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的是锦衣卫。
291 放她们出城
逃亡的足有十来人,不到片刻,尽数死在了血泊,背对着马车的那名锦衣卫,将染血的剑在死人的衣上擦了擦,等剑干净了,便收回剑鞘中。
他似乎感觉到身后有人盯着他,他不悦的朝马车这边看了过来。
崔荣华看到那人的脸了。
是唐墨。
他果然是皇上的人,崔荣华心想,皇上应该没事了,要不然,唐墨哪敢这样在城里逮人(杀人)?
香芸也看到了唐墨,大哥!
她眼中闪动。
可她并没有过去,甚至很快就将目光移开了,她在宫里生活了一段时间,知道那里的残酷,官场又何尝不是呢?
大哥在……
嗯,办差。
香芸心想,不急在这一刻,等大哥办完差,再等她从相国寺回来,她就去找大哥。
香芸怕引起外人注意,还特意回到了马车里。
唐墨在看到香芸的那一刻就呆住了。
大妮?
大妮不是在宫里死了吗,怎么会活着?是他看花眼了吗?
唐墨不敢相信。
“大人。”下属喊了他一声,这一批藏在京城的前朝探子都已经杀尽了,现在,该解决一下与前朝余孽勾纠的官员了。时间紧迫,本该现在就走的,可大人,为何不动?
“大人?”下属又喊了一声。
唐墨猛然回神,他声音平静:“前面那辆是哪家的马车?”
下属只看了一眼马车的家徽,就认出了前面那辆马车是崔府的,回话道:“大人,是崔家的。”
崔家?
香芸之前一直在崔家二小姐身边……
如此一来,就说得通了。可唐墨仔细想想又不对,那次在宫中,崔二小姐也在,香芸泡胀的尸体他可是亲眼看过的。
所以,现在有两种可能,一是香芸没死,就在眼前。二是香芸死了,崔二小姐怀念原来的丫环,又找了一个长得一模一样的……
若是以前,唐墨肯定以为一定是第一种可能,可现在,他却不确定了。
易容术。
这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他见过,甚至还从一个人的脸上将人皮面具撕了下来。
唐墨看着那辆马车,眼神变了又变。
“大人,时候不早了。”下属又提醒了一句。
“知道,在这等我片刻。”唐墨说完,“驾——!”马儿跑了起来,很快就到了崔府马车边,他冷冷道,“什么人?”他知道是崔家的马车,也知道里极有可能是崔二小姐(因为香芸是崔二小姐的丫环)。
马车里,香芸坐在崔荣华身边,她看着阿宁,示意阿宁出去答话。
阿宁正欲出去,却被崔荣华握住了手。
崔荣华揭开车帘,道:“唐公子,好久不见。”当初,他们可是一起从怀远县回京的,路上,也算有过一番交集。
“哦,崔二小姐。”唐墨的声音颇为冷淡,不似当初的热切,这是自然,当初可是怀着感恩的心,毕竟,崔家人庇护了唐家姐弟。
可后来,也是因为崔家人,他的妹妹才丢了性命。
城门卫兵看到唐墨,极为客气,“唐大人。”然后信誓旦旦拍着胸口道,“您放心,我们绝对不会将这崔家马车放出城去。”
唐墨冷淡的嗯了一声,目光又盯住了崔家马车,他道:“二小姐这是去哪啊?”
崔荣华也不瞒,说道:“相国寺。”
唐墨又看了一眼马车内,“里面是何人?”
崔荣华听他这样问,就知道唐墨真正想知道的是香芸的事,便道,“马车内的两人是我的侍女。”说完,她又补充了一句,“是世子爷从宫里送来的,一个叫阿宁,一个叫阿香。”
她怕唐墨听不明白,特意解释:“阿香跟我以前一同长大的丫环长得极为相似,名字也差不多。”若是这样说唐墨还听不明白,崔荣华是真没办法了。
唐墨面无表情。
“大人。”那些下属又在催了。
唐墨拉着马绳,马儿转了头,只见唐墨对守城卫兵道:“开城门,放她们出城。”
守城卫兵惊讶的看着他。
唐墨道:“若是出事,本大人担着。”他的声音很冷。
“是是是。”守城卫兵连忙点头,他看着唐墨身上还未干透的血,心里一抖,头更低了。
唐墨骑马而去,“大人,下一家是?”
“周家。”唐墨道。
“是。”
很快,唐墨就带着一行下属离开了这里。
守城卫兵跟同撩将城门开出了一个能容马车进出的大小,冲崔荣华一行人道:“赶紧的,快走。”
崔荣华不再多想,车夫赶着马车,飞快的驶出城。
城门外,有人见城门开了,嚷道:“城门开了,快,我们快进去。”可惜,他们被拦下了。
崔府马车从城门出来。
292 玉盒
崔荣华听到了外面的人声,对车夫道:“快走,不要停。”幸好,除了三辆马车外,崔府还给她派了护卫。
崔家马车匆匆离去。
“任什么不让我们进城?我们又不是不给钱,大人,你瞧瞧,这天都快亮了,哪有不天城门的理?”
城门外,那些人还在争论。
可惜,守城的卫兵根本就与他们多讲,只是紧紧将城门闭上。
城门开还是不开,又不是他们说了算的。
他们可负不起这个责,刚才那一行人是唐大人让放的,若是上面怪罪,那去找唐大人好了。
—
皇宫。
皇上醒了!
大太监是第一个发现的,“皇上!”他激动极了,跪在殿上,老泪纵横。
皇上看大太监这般模样,心中极为满意,“起吧。”皇上淡淡道,“朕饿了,传膳。”
“是,是,老奴这就去!”大太监抹把脸,总算冷静了些,“皇上,御医……”
皇上漫不经心道:“去请。”
“是。”大太监退出殿外,叫了两个小太监,一个去了太医院,另一个去了御膳房,这样远过多不够,还要派人去后宫,告诉太后、皇后……
这人小太监一拔一拔的走,脚步飞快。
来得最快的要数太医院的人了。
太医院的院使(最长高官)来得极快,身后的十三位御医尽数来齐,“参见皇上。”他们在养心殿外叩拜。
很快,大太监就出来了,传话道:“陛下有令,院使进。”
“是。”太医院院使了随大太监一同进了养心殿。
“陛下,您,醒了!”太医院院使激动得用袖子擦擦眼睛,不管是真哭还是装模作样,对皇上来说,不重要。“老臣为您把脉。”
皇上淡淡的嗯了一声,伸出手来。
在院使靠近皇上前,侍卫自然要过来搜身,以免他带了不该带的东西进来,尤其是这会皇上重病刚愈,自然得万分小心。
搜完身,院使这才小心翼翼的走到皇上身边,认真的为皇上把脉,同时,不动声色的观察皇上的表情。
皇上心情看似不错,这并不像久病刚愈的人该有的表情,院使垂下眼,心中有了判断。
过了一会。
御膳房的膳食到了,可院使的手指还搭在皇上的手腕上,本来还算轻松的表情随着外面的声音变得凝重起来。
皇上见状,眉头微皱:“易院使,朕的病如何了?”他没病。没有人比皇上更清楚自己的身体了。
“皇上,可要用膳?”老太监轻声询问。
“传。”皇上点头。
很快,端着膳食的太监宫女一个一个的走了进来,每个人身都被搜过,每一盆菜品都用银针试过毒,确认没有问题后,才会端上来。
因为皇上刚好,新上任的御膳房总管特意做了清淡一些的菜色,以及点心,都是以往皇上爱吃的。
果然,皇上看到这些东西,脸上染了一抹笑意。
大太监布菜。
皇上转头看着院使,面色不愉:“易院使。”
易院使回神,“皇上恕罪,老臣……”他本想说医术不精,可一旦说了这几个字,以后他在皇上的心里怕是没有什么好印像了,于是,他便换了一种说法,“皇上,您的身体……”
皇上语气极冷:“如何?难道易院使想说,朕有病?”若易院使真敢这么说,皇上一定会撤了易院使的院使之位,无病之人若是诊出有病,不是庸医是什么?
“皇上,您无病。”易院使赶紧道。
皇上眯着眼睛:“既然无病,那你为何诊这么久?”
易院使擦汗道:“老臣这是担心皇上龙体。”
皇上要用膳,他自然不好打扰,便道:“老臣告退。”
“且慢。”虽然皇上并不是很喜欢易院使留在这,但是,还有一件事需要易院使去办。
“皇上?”易院使停下,看着皇上。
“温公公。”皇上喊道,这位温公公正是大太监,“将朕枕边的那个玉盒拿来。”
“是,”太太监领令,去了龙榻处,仔细翻找,终于看到了一个如拳头般大小的盒子,他拿了过来,“皇上,这是这个玉盒?”
“嗯。”皇上又道,“拿给易院使,让他瞧瞧,这里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大太监将易院使领到一边,免得打扰皇上用膳,然后,他打开了玉盒。
一个薄如蝉纸的东西出现在两人眼前,大太监正欲去拿,却听到皇上道:“别用手碰,戴上金蚕丝手套,不要将东西弄坏了。”
“是。”
大太监戴上金蚕丝手套,将那薄如蝉纸的东西拿了出来,多后小心翼翼的展开。
这是一张栩栩如生的人皮面具。
大太监大惊失色:“啊,这是成王爷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