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烦躁的提着包走到院子里,刚好碰到站在一旁的伟华,他呆愣的叫了声三姐。缩手缩脚的不敢说话。四妮儿在屋里收拾东西,她看到三妮儿,说:“姐,这事你别管了,我知道妈心里也不舒服。你再这么说,她更难受了。”
钟母心里并不是毫无芥蒂,只是他们处于这样的情况,很多事情都是无奈的。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舅舅对钟家几个孩子有恩,就凭这点,钟母就不能对胡念梅母女说什么难听的话。一个是她亲哥哥的独生女。一个又是嫂子。
-----
三妮回过神来,问她说:“你准备走?”
她看到四妮儿床头摆着乱七八糟的衣服,就走过来给她整理,边说:“我下午给你去补办学籍,家里事情你不要操心,我周末回来帮爷奶干活儿。再说了,伟华这不还在家么?这臭小子懒得要死,让他干活也好,省得老往游戏机厅跑。”
伟华:“…”
四妮儿的确是心情不好,被冤枉是一回事,家里气氛也不太对劲,卢红兵从丁丁口里得知他是自己摔倒的时候,连句好话都没说,可见多不待见她们家了。好好一场喜事办成这样,谁能高兴?
两姊妹收拾完衣服,凑到一起说悄悄话。四妮儿说:“我去京都找大姐,我们说好这次要去天安门照相。”得知四妮儿考到京都来,最高兴莫过于大姐了。她刚毕业,因为在首都没有关系,毕业也分到了个不好不坏的岗位——在区里二中教语文。如果放到后世,这妥妥是稀罕的岗位。可现在教师稀缺,她才能这么顺利拿到编制。其他有关系的同学有的去了教育局,有的留校。毕业各奔东西。
“我就当去散散心,开阔一下眼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见这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收拾行李的第三天,四妮儿正准备搭下午的火车去施城,然后再从当地坐车去京都。在她准备出门的时候,门口迎面碰上了提着两袋水果的卢红兵一家人。
第两百一十二章
卢红兵看到四妮儿,脸上不自然一闪而过,她一手牵着丁丁,手还往身后缩了缩,卫红也满脸僵笑,“四妮儿,这是要出去呢?”说完,四妮儿就看到身后站着眼睛红肿的胡念梅。
钟母听到动静就赶忙出来了,经过上次事情,她对四女儿还有些愧疚的意思,生怕一言不合又闹出什么事情,把她往后扯。她也有些怕卢红兵这不讲道理的女人。因此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能尴尬站在原地。
卫红跟她还僵着,让她主动冒头过来,无疑就是赔礼道歉的意思。不过不怎么明显。卢红兵还提了水果,她先服软了。过来修补两家关系。见到这副情景还有什么疑问呢?见状也该给亲戚一点面子,找个台阶下。可四妮儿就是不说话。她本来就不是懂事知书达礼的女孩子,说是熊孩子还差不多,她不开口,气氛就安静下来,几个人尴尬站在门口,显得卫红等人格外一厢情愿。
没等她开口,胡念梅眼里闪过一丝不忿。
钟母看人站门口实在不像话,就拉开门喊人进去坐,边说“三妮儿,去倒杯茶给客人喝。”她做不出给人甩脸子的事情,只好默不吭声的当哑巴,上次卢红兵做的太过分了,连长辈的身份都不管的跟四妮儿动手,直到弄清楚事情经过才知道后悔,可人都打了,当着人爹妈的面。又在医院大闹了一顿。眼下她哪里自在了,简直浑身都不舒服,如果不是胡庸城发了好大一通火,逼得她不得不应下来,卢红兵这辈子就不想去大屋刘村。
胡念梅进去就是一副苦瓜脸,丝毫不理会姨姨妈妈的尴尬,她被教训了一通,芦红兵是长辈!她当然不必和小辈赔礼道歉,可是她是当姐姐的,道歉就很应当了。眼看谁也不愿意提这事,她也装作不知道。
四妮儿先开口说:“红姨好,卢姨好。”
她一开口,三妮儿和伟华也不情愿的开口喊人,卢红兵跟卫红对视一眼,也跟着说了些家常话,钟母下午要回城里上班,她有些心不在焉。
卫红问:“四妮儿这是出门去嚒?怎么提着行李。”她还以为这孩子脾气不小,受了委屈就要离家出走呢,看众人神情又不像。
四妮儿说:“哦,我去京都准备找我大姐,况且等我开学也才两个月功夫,准备在京都熟悉一下。”
卢红兵之前还没注意四妮儿考的学校,这回一听竟然也是名声响亮的学校,心里吃了一惊,又想到儿子把她学籍和通知书撕烂了,心里更是复杂。站在自己角度,儿子当然是无心之失,是钟家太小气了。可是若是她是四妮儿,恐怕也要活活气死,那可是名牌大学!
卫红可惜的说:“你以后也要在京都念书,以后回家时间可就少了。”
三妮儿在一旁笑嘻嘻的说:“这有什么,我大姐也是早早离开家了。她们都有本事。好在我们姐妹几个还有我这个不争气的,就陪在爸妈身边了。”
胡念梅心里一窒,她就是没考上中专,读完高中就让她爸找关系弄了一个铁路部文员,现在跟爸妈住在一起。这算什么,连三妮儿都开始挤兑她了?
胡念梅盯着茶杯,嫌恶的看了看上面茶渍说:“有多大能耐吃多大碗饭,别好高骛远就行了,因为飞得越高,摔得就越惨。”
四妮儿就问道:“念梅姐说什么?我没明白。”她突然笑起来,和三妮儿对视一眼,露出疑惑的神情“你是再说我吗?”
胡念梅突然就不说话了。
谈话不欢而散,四妮儿赶着要出门,这原本有些失礼,可对着胡念梅一家人,她实在是没耐心继续待下去了,跟屋子里大人们交代了一声,就提着行李出去了。
正当走到门口,身后突然传来了脚步声,她没有回头,因为听到来人的声音是胡念梅,她追了出来,突然起身抓着四妮儿胳膊说:“你跟曹昂说了什么?你是不是在背后挑拨离间才让他变成现在这样子?”
四妮儿说:“你还真忘了你在学校都说了些什么,念梅表姐?”她转过身,正对视上胡念梅的眼睛,刺目的阳光穿过她瞳孔,看到眼珠被投射成浅色的样子,有一瞬间,胡念梅心生退意。因为她发现四妮儿待她的态度并不像以前她想的那样亲近。她们并不是那么好的表姐妹。
这样也好,胡念梅根本没打算就这么让她轻松走人。
四妮儿不管她怎么想,停下来思考片刻才说“你在学校说了那么多关于我,关于我姐,关于是家的话,我怎么可能不知道。你说我能念书全靠你爸爸多年照顾施舍。”她顿了顿“…施舍,是这个词吧?”
胡念梅说:“难道不是?”她看四妮儿目光几乎算得上嘲讽了。
四妮儿继续说:“你当然这么觉得,因为你觉得我们家一切全靠你爸,至于我们几个,就该捧着你是不是?现在这样,你觉得我们不知所谓。”
她看了一眼胡念梅说:“你跟胡叔叔真的很不一样。”这声叹息让胡念梅神经都绷紧了。她觉得很愤怒,因为四妮儿竟然这样轻蔑,她凭什么?
“你…”
“讨的饭好吃吗?吃别人下剩饭感觉是不是特别好?”胡念梅轻蔑的说:“好一张清高的嘴脸,怎么不讲讲你妈在我爸面前那副讨好的样子?就因为你家这破样,平白无故找我爸借钱,害我妈辛辛苦苦攒的钱全叫你家掏空了。”她凑近四妮儿耳边说“你还要脸吗?”
“喏,钱给你。”
看到她这样,四妮儿突然从口袋里抽出一捆大团结,她说:“好吧,以前的事情我也不翻旧账了,就当耳旁风吧,我只和你说一次,我们家的受胡叔叔照顾和帮忙很多,我们以后也会同样孝顺胡叔叔,不过那跟你没什么关系。你别想太美了。”
胡念梅轻轻骂了声:“白眼狼。”她刚想说鬼才要你的钱,但看到一叠大团结,眼珠子忍不住就落在手上,这少说也有五百了,远远超过了她刚才提的借钱数目。
她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胡念梅愣在了原地。
四妮儿把钱塞进她手上,什么话也没说,然后转身离去。
第两百一十三章
四妮儿临走的时候去了石市的工厂一趟,工厂在城北的位置,因为现在市中心的地段没后市那么夸张,她就在离商业中心附近租了一个大排房当厂房。招了一批工人,现在工厂的规模和之前小打小闹相比要扩大了不少。从卖零售的童装变成附近市镇上的供货商。这就多亏了开放以来的政府对于厂商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春暖花开的局势一片大好,弄得不少小摊小贩冒头。四妮儿自认为没什么商业头脑,最多她比别人眼光看得远些,又抢先开了两家服装店。在石市站稳脚跟。如果她没有空间农场这个金手指,她估计到现在也没有开店的钱。
但随着生意扩大,小规模生产的农场的作用渐渐小了,现在渐渐也不再作为她便宜的原料来源。农场里面其他被锁住的功能需要大量的经验和金币,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四妮儿不依赖农场了,她真正把这作为一个游戏来玩。或许在未来某天,她能够解锁新的地图。
白先勇的人脉体现出来了,他也干脆盯着众人看神经一样的目光辞职下海,做点皮具和货运生意。跟之前那个卖风油精的一起跑港城,跑上海。
孙鱼和苏茜都已经锻炼出来了,四妮儿准备去京都的事情并不瞒着他们,只说自己打算去京都发展。结果苏茜听了,犹犹豫豫的说:“巍哥,实话不瞒你,我在这里也呆了好几年,离家少说也有十年了,上次要不是你救了我,我指不定都魂归魂土归土了,您就是我的恩人。只是我家离得实在太远了,父母一直挂心我。这现在政策也越来越宽松了,我就想回家那边看看爹妈。”她说完就开始抹眼泪。四妮儿拦住了她柔声说:
“早该回去了,别哭啊。弄得像是我这儿是土匪窝了,你要能回去我也替你高兴呢。”
她说完,就被苏茜一把抱住,她一半是想到了父母情绪激动。可是真抱住这个高大善良的男人,她的心里又忍不住一阵心酸和眷恋,是魏庄给了她重新活下去的机会,她怎么不感激他?更何况这些年他虽然很少出现,可是却一直照顾她和孙鱼。一个是孤儿寡母,一个是身份不明的单身女青年。放到哪里都会受人欺负,可是因为魏庄,她们都能过上平稳舒适的生活。在宜华上班,她也得到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成就感。
四妮儿自己根本没有对这个“伪装”身份有性别概念,因此她乐呵呵的接受了苏茜这个暖心的抱抱。尽管在孙鱼眼里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她是个敏感的女人,当然能察觉到苏茜若有若无的朦胧好感,只是这两人一个是老板,一个是她的同事,还是个年龄小的小妹妹,挤在这中间的位置,她也只能装作不知道,况且在她看来,魏庄这个老板当得是不错,人确实迟钝的可怕,这么明显的暗恋都看不出来,真是活见鬼!魏庄明显从没提过有老婆,苏茜也是单身,两人除却年龄差距有点大,其余倒是般配极了。
要是四妮儿知道她脑洞这么大,估计一口水都能喷出来。
苏茜打算走,四妮儿把决定把宝塔镇的店交给蒋逢春经营,她相当于是升职成店长,原本手底下的售货员也涨了工资。孙鱼是老员工,同样在厂子里说得上话,她干脆就让孙鱼直接管理服装厂就行了。石市的店又从宝塔镇弄了一批老员工过来。要求仍然是服务态度好,业务能力熟练。石市的店开了这么久,早就打出了名气。不像以前那样艰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