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讶然,她扭过了头,怔怔的看着秦勉,半晌才道:“那陆将军是要离开江陵了吗?”
秦勉微笑道:“不会,他答应我说哪里也不去。”
陆范为了追随秦勉公然的与朝廷作对了。
第二百零七章 农事
一月后,锦书的身体总算没有大碍,基本已经复元了。
这场伤病并没有给锦书留下什么病症,也多亏了她还年轻,复元能力强。
送走了一批来探病的人,锦书显得有些疲惫。
“太太,您的信。”连翘拿了一封信进来给锦书。
锦书心中纳闷,来江陵这么久了,谁会给她写信?她也没多想
《医归》第二百零七章 农事
第二百零八章 知交
锦书从来都是个行动派,回去后当天晚上便着手开始编写各种能用得上的歌诀,一些常见的草药让秦勉帮着描画了,配了文字,装订成册。过了几日就拿到那些印刷书籍的地方大量印刷了好些份,随即又让人去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四处散发。
面对此项举动虽然的确触动到了那些开医馆的神经,但因为是秦娘子在做这些
《医归》第二百零八章 知交
第二百零九章 组织
锦书招呼了几个洛阳的菜请了书砚过来喝酒吃菜。锦书在一旁作陪。
程书砚向她说起了洛阳程家的事。
“锦兰她倒也很少回来了,于家的走动和我们家也疏远了起来。”
“是因为我的关系吗?”
程书砚看了一眼锦书,宽解着她说:“她现在有自己的家了,不可能一有事就要往娘家跑吧,再有于家的那位姑爷好像又升迁了,也不知她有没有跟着去任上。”
“我是真和家里人疏远了,庆历五年的时候在晋阳那边遇见过程三老爷,他回家了没有?”
程书砚说:“回去过,不过也没呆多久,据说走的时候带走了书平。”
“他还算知道自己是个父亲,也知道尽一点父亲的责任。”因为母亲的事,锦书对父亲这一辈子都亲切不起来,她又想起了锦心,随即又关心道:“锦心妹妹呢,她还好吧,有没有再犯病?”
“八妹妹现在和大伯娘住在一起,大伯娘待她还不错,还给说了一门亲事。听说是大伯娘娘家的一个侄儿。怕是也拟定了婚期,再过不久就要出嫁了吧。”
锦书听着倒替锦心欢喜,前世这位早夭了的妹妹今生总算得了个好结果,不过至今她对吴姨娘的一些所作所为依旧不能释怀。
程书砚回头又和秦勉说一些洛阳这一两年发生过的大事。他至始至终都没有提到锦绣,锦书也不想知道这个人。
直到饭菜冰冷,酒也凉透,程书砚站都有些站不稳了,秦勉才让人扶他下去休息。
第二日程书砚跟着秦勉去了城里走走看看,秦勉带着他逛了不少的地方,后来程书砚看着那些荒凉的土地道:“可惜了这么大好的土地没有耕种。”
“是啊,所以等到年初我们要实行一些法令,鼓励耕种。那些荒芜的山也要利用起来,植桑树,发展蚕桑,兴买卖。还得建造几个水坝,便于蓄水。”
听着秦勉的那些豪情,程书砚笑道:“和当初那个只知画荷花的齐王府二郎君大不一样了。”
“经历过这么多事,哪里还能只沉浸在风花雪月里?含真我想做一番事业,也想报仇。”
“你要报的仇……”后面的话有些不好说出口,程书砚顿了顿才又改口说:“你现在是想割据一方吗?”
秦勉笑道:“你倒清楚我。我得让自己壮大,壮大到别人不敢轻易动手的地步才行。”
程书砚笑道:“这话我还第一次听你说,倒也新鲜。”
“不会吧,以前我也说过这样的话来着。”
哥俩一天下来跑了许多的地方,回家时天都快黑了。
明日程书砚就要回夷陵去了,程书砚告诉锦书腊月的时候他要回洛阳,问锦书要不要一道回去,锦书摇头拒绝道:“我走不了,见着家里人你替我问声好吧。”
“那好,我也不为难你。我也会把你们的事说给家里人听。”
锦书想起锦心的婚事,她注定是不能回去送嫁,锦心曾经跟在她的身边可怜巴巴的样子如今还历历在目。见到锦心她总会想起柔茵来心中有些放不下。
“我这里有个盒子,你帮我带给八妹妹,希望她幸福。”锦书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锦盒来,盒子里装着一件填八宝的金钗。
程书砚替锦心收下,大家依旧吃饭喝酒,与秦勉两人侃侃而谈,直至深夜。秦勉又怕误了程书砚的正事,这才催着他去休息了。
隔日一早,程书砚便告了辞。秦勉亲自送出了城,又再三嘱咐他一路小心,兄弟俩这才依依惜别。
送走程书砚之后,秦勉转身就去了衙门。
庞知府也正好到了。
“秦老爷今天倒挺早的。”
秦勉笑道:“事情这么多,处理好了才能安心的过年。我们还是接着说关于水利的事吧。”
庞知府道:“要动河工,还是需要钱呀。想来秦老爷也知道的,朝廷已经对我们江陵拨款减少了许多,想法再好,没有钱还是不行。”
又是钱惹的祸,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上哪弄这一笔钱呢?”这成了当务之急。
庞知府想来想去,最后道:“要不我们发动一下江陵的这些财主之家搞个募捐吧。”
“让他们出钱,只怕有些困难。不是有句话吗?越有越抠。”
庞知府哈哈笑道:“倒的确有这样的人。”
发动大富之家出财力,倒的确是个主意,秦勉沉吟了一会儿:“我倒有个想法,不如我们开一个招待宴会,将江陵这些有钱人家都请来聚一聚。顺便也说一说募捐的事。大家都是江陵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庞知府道:“行,就这样办吧。”他把这件事完全交给了秦勉去做,自己并不插手。
当晚回去,秦勉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锦书。
锦书知道,这时候她也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拿出夫人外交这一套,尽力的协助丈夫。
“你请财主们,我请财主夫人。两边一起动员。”
“好啊。只是又辛苦你了。”
锦书笑了笑:“能帮上你的忙,我已经很高兴了,说什么辛苦。”
当下夫妻俩计议了一番,又拟定了名单。回头买了洒金红帖来,郑重的写下那些财主的名字,派了人依次送上门去。
名帖送出去过了两三天,纷纷就有人响应了。
宴会分两地举行,秦勉在望江酒楼定了五桌席面,锦书则把招待这些贵妇们的宴席摆在了家里,还请了出名的戏班来家里唱全本的《待月西厢记》和《牡丹亭》。
如今锦书在江陵的名声很高,她一下帖子请,那些贵妇们纷纷响应。
好再前世在国公府的时候林夫人爱热闹时常大小宴会,锦书亲自筹办过好几次也积攒了不少的经验。她让人把院子布置起来,正好那些花也派上了用场,戏台子就搭建在院子里,席位安排在两边回廊。又请了江陵有名的厨子来家里帮忙。
陆夫人知道锦书的这番举动,她自然十分赞成,还给了许多建议,又来帮忙。如今万事俱备,只等正日子来临。
第二百一十章 募集
冬月初三这一天,无风无雨天气融合。
位于江陵城西南一带的锣鼓巷热闹不已,院门大开,来来往往的车轿显得有些摆不开了。
陆夫人一早过来帮忙,知府太太也早早的赶过来帮忙撑场面。
锦书这天装扮一新。新梳了倭堕髻,戴了红宝头面,耳朵上戴了一对赤金的葫芦耳环。少有的描眉画眼。换了身新做的香色妆花缎的织金褙子,底下乃一条月白色绣宝相花的八幅湘裙。
客人们相继都到了,陆夫人等陪着在花厅上喝茶,锦书款款而来。
她正青春年少,容颜又生得极美。这样细细一打扮,顿时有了艳压群芳之感。甫一出场,倒让花厅立刻安静下来,顿时聚集了所有人的目光。
其中一位太太立马奉承道:“满城都在说秦娘子如何英勇,还以为是个五大三粗的健妇,没想到原来是个娇滴滴的美人儿。可真是让人意外。”
知府太太立马也跟着说:“秦娘子的美貌,在江陵一向很有名气。”
锦书坐定后,先是微笑的与前来的一众夫人太太们道了谢:“今天秦门不甚荣幸,能得诸位夫人太太赏光,在此,我向大家行礼了。”锦书着离了座位,向大家道个万福。
当下立马有人道:“秦娘子太客气了。要不是当初您站了出来,号召全城的百姓一致抗击蛮夷,江陵城只怕早就丢了。您为了救全城的百姓身负重伤,大家都感念您的恩德,在为您祈福。我们也是受了秦娘子的恩泽。”
锦书也不居功,反而更是谦虚的说:“事出突然我也只做了该做的事。今天寒舍备了酒席,请了戏班,请大家随意。”
当下便请了各位夫人太太,到廊上入席。戏班子早就准备好了,见大家人已到齐,便开始鸣锣唱戏。
江陵地方小,这个戏班子不如洛阳的德音班,但他们的当家花旦身段极好,容貌秀丽,唱腔也极好。扮演的崔莺莺倒别有一番韵味。
锦书见大家看得高兴,又命人给那花旦重重地赏了一笔。
对于今天的饭菜锦书慎重的考虑之后,让厨房给备了攒盒。攒盒也有讲究,荤素搭配得当,好看又好吃。大家可以一边看戏一边吃,比较随意,没有那么多的拘泥。这些夫人太太们也比较放得开。
等到大家吃完了饭,上了茶。锦书瞅着时机差不多了,命暂时歇了戏,这里才将今天的用意当着大家的面说清楚。
“承蒙各位赏脸,今天请大家来,一是看戏散心,二来还有一事相求。”
锦书放眼看去,江陵有头有脸的富贵之家都在这里了,她万分沉着又道:“这些蛮子可恶,几年来闹得大家不安宁,日子也过不安生。好在陆将军英勇,总算将这些作乱的人给平定了。将来也不会再有什么事儿发生。前几日我和夫君出城去看,田地成片成片的荒芜,看着心疼。想着这些好田地还是该好好的耕种起来才是。只是这几年不是天灾就是人祸,收成也好不到哪里去,农民们用水困难。该多修建两个水坝,方便他们取水。所以首先要解决的事情便是河工。如今请大家来,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想想办法,怎么把水坝修建起来。”
当下那些妇人心里都明镜似的,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他们能有什么办法,能拿得出来的也只有钱了。陆夫人第一个响应:“秦娘子此番的确是义举,为了江陵的百姓我出二百两。”
知府太太们紧随其后,也出了同样的数目。万家自然也不甘落后,同样跟着出了二百两。
锦书多了个心眼,让个丫鬟拿着笔将各家各户许诺的银两都一一记录了下来,以防后面不认账。
一二百两对于那些富贵人家来说,不过九牛一毛,大多也愿意出这个钱,博个好名声。
不多时,已经募集了快二千两的样子。
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突然插了句嘴:“秦娘子愿意出多少啊?”
锦书微笑道:“我出五百两。”
五百两是今天最大的一笔数目了。众人对锦书的大方表示了一番称赞。
锦书当场表示:“各位的善心,我会让人张贴红榜在衙门前。每一笔钱怎么开支?用在什么地方也会一一的告知大家。”她心里清楚,这些该公开的事就得公开,不能让大家心存芥蒂。总之得让大家相信她。
大半天的时间就筹了二千多两,比锦书预期的还好。
等到秦勉回来后,两人计议了一番,通过他们夫妻的共同努力,已经筹了三千来两银子。修建水坝的银两暂时有着落了。
等到钱都到了账上之后,便可以安排人手开始正式动工。
动工那天请了一班舞狮过去助兴,也吸引了城里城外许多人过去观看,弄得热闹非常。
解决了这件事之后,秦勉又说该把那些荒芜的土地重新规整,有人愿意买就卖掉,没人买的话就分给那些贫苦的农民。贫瘠的山地让种桑树、高粱、棉花等作物。
总之山不能荒芜,不能有大片的土壤裸露。要不然等到爆发洪水的时候会产生泥石流,吞没村庄。
政府推出了许多发展生产的举措,南疆大地出现了蓬勃的生机。农民们种地的兴趣又高涨了。
剩下一件事情就是安置流民。
这些年来随着接二连三出现的灾荒和动乱,流民也越来越多。流民问题始终困扰着朝廷。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迟早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陶咏丰。
关于流民的事,秦勉与庞知府商议了好些天也没有拿出个合适的举措来。这的确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锦书见他头疼,曾给过建议:“一些年轻力壮的不如纳入陆将军的麾下。以后真要打起来的话,需要很多的兵力。其他的一些愿意种地的就分给他们田地。愿意做买卖的,在赋税方面有所减轻,相信大家还是很愿意。”
“你说的这些都是愿意上进的人,然而这些流民中有许多人懒散惯了,不服管教的多着去了。迟早会出事,还是得想个法子,慢慢安顿他们。你说的这些我们都考虑过了。”
锦书微笑着说:“也不急一时慢慢来吧,总会有出路的。”
第二百一十一章 计策
原本肥沃富饶的南疆,数年来遭受了战争的蹂躏。在秦勉的治理下,渐渐的出现了蓬勃的生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局势稳定没有多久,朝廷就派了廖智前来讨伐。
和朝廷的军队对上,这还是第一次。陆范自从表了决心以后,一心向主和朝廷的军队作战,十分的英勇。
廖智并没有给陆范带来多大的困扰,很快就败退了。
此番战役结束后,陆范找到秦勉商量:“如今已成定局,不如请郎君割据南疆,自立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