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奇瑞也不想让青妤拿到机会给他脸色看,自然得把话题拉开,省得她把对简冬儿的不满冲着自己来。
果然,青妤听到这个,就傻了,反问了一句就回头看看咸丰了,这个谁来答比较好?
咸丰在专心的喝汤,就好像完全没听他们在说什么。
“皇上!”青妤忍不住叫道。
“我在听,不过正在想。”咸丰没有抬头,说话沉稳动听。
“十年这么久,改变不是很正常吗?先生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阿玛和满朝文武用十年时间励精图治,到如今国富民强,正是阿玛与百官之力啊!”
“你先生是谁?”奇瑞看着说话的荣安,果然,脸上只有一点婴儿肥的公主殿下,现在一本正经。这个答案放在外头真没问题,可是这个是青妤亲手养大的大公主,她不是应该是青妤智慧的待续吗?
“看来是教坏了。”青妤也不知道女儿的思想会是这样,也瞪着眼看着,然后喃喃的说道。
荣安四岁就找了鸿儒来教授她学问,但是一些基础的,青妤自己教,当然是以游戏的方式灌进她的脑子里,她并不觉得自己跟额娘学了什么,但是对先生,生母可是教过她,那是要尊敬,要听从的。所以先生的话,她其实记得也很牢。
“不对吗?”荣安有点不安了,看向了父亲。跟大儒读书,父母支持,但是好像从来没问过她的功课。
“不算错,不过也不算对。因为这不是一句话能解释的清楚的。”咸丰想了一下,手一摊。
“这不是一个人功劳,所以你先生说得很对,因为皇阿玛有了坚持,因为全国百姓万众一心,加上,百官们也变得聪明了,这才有了今天。我们不支持个人崇拜。”青妤亲了女儿一下,决定还是别为难女儿了,自己都很难回答的问题,你让一个小女孩子怎么去思考?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这不是阿玛一个人的功劳,也不是阿玛与百官的功劳?”果然,就算这样,荣安还是听不懂。
“那是谁的功劳?”可怜的西西就更听不明白了,傻傻的看着他们。
第16章 政策转向
“谁的功劳都有,包括荣安和西西。因为有了你们,你阿玛和额娘我才能放心大胆的努力做事,我们都想交一个相对安稳的国家给你们。让你们过得快乐、幸福。”青妤笑了,又亲了儿子一下,看他们吃得差不多了,让荣安带西西去午睡。
荣安也知道,母亲只是回不下去了,想支开他们罢了,对青妤做了个怪脸,但还是带着被青妤忽悠后有点喜滋滋的西西下去了。
“您真是千灵百巧!”奇瑞决定夸一下青妤好了,这位真是太强大了,连孩子都忽悠!
“我没说假话,若是没有荣安和西西,我早就被那些人赶出宫了。没有皇太子,我们做什么,朝臣们都不会相信,他们要寻找下一位主子,保证他们的子孙万代。”青妤给了奇瑞一个白眼。
因为这样,他们近几年就是专注内政了,不然也不会说,百官励精图治也不算错,不过这些能励精图治的百官,也是亏了他们这些年一点点的不着痕迹的换出来的。那些尸位素餐的朝上还有,不过只能先留着,但是起不了大作用的。
“所以有今天,应该还是和平发展。不打仗,我们才能专注内政,让百姓得以休息。民富了,国也就强了。”咸丰轻轻的再解释了一句。
青妤一怔,这个在她上一世好像常听新闻联播里说,没想到,咸丰还正统了一把。但是再想想,又觉得他说得对。
至于说如何改变的,好像真的不是一句话能解释的。和平与发展,就是最好的解释。他们在最快的速度下把太平军解决了;然后打开门,放各国进来,他们用沟通来代替军事。在不得不打时,也会寻找最佳的替代方案。
这十年,他们一心一意的发展生产,发展军事;少收税,藏富于民;用办学来代代替税收,各地的各种新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百姓有了钱,也都识了字,家里的孩子们也都去上学了。慢慢的,生产力就上来了。文盲和非文盲,在学习能力上,还是有区别的。
就像是英法几次的退让,与他们在日本土地上的试水很有关系。当他们发现,就算是二打一,就算是只是支持武器,但是,英法输得很难看。打完第一年,他们就乖乖的回来签字,之前各地的租界不再存在,中国的土地上,没有一国几治。
“对,原来和平发展就是这个意思,算是闷声发大财!等我们钱多到能买一个世界时,他们只能给我们让路了。”
青妤笑了,自己只是一个生意人,她知道,在何种情况下才能做生意。这些年,从用钱买和平,慢慢的,他们开始畏惧金钱的力量;到现在,金钱终于形成了国家之力,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我跟理藩院说了,整理日本的资料,全部刊行,从日本的败亡,颇有教义。被炮击打掉了意志,然后各国挑着内部斗争,鸦片侵蚀他们百姓的身体,到现在,曾经经过了明治维新后,焕然一新的面貌可以说一夕之间轰然倒塌。可见,他们的前半部,正是我们《南京条约》前后的面貌。真的,若是皇上与娘娘励精图治,小的也不敢想,现在的大清会是什么样。”
奇瑞轻叹了一声,日本的每一步,他都亲眼所见,曾经,他也对日本的体制表示过兴趣,然后,就眼看着那个已经有了自己工业体系的小国家,就那么成了一片焦土。
他会想,若是太平军一直打下去,国家继续的四分五裂,只怕他们跟现在的日本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正是这话,这个之前娘娘就一直在跟朕说这个。每一步,跟我们的对比,有时,朕也会在午夜惊醒,真的那样,朕就无颜去见列祖列宗了。”咸丰笑了,青妤虽说没让人刊印,但是,却和他常聊。想到现在日本的样子,可不就是曾经大清的翻版,若是没那么快的剿灭了太平军,坚定的禁烟,发展生产。到现在,他相信,他们还想打日本,只怕日本就快打来了。
“所以,原本老祖宗的话没一句错的,弱肉强食。你弱,就只能被人当成肥肉来吃。而现在,就是弱国没外交。当年我什么都不说,就是跟这些夫人们套近乎,然后几倍的价格去买他们的军舰,火枪、火炮。你用五年时间带着走私的货品走遍欧洲。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太弱了,我们只能暗中的积聚力量。就算现在,我还是觉得不敢,他们有科学的体系,他们几百年来就没停止过对科学技术的探索。而我们十年时间,只够跟在他们的身后山寨他们的技术,慢慢的消化吸收罢了。”
“所以现在你开始在国内花钱了,在国内设各种奖学金,然后不断的请更高级的人才来?”奇瑞点头,兵工厂已经告别了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现在都是一水的现代车间,流水线,他们的技术工人真的是最棒的,这个欧洲各国也开始学习他们的方式,专项的培养。但是这个不能代替他们的科学院,他们各科系是形成了体系的。这些,他们只能一点点的拷贝,只是这个是个漫长的过程。
“你挑一下,我准备送五十个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青妤对奇瑞笑了一下,轻轻的说道。
“之前您不是不许吗?”奇瑞怔了一下,没想到,青妤又改主意了,之前根本没想过公派学生出国学习。民间想出去,她也没抱支持的态度。而现在,竟然说派五十位已经学成的大学生们出去,这是啥意思?
“之前我们有什么基础,我要派的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已经心智成熟,有自己喜欢的科系,现在,他们就是去学更高深的学业。以后,我们会每年送一些,当然,能去的,都是最优秀的。”
这个是青妤一直在想的,留学是必须的,因为除了书本,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知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需要的是那种科技社会的刺激。
第17章 好吃的胖子
“那女儿能去吗?”晚上吃饭时,荣安听到了父亲正在跟母亲说送人出国留学的事,忙看向了父亲。
“没听你额娘说,是大学毕业生。”咸丰白了女儿一眼,这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全国挑出最优秀的五十人,也是不容易的,主要是,怎么能让这件事可以简单一点。结果就被女儿给打断了。
“可是女儿连小学都没上过呢!”荣安都急了。
荣安是在宫里由鸿学大儒们按着最传统的方式教导的,但是,这个与外面的新体系是两码事。当然,她是会说英语和法语的,从三岁起,她就跟青妤学了,现在她也能跟各国大使夫人聊天了。读写上,也还可以,一些简单的童话书她是能看的。以她的语言来说,应该比大部分现在的学生好一点,不过,她可是公主,平日里宫门都不让出,还出国,脑子怎么想的。
“这倒是个问题,虽说我们荣安学得还不错,但是西西也到了上学的时候了,不过,现在若是让大儒们教,只怕将来要吃亏的。”青妤看看傻儿子,忙看着咸丰。
“那我们办一个皇家小学,以后姓觉罗的,都要进这所学校读书了。”咸丰点点头,顺口说道。
“只收觉罗?”青妤目光一闪,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只收姓觉罗的,可有八个觉罗,像奇瑞就是觉罗氏,也是号称宗室了。而咸丰这么做,可是抬高了觉罗氏的身份,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慢慢削弱八旗贵姓在满人心里的地位。
以后,除了皇族,其它人都不算什么。上回从自己成亲时,满汉一家已经成了国策。八旗制度都慢慢的名存实亡了。
皇家小学的建立,其实就是确定了贵族机制。贵族不再是满族贵姓了,而只是这些满街跑的黄带子,红带子们了。
“不成?”咸丰又笑了,看着妻子。
“也没有什么不成,一个信号罢了,当年的上书房能去念书的都是满州重臣之子,多少也是给皇子们一个结交外臣的机会。现在好了,皇家是用不着这些人的扶持的。”青妤轻轻的磨磨牙。
“当然不是,我招的可是男女学校。”咸丰对青妤笑了一下,这就是解释,因为我们的公主也要去,所以,这里不能有外男。都姓觉罗,同姓不婚,谁也不会多想。
不过,青妤说的,也不是他没想过的,只是这个不能说。目前,朝中得力的满臣并不多,主要都是汉臣,但招权贵之子进宫陪太子读书,让汉臣之子进宫?还是让那些满州的二世祖们把他儿子带坏?
“哦,今天贵太妃进宫说思念孙儿,请皇上把七爷他们调回京城。”青妤想起个事儿,忙跟咸丰说道。
咸丰笑了,七爷现在可是真正的东北王了,甚至威慑蒙古,咸丰从来就没有想过把他换了,现在他自己有点怕了,于是借贵太妃的口在试探了。
“您笑什么?”
“这个还真的不好说,让他回来,只怕朝臣们要说朕寒了功臣的心;可是安抚了,甚至把贵太妃送过去,让他无所顾忌,只怕朕该寒心了。”咸丰喝了一口汤,冷冷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