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城,鲁小胖和赵望声各自回家,洛书也岳安皓非得吵着去南枫家里。
南枫笑嘻嘻的,“行啊,来吧,老子把你们俩都收了!”好在她还有一丝清明,没有说出更多浑话来。
一宿无话,早上三人起来,都有些宿醉头疼,热热喝了几碗粥好了许多。带回来的野味分了分,亲近的各家都送点,其他洛书和岳安皓带回营里给下属加餐。
此时江南水患的消息传来,朝廷不论是救援还是灾后工作都做得不到位,导致流民越发增多,匪患也越来越厉害。有一些悍匪干脆盘踞山头或是县城,公然和朝廷叫板。
朝廷派兵剿匪,派出去的老爷兵捷报倒是传的很快,具体剿匪缴的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特别搞笑的是,有个将军,剿匪的捷报刚刚报到朝廷,还没来得及焐热呢,吃败仗溃逃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听说皇帝大怒,等该将军一回来就下了大牢。
此番有又无数百姓遭难,因为有些剿匪的将领没能力对付土匪,对付老百姓还是很在行的,杀良民冒领军功的事不在少数。
导致沃土千里的江南繁华之地,变成大片的荒地和无人区。
忠义王文思趁机上书朝廷,怒斥朝廷不体恤百姓,自己要为天下百姓张目,要清君侧!他的大军也在调动当中。
朝廷上下慌成一片,马上下旨让唐烈和丁昌东勤王,务必斩杀逆贼文思,这时候文思不再是忠义王了。
唐烈迅速调兵遣将,这次是朝廷正式旨意,所以唐烈出兵是有充分理由的。
朝廷的一群草包安乐惯了,也不想想文思和唐烈相隔这么远,即便唐烈有心勤王,跑也要跑很长时间,等打上交道,黄花菜都凉了。
其实朝廷倒是没想唐烈打到文思老巢里去,只希望能把文思阻拦在京外。不过大军一旦行动,后果就不是是任何人能预计的。
唐烈除了在北疆留下一些兵马驻守,其余的人马直奔京城而去,文思的军队已经畅行无阻的打到离京只有数百公里的距离,京城已是危如累卵。
此时朝廷豁出全部人手去阻拦文思,匪也不剿了。
南枫和鲁小胖留在北疆,洛书、岳安皓和赵望声已经随队开拔。
丁昌东毫无反应,继续呆在自己领地,不出兵,也不退兵。把自己地盘看的牢牢的。
唐烈行进的并不快,等他赶到时,朝廷的兵马已经损失的差不多了,文思正准备一鼓作气攻进京城,哪知道被赶来的唐烈给堵住了。
文思心里火啊,他虽然号称三十万兵马,那可是把大大小小的人头都算在里面了,边关还要放一部分,能带出来的也就十几万,他非常不愿意同别的将军交战,毕竟边关将士和朝廷的兵马不同,那都是生死之间锻炼出来的,不是朝廷的豆腐渣。
他不停的想和唐烈谈判,甚至说出将来把大启一分为二,自己和唐烈共掌江山的话。唐烈回复的简短有力,“不和乱臣贼子谈判!”
文思怒火中烧,开始和唐烈打接触战,一上手他就发现不对,唐烈军队配备的兵器异常锋利,小小的接触战打下来,文思半点好处都没捞到,反而损兵折将。
谋士让文思稍安勿躁,“唐烈一共才多少兵力?他几乎倾巢而出,北疆一直有北蛮虎视眈眈,将军不如点拨一下唐烈,让他知难而退。”
文思阴沉着脸,“早就和他说了,他让我不要瞎操心,此子可恶,一心要与我为难!等老子抓到他,有他好看的!”
谋士道“那将军就与他对峙,我们已经切断了朝廷的供应,到时候朝廷忍受不了,或许还会让步。”
文思怒道“我不需要朝廷让步,我要王座上的小儿让位!”
一路顺风顺水的文思不愿意被唐烈阻拦在门口,下令大军开拔,要和唐烈直接干上。
唐烈对付北蛮用起火炮毫不犹豫,对付文思的兵将,火炮等于对着同胞,所以一开始他并不动用。眼看文思要大战,他拿出几门火炮亮相 ,顿时文思的大军遭到迎头痛击。
火炮的威力不在于它的杀伤力有多强,而是那惊天动地的震慑力,那炸起的巨大烟尘,四散飞舞的炮弹碎片,让文思的军队一下子士气全无。
唐烈特意吩咐,开炮时没瞄准军队聚集处,伤亡已经控制到最小,但是文思吓破了胆,从没见过如此恐怖的东西,他挥军便退,一直退到天堑横江边,此时两军对峙便成立了。
唐烈赶跑了文思,他并没有开放京城的封锁线,更是把补给全拦了下来,京里已经开始缺粮,百姓们开始纷纷逃离京城。
对于离开京城的人,唐烈一概不管。想要进京,不好意思,京城目前只出不进,耗子倒是可以溜进去几只。
短短数月,京城十室九空,留下的只剩一些高官和王族宗室,他们没地方去,出城倒是可以,但是一出城,前程名利都要抛却了,以后运气好是个田舍翁,要是运气不好,还是一样被新帝清算。
那样的结局,还是一些官员的结局,王族宗室,除非逃出大启,否则到哪里都躲不掉继任新君的清算。
第37章 往事和搬迁
赶掉一只狼, 召来一只虎, 空荡荡的大殿上, 众人都沉默着。
鼎帝朱明此时倒是坐在宝座上了, 他容颜憔悴,眼里布满血丝,“众位爱卿可有好的法子献上来?”
下首的众人个个垂头丧气, 一声不吭。
朱明想发怒, 又不知道从何怒起,他在宝座上沉默片刻,“都散了吧。”说着起身回了内殿。
此时贴身太监端着一个托盘, 盘子上只有一碗白米饭, 一碟子火腿肉,和用火腿肉熬得汤。
朱明看着这些饭菜, 微微一愣, 低声道“你吃了吧,别来打扰我。”他独自走进寝宫。太监默默流着泪。
下朝的大臣们并未各自回家,而是一齐聚在首辅家商讨怎么办?
首辅闭目养神, 下面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出着各种主意。
有的道“干脆再封一个王好了, 先让唐烈退去。”
也有不同意的,“文思也是封了王, 还不是狼子野心不改, 封王根本没用!”
“那你说怎么办?唐烈再不放开城门, 我们都要饿死了!”
有人讥讽道“你可以出城啊, 唐烈又没关住城门不许人出去!”
那人怼他, “你怎么不走!”
此时有一人悠悠道“听说唐烈之母与先帝有瓜葛,说不准唐烈也是先帝血脉,要是当今有什么不妥,我们迎唐烈入主朝廷也不是不可啊。”
顿时一片死寂,好半天,有人发问,“可有依据?”
那人笑了,“我又没跟在先帝屁股后头,你让我拿什么依据?”
此时首辅发话了,“这些都是众人胡乱猜测的,假如唐烈是先帝血脉,也要宗室同意才行啊!”
又是一片沉默,半晌,“如果是真的,我看宗室一定不会反对,先帝血脉也不能流落在外啊!”
有人道“去问问宗室?”
首辅道“我已经着人去请宗正了。”
不一会儿工夫,宗正,一位老王爷匆匆而来,一听这话,宗正眼睛先是一亮,复又皱着眉头道,“此事我也有耳闻,不过对于先帝而言,不太名誉,唐家也是满门忠烈,如今只剩唐烈一人,他不知道愿不愿意……”
首辅打断宗正的话,“血脉岂是可以混淆的,唐将军假如真是先帝的血脉,也不能归于唐家啊,将来唐将军继位,给唐家过继一子也就是了。”
众人纷纷点头。
又有人道“只是当今……”
宗正看了首辅一眼,“我去劝劝明儿,江山为重!”
这一劝,鼎帝愤怒的把宗正赶了出去,听说要不是宗正跑的块,差点就被罗汉床上的小几给砸破了脑袋。
众大臣又聚在一起商量,最后集体进宫给鼎帝做思想工作,鼎帝看着眼前那一张张丑恶的嘴脸,攥着宝座把手的手指指尖都发白了,他心里一片悲凉,穷途末路,这四个字完全体现他现在的处境。
他强行按耐住自己的情绪,面无表情道,“诸位的意思朕知道了,你们回去吧。”
大臣们互相对望一眼,总不能把皇帝逼的自刎于眼前吧,于是只得先退下。
鼎帝回到后宫,把皇后叫来,他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皇帝,在其位不谋其政,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不理朝政,导致如今的局面他也无处可诉。
鼎帝虽然做皇帝并不怎么样,但是他和皇后感情颇深,后宫中也没有很多女子,他不知道和皇后说了些什么,皇后泪流满面,跪下目送丈夫离开。
接着就传出鼎帝驾崩的消息,大臣们马上进宫查看遗旨和玉玺,遗旨也有,不过并不是大臣们想要的那种,而是把这些大臣骂的狗血喷头,还对唐烈道,你将来如果还任用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那么皇帝位置也一定坐不长!
大臣们脸色都是黑的,这个遗旨怎么拿出去?
首辅道“有印玺在就行了,重新拟旨也不是不可以。”
皇帝的玉玺在哪里?皇后处!
大臣们去向皇后讨要玉玺,皇后哈哈大笑,关闭宫门,理都不理他们。
最后兵士砸开大门,大臣一拥而入,发现皇后已经把自己挂在房梁上了,玉玺就在皇后脚下。
等到首辅等人把京里闹哄哄的事情处理完毕,远在大军中的唐烈收到了鼎帝的遗诏,诏书上说唐烈是自己的兄弟,自己愿意把皇位相让,请唐烈收了兵戈,不想让百姓蒙受战争的伤害云云。
唐烈先是冷笑,继而哈哈大笑,他把诏书扔下去给众人传看。谋士们面面相觑,这是什么神展开,我们将军怎么就变成先帝的血脉了?
有些想的更多一些的,认为是京里再给自己台阶下,而将军继位也会变得更顺理成章。总比篡权夺位来的好听吧,有个好名义总让人更能接受。不过唐将军怎么就和皇室搭上关系了?
唐烈看着虚无的远处,慢慢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唐家满门都是带兵打仗的,那时候唐烈的爷爷和唐烈的父亲镇守北疆,唐烈的父亲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回京养伤,很多太医都说唐父今生无望有后了。
唐家代代是单传,如今唐烈的父亲因伤就要绝后,唐家自然不能接受,只是太医个个都说这伤治不好,唐家又能怎么办?
那时候唐烈的母亲和丈夫成婚才几年,原来一直不得在一起,现在能在一起了,丈夫又不孕不育,唐母伤心难过也没地儿说,还要在丈夫面前强颜欢笑。
唐烈的爷爷不甘心儿子就此没后代,一直不放弃寻访民间大夫,什么法子都愿意试一试,有个游方大夫被唐烈的爷爷找来,也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思,唐母总算有了身孕。
因为孕期尚浅,唐烈的爷爷没透露出去,唐父也松了口气,唐家总算没把根断在自己手里,小夫妻更是喜悦不已。
那时候先帝正好在宫内宴客,唐家满门忠烈,自然也是应邀在列,于是一家子前去赴宴。
先帝喜好美色,席间酒喝多了出来发散,就撞见不耐久坐的唐母,在廊檐下赏景。作为一个帝王,他从来不知道收敛,只见眼前女子温婉美丽,先帝就动了色心。
之后唐母失魂落魄的先回了家,等丈夫公公回来,唐母泣不成声,要不是为了腹中胎儿,唐母早就了解了自己,现在她觉得无颜见丈夫。
唐家的愤怒自不必说,先帝酒醒过后也发现自己行事荒唐,马上解了唐家兵权,北疆另派人去镇守。
唐烈的爷爷按耐住所有情绪,吩咐儿子媳妇一切照旧,不可妄言妄动,以免引来灭顶之灾。
先帝发现唐家毫无异动,不久又听闻唐母有了身孕,唐父生不出孩子是众人皆知的,那么这个孩子是谁的?
先帝一开始没说什么,后来听闻唐家有对唐母下手的意思,他赶紧出手保下了唐母,允诺孩子将来长大就让他接替北疆军。
而唐家又用药将唐母的产期往后推了一月,唐烈就此生了下来。他一降生,母亲因为产后调养不力很快就没了,父亲深爱妻子,见妻子放不下内心的包袱撇下他和孩子走了,心情郁闷,不久旧伤复发,他也不配合治疗,就此跟着妻子而去。
唐烈的爷爷丧子丧媳,他什么都没说,一心养育唐烈。这时候北疆被破,蛮子一路打进大启,先帝赔了不少财物,还把已经出嫁的女儿也送了出去。
唐烈十二岁时,爷爷也过世了,先帝把他送去了北疆,这孩子先帝并没想认回来,当时太子已经立了,先帝也不缺孩子,不过总算是自己的骨血,所以让他去拼搏一下也没什么。
这些事唐烈的爷爷从没隐瞒唐烈,唐家的人脑袋顶上的发旋和常人不同,这点只有唐家人知道。加上母亲怀孕时还有大夫作证,唐烈是唐家之后,非常的明了。唐烈背负着血海深仇,一直默默镇守着北疆,十二岁的小男孩,凭着天赋和一股子韧劲,在北疆扎下了脚跟,一步步发展下来。
十八岁时,唐烈娶妻,他妻子的父亲是那时候北疆军实际的掌权人,也是武将之家。唐烈的妻子成亲后劝说父亲放权给唐烈,唐烈的岳父只有这一个女儿,眼看唐烈英气勃发,是个天生的武将。也就慢慢把军权一点点移交给了唐烈。
唐烈因此对夫人非常敬重,对岳父也很信任,几年后唐烈的岳父在一次抗击北蛮战争中不幸阵亡,唐烈全盘接手北疆军。
知道了来龙去脉的谋士们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朝廷发来这样一张诏书无疑是示弱的表现,加上鼎帝已经驾崩,唐烈入主朝廷没什么障碍了。有了这份诏书,唐烈就变的更加名正言顺。
但是让唐烈顶着先帝血脉的名头登基,唐烈能愿意吗?那就要改姓了。
唐烈满眼的不屑,“他们想的倒是挺美的,这样一来,朝廷那些禄蠹就可以继续在我手里高枕无忧了。”
他瞟了下诏书道“且不论这诏书是否鼎帝所写,你们看看这诏书上罗列的那一串名字,个个都是将来拱我上位的功臣啊,我岂能亏待他们?”
谋士们一看一想,对呀,朝廷的萝卜坑官位就是这么多,我们这些一直跟着将军吃苦受累、不离不弃的臣子们都还没开始分战利品,你们这些轻轻松松蹲在京城的混蛋凭着这份诏书,倒想吃落地桃子?
再说了,我们将军又不是朱家后代,现在左右都能登上皇位,干什么非得认朱家做祖先,那就是抛弃祖宗啊,这万万不行!
不过既然朝廷已经没了皇帝,唐烈也不再犹豫,留下一半兵马带着火炮守在横江,自己回京了。同时快马通知夫人带着南枫等人一起动身去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