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甜丫头——爱小说的宅叶子
时间:2018-06-27 08:14:24

  同时将一根铁丝接到高天线,一根地线埋进土里,俩根线接到新的三个小喇叭上,自然也能收到声音。
  这样子,在村口蹲着吃饭的村民们,只要安静下来,人人都可以清晰听到喇叭里传出来的五花八门的广播。
  要不是距离家太远,有机灵鬼甚至打算把喇叭装在自己家里。
  村民们百听不厌。
  一天整整十二个小时,听着咔咔滋滋或人说话声,歌曲故事戏曲等,山娃娃们依旧会喜笑颜开。
  地里干活、听不到广播的队员们也更加得劲儿,得空一定要坐在村口阴凉处休息,傍晚也端着斗碗,蹲或坐在村口处听广播,连隔壁两村也会来蹭听。
  老人们挑水劈材、种地、养猪养鸡养鸭、养猫养狗都惦记着村里的广播,恨不得把家到平坝里去。
  这广播有一个特殊小毛病,老人们乐呵呵道:
  “它时不时需要往埋线处浇点清水或盐水、以免广播员们口干说不出话来,这和咱们平日里讲话一摸一样,讲得口干要润润嗓子。”
  首次听到这类新奇说法的甜妹儿,一口凉白开喷到小粉团身上。
  黑眼圈粉团第一次露出纠结的表情,最后还是屈服于小姑姑的撸毛下,用小爪子自己擦拭,蹭蹭蹭‘喵’,把肚皮露出来。
  甜妹儿皱眉道:
  “你不是猫。”
  “喵呜呜?!”
  粉团歪歪头,懵懵懂懂眼里里,像是在问,它肚子上的绒毛不够软吗?
  甜妹儿□□一把:
  ……好吧!你赢了。
  “浇水是为增加地线的导电性。”
  对于村民们错误观念,她有时候会纠正长辈晚辈思想,至于某些老辈,他们已经放弃治疗,只希望别给电视机里演员喝水。
  这时,农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
  村口广播成为村里丰富娱乐文化生活的不可或缺必需品之一。
  因为简陋的矿石收音机,甜妹儿不仅得到村民的夸奖倾佩,还得到生产队的三块钱奖励,以及五十工分。
  没料到组装矿石裸机的花费还能回来一半,算是意外惊喜。
  最重要的是,她工资有高涨。
  虽不至于翻三倍五倍,但最终工资月薪四十八,比王大舅月薪还高,村里绝大部分人家一整家人幸幸苦苦一整年都难得挣到这么多,绝对是高薪吃香的工作。
  **
  甜妹儿可以撸软绵绵大熊猫幼崽,远在上京动物园的温教授以及大熊猫饲养员们,日子过得既辛苦又艰难。
  别看大熊猫有圆脸蛋和黑色眼圈,胖嘟嘟的身材,标志性的内八字行走方式,萌得死去活来大部分人。
  教授饲养员们心里苦、身体累。
  至于撸毛?
  “成年大熊猫的毛发摸起来的感觉就像硬绑绑刷子一样。”
  大熊猫成年,看起来油光水滑的,其实皮糙毛扎。掉的毛,外表比黑白相间头发更粗,触摸更是硬许多。
  比如,一张三层厚非常结实的纸巾,一根黑色的毛轻松可穿过。
  这大概是古人很少猎杀它们剥皮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野生大熊猫自我保护非常有利,无论对人对兽。
  至于大熊猫萌萌哒?
  它武力值冲破天际,千万别轻易瞎摸大熊猫,包括饲养员都不敢。
  “啊啊——”
  数日钱,一位饲养员被这家伙的憨态萌住,伸手去摸它耳朵,动物园里立马想起杀猪般地尖叫。
  陈教授等其他人赶到,但见大熊猫将那位饲养员的手咬个对穿,透明窟窿,鲜血喷洒一地,饲养员当场倒地滚来滚去。
  而黑白大滚滚还搂着啃竹子,歪歪脑袋无辜盯着他们,‘唧唧哇哇’,意思像是在辩解‘不是我的错,是他先碰我的’。
  温教授以及饲养员们:……
  受伤饲养员赶紧被送医院,好在属于工伤,不要钱,还有补贴。
  野生大熊猫几个巴掌,能把碗口大的树扇断,因为此类情况受伤的饲养员不在少数。哪怕它们被当作动物保护标志,武力值退化,但也不是人工能随便训养的。
  得到温教授回信的陈教授思考:某非以后要给小粉团修个竹窝?
  甜妹儿:陈爷爷放心,它揍不过我。
  温教授以及饲养员们:……呵呵呵。
  有的大熊猫天生脾气萌懒。
  吃饭时乖乖靠近铁栏,坐下来,双爪握紧栏杆,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孩童,萌得人心软成一滩水。
  但更多的野生大熊猫各种任性、扭来扭去、试图逃跑、脾气暴躁。
  有的熊猫竹子不新鲜就不吃。
  拿到竹子第一件事就是先闻闻,看新鲜不新鲜。甚至因为绝食抗议,死去的成年大熊猫并不是没有。
  他们科学解刨一些因生病而死的大熊猫。
  它们器官依然保留着食肉目动物的特点b消化道很短,没有盲肠等。
  消耗与吸收能量可能不成正比。
  这或许是大熊猫进化过程中,放弃狩猎活动,转吃素食原因之一。
  不断得到小粉团信息,对温教授很有用。
  信件往来里,详细记录着熊猫幼崽的爱好个性等,虽成年与幼崽不一样,个性化也不一样,但粉团的动物肢体语言,也能让它们更了解这类动物。
  他们试图在动物园里也制作出一些新环境,让大熊猫消除一些暴躁不安。毕竟,上京环境不是它最适合生存场所,死亡率比省城动物园高。
  比如关于区别大熊猫粪便。
  还是碧山村护林员发现的,每只熊猫粑粑与它进化指节有关系。
  虽然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但根据数据来看,饲养员的受伤情况确实有减少一些,大熊猫进食量生病率也有一些好的变化。
  他们甚至开始给动物园里老虎狮子等其他动物,也创造出相对小自由人工环境。
  关于大熊猫繁育问题,肯定需要关于动物的啪啪啪受精。
  大熊猫性成熟发情并不容易。
  有时候饲养员等啊等,就差点没下□□,围观各种各样的体位。
  最新上京再增加一头野生雄性大熊猫,正好在发情阶段,每隔两天都在一群人类围观下,跟园里所有母熊猫,玩各种体位。
  别看胖肥憨,它们体位灵活多姿,比这个年代羞涩人类会玩得多,而且不怕人类围观,当然有人要是想靠近,这时雄性大熊猫武力值塞高。
  至于结果——一只受孕都未成功,难得有一只有异常现象,生数年都不会有结果,因为是大熊猫典型的“假怀孕”。
  陈教授想骂熊猫:
  “你这是蹭吃蹭喝呢?”
  大熊猫的生殖系统渐渐退化,一百只大熊猫中只有数只有配种能力;即使配上种,只有三分之一雌性大熊猫能成功受孕;而此刻幼崽成活率几乎为零。
  因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大熊猫的亲密关系,领导部门特别重视,关于人工饲养繁育势在必行,各种各样的资金哗啦啦投入进来,温教授以及饲养员的心却拔凉拔凉的。
  他们肩膀上的压力不是一般大,但成果依旧进展缓慢。
  “温教授,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是为保护野生大熊猫,可如今大熊猫捕捉越发困难,数量稀少,但人工饲养繁育遇到瓶颈……”
  某位中年饲养员愁眉苦脸盯着一堆笔记本。
  温教授正在低头看碧山村的信件,噗嗤一下笑出声来,揉揉头疼的额头,无奈道:
  “碧山粉团可比咱们动物园里的大熊猫还调皮捣蛋,更闹腾,下水捉鱼、掏蜂蜜、偷鸡逮鸭子,什么都会。”
  下水捉鱼偷蜂蜜?
  这哪是人工饲养大熊猫!
  饲养员们一个个瞪大眼睛,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原来熊猫也能游泳?!他们翻开一篇篇论文报告以及珍贵照片,简直刷新三观。
  幼崽活泼好动、机灵可爱,毛软得像棉花。
  成年大熊猫更多懒或暴力,最爱吃和睡,交流起来特别困难,他们特别想见到那一只熊猫幼崽。
  甲:人家熊猫怎么能这么厉害?!
  已:这速度,赶得上园里的京京,跑得贼溜,爬到树上就不下来。
  丙:快看甜甜这小姑娘,好可爱,这是穿着海魂衫吧,真合适,长得粉嘟嘟的,是我看过最可爱娃娃。
  ……
  粉团的各种各样信息,总能给上京动物园带来惊喜与希望,许多人通过相片了解到碧山村以及碧山村饲养员们。
  温教授咳嗽一声,认真道:
  “碧山基地职工准备报考大学人数众多,暂且不说他们能不能考上,临时职工里除去叶甜甜叶安诚,其他人考不上,也会回城里工作。”
  “你们考虑商量一下,需要调俩职工去碧山村,至少呆上一年,工资不变,有月职工补贴。”
  更主要的是,需要他们近距离了解碧山野生大熊猫,能掌握其生殖方式最好,以及学会养育大熊猫幼崽,虽然动物园里还未存活幼崽,提前预备好。
  众位青年饲养员们各有心思。
  温教授带着各种各样资料,骑着一辆公自行车,亲自上交到领导部门。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爱心发射bububu~
  **
  中午吃得烤鱼,调料特别香,里面的土豆超级好吃,好想再去那家店吃^_^
 
 
第242章 华侨卷商店
  自行车踩得溜儿, 穿过玉花胡同, 温教授将车停放在一个两层楼红砖红瓦建筑前, 门口有数个刷着红漆的大柱子, 他提起信封袋,办脚踏上台阶。
  对面八十平米的大型国营综合商店里,忽而传来一声熟悉的中年男子声音,正是他要见的上级领导:
  “老温, 看这里, 看这里!”
  温教授眼皮跳两下, 把文件袋子往胳肢窝一夹,转身往国营大商店方向走去,与红色柱子相对,这商店外面, 是深蓝色大柱。
  踏上最高台阶,他便看到几位中老年男子,坐在商店酒馆区,高高的柜台上放着装着散酒的大玻璃瓶,旁边的红木桌椅上。
  面前放着酒杯与花生米、红枣糕等, 他们喝得面色红润,嘻笑颜开。
  正好中午时间,几位老朋友在商店里相聚,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只是对于粮食物资供应稀缺的六十年代初,上京部分居民同样吃不饱饭,不爱贪图享乐、更惦记人民群众的温教授, 脸色微微下沉,转瞬即逝。
  要说领导们如此花费,可不是贪污腐败受贿,花得都是正常手段,不犯法、不犯程序,请客吃饭花自己钱票。
  嫉妒心谁都有,但他管不着。
  “王领导,刘同志,这两位人民同志,怎么今天想到聚在一起喝酒?莫非有啥好事不成?”
  温教授挂上客套礼貌的微笑,走向红木桌,下意识护着文件纸袋,笑着道。
  王姓领导今日心情不错,笑眯眯招呼他坐下,还笑着将其他二位朱、林姓同志介绍一番,都讲究和气生财,气氛顿时热闹起来。
  平日里他们也很难得聚在一起,上面确实有一些好事,又正好遇到,所以才来这华侨国营商店里消费一番。
  在国内所有省级大城市内,除去国营商店、国营供销社,还有国营华侨商店,里面只能用外汇卷或华侨卷买东西。
  最先从粤东开始,之后各地城市纷纷学习。
  侨汇券是国内侨眷收到收到国外或港澳台亲人寄来的外汇后,依照官方汇率兑换成人民币,同时再领取不同的数量。
  当然,庆祝喜事不会对动物园教授讲,他是科研人员,也不懂这些。
  但王领导负责上报大熊猫这一块儿,知道上头说不上重视,但关注还是不断的,他跟温教授平日里工作关系挺和谐的。
  因此,见到温教授,他想到某些事情,也把他请过来。
  “售货员,再来一斤高粱酒,一碟花生米,一碗韭菜猪肉馄饨。”刘同志高声喊道,馄饨肯定是替新来客人点的。
  温教授把文件放在安全地方,连连摆手笑着客气道:“不用,不用——”
  他很少来华侨商店里,即使来也是朋友请客,因为这里虽物种丰富,精贵物品比比皆是,但只能消费外汇卷或华侨卷。
  准确来讲,它是一种外币引进种花国的高消费手段,对于国家是有利的。
  只是能进入华侨店买东西的人,在六十年代初,绝对不会饿肚子,这是令人眼红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刻,普通居民每月28斤、铁饭碗们月30斤;瓜子,过年每人限购二两;红糖、奶粉、鸡蛋、鲫鱼是特供产妇的营养品,每人不过一两斤,还必须凭婴儿出生证购买。
  但按种花国银行规定,侨眷用侨汇兑换人民币后,每100元可供应粮食80斤,糖5斤,油4斤,猪肉3斤,棉布20尺等,不限量,仅需提供卷。
  对比起来,有国外或港澳台亲人的人家,在红色关键严打时期以前,过得十分舒坦,精贵品粮食样样不缺。
  温教授虽然是铁饭碗。
  但也比不得这些有华侨亲戚的干部同志们,吃啥都有,家里什么都不缺,他亲人能填饱肚子,有一块手表,就算是大户。
  华侨商店在短缺年代的致命吸引力,用知名作家一句话来讲,那就是要惹得人民群众“眼睛里渗出血来”。
  王领导阻止温教授的发言,笑呵呵道:
  “老温同志,这可不给我面子啦!花几张卷请朋友吃饭而已。”
  温教授苦笑着接受,只觉得馄饨烫人,他实在不懂今天领导弄什么幺蛾子。
  “要听闻温教授是国内最好的大熊猫研究人员之一,今日见到,果然一见,果然是人民好同志啊!”
  旁边一位身穿中山装、高个子的中年英俊男子带着一脸客气笑容,双手恭敬举起酒杯,作禁酒状。
  “林同志客气啦!”
  温教授赶紧也跟着举起酒杯,笑着回敬这位一看气质不同的人,只是他咋觉得有些面熟,却不记得哪里见到过。
  这好酒好菜,却不如家里老伴烧得白菜豆腐吃着舒坦。
  王领导笑谈正事:
  “这些资料是榕城水湾县碧山镇碧山村国营基地的最新资料?”
  他似乎特意将一长串地名报出来,而且着重强调‘碧山’而字,林姓中年男子听到眼睛放光,温教授一头雾水。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