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养家记——北佚
时间:2018-07-13 09:16:43

  像他们家,一年下来不倒欠大队钱已经算是不错了。
  而温向平不过写了一个月的字,就挣了他家好几个月的收入?!
  苏玉秀有些惶恐,担心的抓住温向平的手臂问道,
  “该不会是骗子吧?还是什么违法的事儿?不然怎么会这么多钱?”
  温向平安抚的拍拍妻子,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巨款,可对人家来说却不算什么。我听人家说,杂志社里头最普通的一个编辑一个月都能挣二三十块,更不要说给我写信的那个人还是个副主编。副主编就是管理那些编辑们的二把手,再往上一步就是最大的编辑了。”
  温向平怎么可能知道人家普通编辑月收入多少,不过是他为了安妻子的心编的罢了。
  “这样啊。”
  苏玉秀这样一听,果然安心许多,敬佩道,
  “读书人就是不一样,同样是过日子,人家就挣得比咱这些庄稼人多的多――”
  话说到一半,苏玉秀突然没了话音,小心的看了看温向平一眼。
  温向平失笑,
  “我是得多小心眼才能让你这反应?”
  苏玉秀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脸颊,又问道,
  “你前些日子不是在城里看见爸妈了么?今天过去上门看一下了么?”
  温向平揽住妻子的肩膀,平淡道,
  “没有,我们和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往后见了面能笑着点个头就行,平日里不必惦记。”
  苏玉秀虽然不知道原因,但丈夫这么说了,必定是有他的原因,于是点点头,
  “好,我记得了。”
  温向平又要拉着妻子出门去。
  “干嘛去?”
  苏玉秀问。
  “和朝阳甜宝抓蚯蚓去!”
  温向平笑道。
  ……
  红薯这东西不仅高产,周期也不长,赶在天气转冷前,下的红薯秧子终于能收了。于是,第五大队的乡民们又忙碌起来,每日在红薯地里头刨出一筐又一筐的红薯,看着喜人的收获,乡民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这些就是他们过冬的口粮,产量这么高,就不怕挨饿了。
  红薯地集中在村中央的地方,那里的土是村里最肥沃,最连续广袤的,同样也是离山脚最远的。
  一天的劳作结束,乡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
  突然,一个妇人惊讶的喊到,
  “呦,刘艳,你瞅瞅,路上那个是不是你闺女啊?”
  刘艳尖声道,
  “咋可能!我家闺女跟着女婿去城里享福去了,咋可能在这儿了!”
  旁边的人也跟着瞧了瞧,说,
  “祥子,那好像就是你闺女儿啊,你仔细瞅瞅。”
  刘艳还要尖声反驳,走在他们前面的人已经听到了声音转过头来,那熟悉的面孔,赫然就是刘艳闺女儿――王玉兰!
  王贵祥夫妻俩看见真是自家闺女儿,连忙跑过去问,
  “你咋回来了?女婿呢?”
  “我――”
  王玉兰正要说话,又被刘艳拦住。
  “走,先跟妈回家,咱回家再说。”
  于是拉着闺女儿往家赶去,把好奇八卦的一群村民甩在身后。
  “咋就你回来了?女婿呢?”
  刘艳一进门就把瓶儿打发到院子里去玩,一屁股坐在炕上拉着王玉兰尖声问道。
  王贵祥坐在一旁恨恨道,
  “是不是女婿也成了白眼狼不要你和孩子们了?这个没良心的,枉咱家对他那么好――”
  王贵祥本来是很看不上他这个闺女儿的,毕竟是个不带把、不能给他老王家传递香火的。
  可王玉兰能嫁给知青出身、村子里头唯二考上大学的齐弘阳,给他长了那么多脸面,王贵祥平时也就对王玉兰态度稍缓一些。
  但自从村里头出了知青抛弃家里头跑了的事儿以后,王贵祥心里对他这个女婿就有些提防了。
  毕竟自家姑娘那副怂样,他都看不爽,他齐弘阳看着能顺心?
  可不管怎么说,王贵祥是绝对不希望齐弘阳抛弃王玉兰的,不然他又多两个拖油瓶不说,还少了能在村里头吹嘘的资本,怎么想都亏。
  因此此刻一见王玉兰一个人回来,内心的推测就似乎被证实了,于是王贵祥的语气格外不好。
  王玉兰喏喏道,
  “不是――爸、妈,不是这样的。”
  王玉兰艰难的插话道。
  “那是咋样的?!”
  刘艳眼睛一竖,尖声道。
  “说啊。”
  王贵祥也不耐烦的催促道。
  王玉兰脖子一缩,喏喏道,
  “城里花销太大了,而且还是在另一个城里头,我们身上一共就装了十块钱,弘阳还能住在学校,我只能在他学校附近租个房子住……
  “钱根本不禁花,我就在弘阳学校里找了份看宿舍门的工作,但是弘阳不让我干……”
  刘艳一听,恨铁不成钢的直戳王玉兰的额头,
  “你个傻丫头,你丈夫那是百里挑一第一批考上大学的文化人,怎么能有一个给人看大门儿的媳妇儿呢!你就不会找个别的干的?!”
  王玉兰喏喏,
  “可,可我只会种地…本来还想绣花拿去换两个钱,结果人家店里头都是机器做的,根本不要我这样的。”
  王贵祥听了骂她一句,
  “没出息的!”
  王玉兰缩了缩脖子。
  刘艳又问道,
  “那你咋回来了?女婿呢?”
  王玉兰说,
  “弘阳跟学校说了我们这情况,想申请一个居住家属房的名额。因为弘阳平时表现积极,成绩也好,学校就给批了,弘阳要上课走不开身,只能叫我一个人回来,想把瓶儿一起接过去。”
  刘艳松了一口气,不是女婿抛妻弃子就行。
  王贵祥拧眉问道,
  “来回车费他给你了么?你记得他在哪个学校上学么?记得路怎么走么?别是女婿诓你呢!”
  “没有没有!”
  王玉兰涨红了脸,连忙从上衣内兜掏出来一把毛票,
  “弘阳把他这个月的补贴都拿出来了。”
  “这还差不多。”
  王贵祥这才满意。
  “行,那妈这就去给瓶儿收拾衣服,你们明个儿一早你们就能赶最早的一班车走了。”
  刘艳说风就是雨,匆匆忙忙站起来就要去翻衣柜。
  王贵祥点了点头,语气柔和了一些,
  “那你早点睡吧,养好精神,瓶儿这么几个月没见你也想的不行了,晚上也好好和瓶儿说说话。”
  “诶!”
  王玉兰清脆的应了一声。
  于是第二天一早,王玉兰就带着瓶儿坐上了开往横城的汽车。
  刘艳殷殷目送女儿外孙女离开大河村远去。
  早起的村民路过看见了,调侃道,
  “刘艳,你姑娘外孙女儿是去享福去了,你这舍不得,把人叫回来呗。”
  刘艳啐了她一口,
  “我是那眼皮子浅的人嘛,我家玉兰瓶儿是要去过好日子的人,我怎么能阻拦她们。”
  那人又笑道,
  “那你家女婿咋不把你俩也接城里去?是不是不想理你们这两个老的啊。”
  刘艳瞪她一眼,
  “我女婿刚去城里,又要上大学又要养家,我咋能去给人家添负担。”
  那人笑道,
  “呦,看不出你还有这思想觉悟。”
  刘艳不理她,转身抓起锄头下地去了。
  ……
  听到喇叭里喊着“温知秋――温知秋是谁啊――温知秋来大队长办公室拿信”,温向平久违的享受到了一把信直接被分送到大队里的便利,一路去大队长办公室的脚步都十分轻快。
  看来这署了名确实就是不一样啊。
  不仅省了一番路途奔波,更重要的是省了八毛钱哪。
  一进大队长办公室,就看见赵建国坐在桌子后面一边捧着搪瓷杯子喝茶,一边翻着一本名册――上面记录着第五大队所有人的出工情况。
  赵建国看见温向平进门来,问道,
  “向平怎么来了?”
  温向平说,
  “赵队长,我是来拿信的。”
  “拿信?”
  赵建国怔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
  “哦――原来那个温知秋,就是你啊。”
  温向平但笑不语。
  赵建国从桌子上的一个篓子中翻出一封信来,递给温向平,随口一问,
  “这是你的原名啊?”
  温向平双手从赵建国手中接过信,摇头道,
  “不是。”
  赵建国没有再多问,只点了点头。
  温向平见状告辞,却正好碰见了正进门来的赵爱党。
  “爸――”赵爱党刚来口,就瞧见温向平,话到嘴边打了个弯,
  “平子来了啊。”
  温向平笑着颔首,
  “爱党哥,你和赵队长先聊,我地里还有事儿,先走了。”
  赵爱党客套了几句,侧身等温向平离开后,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还没走远的温向平隐约听到了“新烟斗”“认错”的字眼,但他没有窥探人隐私的爱好,于是加快了步伐。
  只是走出去没有十几米,突然一声重物被砸在地的声音响起。
  或许是那个搪瓷杯。
  温向平想,随即晃了晃脑袋。
  关他什么事,他还是快点回家去吧,妻子和孩子们还等着他回去挑红薯呢。
  真是甜蜜的负担啊。
  温向平摇头晃脑,肉麻兮兮的扯了一句。
 
 
第18章 
  等回到家,温向平就把信封拆开,里头是一封信、一张单子并一个小袋子。
  温向平展开信读道,
  “温知秋先生,对于您的要求我当然没有任何异议,您的作品值得我用时间和耐心去等待。跟信一起寄到的,是上一次那五个章节的稿费。
  “另外,我还随信寄去了一张邮票集,里面的每一张都是我亲手收集的,能否请您以后给我寄信时都使用这其中的邮票呢?我想要您亲手使用过的邮票,这对于一个忠实读者来说真是再好不过的礼物了。
  “罗家和敬上。”
  这罗副编还挺会说话的,明明是知他没钱买邮票才给他寄过来这些,面上还能把他捧的高高的,怪不得年纪轻轻已经做了二把手。
  温向平拿起小袋子,拆开以后,数枚精美的邮票被固定在一张纸笺上,数一数,一共有六枚。
  “爸爸,好漂亮哦――”
  坐在他身边的甜宝看见邮票惊呼道,随即小心翼翼的问道,
  “爸爸,我可以摸一摸它么?”
  “甜宝――”
  温朝阳不赞同的拉了拉甜宝,那么小巧漂亮的东西肯定很贵,万一甜宝不小心碰坏了怎么办。
  温向平摸摸甜宝和温朝阳的小脑袋,
  “没关系,爸爸也是第一次见这些漂亮的邮票,我们一起看,摸一摸当然也是可以的,只要不弄破就没有问题。”
  “甜宝绝对不会弄破的!”
  甜宝连忙保证道。
  “好――”温向平把两个孩子放在椅子上,自己站在他们的身后,一起欣赏着桌面上的六枚邮票。
  “这是什么,爸爸?”
  温朝阳指着其中一张问道。
  温向平看了看。
  邮票上,一条碧绿的河水蜿蜒在蓝天之下,两岸种满了枫树,枫树橙红似火,渲染成一片,连天边都染上色彩,左下角是油墨印着的“200分”字样。
  看来他也没说错,罗副编还真的挺有钱。
  温朝阳的手指头指在枫树上,温向平微微思索了一下,回答道,
  “这张邮票里面是枫城的标志景象,枫城座落在南省,南省在并城南边很远很远的地方,枫城之所以叫枫城是因为满城遍地是枫树……
  “你看,这条河两岸红似火焰,绚烂热烈的就是枫树。枫树在春夏的时候,还是像其它的树一样,都是绿色的。然而一到秋天,枫树就将它积攒了两季的能量通通释放出来,所有的叶片飞速转化成热烈的红色……
  “人们可以在树下铺一块布,拿出自己带来的食物,坐在枫树下,河流边,在微风拂拂,枫叶摇曳,波光粼粼下享受着食物的香气……”
  “哇哦――”
  两个孩子发出赞叹的声音,
  “整个城市都种满了枫树,等到秋天的时候一定很漂亮。”
  “爸爸,我们也可以去么?”
  “当然可以。”
  温向平颔首,眼神里满是笑意,
  “到时候我们一家六口人一起去。”
  “爸爸,这是我们的西山么?”
  温朝阳又指着一张邮票问。
  温向平仔细的打量了这张绘有山巅入云的邮票,想了想道,
  “不是的,我们家附近的西山虽然高,却也没有高入云端。
  “你瞧这山周围云雾缭绕,山上植被丰茂,还有仙鹤飞绕其间,应该是个有神话传说的地方。
  “再加上整幅背景呈赭黄之色,一派仙气禅意,在爸爸的印象中,只有蓬山最符合这般特点,所以爸爸觉得应当是蓬山。”
  前面说的还有几分道理,后面就全是瞎胡扯了。
  温向平之所以认得出来这山,完全是因为他曾去爬过这座山,还曾在山脚住了一个多月。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