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王唇角轻撇。琳琅真是个良善的女子,竟这般为明珠描补!她分明是:相貌艳俗,蠢笨不堪,完全看不出是月向宁的女儿!
皇帝陛下哦了声,略有所思的笑了笑。
太后倒是好奇的问了句:“皇儿怎么突然问起她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皇帝笑道,“最近朕收到东瀛特使的信,说是御木本家的公子看中了月明珠。想娶她为妻。”
元飞白大惊,险些跳起,被反应灵敏的琳琅死死按住!
“竟然有这等事?”琳琅娇笑。“只是我大明女子,怎好嫁与倭人?月家怕是不会同意的。”
“正是怕月家不同意,所以他才写信给朕,让朕与他作主。若是个无关紧要的女子,嫁了倭人也无事——”
“陛下!”元飞白忍不住道,“月明珠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女子!她在合浦极负胜名!是受妈祖娘娘点化庇佑的奇女子!一手斗珠的本事出神入化!陛下还记得您收到的金珠么?就是她在玲珑湾的请珠大会上开出来的!”
琳琅瞧着众人愕然的神情,尤其是黎王一脸见了鬼的模样,心中暗生疑窦:月明珠在京城时的名声竟差成这样?!
皇帝与太后俱吃了一惊,目光皆射向了琳琅。
琳琅含笑道:“表哥说得不错!这位月大小姐还曾在砗磲中开出了珠子呢!”
皇帝顿时来了兴致,击掌道:“这般厉害?难怪御木本要求朕赐婚呢!”
淳王对斗珠之事颇感兴趣,缠着元飞白问了半日。皇帝爱怜的听他们扯完了明珠的事迹后,太后发话了。
“这样的人才,可不能送给倭人!”太后皱眉。月向宁的女儿,她总要护上一护。
皇帝一时露出为难之色。
太后不悦的问:“怎么了?皇儿不会已经同意了吧?”
“不是。但是御木本话里的意思是,不得此女不罢休!”
“可笑!”太后恼道,“一个倭人,还敢威我儿不成?!”
皇帝眼带艳羡的道:“那倒不是。他说,御木本家族有一件稀世之宝。还是唐朝时传至东瀛的王羲之的真迹《平安贴》。”
此话一出,诸人的眼睛都绿了!
如果说有哪个国家最有可能收藏到王羲之的作品,除东瀛外不作他想!盛唐时期的东瀛,痴迷中原文化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大明宫都仿了,收集几件名家真迹带回东瀛算什么?!
“御木本愿以《平安贴》的真迹,换取月明珠下嫁东瀛!”皇帝兴奋的搓了搓手指。王羲之的真迹已经绝迹!若能得平安贴一观——”
这下子,连元飞白都怔了怔:“平安贴换月明珠?!值不值?”
黎王忍不住道:“若是真迹,用月明珠换平安贴,倒也是件划算的事。”
淳王也道:“御木本是东瀛的贵族。月明珠一介工匠之女,嫁给她,也不算亏。”
黎王笑道:“月明珠擅斗珠算什么本事?合浦就在那儿!没了她,珍珠又不会溜走!会做珠宝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她再厉害,比得过她父亲?”
回过神的元飞白长眉倒竖:平安贴固然珍贵无比,但月明珠也是独一无二惊才绝艳之人!怎能换给东瀛?
太后沉吟了会儿,微笑道:“就怕倭人作假。皇儿,先验过《平安贴》真伪再说。”
皇帝笑道:“是!总还要和朝臣们商量下才好再做决定。”
琳琅心中舒坦极了:任你再厉害,还不是只能嫁一个倭人!
元飞白面色青白,捏紧了拳头!
这日傍晚,清贵的翰林院门前。
与同僚说笑间走出翰林院的沈安和,回到家中后,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烧毁了信纸,沈安和嘴角一抹苦涩的笑。
明日的朝堂上,怕是又要迎来一场唇枪舌剑了!
第150章 沈安和朝堂力争
晨曦初亮,沈安和换了朝服,坐上马车,驶向紫禁城。
在六部及内阁大臣前,新晋的翰林编修沈安和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不足为道。但皇帝陛下却对他印象颇深。只因有一回陛下诗兴大发,唤了几位新晋的翰林聊起诗来。
宫庭诗词过于艳婉工整,沈安和直言不甚喜欢。诗中最美不过的,是意境,唐诗中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为何教人怦然心动,无限暇想?
意境到了,诗意自然也就到了。
皇帝对沈安和的这番点评颇为欢喜。问他:“沈翰林擅诗否?”
沈安和惭愧摇头:“不过,臣曾在合浦听闻过一首诗。请陛下鉴赏。”
山中寻寺僧,偶得云中桂。欲知岁何许?唯道香如故。
皇帝将后两句诗来回念了几番,叹道:‘“果然是意境至,诗意到啊。是谁所作?”
沈安和笑道:“陛下恕罪,此诗是一闺阁女子所作。臣不敢擅提她的名姓。”
皇帝闻言轻嘲他:“莫不是沈卿的意中人?”
沈安和的俊脸,顿时微红。极不好意思的咳了两声。惹得陛下大笑不止。
就这样,沈安和入了皇帝的眼。
早朝上,议过了政要大事。气氛有所轻松时,陛下抛出了倭人的求婚信。
黎王殿下语调平平的介绍了明珠在合浦的事迹与本事。倭人见猎心喜,愿以《平安贴》的真迹换此女下嫁。
原本还愤愤不平、撸起袖子准备大骂倭人的朝臣们瞬间变了脸!
更有人低声道:啊哟喟!《平安贴》啊,十个月明珠都换哪!
皇帝陛下笑意微露,这些老家伙,有谁能抵得过王羲之的诱惑?
好在言官们还算有些骨气,立即有人出列道:“陛下,那月明珠算是和亲?还算是我大明朝以人易物?”
皇帝一楞,神情有些尴尬起来:和亲也就算了,以人易物这种事传出去,可有损大明天威啊!
礼部尚书徐正启出列道:“这有何难?封月明珠为郡主,风光大嫁即可!”
皇帝含笑点头:里子面子都有了。
言官破天荒的没作纠缠,当即表示此计可行。
“只是倭人狡诈,我等还须确认《平安贴》的真伪才好行事!”
皇帝大笑道:“量他东瀛还不敢欺我大明君臣!”
陛下这话中之意,和亲是必然的。《平安贴》是可以君臣共赏的!
群臣大喜,纷纷颂扬陛下天威,大明强盛。
内阁首辅张虚华好笑又无奈的摇摇头:算了,这等无伤大雅之事,他就忍忍吧!不给陛下招惹不快。
皇帝正欲退朝,大太监递来一张条子。他搭眼一看,纸条上工整的写着半句诗:欲问岁何许?唯道香如故。
陛下皱眉:“沈卿?”
大太监点头。
皇帝倒是想听听他有什么话要说,便道:“唤他上来吧。”
沈安和大步入殿。
皇帝瞧着英挺俊俏的男子,面色稍缓:“沈卿,此诗何意?”
沈安和恭恭敬敬的道:“陛下曾问臣,此诗是何人所作。臣当时羞于启齿未曾相告。今日闻东瀛特使求赐婚一事,不得不向陛下道出真情。”
皇帝惊笑道:“什么真相情?和东瀛特使求婚有什么干系?”
沈安和抬头望着皇帝,眼底忧伤难掩:“陛下。此诗是臣前未婚妻所写。臣的前未婚妻,正是月向宁之女,月明珠!”
皇帝大惊:“月明珠曾是你的未婚妻?”顿了顿,“已经退婚了啊!”想着那首诗,不禁叹道,“原来还是个才女!”
沈安和眼见皇帝眼中一副:倒还真便宜了倭人的神色。心中揪紧。“退婚之事,是我沈家有愧于月家。”他毫不遮掩,坦然相承。“故,臣惊闻此事,不敢不挺身而出!”
皇帝不耐的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沈安和抛出了今天第一个问题:“陛下,诸位大人,下官敢问一句,东瀛人秉性如何?”
皇帝闻言,微微皱起了眉头。
朝臣中立即有人道:“倭人生性狡诈!无利不起早,见利忘义,实是未开化的一群蛮人!”
沈安和点头,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既然倭人无利不起早。那他们愿舍珍贵无匹的《平安贴》换一小小的民女月明珠,却是为何?”
朝臣们登时一怔,面面相觑。
内阁首辅张虚华略带讶异的瞅了眼沈安和:这小子,装乖卖巧了那么久,今日总算是露了锋芒了!又看向皇帝陛下,皇帝显然没想到沈安和有此一问,眨了下眼睛,才嗤笑道:“沈卿的意思是,月明珠此女的价值远胜《平安贴》?”
众臣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嘲笑声中,沈安和面色不变,静等诸人笑够了,才猛地拔高声音道:“陛下,但是倭人觉得,明珠的价值胜于《平安贴》!”
殿内忽的一静。
是啊!倭人素来狡猾精明,怎会做此亏本买卖?!
“所以,臣才觉得此中必有蹊跷。”沈安和目光烔炯的扫遍殿内群臣。“若不是《平安贴》有问题。便是那倭人认定月明珠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足以令他们舍弃《平安贴》!”
方才被《平安贴》砸得晕头转向魂不守舍的群臣们立时清醒了几分。
皇帝的脸色沉了下来。
百官惊诧:“难道一个小女子真那么厉害?”
沈安和躬身道:“请陛下一验证字贴真假,二查明月明珠之能耐,再作决断!”
皇帝淡淡的嗯了声:“字贴的真假是一定要验的。”
言下之意,如果字贴是真的,管她月明珠有多厉害,也是非嫁不可!
沈安和苦笑:这位皇帝陛下自负过头的性子啊!
首辅张大人终于开口:“陛下圣明,绝不会令倭人奸计得逞!”
皇帝的脸色顿时好转:“众卿所言都有道理。此事就这么定了。散朝吧!”
沈安和瞠目结舌,再要说话,却收到张虚华警告的一瞥,只能黯然退出大殿。
“沈编修真是长情之人。”张首辅走至他的身边,似笑非笑的扔下一句话。
沈安和惘然道:“张大人,何须嘲讽下官?”
首辅大人摇摇头,回首瞧了眼金銮宝殿,低声道:“急什么?”
沈安和微楞:怎能不急?
“咱们的陛下是精明之人。见不到《平安贴》他不会送人。东瀛送此贴至京城就需半载。还要明辩真假。这当中若是月明珠有个变故——”
“您的意思是,让明珠先行成亲?”沈安和心中刺痛,却也明白,这是最好的方法了。陛下再想得到《平安贴》,也不能不要脸面的令已婚妇人和离改嫁吧?
“但是咱们陛下不会料不到这些手段。”张首辅淡然道,“怕是给北海王的密旨,已经在路上了!”
沈安和拔腿就跑:要在密旨送达北海王之前,通知明珠尽快成亲!
张首辅拈着胡子瞧着他背影,摇摇头:“这么紧张月明珠,当初怎么就退亲了呢?”
宫内一角,元飞白几乎同时传出密信:明珠有难!务必保全。
太后瞧着宫中上方飞旋的信鸽,诧异的道:“没想到月向宁的女儿,竟有这般多的人为她奔走?!”
大宫女荣芝蹙眉问:“这事可要为难王爷了。”
“可不是!”太后神情忧虑,“月向宁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又是个极念旧情的孩子,莫不要为了此事,和皇帝再起龌蹉!”
荣芝苦笑:“只盼东瀛人手中的《平安贴》是假的吧!”
第151章 寒潮风波
不知京城风云暗起的合浦。
一日午时,明珠站在院子中,习习凉风吹过,她螺黛轻描的远山眉愈来愈紧。
贝娘匆匆的跑来道:“明珠!”
明珠心中咯噔一记:出事了!
“明珠!”贝娘惊慌的道,“池里的河蚌这两日死了不少!”
贝娘为了养好这些珍珠蚌,没少费心思。请教了吕立行后,经得明珠的同意,从外边引了活水进池塘。眼见珍珠蚌们相安无事,不料近日却发现河蚌相继死去。
明珠剖开一只死蚌:没有任何病变的情况!她心下惊骇,不再迟疑的奔向自家的作坊,急唤道:“父亲,合浦将有寒潮来袭,北海危矣!”
月向宁大惊失色:寒潮?!
明珠喘着气道:“我不敢百分百的确定。但是连河蚌都冻死了,可见此次寒潮绝计不小!父亲,通知钟县令吧!请他速速报之北海王!”前世,明珠曾经有过相似的经历。那一场惊人的寒潮涌向她的珠场之前,不断的有小部分体质较弱的母贝及海鱼先行冻死。她当时没有在意,后来才发觉,那是寒潮的预警啊!
其他人若说有寒潮将至,钟县令或许不以为然。但是月明珠说有寒潮来袭,钟县令及府衙上下无不重悚然!
实在是此女得娘娘庇佑之名太过深入人心。众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钟县令知会了其他同僚后,带着向宁父女直接奔向北海王宫。
一连串广西境内最高级别的会议便在北海王宫内拉开了序幕。
“玲珑湾开采已近尾声。其他珠池的珠蚌也就罢了。望断池养了二十年。这次如果再出差池,陛下绝不会轻易放过我们!”
钟县令懊恼不已:因为金珠的事儿,他任职期满后升职已是铁板定钉,没想到老天不给脸,居然送个寒潮给他!
寒潮过境,性喜暖水的珠蚌在劫难逃!那些珍珠,若不能及时采捕,坏在烂肉里,可是天大的罪过!
“前阵子陛下有意开采望断池。但是旨意一直没下来啊。”冯知州颇有苦恼之色。
北海王磨梭着指间的紫晶戒指:“本王若此刻上书,再等陛下下旨,寒潮早已肆虐北海。”他果断的道,“开采望断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