲娘的本事是信服。
  正因为如此,有了张李氏的话,张启心头的天平改变了。
  这张李氏亲娘一句话,顶了其它的万般事。
  “娘,你都说了句实在的。儿子自然听你的。走,咱们全家都走,离开京城,去北边。北蓟城。”北边哪儿好?
  在张启看来,自然是他闺女嫁得地方蓟城好。毕竟,那地方去了,有女婿女儿的照应。
  总归,是能够安生的地方。
  张启这般下了决定。
  张春旭、张春福生为儿子,肯定得听亲爹的话。
  “爹,咱们不能说走就走。爹,咱们父子三人的身上,还有官身在呢。”张春旭提了关键的地方。
  “大哥,这有何难的?”张春福笑说道:“这官帽子谋到头顶带上,叫一个难。这想脱了官帽子,不知道多少人是巴不得?”
  “咱们空出来的位子,有的是人想钻营上。”张春福表示,这世道里想当官的人,太多了。
  他大哥的考虑,简直是为古人担忧,白担的。
  “你们父子三人的话,都在理。”张李氏下了结论,结束了父子三人的议论。张李氏说道:“我病了,我老婆子病的重。你父子三人,启儿,你也病了,病重辞官。”
  “春旭、春福,你两个小子要照顾长辈,皆辞官回家。”张李氏说了她的交待道。
  “这太巧合了,有些不太体面吧?”张启磕磕绊绊的说了一句话道。
  “甭管真假,有个糊弄的借口就成。”张李氏瞄了儿子张启一眼,道:“快刀斩乱麻。”
  “你早些辞官回家亦是好的。”张李氏的话,只能说明了她的态度,那就是让儿子张启早些从官场上摆脱了出来。
  张启心头其实还是有些不舍得的。
  在官场上混了这些年来,突然就要离开了,唉,张启一声叹息。最后,还是同意了他娘的主意。就像他娘说的,甭管如何,这就是一个借口,能糊弄了人就行。
  更何况,两个儿子的话,更在理。
  这世道里,人人想当官,他们爷三的官帽子一扔出来,得让多少人笑坏了。别人是巴不得,官场上再有空位子出来呢。
  “依娘的意思。”
  “我明个儿,就请了病休。至于辞官嘛,就再晚些天。”张启说道:“待圣上的封后大典结束了,我这辞官的事儿一定是妥当了。”
  “那就好,那就好。”张李氏满意了。
  “启儿你是辞官了,春旭、春福两个孩子这边,就更是方便些了。”张李氏对媳妇柳秀秀说道:“秀秀,这事情你都知晓了结果,咱们家中的一切,就要你和春旭媳妇操办了起来。”
  柳秀秀瞧着婆母这样讲话了,自然是点头。
  “娘放心,我都搁心上。”
  柳秀秀也是一个爽快的人。
  这等时候,哪有空闲的功夫是打了哈哈,柳秀秀觉得既然婆母和夫君都拿了主意,她自然是听从了便是。
  出嫁从夫,柳秀秀这等这个时代教育出来的女子,在婆家里的地位,自然是依附于婆母的。
  媳妇媳妇,多年媳妇熬成婆。
  柳秀秀在张家也是看得明白,再加上女儿女婿今天专门回来一趟,又是多方的谈话。柳秀秀不傻,听出来一些门道了。
  而且,婆母和夫君都做了决断,柳秀秀也巴不得儿子、孙子将来平平安安。
  荣华富贵,人活着,才能享受。
  其它的,皆是身外物罢了。
 
 
第119章 
  福娘不知道娘家发生的事情。
  不过, 福娘能猜测到一二。
  燕王府。
  京城福娘夫妻住的小院。
  哄睡了瞻亨、瞻利两个孩子后, 福娘和夫君是一起换了便衣。
  晚间, 屋内有烛光摇曳。
  “福娘,你觉得岳父大人的想法会如何?”朱高熙对于岳父大人没有下决定的态度,是看出来了的。所以,他有些吃不准,他的岳父一家子能有决断吗?
  “放心, 我爹拿不定大主意。我祖母肯定能行。”
  福娘笑说道:“我祖母年纪是大了些,可脑子不糊涂,还是精明的。她老人家,一个顶俩。”
  福娘在晌午后, 从祖母的话里,已经听出来了风声。
  福娘见着干什么不太相信的模样,说道:“五郎, 你还真别不相信。我祖母是一个有真本事的奇女子。只是年岁大了,才会给人一种老人家的错觉。”
  “实际上,脑袋真是清明着。”福娘指了着头的方向, 说道:“她老人家不糊涂,一直是张家真正的掌舵人。”
  福娘表示,她的娘家, 实际做主的不是她爹, 而是她祖母。
  “借你吉言。”朱高熙对妻子苦笑,道:“覆巢之下,没有完卵。我是担心, 等待父王那边有些动静时,岳父一家人想走,未必容易了。”
  “这是争取时间,总是越搞定下来,越是让人安心。”朱高熙这是在意了妻子,他不想将来,让妻子在中间为难。
  毕竟,婆家娘家,都是妻子福娘的亲人。
  “我明白,我心头清楚着。”福娘在梳妆台前,回转了身,她把头埋在了夫君的臂弯里。
  两人这般纠缠,只是在说了心底话。
  “五郎,你这般的做为,全是为我。”
  福娘又不傻,哪会看不出来。夫君这是为她好,想让娘家从某些大大的麻烦里,脱身出来啊。福娘在这个时代生活的太久,更清楚这个时代的规距。
  当年,宏武爷那会儿,家主当官儿犯了事情,那是全家老小,连带着亲戚都要跟着遭殃的。这株连嘛,自然是一人当官儿,全族享福。一人犯罪,全族跟着受过。
  这时代,不讲究了一人做事一人当。
  那是一人做事,全家得当着。
  “唉……”
  “我不担心娘家。”福娘在夫君的叹气声里,这般回道:“我担心的是瞻元、瞻亨、瞻利,他们年纪太小了。他们是咱们的心头肉。”
  “五郎,海外的经商事情,你一定得赶紧操办了起来。”
  “我这心头七上八下,又怕海外商事不顺利,又怕经手的人不够忠心,哪处走漏了风声……”福娘说了她的忧心处,她继续道:“那关乎了瞻元、瞻亨、瞻利三个儿子们将来的退路。我不怕什么,未来怎么样,我随你便是……”
  “活着,死去,我皆不怕。”
  福娘够实在。
  她觉得,若是赢了,自然好。若是输了,她和夫君不死的话,胜利的那一方定然不会放心的。呵呵,如此的话,她死了就是。
  “只是,瞻元、瞻亨、瞻利,他们一定得活下去。”
  “他们得活下去。”福娘握紧了夫君的手,这是她的执念。
  大人的事情,与她的孩子无关。
  她可以随了夫君去等候了命运的审判,可不代表了,她让她和夫君的儿子们,也安然的接受了那等命运的审判。
  “放心,海外的商事,咱们来京城前,我已经有些安排了。”
  “如今不过探探路,等这一趟回了蓟城,一切会正式的操办起来。”朱高熙也搂紧了妻子的肩膀。
  朱高熙是妻子的丈夫,是儿子的亲爹。
  朱高熙关心儿子们的心情,跟妻子福娘是一般样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