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哥哥他们那边,即便不能和哥哥他们一同过中秋,但至少她得想法子叫哥哥他们过个好节。
哥哥和凛哥儿他们不说,但苏苏也不是傻子。
九郎再聪明到底年纪小,被苏苏套路了好几次,打探了许多这几年的事后,九郎纠结的想撞墙。
一方面和姐姐说话,有姐姐欢关心投喂真是太好了;另一方面姐姐总想着套他的话,回头说漏了什么被哥哥联手混合双打不说,还要承受侄子的语言暴力时,阮九……
宝宝心里苦!
苏苏忙着准备节礼,没两天又要参加刘府举办的宴会,忙的不可开交不说,全府的下人都被她调动起来,银子水似的花出去。
只叫岳百优见了既放心她自己没有露了迹象,还能趁着这功夫和上面的人接头;心里又对苏苏嫉妒的发狂,只等着看苏苏的笑话。
银子再多,以后有没有命花还不知道呢!
而苏苏也只是表面对她不理不睬,实际上她已经调动了一切她能调动的力量。
醒神乱心,当她拿出来时,苏苏在心里已经给她定下了死刑。
它出现的时机,它出现的地点,都不对!
醒神香是鞑靼王族在神前供奉的祭香,除了王室御用,只有在前朝时,因鞑靼公主和亲前朝皇室,带了一些到中原。
以倒挂金钟为引,能蜕变成毒香,也是那位公主无意间发现的。
那位公主用她害了不少人,致使前朝皇室人员凋零,间接导致前朝的灭忙。
那位鞑靼公主可能将这种毒香传回了故乡,或者是告诉了后人。
苏苏猜测苏姨娘的先祖应该任过前朝皇室的御香师,从而知道了许多秘香。
而其它知道这种毒香的人,不是鞑靼王族就是那位鞑靼公主的后人。
两者的身份无论哪个套在岳百优身上,对于苏苏来说,只代表了一个词,奸细!
尤其是在哈密这种战略地位非常敏感的边疆地带。
而苏苏的种种猜想不论是真是假,都已经不是她自己就能解决的问题了,或者说整个哈密都要面临着一场大动荡。
而哈密卫的大营中,刘指挥使看着站在自己跟前面色坚毅的洪笙,非常无奈的道:“我从来没听说过因为一种香料都认定人家是奸细的,更别说还是一种任谁都不知道的香!”
什么醒神、乱心扉,原谅他读书少见识浅薄。
洪笙现在根本不想和刘氏指挥使讨论谁是奸细或者什么没听说过的香料,他现在就想飞奔回家,看看媳妇,确认她是否没事?
虽然苏苏说她没事儿,但是这么古怪异常的香毒,只听着就感觉毛骨悚然。
若是苏苏出了什么事,他会将岳百优千刀万剐,却也更不会原谅自己。
都是他一时心软答应同袍照顾妹妹,又一时心软收留了岳百优,否则哪里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刘指挥使看着一会儿咬牙切齿一会儿伤心难过的洪笙,也知道他在担心媳妇儿。
而且以他对自己这个手下的了解,洪笙可能更加自责,真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
不过将心比心,又因为“英雄惜英雄”,刘指挥使还是劝慰洪笙道:“你也别多想,要知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算没有那个岳姑娘,也会有别人。”只不过洪笙倒霉,恰逢其会罢了!
“只我真的不可能因为你媳妇的怀疑,就调兵遣将,将人家家里围了,毕竟他们家有证可考,是从关内迁来的,在哈密都立足五六十年了,典型的地头蛇,更是与当地各族有联姻。”
红生怒极反笑,“别说关内,就是京城大官,当奸细的还少啊,大楚立国一百五十余年,连通敌买国的一品大员都至少杀了十个了。”
洪笙懒得和刘指挥使争辩,他相信媳妇,他要去做他该做的,不过到底意难平,道:“大人也说他们家与当地各族都有联姻,那大人不妨查一查。”
第四章 细思则恐(一更)
将倒挂金钟当做礼物送到洪府上的,是洪笙刚来哈密是结交的一个朋友,因为家里条件困难,至今还没有娶媳妇,只有一个老娘,喜欢种花养草。
所以来洪家拜访时便将自家种的鲜花拉了一车来送给苏苏,其中一多半都是六月将开的倒挂金钟。
所谓的礼轻情意重,洪生知道他们家困难,还特意和苏苏解释了一番。苏苏自然不是什么贪财的人,送什么无所谓,鲜花到还能装饰院子呢。
那上门的老太太衣服虽朴素,但能看的出受过极好的教养,面对苏苏不卑不亢,而且十分善谈,待人走时,苏苏还特意备了好些吃的用的作为回礼。
但在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爱养花种草的和善老太太,却是用心险恶。
顺着她这条藤,叫苏苏和洪笙摸出了一个惊天的关系网。
那老太太姓白,居然还是如今哈密首富白家白老爷的庶出姑姑。
在顺着查下去,虽然没有发现他们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却有特别之处。
白家从六十年前搬来哈密,就大肆联姻,五六十年间,至少嫁出去四十几位姑娘。
而且都是嫡女嫁给低阶武官做妻,庶女送进高阶武官的后院为妾。
考察那些当年的低阶武官有多少升了上来,又有多少高阶武官离开西北到京城任职一事需要调出军队的档案,可能会打草惊蛇,也太费时间。
刘指挥使到底对洪笙的能力有所信任,加上苏苏已经将此事透露给秦氏,在老婆的施压下,刘指挥使叫心腹之人暗中查探了一番。
根据秦氏的宴会邀请名单,一家一家的查起,惊恐发现,哈密卫五品及其以上的武将和地方官员家里,居然至少有一半儿的家中都有姓白的女眷。
虽说据查到的消息来看,那些白氏女眷做嫡妻的贤惠大度、相夫教子,很是受人称赞。
就是侍妾也是美貌温婉、不争不抢的性子。
但不可否认,一张庞大的关系网通过这些女人缓缓织成,就像在暗处伺机行动的黑寡妇,细思极恐。
即便是刘指挥使在知道这个消息时也吃了一惊。他在西北待了二十多年,在哈密卫任职卫指挥使也有五年之久,私底下还被人称呼一声哈密土皇帝。
但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潜伏着这样一张光明正大却任谁也没有在意的大网,而他居然也一点没有察觉到,在听那声“土皇帝”简直就是嘲笑。
在细细一查,哈密卫中竟有一半儿低阶将领直接或间接都与白家的女人有关系。
甚至他的小伙伴儿——两个指挥同知中的其中一个,置办的外宅细算下来都是白家的曾外孙女。
这会儿,刘指挥使倒是有点儿相信洪笙说的“白家所谋甚大”这话了。
但若说白家是奸细,他还是保持怀疑。
若白家真是鞑靼奸细,这么多白家女人出力,有关哈密卫的军事秘密像布防图、兵力安排等情况不可能一点儿没泄露出去。
但他在哈密这么些年,奸细不是没捉到过,但其中没有一点迹象表明和白家有关。
便是他的眼力不行,但白家在哈密定居了六十余年,经历了至少十任卫指挥室。
就连他的好友兼上司在兼大舅子的秦三老爷,也做过哈密卫的卫指挥使,他可不是吃素的,不可能这么些人都没有察觉吧?
刘指挥使想破了脑袋也搞不明白香料和奸细有什么必然联系。
不过他会叫人注意白家,但像洪笙说的那样,带兵包围住白家,直接审问是不行的。
白家那么多姻亲、关系网,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低阶军士运气好的已经升任一方,关官阶高的更是已经和他大舅子平起平坐了。
若是没有任何证据的就派兵围困,怕是不知有多少人等着参一本呢。
说来奇怪,白家除了白万三只有一个女儿外,上数几代都是子嗣洪众多,但男孩皆活不太长,只能留下一个独苗苗,传宗接代。
就像如今的白家家住主白万三,有兄弟姐妹十几个,最后却只活下来他一个男孩和五个姐姐,两个妹妹。
白家对外的解释是家族有遗传病症,男孩子都不容易养活。
但也有一些看不惯白家有钱的人会私底下说,听哈密卫一些老人说过,白家的发家史不太光彩,这是遭了报应了。
而记载中,白家老太爷也是因为国家征兵过来服兵役的。
只他刚来哈密,他所在的队伍就在一次战斗中遭受了鞑靼埋伏,死伤惨重。
他靠着装死保住了性命,却只能绕道进去哈密。一个月才回到洪笙已经成了伤亡兵丁,军籍也被消了,连抚恤金都被上官分了
不过白家老太爷也算因祸得福,顺势改名换姓,娶了一个当地绝户头家的女子当了老婆,靠着从死人堆里拣到的金银之物,做起了粮食生意,慢慢的发了家。
刘指挥使在查证白家的情况时,哈密县的洪府,苏苏正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一边吃葡萄,一边听哈密本地人——那几个伤残老兵的媳妇说着白家的来历,她对家族遗传病只死儿子表示怀疑。
而苏苏现在之所以如此悠闲,自然是已经配制出了乱心扉的解药。
乱心扉的解药,对于苏苏来说,调配起来并不困难,不过一个晚上苏苏就制好了。
解药也是一款香品,名为定神,粉末状的香料须放在香球里,时刻呼吸着散发出来的香气,用循环法,将毒相逼出来。
苏苏猜测,这个世界上或许知道乱心扉的不在少数,但知道它有解药的,大概只有自己一个人了,否则岳百优不会那般自信。
自从那日撕破脸过后,苏苏就在不许岳百优过来请安,只道“受不起”,但为了安抚她,还是叫人告诉她。会带他去刘福府。
而苏苏对白家的怀疑,随着岳百优频繁出府从而越来越盛。
只因为有岳百优出现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白家大小姐白茉莉。
即使她们每次都会闹得不欢而散,但跟踪她们的小乞丐也不是好糊弄的,说两个人给他们的感觉很奇怪。
“就像我们每次乞讨之前都要酝酿一番情绪似一样,看着倍凄惨,但却都是真真假假,鬼话连篇。”
苏苏亲自见过琳琅的好兄弟——一个古灵惊怪的十三四岁的小子时,知道这丫的自命为哈密县小丐帮帮主后,觉得自己对“乞丐”的意思都要重新定义了。
丫的乞讨都有剧本、导演、主演、配角、群员演员,还有道具。
你这哪是丐帮啊,你这是北影啊!
第五章 怪我太优秀(二更)
所谓人多力量大,经过多方探查,苏苏知道,便是抛除奸细一事,岳百优和白茉莉这两人在暗中也是进行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而且肯定是针对她的。
因为这两人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对洪笙有什么企图!
经过和岳百优的一番较量,苏苏觉得位姑娘太奇怪了。
自己在她的眼中并没有看出对洪笙的喜欢或者爱意,若是有什么,那也只是不甘和野心。
而且连放手都说的太过容易了,这根本不是爱一个人的表现。
既然如此,她为什么非要置自己于死地?而且还是在她来了哈密后就立刻开始布局。
而且在苏苏看来,这位岳姑娘虚荣又贪财,而且还自作聪明,若是她知道一颗醒神香丸就价值万金,她还会将醒神拿出来制成乱心扉吗?
苏苏口中的万金可真的是一万两金子。
而沾染上倒挂金钟香气的醒神,已经变成了毒香,除了害人,在无一点儿价值!
所以苏苏认为,岳百优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醒神,什么是乱心扉,甚至都不知道这香的价值,她不过是听命行事而已。
真正叫苏苏怀疑上白家的是那位白茉莉,哈密首富白万三的独女。
虽是商户,但因为家族在哈密中很有地位,又因为刘府两位姑娘年纪皆不大,和她不在一个社交圈,反倒叫哈密贵女的圈子里出现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局面。
若不是因为倒挂金钟,苏苏顺藤摸瓜,甚至都不会知道,除了岳百优外,居然还有女人觊觎自己的夫君。
原来早在洪笙升为百户,在哈密崭露头角之时,白家就向他透露过结亲招赘的意向,只洪笙拒绝了。
之后洪笙在短短两年内就成了千户,白家又提过亲事,只招赘改成了嫁女,但洪笙心中早有苏苏,依旧拒绝了。
之后白家再不曾提过此事,洪笙以为他们放弃了,毕竟白家在哈密也是有头有脸的乡绅望族。
虽是商户,但人家有钱,白大小姐长得也不差,根本不愁嫁。
只洪笙没想到的是,人家根本不是放弃,而是准备改变一下策略。
只是还不等白茉莉整装待发,却传出了洪笙已经定亲的消息。
洪笙不会知道执拗的女人有多么疯狂,而习惯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执拗女人对得不到的东西,则更加疯狂。
但见识过五姑娘的不甘和疯狂后,苏苏知道女人疯狂起来到底有多么可怕!
但这并不是她怀疑白家是鞑靼奸细的原因,原因还在那醒神香上。
记忆中,苏姨娘叫十三娘背诵的《秘香录》上记载,醒神珍贵在于配置时要用到十八种珍贵木香,十八种珍贵石香,十八种珍贵兽香。
即使鞑靼王室,每年不过能制成十八枚香丸,除了祭神的十二枚,王室能得到的只有六枚。
白家都算有钱,不过是哈密的一个商户,又怎么可能会有这么珍贵的东西?
白茉莉能因为嫉妒就拿出来将它变成一点价值都没有的毒香害人,简直可以说是丧心病狂。
换一个方面想,在鞑靼王室也算珍贵的醒神香,在白茉莉眼中或许就是能随随便便拿出来的东西。
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只是白家一个商户家的女儿?
便是鞑靼王室的公主,也不可能这般暴敛天物。
要知道,嫁入前朝王室的那位鞑靼公主,也不过是陪嫁了三枚醒神香丸。
进贡给当时的前朝皇帝一枚,自用一枚,下剩一枚则传到了苏姨娘手里。
这也是苏一良因此猜测苏姨娘祖上是御香师身份的重要证据。
十三娘在小时候闻到的不过是一些从醒神香丸上刮下来的粉末。
那枚香丸似乎是随着苏姨娘的去世而消失了,反正苏苏整理苏姨娘的遗物时并没有看到。
如今醒神出现,还知道乱心扉,怎么可能叫她不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