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相到底是病了一场,虽然还精神着,可脸上带着一抹不正常的青色,两个小太监只见一眼,便低下头。
崔相一直在养病,并不管府中大大小小的事,外头的事由崔二爷管,府里的事由崔老夫人跟崔二太太管,崔相也乐得清闲。
崔相和气的跟两人聊了几句,小太监只是奉命来看一看崔相气色如何,看了人,就准备走了,崔相也没想留。
可不怎么的,其中一个小太监无意说了一句:“府上三姑娘得了恩宠,相爷,恭喜啊。”
三姑娘?
得了恩宠?
崔相听到这话后,脸色大变,将准备走的两人叫住:“且慢。”
两个小太监有些疑惑。
崔相寒着脸:“你们是说,崔府的三姑娘,得了皇上的恩宠,是吗?”
两个小太监觉得这事一件好事,笑道:“是啊,相爷,三姑娘得很地皇上的喜欢呢。”他们是太和宫的人,自然是晓得内情的。
崔相听了这话,不知是气到了还是怎么了,突然咳嗽起来,咳得身子一直颤。
“来人,快来人,去叫大夫。”崔老夫人也在屋里,见状立刻喊道,又将两位小太监请了出去,免得他们再刺激崔相。
“老爷。”崔老夫人紧张的拍着崔相的背,试图让崔相停咳嗽,可没用。
这上院,一时又乱了起来,匆忙中,两个小太监不便打扰,崔二太太便将人送走了。
崔相被喻大夫一针扎下,睡了过去。
“喻大夫,相爷怎么样了?”崔老夫人着急的问道。
喻大夫道:“相爷身上还带着病气,受不得刺激,以后啊,少跟他说一些烦心事,免得再受刺激。”
“好,好。”崔老夫人连连点头。
因为崔相的病,崔老夫人便安排喻大夫住在上院的厢房,这样,崔相若是出事,喻大夫也能及时赶到,看,还真用上了。
这之后,崔老夫人再也没提过崔荣绣的事,只当这事不存在,只当没这个人。
崔二太太的做法也是一样,在府里下了禁令,将当天在屋里当差的几个丫环叫到跟前,不许外传,若外头听到一丁点风声,就饶不了这几个丫环。
丫环哪敢不听。
崔二太太交待完,又一琢磨,三房还不知道这事啊,早上三爷不在府中,三太太因为孩子来迟了,崔三太太是在崔老太爷晕倒后才来的,她并不知道这事。
崔老夫人一见崔相发病,又将人给赶了,怕她们添乱。
上院外头,崔二太太跟崔三太太正走着,崔三太太看了眼上院的方向,压低声音问崔二太太,“二嫂,爹怎么又发了病?”
崔二太太不想瞒好,这事三房的迟早要知道的,便道:“这事说来话长,咱们回去说。”
崔三太太有些诧异,难道还是秘密?
终于到了二房,崔二太太将崔三太太拉进屋,并上门,这才开口:“昨日崔荣绣藏在马车上,硬是跟着我进了宫……后来啊,不知怎么的入了皇上的眼,留了下来。”
崔三太太的脸色比崔相更难看。
崔二太太叹气:“相爷就是听了这事才犯了病,老夫人说以后再不能提这事,反正你也知道了,就由你告诉三弟吧。”
崔三太太表情更难看了。
崔三爷这几日跟个炮仗一样,一点就炸,崔三太太都不怎么敢开口跟崔三爷说话,不知又是谁惹到那个家伙了,唉,崔三太太头痛得很。
崔二太太道:“三弟不在府里?他又出去了?这是去哪了?”
崔三太太一肚子苦水:“我哪知道他去了哪,一早就出门了,不到晚上也不回来,也不知外头谁给了他气受,二嫂,你说说,既然是外头的事惹他不痛快,不出门不就行了吗,他偏要去外头找不自在。”
崔二太太心里也难受,倒不是崔二爷的事,而是崔荣锦的事,“早知道我当初就该给荣锦定门好亲事,不求多富贵,只好那人好好待她,都是我糊涂,被权势迷了眼,指望着荣锦能当上王妃,唉……”
两人说了一通话,将藏在肚子里的话说了,心里好受不少。
—
秋水苑。
崔荣华抱着这骨灰坛子在屋里坐了整整一个时辰,而且,一句话都不讲。
妙笔跟生花见了,担忧得很。
对视一眼,妙笔推了推生花,让生花去说。
生花走到崔荣华身边,轻声劝道:“二小姐,您总不能一直抱着香芸妹妹的……,得让她入土为安吧。”
崔荣华抬头,看了生花一眼。
生花道:“不如去庙里让大师念念经,超度一下。”一般人都得作法事,香芸如今尸骨无存,只剩这么一个坛小小的灰,真是可怜。
“你说得对。”崔荣华站了起来,往屋外走去。
“小姐,您这是去哪?”生花急忙问道。
“去祖母那。明日我要出府,总得跟祖母说一声。”崔荣会说道。
“小姐!”妙笔大步走了过来,说道,“老夫人早上说了,以后这府中的事不用去问好,跟二夫人三夫人说了就成,相爷在上院养病,老夫人不想让人打扰。”
崔荣华步子一顿。
“小姐?”
崔荣华回头,将手中的骨灰坛子放到桌上,然后对妙笔、生花说道:“你们看着它,我去找二婶。”
“小姐,奴婢跟您去吧。”生花走上前。
崔荣华主想了想道,“你留下看着屋里,妙笔跟我去。”她说完,正准备走,突然想起来,“采薇她们放出来了吗?”
生花点点头,道:“放了,采薇姐姐之前还来过,说要谢谢二小姐您呢。”
崔荣华道:“放了就好。”既然采薇没事,她就放心了。
生花又小心道,“不过,采薇姑姑的差事没了。”
崔荣华听了道:“我知道了。”差事没了事小,人平安就好。
崔荣华带着生花去了二房。
刚走进院子,就见崔三太太从里面出来,崔二太太跟崔三太太挽着手,亲近得很。崔二太太笑吟吟道,“三弟妹,以后常来啊,如今我这院里也没个说话的人……”
崔三太太也笑:“好好,我有空就来。”
“二婶好,三婶好。”崔荣华跟两人打着招呼。
崔三太太看到崔荣华,问了好,正准备留再跟崔荣华说几句,谁知,外头急匆匆的走来一个丫环,“三夫人,不好了,三爷回来就将屋子砸了,您快去瞧瞧吧!”
崔三太太听了这话,急着回去,便跟两人告了辞。
崔二太太看着崔三太太匆忙的背影,摇摇头:“这老三真是,这性子怎么还像个孩子……”
她念叨完,又看向崔荣华,“荣华,你来可有事?”今日两人一起呆了大半天,若是没事,崔荣华肯定不会过来。
崔荣华便说起了安葬骨灰坛子的事。
196 府中杂事
崔荣华很自责。
虽然她觉得装在骨灰坛子里的不是香芸,可这事到底还是她的错。
崔二太太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安慰道:“明日就去吧,若是心情不好,去寺里住几天,听听佛经。”
“嗯。”崔荣华得了崔二太太的准话,本来准备回去,可又听崔二太太跟她说道:“府里事多,你三叔是个不管事的,你二叔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你写信问问你大哥,什么时候能回家一趟,毕竟你祖父病了,他这孩子,书院再忙,也得回来见见啊。”
崔二太太这话倒是真心,崔时仁可是嫡长孙,祖父病了,他竟然都没回来见一眼,可真是……
以后传出去,不仅名声不好听,对时仁以后的仕途也不好啊。
崔荣华听了这话,才猛然想起大哥离京去江南的事,崔二太太并不知道。
也是,崔时仁去了哪做了什么,这事本来应该只有崔相知道的,可崔时仁还是跟崔荣华说了,要不然,崔荣华恐怕也会误会。
想到这,崔荣华道对崔二太太道:“好,我等会回去就写信,二婶,不如,这事您跟祖父说一说。”
崔二太太愣了愣,之后摇摇头:“傻孩子,怎么能跟你祖父说,他会伤心的。”
“这样啊。”崔荣华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又说了几句,便离开了二房。
她正准备回秋水苑,可步子一转,又拐到上院去了,二婶说得对,府里的人都长眼睛了,大哥在祖父病重时竟然没有回来,这事,对大哥来说影响极大。
说得轻了,是没良心,说重了,是目无尊长,冷心冷肺。
不行,她得跟祖父说一声。
“二小姐,这是去哪?”妙笔惊讶问道。
崔荣华道:“去祖母那。”
妙笔更惊讶了,小声提醒,“老夫人可说了,若是无事,不要去……”
崔荣华表情淡淡:“我知道。”
妙笔看崔荣华心情不太好,不敢再说,乖乖的跟在崔荣华身后,崔荣华很快就到了上院。
崔老夫人听到下人说崔荣华过来了,眉头一皱,到底还是让崔荣华进屋了。
崔老夫人看到崔荣华的第一句便是:“又怎么了?”
崔荣华先跟崔老夫人请了安,这才低声说道,“祖母,祖父病了,大哥怎么都没回来,您知道他去哪了吗?”
崔老夫人眼皮一跳,这事她还真知道,她为这事还埋怨过大孙儿,没想到,给崔相听到了,崔相便把时仁的事跟她说了,现在老夫人知道时仁为了崔家的事去了江南,哪里还会怪罪。
不过,崔相说了,这事不可告诉第三人,崔老夫人便没往外说,现在崔荣华问起,崔老夫人一时不知道怎么说。
一边,孟嬷嬷笑着问崔荣华:“可是谁说了什么?”
崔荣华摇摇头:“没有人说什么,我只是怕祖父伤心,怪罪大哥。”她想了想,又道,“传到外头,对大哥的名声也不好。”
崔老夫人道:“这事我会好好跟你祖父说的,你就别担心了。”
崔荣华过来就是为了说这事,看祖母的表情,像是知情的,这下,崔荣华就放心了,她又跟崔老夫说了一会话,又说起明天去相国寺的事,既然来了,总得说一声。
“祖母,明日我要去趟相国寺,二婶说让我去那住几天。”崔荣华说得很简单。
“相国寺?”崔老夫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孟嬷嬷提醒,“二小姐身边的丫环死在了宫里,刚才,那两位小公公就是送东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