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穿越生活——芽芽乖
时间:2018-06-19 09:01:17

  赵大奶奶就含笑应了,还帮继祖道了谢!
  这个媳妇挑得不错,赵太太满意!两家门当户对,娘家姐姐弟弟都能帮衬,人品样貌没得说,跟儿子处得来,对自己孝顺,如今又要为赵家开枝散叶了!唯一不好的,就是亲家太太不大拧得清。好在亲家老太太压得住!
  继祖写好信后,有些担心二姐的身体,邱二少奶奶月份跟赵大奶奶差不多了,都将将八个月大。赵大奶奶那边没什么好担心的,赵太太在,又离得这么近。
  邱二少奶奶那边就不一样了。邱太太不添乱就好了,还有个没事找事的三少奶奶,一屋子的有名份没名份的女人。继祖担心他们在关键时候起歹心。就算那些人不起歹心,京城隔得那么远,大姐在宫里不说出来了,就是递个信儿都难。若是邱二少奶奶有什么事,家里也不知道。
  不行,得派人去看着!
  继祖跑到老太太院里去了。
  “祖母,你说是不是有必要派个人过去啊?跟货一起去,还是跟三姐夫一起,都行吧。”
  老太太便说:“派就派吧反正家里最近也没什么事。”
  “那就还是郑成家的去吧,她在邱家住过熟悉。把他家小子也带去,那小子将将八岁,内院外院都能跑。”
  “行,你去忙你的,我来安排。”
  “嗯,那我走了,祖母。”
  继祖走后,李嬷嬷跟老太太说:“大少爷就是体贴人。”
  老太太点头称是,又说:“也是我老了,他太太没用,不然,哪用他一个男人家的管这些。”
  李嬷嬷劝说:“等大少奶奶进门就好了!”
  “是这么回事。把那聘礼单子拿出来我再看看。春梅,去把郑成家的叫来。”
  “是,老太太。”
  之后,赵师兄就带着下人和唐家的郑成家的母子去了京城。
  四月初,京城那边传来消息,赵师兄中了,殿试后得了个同进士。一般吧,“同进士,如夫人”不好听,可对赵家不一样。用赵太太的话说:“我们赵家,轩哥儿他爷还是土里刨食的,到死留下一百亩地。轩哥儿他爹做了小买卖,到现在赚了这座宅子几个铺子。到了轩哥儿了,轩哥儿争气中了进士。他们爷三代一代比一代出息,轩哥儿努力干,争取能在四品上退下来,轩哥儿子就能封侯拜相了!”
  基于以上想法,赵师兄没考庶吉士,托了人花了钱,在隔壁的芙蓉县谋了个县丞。官位不高,不过那个县令还有两年的任期,时候到了就要走,会举荐赵师兄接任。
  此话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他的举荐能起多大作用也不知道,反正人面上感激,下来该做什么还是照做。
  五月底赵师兄从京城回来,带了老婆孩子去上任了。四月中的时候,赵大奶奶生下一个女儿,赵家大小姐。有那好事者说,若是位少爷就好了,就是双喜临门了!
  赵太太给怼回去了:“咋不是双喜临门?小姐少爷都是赵家的种,都是赵家的宝!”先开花后结果,媳妇这胎生的顺利,小两口感情好,过个一年半载又能生了。
  又有人说了,赵大奶奶会像她亲娘那样,连生三个女儿,隔了十几年才生下儿子?赵太太又怼回去了:“这哪能一样?人嫁到京城的二姑奶奶,头一胎就生了儿子!”。
  所以赵大奶奶跟丈夫一起上任了,还有赵家小小姐也一起去了。赵太太又说了:“孩子带是父母自己带的好,这样才亲近!”给带足了嬷嬷大小丫头打发走了。
  其实赵太太是懒得管。赵老爷忙着做生意,赵师兄下头还在弟弟妹妹,赵太太又不是多有耐心的人,实在不想照顾只会吃奶的小肉团子。赵大奶奶坐月子的时候,小小姐跟着赵太太,赵太太给磨得都瘦了好几斤,虽说有奶娘丫头,可是自己不看着着实不放心。
  赵太太性子还是有些虎了吧唧的!
  赵师兄回来,也带来了邱家的消息。邱二少奶奶生了个闺女,如今二少奶奶儿女双全了。赵师兄回来了,郑成家的母子没有回来,带了信回来,说是二少奶奶生的艰难,他们留下多帮衬些日子。
  没有人使坏,可是邱二少奶奶遇上难产了,生了二天一夜才生下来。
  邱家和二房的那些事,邱二少奶奶面上云淡风清,心里却积下了,身子也不是很好。当然除了身边的人,都不知道。奶娘和郑成家的担心,早请了稳婆和大夫。还好两人准备充分,才保住了邱少奶奶和孩子的命。
  想想都是凶险!所以郑成家的先不回来,唐家这边是满意的。
  邱二少奶奶保住了命,可是不能再生了。不过没关系,反正儿女都有了,不能生就不能生吧。
  邱二少奶奶生产后第三天,邱家其他女主子过来看她和孩子。
  邱三少奶奶说:“只有两个孩子也太少了,二嫂又伤了身子不能再生了,为了二哥的子嗣着想,二嫂可不能再给那些姨娘避子汤了。”
  这话说得无礼极了!奶娘和屋里的其他人怒不可遏。
  二少奶奶说:“弟妹给你院里的姨娘们停了避子汤吗?说来弟妹进门都有三年了,肚子还没动静,弟妹不会自己着想也要多想想三弟吧。以后不管是哪个生的,都要叫你一声母亲。”
  二少奶奶说完,三少奶奶的脸就变了。二少奶奶也有些后悔。作为女人却一直没生,其痛苦可想而知,即使三少奶奶拿赵姑娘来恶心她那会儿,她也没拿这茬这话。
  二少奶奶难产九死一生保住一命,多少跟三少奶奶有关系。刚才太太和大少奶奶来了略说了两句就走了,都看得出来二少奶奶身子不好累。大少奶奶还叫了三少奶奶一起走,可三少奶奶不走,说再陪陪二嫂。
  邱太太和大少奶奶一走,三少奶奶就说了这些!二少奶奶怒火中烧,本来身子不好脾气也不好,再让三少奶奶一激,就不管不顾地说了出来!
  三少奶奶气得一时说不话来,三少奶奶的丫头便说:“二少奶奶怎么如此说话!“
  铃儿就说了:“怎么说话了?三少奶奶能说,我们奶奶怎么不能说了?”
  丫头给挤兑得说不出话,铃儿就笑着看她。
  三少奶奶回过神来,像失了魂一样往外走,丫头赶紧跟上扶着三少奶奶。
  二少奶奶有些不忍心:“奶娘,我是不是太过分了?”
  奶娘说:“是三少奶奶自己挑起的,奶奶不用放在心上。”
  “她好歹也是官宦人家出来的,怎么今天说话那么无礼?”
  奶娘想了想说:“是不是因为见奶奶生子,她却还没动静,受了刺激一时发癫了?”
  “唉,做女人难啊!”
  邱家的事,远在蜀地的唐家不知道,只要二少奶奶和孩子没事就好!
  等赵家大少爷带了媳妇孩子去了芙蓉县,郑成家伺候邱二少奶奶身子好了回蜀地,唐家已经往古家送了聘礼,成亲日子定在了十月初八。
  送聘礼定日子这些事基本没继祖没什么事,他倒是想帮忙,可是众人都怕他帮倒忙,都不让他上手。
  继祖便趁着这个机会,盘点了下唐家的家底儿。
  回蜀地这些年,唐家存了些钱。唐家进项主要有:到平安县的商队、“知趣庄”、唐家食铺,养殖场的出产主要供家“知趣庄”和唐家食铺了。所以“知趣庄”和唐家食铺的利润还不错。
  最开始的时候,唐家食铺每月能存下二十两银子,继祖都好高兴!如今唐家食铺又开了两家,除了最早的挨着自家的东门这边的,还有西门和北门两家,又给一些馆子供熟食,唐家食铺每月盈利二百两不止!“知趣庄”和商队赚得更多!
  唐家花钱的地方少,除了那年嫁三小姐,给三小姐的嫁妆和贴补平安县唐老爷外,基本没大宗花钱的地方。就是唐老爷在当县令以前,贴补的也少。当县令后,虽说花钱地方多了,不过继祖想了挣钱的法子,想必贴的也不多吧?反正唐老爷没来要钱,商队的钱留给他了,唐老爷说暂时用不上。继祖不晓得唐老爷是不是“报喜不报忧”,不过小吴管家也没要过钱,章县尉应该挣了不少吧。
  继祖和老太太商量过后,就置办了些产业,比如买了几个小庄子铺子。给赵大奶奶陪嫁的那时买的,四五六小姐出嫁的时候也能都一样。不止是给小姐们准备嫁妆,也是为了多些出息。
  还有一个三进的院子,老太太偷偷买给继祖的。那个院子比这个院子小些,不过要新些,格局也合适。老太太想着,自己总活不过太太,若自己走了,继祖和他媳妇的日子就难过了。趁着手里有钱,就先买座院子,等自己走了,就让继祖他们搬出来,各过各过的,逢年过节回去一回,全了面子就行了!若实在合不来,面子也可以不管!
  这事除了老太太李嬷嬷和继祖知道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就怕一时不小心说漏了嘴,麻烦就大了!
  所以唐家现在的家业,翻了翻还不止。总算多年的辛苦没白费!
  成亲的日子定下来后,继祖给平安县去了信。没多久,齐大就回来了,带了不少药材和平安特产,最难得的是,竟然还有张二百两的银票!
  齐大说,章县尉的生意打开了局面赚了些钱,不多,反正有赚。继祖的信到后,唐县令就说了,唐家有入股,赚的钱唐家有份,现在他要提一部分钱。
  “我到平安这几年,全是我家继祖贴补我,如今他要成亲了,用钱的地方多。章兄,无论如何你得给我提一部分钱出来,我给继祖拿回去!”
  章县尉和林县丞算了算,冬天了,平安县冷得死人,也干不了什么,就听唐县令一回吧!就给了唐县令三百两,其中一百两买了药材和特产,二百两银票!
  继祖拿着银票,竞觉得欣慰!像老父亲终于能享儿子的福了!
  “呸呸呸,什么烂比喻!”继祖甩甩头!
 
 
第五十二章 
  太太很不高兴, 刚才宗哥儿来, 她只和宗哥儿说笑几句就把宗哥儿打发了。
  宗哥儿走了, 太太把其他人也打发了, 只留了奶娘蒋嬷嬷。
  “嬷嬷,他们都要把家给搬空了!不过是庶子娶了庶女, 我宗哥儿怎么办啊?”
  “太太, 哪就搬空了?我看了的, 好些都是按规矩来不能少的, 还有一些是老太太平日就攒的。公中出的不多。”
  虽说都是庶出的,可是一个占了“长”,一个占了“宠”,自然和别的庶子庶女不同了。庶出和庶出不一样, 有那得宠的庶出的比嫡出的还有体面。在老太太心里, 固然疼爱宗哥儿,但是, 跟大少爷一比, 份量不一样!
  “便是按规矩来的, 那也是挑了最好的来。这就不说了吧,唐府上下,老太太院里的开销是我这里的三倍以上了,那唐继祖的开销都比我大。老太太我就不比了,好歹我是唐府里排行第二的吧, 结果连个庶子都比不上!真真欺人太甚!”
  奶娘劝了一句:“老太太院里养着三位小姐, 林姨娘的份例也在那边。大少爷常出门, 出门的抛费多了。”
  “谁让他出门了,现在别人都只知道唐家大少爷唐继祖,有几个唐家还有一位嫡出的少爷。”
  “小少爷太小了,哪里能出门。家里总要有人打理外面的事情的。”
  奶娘细细劝说,太太才不平的不说话了。哼,等我宗哥儿长大了,就没你个姨娘生的什么事了!
  太太管不了唐府里的事,但是如果她要看帐本,老太太也会给她,继祖也不在意,帐本上面的收入不是全部,支出倒是一笔不差。不是老太太和继祖防着她,就怕有个万一。
  世上有句话,叫“礼尚往来”,还有一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继祖没有那么高尚、无私!
  太太除了照看宗哥儿,就是打理自己的小院。太太自认为小院的人和事尽在掌握,其实不过是大家哄着她罢了。
  林姨娘在太太院里做事,份例和女儿都在老太太院里。林姨娘能尽心尽力吗?就算尽心尽力了,人家也不信你!
  再有,太太觉得自己拽在手心的秋菊秋雨姐妹,人家心在老太太那里。
  太太的嫁妆不多,又没人打理,出息自然不多。蒋嬷嬷想让继祖帮着看看,不沾帐目,就偶尔去看看,不让伙计偷懒耍滑,话到了嘴边就变成:“要不让舅老爷帮着看着。”
  太太拒绝了:“还是不用了,哥哥也有一家子要养。”是有一家子要养不想给哥哥添事,还是哥哥有一家子要养,怕哥哥占自己便宜?蒋嬷嬷没有细想,也不能细想!
  太太的进项少,又想给宗哥儿存钱,就扣下下人的份例。蒋嬷嬷拦住了。
  “下人就靠着这点份例。小姑娘爱打扮嘴馋,买点水粉头花,买点点心。本来丫头的份例就这点,再一扣,就没几个了。太太要收了她们的心,可不能在这上头糊涂!”
  “能伺候宗哥儿是她们的福气,还要这要那的!算了,那点子钱,我也没看在眼里!只是打赏什么的,就没有了!”
  这事,老太太还是知道了!老太太叫了蒋嬷嬷去。
  “你太太一心为宗哥儿打算,是她一片慈母心。小丫头们做好了,该赏的得赏。以后我每月给你些零钱,你看着花吧。这个就不要跟你们太太说了。”
  “是,老太太,奴婢明白,多谢老太太。”
  后又叫了秋菊秋雨:“以后给府里分珠花料子什么的,就给你们折成银子吧。你们存起来,以后嫁人的时候就是一笔嫁妆了!”
  姐妹俩感谢老太太周到,谢过:“是,多谢老太太体恤!”
  蒋嬷嬷看着太太一边看帐本一边扒拉着算盘,嘴里说着:“钱不够用啊……”
  蒋嬷嬷就笑了,算了,太太就这样了,她高兴就好。太太待别人怎样不说,待自己那是一如既往的好。自己还能动弹,就一直守着太太吧。等老了不能动了,宗哥儿也长大了。没准儿,那时老爷也退下来了。
  这时外头秋雨的声音:“芸姐姐来了。”
  郑芸说:“太太可在?”
  “在,芸姐姐稍等。”说着进屋通报去了。
  她来有什么事?太太说:“让她进来吧。”
  郑芸进屋,给太太行礼。太太叫起:“你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郑芸拿出一封信:“齐大回来了,这是老爷给您的信。”秋雨接了递给太太。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