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看着已经成了泥猴的王长治,伸了伸手,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家里连坐都困难,她实在不知道该把王长治放到哪去,最后实在没招,只能从沙发上找了一捆卫生纸垫在了王长治的脑袋下,怕地上凉,又给他身子下面垫了一层书。
坐在一边等了三四个小时,这才把王长治叫起来,搀扶着和第五剑告辞下楼走了。
王长治喝大了,加上明天她还得试课,回仙养市肯定回不去了,想了想,索性就在学校旁边给他开了个房间,把他安顿好,白凤才在隔壁房间住下。
第二天,王长治倒是起的挺早,两人吃了早餐,王长治带着白凤又往第五剑家里冲,一边冲还一边喊。
“不找这孙子不行啊,这孙子老年痴呆,他忘性比记性好,肯定把你试课这事又忘了……”
两人上楼之后,果然,第五剑又摸着脑袋发懵了,好半天才想起来。
最后无奈,约好的试听课被推迟到了中午11点进行……
在前世,白凤连北大的门朝那边开都不知道,想不到现在自己却能站在北大的讲台上,她有些紧张。
这种感觉和站在舞台上完全不同,站在舞台上,她可以把下面观众的脑袋都当成西瓜,就当自己站在一片西瓜地里。
可现在,底下却坐在满满当当五十多位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啊,他们随便摘出来一个,那都是华夏文学界的泰山北斗,随便一个,都是学富五车的怪物啊……
此刻,白凤看着下面的教授们,而下面的教授们也在审视着她。
对于第五剑,这群教授虽然颇有微词,但奈何人家是书疯子,学不过人家,自然也说不过人家,可对白凤,他们的意见就太大了。
此刻刚坐下,就有人哼了起来。
“开玩笑吧,让我们一群教授来听一个小姑娘讲课?这是哪个班的学生啊?”
“就是,现在都11点了,听课也别耽搁吃饭时间啊……”
“一个小丫头懂什么古诗词鉴赏啊,老宋他们几个研究红楼课题都一辈子了,也没研究出什么名堂,难不成这小丫头比老宋还厉害?”
“这不会是第五剑的学生吧?”
“屁,这个书疯子一辈子孑然一身,哪收过学生?”
“你就奇怪了,第五教授今天这是玩的哪一出啊……”
……
此刻第五剑有些不悦了,咳嗽了一声,站起来瞪了众人一眼。
“都吵什么?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这个道理你们还不懂?再说了,今天只是试听课,如果听完了你们不满意就直接提,别在下面窃窃私语!”
这群人似乎挺怕他的,被训了一通后立马就乖了不少,接着他又朝白凤点点头。
“好了,你可以讲了,不过只有40分钟时间。”
“是,第五老师。”
白凤笑笑,接着开口讲起了昨晚就想好的课题,也是最能调动文人墨客情绪的课题——乡愁!
“各位老师,教授!今天我不打算剖析一首诗或者一首词,而是准备剖析一个主题,一个叫乡愁的主题。让我用诗句,来带着各位走进不同的乡愁之中!”
白凤笑了笑,正想开始讲,下面一个教授嗤笑道。
“呵呵,同学,我还是觉得你找一篇古诗词给我们鉴赏一下,直接做一个主题的鉴赏分析,我怕你驾驭不了啊……”
他一开口,其他人立刻附和起来。
“就是,这么年轻能学过几首古诗词?我看你还是老老实实就讲一首算了,省的到时候被我们难住了下不来台,折了第五教授的面子也不好吧……”
“我同意,还是讲点简单的吧,别难为自己……”
“在我们面前,不用逞强装成学富五车,装也会被我们发现的……”
……
第五剑有心想要发怒,却见白凤笑笑,轻声开口。
“呵呵,各位教授提醒的对,但我希望各位教授下一次发言的时候能举手,不然这墙上贴的课堂纪律好像不太好看啊……”
白凤笑着指了指旁边墙壁上贴的绿色班级纪律条例,最醒目的一条就是‘课堂安静,发言举手’!
所有教授全部大囧,有心想要反驳两句,却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托词,毕竟这是试听课,那就意味着白凤是老师,他们是学生。
白凤笑笑,调整了一下情绪开始淡淡诵读道。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现代人喜欢用这种简单易懂的诗词描写乡愁,但古代,文人骚客却喜欢用不同的事物寄托乡愁,比如……呃,好吧,张教授……”
白凤无语,刚开了头,就见一个白胡子老头举了手,无奈,让对方发言。
张教授面色严禁,起身问道。
“刚才你念的这首现代诗是谁做的?为什么我没听过呢!”
“呵呵,张教授,这是我刚做的。”
“什么?你?还是刚做的?这不可能,这首现代诗回旋往复,节奏统一,一唱三叹,是绝对经典的乡愁现代诗,不可能是你做的!你肯定是抄袭的!”
白凤无奈的耸耸肩。
“好吧,张教授,我说服不了你,如果您喜欢探讨这个话题的话……那么一会再聊可以吗?毕竟我只有四十分钟,呃……现在已经剩下三十三分钟了……”
第219章 就问你服不服
张教授哼了一声坐下,白凤接着开始讲。
“在古代呢,很多诗人都喜欢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寄托乡愁,比如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他就是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自己乘船外出,却说故乡的水不舍得他,来为他送别,一送万里,其实是借物写人,描写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眷恋之情。
再比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写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短短28个字,却给我们写出了一副游子归家的浓浓乡愁之情。”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
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白凤分析完这首诗,不由得再次露出苦笑,底下哗哗哗,好家伙,三四十号教授都已经举起了手,有些情绪还特别激动,有几个似乎还在给嘴里快速塞着药丸。
“呃……这么多教授举手,那谁先说?”
白凤尴尬的问了一声,一个长的跟金毛狮王谢逊一样的老头站了起来。
“我先说吧,其实我们大家的问题应该都差不多,那就是你做的古诗词鉴赏我们听着不对,你读的这首诗我们根本没听过啊,这不是你自己瞎编的吧?虽然这首诗写的非常好,我们可要听古人传下来的古诗词!”
其他人虽然没说话,但也都嗯嗯的纷纷点头,白凤咧着嘴笑笑。摇摇头反驳道。
“呵呵,这位教授,实不相瞒,不是我不想讲古人传下来的诗词,只是……只是古人传下来的实在太烂了,稀烂稀烂……”
“你……你大逆不道!敢说古人写的烂!”
“简直大言不惭!”
“太狂妄了,太狂妄了!”
“真的是比我们还狂啊!”
……
白凤的一句话,直接引起了所有教授的愤怒,一个年级大的,被气的体如筛糠,眼看就得被拉到120去了!
白凤赶紧辩解道。
“教授们,教授们息怒啊,听我说,我说古人传下来的古诗词太烂,其实这句话没说完,听我解释啊。”
“好,我们听你解释,如果解释不了,我们会联名告你,你这是侮辱我们华夏的文学精粹!”
白凤愕然,点点头。
“教授们,可能大家都知道,每个朝代都出过很多的文人墨客,这些人传下来也都有很多的古诗古辞,但不可否认,这么长的历史发展,这些人散佚掉的名篇更多。你们现在认为好的,只是因为传下来就这么多,没有对比可言,这个道理我么说错吧?”
尽管不想承认,但所有人仍然不甘心的点点头。白凤接着说。
“我之所以说传下来的这些都是稀烂,那是因为我觉得有更好的,就拿乡愁来说,刚才我念的那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最后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对于归乡的游子来说,完全就是一万点暴击啊,如果你们认为我说的话不妥,那就请你们列举出乡愁类的,任何一个能比得上这首诗的!”
寂静,针一般的寂静!
场下所有教授全部懵逼了,一个个脑子里快速的展开头脑风暴,可惜,五分钟过去,并没有一个人想出能媲美这首诗的。
但认输可就太丢脸了吧,济济五十多个北大中文教授啊,在这里集体输给一个小胖丫头?
于是,开始有人耍无赖了,一个年纪比较大的教授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咳咳咳……虽然你这首古诗很有韵律,乡愁哀婉绝伦,但……这并不是古人传下来的,也不能算古诗了吧,这……”
“呵呵,教授,您这个观点我不赞同,您的意思我知道,您是想说因为它不是古代什么名人写的,所以就比不上其他古诗吗?还是说现代人写的诗就都是现代诗?”
“你……你怎么能曲解我的意思呢,我是说……咳咳……其实我觉得这首诗还可以吧……”
老教授咳嗽着满脸通红又坐下去了,白凤笑着继续开口。
“既然这首大家有意见,那我就再来一首表现乡愁的诗,题目,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表达乡愁的诗,各位教授以为如何?”
寂静,所有人再次懵逼了……
虽然嘴上不想承认,但所有人中文系的教授心里,已经产生了一个非常相同的概念!
那就是猛!非常猛!太TM猛了!
如果白凤说这是某个古代文豪散落在民间的诗篇,那他们肯定不会怀疑,而且集体的膜拜,然后再讲那个文豪拉出来,好好的表彰表彰……
可真要承认现代人写出来的诗比古代人好?这又让他们觉得滑稽,正不知所错呢,讲台上的闹铃发出微弱的滴滴声,四十分钟已经到了……
所有人长吁了口气,再听下去,他们怕控制不住叫起好来,现在也罢,反正是举手表决,好坏跟着大流走吧……
第五剑挠了挠头皮坐在第一排,不耐烦的举起手喊道。
“好了,快12点了,大家抓点紧,赶紧投票,超过一半人举手就留下……”
毫无心机、近乎缺心眼的第五剑,丝毫不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成了所有人观望的标靶,他把手一举,其他人跟着哗啦啦都举了起来……
就这么的,白凤竟然获得了全票通过,第五剑咳了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