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甜丫头——爱小说的宅叶子
时间:2018-06-27 08:14:24

  学弟也是小弟,她老大的势力范围,已经参透全村的方方面面。说一句实话,有山绅在国语课自然课屁股后面跑,她对于学习,也稍微用心很多。
  山绅很羡慕甜妹儿一呼百应的气势,而且总能跟村里娃娃们滚玩在一块儿,嘻嘻闹闹,每天都很开心。
  他也想这样。
  回家每天练大字的时候,都把类似‘甜妹儿交际应酬宝典’观察日子,用毛笔记录认认真真下来,总有一天,他相信自己能够研究透彻,变得跟她一样受欢迎。
  悄咪咪说一句,他毛笔字肯定比她写的好得多,她可不会这个。但他偏不告诉她,自己兴奋自己傻笑自己傻乐。
  就问她气不气?
  哼!
  一点都气、相反天天开心的甜妹儿觉得,文景深老师总喜欢惩罚她,是因为他缺少一个管理助手。
  因为村里没电,学生变得多,晚上他批改作业都用的是油灯,石板上的字迹幼稚,还不一定能认得出,时间一久,熏得脸上h鼻子里全是黑糊糊。
  怪不得文老师是近视眼,教书育人真的很不容易。
  甜妹儿有时候会带领高年级同学,帮他批改作业,而且每隔两天,必有流动的小家伙们,拿着浸湿的棉布,偷偷摸了帮他擦拭油灯玻璃罩上的黑灰色污渍。
  对于文景深来说,甜妹儿不仅是‘学校大队长’,还快代替教导主任一职务,让一五岁娃娃帮忙管理学生,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谁让她领导能力强出天际。
  因此,对于甜妹儿,他更是要严加管理,不得轻易放松,她要是将来长歪的话,那肯定是他自己的责任。
  对于新学生山娃娃们来讲,经常条件反射地想,‘甜老大真厉害’、‘甜老大这都会’、‘甜老大让我擦油灯,她看重我’、‘甜老大说这个说那个’……可能一直持续到他们生儿育女、笑逗重孙。
  至于学生的家长们:
  ……甜老大一句话,顶我们十句,本来想跟孩子念叨别人家的娃娃,这这这怎么念的下去?!
  六零饥饿年份,碧山学校的前身在一位名叫‘叶甜甜’山娃娃老大的‘治理’之下,教学顺利进行。
  在最高梅花桩上,叉腰的甜妹儿仰天大笑:“哈哈哈!我在碧山村可以横着走哩!”
  “傻兔崽子!”
  **
  六零年春夏秋,长期的干旱,使碧山村小河可以摸着石头轻松过桥,处处都是或水肿或瘦弱的村民们,提着木桶、排着长队,接必须饮用水的身影。
  坟林里一个又一个新鲜出炉的包包,可能连棺材都没有,一张草席卷起草草了事,人泪水都流干枯了。
  严重失水失墒松散脆弱的土地,裂开一个一个口子,犹如如久病之人,几乎失去生命,徒留干瘪的粮食再继续挣扎着。
  大家只能这场大旱快些结束,好让他们使得上劲儿。
  六零年冬天,一场大雪突至。
  村民们笑了,雪基本等于雨,有雪代表着未来的希望。
  大雪停后,种花国的救灾新政策也终于到了。
  十一月,种花国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信的内容分为十二条。
  信中要求开展整风整社,彻底纠正“红星主义坏风气”、浮夸风和命令风。反对干部特殊化、反对干部引用私人、徇私舞弊、打骂群众的作风。
  村民们简称“反五风”。
  文件里明确允许允许社员可以拥有自留地,以及一些小规模的家庭副业。
  比如,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等等。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村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并且可在镇上进行小规模的集市交易,可以买菜卖菜之类的。
  富裕问题暂且不说,队员们生命生存的问题,终于可以不掌握在队长干部手里,尤其是那些不办人事的干部们。
  比如冠山村类似的村落不在少数,这对大部分的农民,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他们可以拥有土地。
  文件真的特别重要。
  种花国也觉得很重要,命令文件必须发到农村的每个队长手里,并要求“把这封指示信原原本本地读给农民群众听,反复解释,做到家喻户晓”。
  希望星星之火终于被点亮,相信它可以燎原。
  而此刻的碧山村,出村领取文件的同时,还得去镇上迎接一批文曲星。
  具体的来人也讲不清楚,只知道里面可能有大学教授、解放军叔叔、还有省城来的重要人员。
  大学教授?!
  省城来的?!
  解放军?!
  随便一个词语,都能让碧山村震撼整整一年。
  莫非整个二碧山全部在冒青烟?!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注意注意,三婶婶要出来了。
  帅气的短发女汉子兵姐姐,有没有很惊喜啊,三叔是兵家属-_-#托腮,他要努力不懈,配得起帅姐姐才行啊!抓住机会。
  文里封信是现有资料改编的,中*央六一年十一月三日出炉!
  这才是改变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红色时期以前,在市场买卖也不是都违法,私底下卖老鼠药被抓那是红色时期。
  六一年夏天开始,城里开始重新出现村民卖农产品,还不是黑市,灾荒开始一点一点变好,并不是六二年猛然变好的,这是一个慢慢过度的过程。
  总之,星星之火在六零年冬天。
  因为叶子都用手机码字,电脑不在我这里-_-#
  我现在是手机一指弹,哈哈哈!
 
 
第203章 烧饼黑芝麻
  要接待的大人物很多, 张队长领着干部们议论一番, 最后决定去碧山镇的村人, 变成张队长、文景深、叶三叔、叶安诚, 以及顺带的新生班领头羊叶甜甜。
  张队长去接人是因为他是碧山村头儿,文景深则是因为来人有大学教授,他至少可以跟人家说上一两句话。
  至于叶三叔叶安诚去接人的原因,很简单——拖瘦驴的幅气, 村里现在托重耕田最厉害的是它, 黄牛什么的都是饿得无气无力, 为保障重要人员沿路的安全,它必须上。
  至于瘦驴车上穿着大棉袄、带上围巾、裹着棉手套、抹上少许黄泥巴、仅留一双黑白分明水汪汪大眼睛的甜妹儿,可以忽略不计,或许因为她可以代表碧山村的山娃娃。
  张队长皱眉不确定道:
  “据说解放军里有女兵, 她们应该会喜欢长相可爱的女娃娃吧?甜妹儿可是村里最聪明的机灵鬼。”
  女兵?
  很多村民种一辈子地,只见过大队的民兵员,并未见过经严格训练出来的解放军,简直闪闪发光。
  天刚亮,因为各种新政策的原因, 哪怕是冬天,队员们也开始在地里忙活起来,翻土、存肥等各种准备工作。
  在大家伙儿的羡慕目光注视下,瘦驴踢踏踢踏,一点点行驶出村,甜妹儿兴奋地给小伙伴们挥一挥爪子, 山娃娃们追着驴车,跑上好一段路。
  “甜老大,回来记得给我讲碧山镇的故事!”
  “甜老大,别忘记替我瞅一瞅供销社的高级花生,它多少钱一袋,我妈说了,考上第一名过年就给我买一两。”
  “甜老大……”
  张队长无奈摸一摸身边丫头的蓝兔子大棉帽,他都没这本事,让一群村民送这么远,小家伙的本事越来越大了。
  甜妹儿眨一下水灵的眼睛,回他银铃般悦耳笑声。
  她已经将小弟们的需求全部记下来并且归类整理,除去‘外出历险小故事’,也就是供销社糕点年货问题。
  张队长也需要去供销社采买一些东西,在旅程计划范围内。除此之外,解放军是娃娃们自己也能见到的,也就没什么好惦记的。
  “放心放心,你们说的,我都有记住。”
  如今她的记忆力也越来越好,虽还没到过目不忘的地步,但快速背砖块古书籍,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瘦驴伸脖子叫两声,沿着环山方向,得儿得儿,清脆铁蹄声响,它踏上还被浅浅白雪覆盖的山路,消失在村人们眼中。
  **
  碧山镇很小,关于种花国新文件的告示,已经贴在镇外的大墙上,黄纸黑字,崭新的,一看就像‘文曲星’写的大字。
  围观居民与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凑热闹指指点点,嘴里不停赞扬着‘红星主义好啊!’‘人民有饭吃啦!’‘好政策,好政策’。
  这时正有一穿着破棉布、冻得发抖的老大爷,也凑过去在外围,瞪着两眼傻愣愣看一会儿,还是不知道写的什么,他随口问旁边的一位瘦高个子的村民。
  “墙上那写的啥子?”
  “这都不懂?大黄烧饼上糊一层密密密麻麻的黑芝麻,香着呢!”
  老大爷一脸懵:……仿佛你在逗我?
  “噗哈哈哈——他们真逗!黑芝麻……哈哈!”
  一辆油光水滑的黄牛车,停在碧山镇外,刚好听到两位村民对答的一行人哭笑不得,崔玉涛直接从车上,‘哎呦哎呦’捂着肚子笑着滑下黄牛车。
  王溢希、李勇峰、刘强龙,以及教授的两个大学生助手,同样憋不住笑,也没比他好到哪里去。
  就连两位老教授,本来想探讨一下‘关于本地扫盲班具体实施问题’,但笑点就那么高,也被这两个可爱逗趣的小人物,逗得老脸笑开了花。
  “这黄烧饼黑芝麻的故事,可不止在村里才有,记得以前咱们村那疙瘩都是这样,也就你们文化人才笑得出来。”
  说这话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背着绿布行囊、身穿军绿色工装的兵人,看其外貌不到三十岁,脸上沧桑与稳重成熟,是崔玉涛几个小年轻无法比的。
  但见黄牛车上,除去教授以及王溢希等人,还有一溜烟身穿军绿色棉衣的兵人,简单点一点,总共有十个人,行囊装备齐全,看上去应该是来出任务的,并不是新兵蛋子。
  “小李连长,我就觉得他们挺有趣的,君英,你说是不是啊?”
  旁边一位二十来岁、短发干练的女兵,从黄牛车上干脆利落跳下来,对着车上另外一位更年轻的女兵道。
  这是黄牛车上仅有的两位女兵。
  这时候的女兵,花衣服不能穿,裙子不能穿,香水不能打,眉毛不能描,口红不能抹,连辫子都很少扎,素面朝天。
  她俩是一色的齐耳短发,一色的白棉布衬衫,一色绿工装,看起来比女村民穿得蓝灰棉布,好看很多。
  精气神就不一样。
  女兵可不是说当就能当的,她们同样经历标准严格的训练。
  “张姐,你说的对。”
  车上另一位女兵林君英,也跟着跳下来,抿嘴一笑道。
  她比一般女孩高许多,初步估计一米七五以上,比一些男兵还高出半个头,在此年代的南方很少见。
  四肢修长均匀,小麦色健康肌肤,脸蛋小且干净,大眼睛双眼皮,柳叶眉较黑,高鼻梁,鼻尖稍有一点上翘。
  不笑时英姿飒爽,与常人不同的气势。
  笑时露出两个顽皮的虎牙,像是隔壁邻居家的俏丽小妹。
  可能就因为这两颗虎牙,林君英很少会开口大笑,通常都板着面孔,一副生人勿进的严肃模样。
  熟悉她的男兵也不敢轻易开她玩笑,因为她武力值不下于精英男兵,‘凄惨’大输给女兵,很有失身份。
  黄牛车的到来,迅速吸引人群的注意力,连看‘黄烧饼黑芝麻’的告示都没有什么兴趣,或明或暗的目光扫过来。
  那厚实的军工装!
  那软松的军棉布!
  那鼓鼓的军布包!
  那着可是木仓吧?
  ……
  不得了,不得了,连精神的大黄牛,都值得人们津津乐道。
  更别提这些可都是可敬可亲的解放军,竟然还有女兵,而且两位女兵都这么年轻,比村花还漂亮。
  漂亮这是肯定的。
  因为饿得黄瘦黄瘦的,能活下来就是胜利,哪里还能注意形象。
  镇上有大胆的小娃娃,在黄牛车旁边,吸着指头、流着鼻涕、歪着头牢牢盯着他们,更准确的说,盯着他们背包里的东西,娃娃们鼻子可灵验了。
  里面绝对有荤油的味儿。
  还没来得及跟人民群众打一声招呼,大队长、副队长、妇女主任等碧山镇大队所有干部,都穿着最整洁的蓝色工装,出城迎接省城来的重要客人。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大家来到碧山镇,我是大队长……”
  大队长面色红润,激动地说话都结巴、毫无顺序,他也从来没见过如此大仗势,今天的经历恐怕能唠叨一辈子。
  要说碧山村真的走了狗粑粑运,那什么大熊猫,勾的省城里都亲自派人探查,还有解放军护行,还有两位大学教授,那可是文曲星的老师。
  他回头也要好好注意一下,碧山镇肯定不止有碧山村有大熊猫,这可真是了不起的动物,听说只有咱们国家有呢!
  此行一行人的主要目的是大熊猫。
  作为科研研究者,陈教授温教授也没闲心闲聊官方话,双方简单认识两下,便赶着黄牛车,在人群的目光下,往镇上走去。
  一边走,还一边讨论碧山镇的气候、植物、动物等,听到去年的重大自然灾害,两位教授互视一眼,皱紧眉头。
  大队长心里一紧,忙捡一些碧山村好话说,夸的那个天花乱坠。
  比如碧山村山清水秀、队员们特别积极向上、去年收粮产量是全镇前茅、村民们勇猛顽强、碧山村历史悠久出过名人、碧山村张队长高小毕业……
  毕竟省城的人去碧山村,也是给他这个大队长长面子,去公社一说,也能得到好些羡慕目光,说不定还能捞着一些好处。
  崔玉涛与李勇峰俩人暗地里挤眉弄眼一番。
  这大队长以前可牛气的很,骂他们都不带一个脏字的,既然当着外来重要人员都把碧山村夸成这样子,覆水难收,以后恐怕不能说碧山村的坏话了。
  林君英扫一眼作怪的两人。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