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甜丫头——爱小说的宅叶子
时间:2018-06-27 08:14:24

  此话信息量略大。
  原来二癞子真的试图偷过粮食!
  暂且放下这个不说, 对于欠队里钱的事儿, 村民们也议论纷纷。
  大多数村民的计算能力不高, 当初生产队成立的时候, 他们也没听清楚一系列规定,以为干得多得到的多,但这负工分值可不在他们的预料范围内。
  “张队长,二癞子家虽做得少一点,但也不是没做,咱成欠钱呢?”旁边一位身裹暗蓝色棉衣的大婶问道。
  张队长早预料到村民们的反应, 他喝一口热水,润润暖暖嗓子,才耐心解释道:
  “每个人都得到工分, 每个工分值算六毛钱。但大家伙每天吃饭的口粮也要钱,先得扣掉这个, 剩下才是你们所得。”
  村民们面面相觑,感情队里吃饭不是白嫖,年终要算的。
  只是这计算口粮的方法,比国营饭店粗糙得多。成年男子一个算法, 成年女子一个算法,六十岁老人一个算法,十岁以下孩子一个算法,三岁内娃娃一个算法。
  在同样的年龄阶段,管你吃多吃少,口粮最后都是算一个价格。
  张队长扶额,他也没料到队里有人竟都是负工分值。
  比起部分村将大食堂建立前的口粮都算上,他只扣除大食堂建立后的口粮钱,这真的算很厚道。只是荤素菜搭配吃了不少的时间,这些口粮的价格可不便宜。
  生产队的钱粮,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且人民·币也不是碧山村私下印的,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罢了。
  继续念名字,前面十五户人家,因偷懒请假勤快、或家里老人孩子多、或精壮劳动力少等原因,都是负工分值。
  大多数村人们都很朴实善良。
  欠钱对于他们,可是天大的事儿,丢失面子不说,心里负担摆在那里,可能疙瘩一年,一个个愁眉苦脸。
  哪怕张队长劝慰一两句‘明年多干点,就还上了’,他们心里还是继续疙瘩纠结着,只想着快一点到明年,狠狠干活,把工分全都挣回来。
  没念到名字的人家,紧张得发抖,也有可能是寒风刮得,他们心里将工分值算了一遍又一遍,仍旧不放心。
  第十六个——
  “夏丘溪……总共欠生产队九块三毛六分钱。”
  夏裁缝干活最不勤快,啥工分都让给别人挣,的亏他只有一张嘴,不然恐怕欠的很多。村民们偷偷瞄向角落里的夏老爷子。
  但见夏老爷子继续抽着旱烟,慢吞吞走到张队长面前,从兜里取出十块钱,放到桌子上,吐一口臭烟味儿。
  崭新的十块钱,勾得人心痒痒。
  村民们瞬间把同情目光收回,有手艺的人家,果然不缺钱。有好事的婆子心里一想,这夏裁缝需要个老伴不,转眼被那凶煞的目光,给瞪回去。
  这臭脾气!
  活该单身一辈子!
  夏老爷子把零钱胡乱往衣兜里一塞,提着烟干坐回原位,看得围观村民们心疼肉疼,那可是能买粮买布的钱呐!
  “夏老爷子,还完九块三毛六分钱,两清!”
  得负分值的村人们投去羡慕的目光,可惜他们一下子拿不出来这么多钱。
  张队长顿了半分钟,才重新开始念道:“郝大力家……十块钱!”
  正的!
  真的是正的!
  人群中,一个黑胡渣满脸的老实汉子,冲出人群,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双手接过出纳员递来的钱。
  点两三下——
  一分、两分、五毛、一块……十块,队里的钱有点零,算下来,十块没错!
  他挠挠头,笑得像个大傻子。
  啪啪啪!
  村民们发自内心的鼓掌。
  接下来的结算钱,都是正的,有的多有的少,这让后面的村民总算放下心来,不要是负分值就好!
  “叶利海家,总工分值九千八百八十九工分,扣除全家口粮,是五十九块七毛钱!”
  这已经很高啦!
  叶家老俩口干活勤快,叶二婶叶妈妈有特殊职位加成,而且叶家有三精壮汉子,要不是家里得负分值的娃娃们太多,恐怕不只这些钱。
  村民们看向叶家大老爷们的目光,全是满满的羡慕嫉妒。
  听到老父亲的名字,叶爸爸赶紧用双手去接,再三点清除钱后,才谢过张队长跟出纳员,小心翼翼揣到衣服兜里,等下就回家交给叶老爷子。
  约三个时辰,村民们的结算才全部完成。
  不出意外,最高分的是张老爷子。
  然后才是张队长、白老爷子等有技术、有能力的人家。接着是叶家、黄家等壮年劳动力多的勤快人家,以此类推,直到夏老爷子此类负工值的人家。
  同样作为吃香喝辣手的艺人,夏裁缝是唯一负分值的。
  打一个棒子,得给一个甜枣吃。
  最后,张队长清清嗓子,宣布一个好消息:
  “公共食堂建立前,想必大家存下不少粮票副食票其他票。等山上雪停后,只要去碧山镇的人足够,每日都可以一辆牛或驴出山,直到明年一月份中旬为止。”
  “镇上的供销社,粮食副食重新供应个人,也可以旧换新。山上冰天雪地,趁着大雪未封山,你们算好时间出去,过年物品什么的,通通买回来。提醒一下,大家穿着打扮注意点,镇上的情况你们是知道的!”
  之前因大锅饭的事,农民不可存粮,而碧山镇镇上供销社,响应大队政策,坚决不卖粮食给个人,如今过年前对村民们开放,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村民们不知道的是,碧山镇的食堂快办不下去,已经在硬撑着,不肯倒下。
  一日两餐,所喂的红薯稀饭是‘清澈见底’的米汤,加半片白菜叶,一小坨红薯,连小五都吃不饱。
  得到雪停可以出村买粮的消息,村人们激动不已,摸摸或胸或肚或裤裆的衣服兜,心里扒拉两下,赶紧去打限量红薯玉米饼、南瓜稀饭,匆匆忙忙回家商量对策。
  只是今日拿饭菜的手,越来越稳当,越来越珍惜。
  **
  午时过后,冷风越刮越大,山上的雪被吹散,转眼又飘下,屋外温度越来越低,抱着汤婆子或烤着灰笼,在外头走,也会被冷得瑟瑟发抖。
  有人甚至抖得跟羊癫疯发作一般,后来才知,是旧毛病犯了。
  次日,山上的雪还在下,山脚的冰也越积越厚。
  在白家,学生娃娃们不太有心情学习,连学霸叶安诚、文阳熙都放缓学习步伐,目光一致放向堂厅外面。
  文景深叹一口气,摇摇头,放下课本,不再去管他们。
  “白大夫!白大夫!”
  屋外又传来好多嘈杂的声音,里头有哭声、骂声、叫闹声……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甜妹儿伸手捂住眼睛,简单算一下,还没到响午,今日该是第三个病人。
  这天实在太阴冷!
  尽管碧山村柴火炭火都不缺,白家依旧迎来一波又一波的病人,年老体弱者居多,基本都是寒症及胃症。
  虽然白老爷子看病技术好,比县医院便宜,大部分村人们仍然有一种‘生病,坚持一下,坚持一下’的古板可悲思想。
  尤其是如今世道艰难。
  毕竟,对于他们来讲,药都是钱,再普通也不比饭菜便宜,他们还想过个好年呢!还想给娃娃们买一身新棉袄。
  尤其是老人们,在困难的日子里,他们舍得给儿子孙子花钱,一点都不舍得给自己花。
  家里有粮有炭,‘吝啬’的他们也舍不得花。
  而且,村里很多老人家喜节省,没活干,能吃少点粮就吃少点粮,甚至背着不吃,存起来偷偷摸摸给孙子孙女加餐,能少花点炭、就少花点炭,小病能熬着就拖着。
  拖来拖去,很多拖成大病。
  前些天,有两位老人去世,葬礼很简单,一副棺材,烧百张粗黄纸,却也费尽家人们的最大努力。
  白老爷子是大夫,不是圣人,只能开一副普通药,嘱咐年轻人多注意一些,保暖以及饭菜跟上。
  至于其它,他也没法子。
  村里新出生的、周岁左右的婴儿,也很容易受寒,他们比老人还难伺候得多,通常发高烧、拉肚、咳嗽鼻涕,都是连续数天的事情,愁得全家人忙前忙后,提心吊胆。
  娃娃们生病很多原因,最常见的就是奶水不足,食堂里专门设有奶娃娃的鲫鱼汤、骨头汤等,但依旧比不上母奶。
  还常见的是,家长们胡乱猜想,喂偏方啥的,吃坏肚子,以及捂热综合症。
  奶娃娃身上衣服裹十层八层、放到有汤婆子的被窝里,屋里还烤着火,透风量小,被捂得生病。穿的少怕冷到,穿的热怕捂病,很多人都拿捏不好温度。
  总之各种各样的原因,不算隔壁碧土村碧水村,因生病导致周岁婴儿去世的,碧山村就有两件,白老爷子都救不急。
  两户人家悲痛欲绝。
  娃娃们的丧事还不能打办,只能在二碧山挖个坑,埋个小土包,连墓碑都没有。只剩旁边种下的一棵小树,说明有个生命曾经来过。
  叶家人听说后,暗地里送出半斤木炭、一小块白棉布,他们只能做到如此。
  然后更加关心全家人的身体健康。
  每天除去睡觉,约八个小时,全家人都聚在一起。
  除去叶家,村里很多人都有私下给点东西,不多,暂且当做心意。
  都是一个村的人,沾亲带故有的事,村里每个人,都避免不了伤心难过。
  没法子,他们只能引以为戒,更注意自家的老人与娃娃们身体状况。
  对于老人,每顿吃饭一起吃,炭火一起烤。
  对于娃娃,全都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半夜三更起多次盯着他们。
  可是,有两个娃娃再也回不来。
  五七年末,碧山村迎来那两个活泼的小生命。
  五八年末,这两个活泼的小生命悄然无声消失。
  许多票证的过期日期,越发临近。
  五九年一月一日:
  山上雪终于停了。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继续写下一章~
  **
  过三年的老人感觉吃东西都喜欢存着。
  我爷爷奶奶就有这个习惯,每次他们都能掏出各种各样零食。
  小时候觉得永远吃不完。
  我还不知道他们藏在哪里-_-#
  连床下小叶子都翻遍了…………
  **
 
 
第151章 碧山镇居民
  暖洋洋的阳光, 撒入郁郁葱葱的森林, 山风和畅, 穿着一套薄线衣的甜妹儿, 在青山空间中, 铺上一张大竹席,晒果干、红薯干、洋芋片、南瓜片等。
  “外面实在太冷, 衣服实在太厚!”
  好不容易找一块空地儿, 垫上同样的竹席, 甜妹儿在上头, 自由自在地滚来滚去,远远望去,像是在菜园间打滚。
  暖和轻松的感觉真好!
  ‘发疯’过后,她才开始日常晨练。越往后,小人舞的动作越复杂,跟上节奏更复杂, 第三套小人舞数学才学完一半。
  值得庆幸的是,虽增加幅度变缓,甜妹儿的力气与速度依旧在慢慢变大。
  而空间里的水力大纺车, 是她联系力气的最佳工具。近一点的目标是,完好无缺将之举高高, 然后放在溪水边上。
  旁边一棵俩碗口粗的大松树上,毛绒绒的小松鼠,摇晃两下尾巴,抱着它的粮食——松子、葡萄、枣杏、蜘蛛、蜻蜓等, 也在褐色粗干上,一爪一爪子晒粮食。
  晒干后的果干昆虫干等食物,小松鼠蹲坐在树脚下,用毛爪子,将之按照种类,分成左、右两堆。
  眨眼间,其中一堆忽然消失。
  小松鼠赶紧用爪子护住另一堆,速度已来不及,还是消失三分之一。
  它心疼叫两下,赶紧把粮食放进树洞里藏起来,毛绒绒的尾巴又被揉捏两下,害怕得呜呜乱叫。
  树洞外面,甜妹儿瞅着一大堆的葡萄干、杏仁干、冬枣,满意地点点头。
  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
  甜妹儿竟然七次从红狐狸口中,救下同样一只小松鼠,并数次身心折磨红狐狸。
  迷迷糊糊的小松鼠,可能觉得这里很安全,干脆在‘安全地’果园不远处安家,成为果园的小动物邻居之一。
  但有一点,她看得见它,它看不见她。
  不得不说,松鼠真是勤劳的小动物。
  甜妹儿经常强制收‘房租’,比如葡萄干、杏干、野果干等吃食。若是哪天松鼠没有上缴果粮,她会揉捏它全身上下,惩罚它空中飞行等等。
  长此以往,甜妹儿每天入青山空间,都能免劳动力获得一堆果干。可惜的是,小松鼠不能分别困虫、野果、松子等。
  甜妹儿瞅一眼脚下的一堆果干,还有冬柿冬枣冬番茄,以及胖乎乎红薯、黄灿灿南瓜、金色玉米、紫色茄子、红靑辣椒、数丛猴头菇、一堆米、一只野鸡,五只麻雀。
  不一会儿,她与粮食零食一起消失在空间里。而空间里,小松鼠再次从树洞里钻出来,继续晒着粮食。
  小松鼠真是一只勤劳乖巧的动物。
  **
  天还未亮,屋外寒风呼啸,屋内漆黑一片,唯一能见到的是,床边、窗户下头炭柴燃烧的红亮。
  眨眼间,甜妹儿就出现在一坨温暖的棉被里,眼前忽然黑咕隆咚,她却不怕,继续在里头滚来滚去。
  随后,粮食雨再次下满整间房。
  “再睡一会儿。”
  叶妈妈笑着戳一戳鼓起的小包,将肉与粮一一捡起来,放进竹筐里,端着它,出屋做早饭去。
  堂屋里桐油灯已经点起来。
  叶奶奶正在准备儿子孙子的出村衣物。
  因此次出村不能穿得太打眼,她得好好准备一下旧衣裤。
  乡村‘妈妈牌子’的旧毛衣旧毛裤,基本都是深色耐脏的拼接款式。
  因毛衣毛裤基本都会缩水的,来年毛衣变短,叶奶奶她们直接给旧毛衣织上几针,又可以接着穿。
  而且,破个大洞小洞,也是可以补上继续穿。甚至拆旧线,织新衣。因毛线有色差与样式的区别,穿得越久,拼接的毛衣款式则会越来越花。
  叶老爷子把特有的副食本拿出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