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归来(重生)——月半弯
时间:2018-06-22 08:13:59

  还未开口,了凡主持已是双手合十,神情中同样难抑激动之意:
  “女施主果然是大福分之人,既是与我佛有缘,还望女施主能在广善寺中多盘桓数日,以广布佛祖恩泽。”
  一番话说得丁芳华愈发糊涂:
  “大师这是何意?”
  广布佛祖恩泽的不应该是光山寺的和尚们吗?什么时候轮到女儿这么点儿个孩子出头了?
  高氏却是想到一点,神情也是一滞,不会是,自己想的那样吧?
  “阿弥陀佛。”了凡又高诵一声佛号,“不瞒诸位,宝塔能重现佛光,正是在女施主在宝塔内燃着了头香之时。”
  “你的意思是说,方才宁姐儿是去了琉璃宝塔?”高氏也是大吃一惊。无他,实在是据说,宝塔乃是广善寺圣地,自来除了得道高僧,并不许俗世之人擅入……
  “女施主并非寻常俗世之人,所谓福慧双全,今日初见端倪。”了凡说着,又瞧了眼始终垂手侍立一旁的南春,“老衲这就让人打扫出一间禅房,女施主但有什么喜好,只管派人来说。”
  说完转身离开。
  “宁姐儿,方才——”丁芳华还要再问,却是被蕴宁身后始终沉默的南春吸引了视线,瞳孔急剧的收缩了一下,抓着蕴宁的手也猛地一紧,一把把人拽到身后,有些僵硬的道,“这位姑娘,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南春可不正等着这么个机会呢?闻言从蕴宁背后绕了出来,上前见礼:
  “南春见过夫人,之前小姐正是和我家夫人一处,还请夫人莫要见怪……”
  竟果然是南春。丁芳华只觉脑子都要糊成一片了——身为袁烈的夫人,逢年过节时,她自是要和其他命妇一般入朝觐见太后、皇后。
  这位南春姑娘,可不正是杨皇后身边的大红人?
  如何竟跟女儿一处,态度还不是一般的恭敬……还说什么他家夫人——明明是当今皇后才对啊。
  今上登基后,太后就避居慈宁宫,后宫事务全由皇后一手打理。也就是这几年,自打太子离世后,皇后身体欠佳,才自闭于深宫之中,不再接见内外命妇朝觐。
  当初那般威风的南春姑姑,丁芳华自然记忆犹新。即便皇后这会儿不在眼前,可也不敢丝毫小觑。毕竟,皇上对皇后可不是一般的敬重。
  一时只觉惶惑无比,偏是南春既然口口声声他家“夫人”,分明并不想暴露身份。
  至于高氏,因为年事已高,已经很多年不曾入宫,自然也就不识得南春。可所谓人老成精,反而越加觉得丁芳华的神情太过反常——
  什么人家的婢女,能让堂堂武安侯夫人惊成这样?
  和小儿子对视一眼,直接招呼道:
  “既是故人,咱们进去说话吧。”
  一行人进了禅院,高氏直接打发走了蕴宁几个曾孙女,只招呼丁芳华和南春过去。
  蕴宁就有些懵懂,心说也不知南春的主子和家里是什么样的亲戚,怎么老祖宗和母亲都这般郑重的模样?
  待得进了禅房,确信左右无人,南春再次跪倒在地:
  “南春给太夫人、夫人磕头了……”
  丁芳华登时手忙脚乱,忙不迭把人拉起来:
  “南春姑娘这是作甚?行这般大礼,可不要折杀我了?”
  又压低了声音同高氏解释:
  “南春姑娘是皇后跟前侍候的……”
  这话一出,便是高氏也吓了一跳——
  皇后的人?看孙媳妇的反应,必然是皇后的亲信才对。
  当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南春姑娘坐下说……是不是我那孙女儿冲撞了贵人……”
  口中说着也有些忐忑,毕竟,宁姐儿可是不知道南春和她背后人的身份。
  南春却是不肯就坐,听了高氏的话,更是下意识的摇头:
  “老夫人莫要错怪了小姐……不瞒两位,之前可不是全亏了小姐出手……才令得我家主子转危为安?南春会和小姐一道回来,也是奉了主子的命,请府上允准小姐在寺中盘桓数月,帮我家主子调理病情……”
  南春说的真心实意。从月余前皇后病情恶化,不知已是请了多少名医,即便皇上直接抛出“诛九族”的威胁,却是没一个人敢说能保住皇后一命。更甚者这几日更是众口一词,俱认为,皇后大归怕是就在这几日了……
  天可怜见,菩萨送了袁家小姐过来。
  高氏和丁芳华登时面面相觑,恍惚间想起初进寺院时,了凡对蕴宁“福慧双全”的评判,简直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惊——
  光山寺的佛光纶音奇观,怕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帝都,而了凡却跑过来说,会出现这等奇事十有八、九和宁姐儿点燃了头香有关;
  本以为这个消息已经够吓人了,不想后面还有一波更大的,宁姐儿方才之所以一直没出现,竟是偶遇了皇后不说,还救了皇后一条命。
  饶是高氏这等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也不觉头晕目眩,半晌反应不过来——
  难不成之前小儿子说梦见仙人告诉他宁姐儿来历不凡,是有大造化的,不是编的?
  倒是丁芳华那等直肠子的人没有想太多,最先反应过来南春话里的意思,分明是想让宁姐儿留在寺庙帮她看诊,一颗心不由就悬了起来——
  印象里杨皇后一向是颇为慈善的一个人,甚至两人闺阁之时,也有几分交情,太子故去后,杨皇后一病不起,每每提起这事,丁芳华也颇不好受。
  眼下既提出这个要求来,分明就是皇上的意思。
  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眼下既是令南春过来,袁家怎么也不能拒绝的。
  就只是宁姐儿刚回侯府,并没有教过她什么礼节,可不要惹了皇上皇后不高兴才好……
  这般想着,便有些期期艾艾:
  “能为皇上皇后分忧,自是宁姐儿的荣幸,只有一点,姑娘怕是也知道,我们家宁姐儿刚回府不久,若有那里犯了忌讳,还请姑娘千万提点一二才是……”
  “夫人放心,这世上,端没有哪个人能欺负得了袁小姐。”南春认真的点了点头,“既是太夫人、夫人首肯,奴婢这就回去复命。”
  “还有我家主子的身份,也请两位先瞒着些小姐,就说,咱们是远房的亲戚吧。”
  两人也懂,南春这么说也是怕蕴宁知道了皇后的身份,有了负担的话,不敢放开手脚治疗。
  一直到南春离开,袁成阳从外面进来,高氏和丁芳华还没有缓过劲来。看两人失魂落魄的模样,袁成阳当即明白,方才那丫鬟的主家,身份怕是非比寻常。
  毕竟武安侯府的身份,寻常公侯世家出来的,又如何能把老母和侄媳妇惊成这样?
  略一思索,不觉蹙了下眉头:
  “方才那女子,和皇室有关?”
  高氏长叹一口气,点了点头:
  “不错,听你侄媳妇的意思,她是皇后面前第一得用之人。”
  “你也猜到了吧?她来这里,却是因为宁姐儿。”
  当下把南春的话和丁芳华的猜测一一说了:
  “……咱们身为臣子的,自当为皇上分忧,可我还是止不住担心啊——宁姐儿年纪还太小了些……”
  除此之外,更听人说,皇上和皇后感情甚笃,这之前因对皇后疾病束手无策而遭黜落的御医还少吗?
  倒不是怕连累了袁家,毕竟皇上不是昏君,可就怕,真有个什么,会迁怒宁姐儿。
  
 
  ☆、119
 
  “您说, 今儿个这事,是不是也太巧了些?”丁芳华忽然道——
  佛光, 纶音, 皇后……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古怪。
  却被高氏打断:
  “莫要妄度天意。”
  毕竟自家来广善寺也是临时起意,便是有人想要取巧, 也是不好做的:
  “好在当初阿烈有先见之明, 及时封锁了宁姐儿擅医的消息。”
  “我和阿娘还有宁姐儿就在山上住些时日吧。”袁成阳接口道,“有人问起, 就说娘亲一片诚心感动菩萨,我这腿终能下地行走, 佛光普照、佛音教诲之后, 更是行将痊愈, 须得在山上多住些时日,以还报菩萨恩情。”
  这话分明是把腿痊愈的缘由完全归功于天,把蕴宁完全摘了出来——
  多年不问世事, 并不代表袁成阳就老糊涂了。高氏和丁芳华想不到,袁成阳却是马上想通了其中缘由——
  外界传言皇上身体不好是真的, 皇上对朝廷的掌控权已是完全转移到了慈宁宫胡太后那里却肯定就是假的。
  今日之事,或许有天意在内,更多的却是人为。
  甚至虽是没有证据, 袁成阳却认定,各大公侯府邸必然都潜伏有皇上的人。而自己得以痊愈的原因,更是早被呈上皇上的案头。
  之所以这么久都没有宣召宁姐儿,一则阿烈当时的策略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则皇上怕是对宁姐儿的医术也并不十分相信,毕竟,再怎么说,宁姐儿都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弱龄女孩罢了。
  会有今日之事,分明是皇后已是病入膏肓,来寻宁姐儿,也是完全绝望后的无奈之举罢了。
  偏偏是,宁姐儿还真成功了。于宁姐儿而言,自是大功一件,却又蕴藏着极大的危机。
  若然被有心人查知,皇后那边有半点差池,袁家就必然大祸临头。
  为今之计,自然让宁姐儿越不被人注意到越好。
  几人把一切商量妥当,才让丁芳华叫蕴宁过来。
  高氏招招手,让蕴宁到自己身边坐下,叹息着道:
  “倒还真是有缘……那位周夫人,确然是一位故人,当初于咱们袁家有大恩,倒不想,竟是在这儿遇着了,还得了这么重的病……既是能帮上他们,咱们就尽些心吧。”
  “正好曾祖母和你小叔祖也准备在山上小住一段,这段时间,咱们祖孙三人就暂住此处,宁姐儿瞧着可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也没什么要准备的,娘只让人给我送些换洗衣物来就行。”蕴宁摇摇头,却是从身上掏出那位周先生送给自己的碧色暖玉——
  之前仓猝之间未及细看,这会儿才发现,分明是一只翠色玉蝉,雕工之精致,分明是此生仅见。
  “之前周先生送了我这块儿暖玉,说是让我拿着玩儿,只他们家既于咱们家有恩,暖玉又恁般贵重,是不是还回去的好?”
  袁成阳定定的瞧着玉蝉,微不可查的稍微翻转,果然在底部发现了形似篆刻“周”字的花纹,饶是久经风浪如袁成阳,也差点儿把持不住,良久才道:
  “无妨。既是周先生一片心意,宁姐儿只管贴身收着就好。”
  高氏则和丁芳华对视一眼,倏忽间想起之前了凡大师的断言——宁姐儿是个福慧双全的,眼下瞧着,却是果然如此。
  这哪里是玉蝉,分明是大正有朝以来第二次送出的信物!
  之所以说玉蝉乃是信物,却是和它的来历有关。
  众所周知,大正开国皇后,芳名中可不就有一个蝉字?
  开国帝后本是患难之交,待得登基为帝,更是亲手雕琢了一对儿玉蝉公然送于妻子,以示坚贞之外,更暗含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
  终其一生,即便大臣再三劝谏,周□□却始终坚守承诺,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动摇。
  更在去世前,和皇后共同留下遗诏,但凡有女子于大周建下奇功,便可拥有此玉蝉,而得此玉蝉者,身份上的尊贵荣耀自不必说,还可自主择夫,延续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传奇之外,更可泽被子孙,保家族三世安乐。
  而第一次送出的玉蝉,则是给了渤海王家的姑娘。
  也是那王家姑娘持此玉蝉嫁入了崔家后,才有了大周第一名门延陵崔家的诞生。换句话说,若非当初崔家第二代当家人有幸娶到了渤海王家那位奇女子,崔家也绝无可能如现在般,成为大周第一书香名门。
  是以若问起大周有国这么多年来,闺阁女子最想得到的东西是什么,除了这玉蝉,再不用做它想。
  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会儿竟会被皇上送给了宁姐儿……
  又想起坊间关于蕴宁的种种不堪议论,一时只觉说不出的痛快——
  正好借此机会好好筛查一番,一定要寻一个对宁姐儿真心真意的才好。
  至于那些看不上宁姐儿的蠢货们,让他们知道真相后,自己悔青肠子、哭瞎眼去吧。
  丁芳华忙要嘱咐蕴宁千万小心些,可莫要弄丢了玉蝉才好,又怕蕴宁察觉,憋了半天才道:
  “宁姐儿且仔细放好,怎么说也是恩人的一片心意。”
  却是无论如何也止不住脸上的喜意。
  直到一家人准备下山时,丁芳华还有些恍恍惚惚。甚至怀疑,今儿个真真是和做了个再离奇不过的梦相仿……
  “姐姐不同我们一道回去吗?”看蕴宁不曾跟着下山,袁明仪不免觉得有些奇怪。
  听袁明仪如此问,其他姐妹也一道看了过来——
  祖母上山时,却是不曾说过,还有在这里住一段的想法。
  丁芳华点点头,含糊着道:
  “你们曾祖母和小叔祖想在山上盘桓些时日,宁姐儿左右无事,就陪你曾祖母住些时日。”
  袁明仪点了点头,垂下的睫毛掩住了眼底的失望之意——
  从前袁明珠在时,曾祖母不管去哪里,都会带在身边,本想着袁明珠走了,自己会有些机会呢,再不料这才多久啊,曾祖母就忘了袁明珠,转而把一片心肠全放在了袁蕴宁的身上……
  一家人登上车,正准备走,不想蕴宁又追了出来:
  “娘亲,爹爹——”
  说了一半却又顿住,改口道:
  “娘亲和爹爹在家时多注意身体,莫要挂念这里,女儿一定会照看好曾祖母和小叔祖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