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阳理直气壮:“我是小孩子。”
“就是就是,是不是男人啊,哪能整天跟女生一块玩。”说着江一白就推着晏洋往外走:“小清嘉,跟他阿姨说一声,人借用一下。”
晏洋发恼,可在许清嘉笑盈盈的目光下,又发不出火来,只能被江一白生拉硬拽着往门口去。
“你们好好玩,江小白,别欺负人啊。”许清嘉笑眯眯的。晏洋性子冷有点孤僻,江小白就是颗小太阳,两人要是交了朋友,晏洋也许能开朗一点。
江一白不高兴:“我是那样的人么。”
晏洋望了望许清嘉,最后垂着眼顺从地跟着江一白离开。
许家阳如释重负,夸张的松了一口气。
“小东西,你跟江小白说什么了?”许清嘉捏捏他的胖脸蛋。
许家阳眼珠子乱转,生硬的转移话题:“姐姐,我要开始滑了。”
“你先一只脚滑滑看,两只脚有点儿难控制。”许清嘉建议,本来双排轮不如一排轮好学,两只脚一块话,难度系数略大。
许家阳从善如流,坐下来脱鞋。
许清嘉则去里面告之叶胜美,晏洋被江一白‘借走’的事,听她话头,他们在余市租了一套房子,要待一两个月。既然要留这么久,想来她乐意晏洋交个朋友,何况江一白本来就是他们那个圈子的。
果见叶胜美满脸都是笑:“他们同龄人一块玩正好,我有事要忙顾不上他,还怕洋洋一个人孤单。”
她这次过来一陪晏洋找许清嘉,二是带他请葛老大夫调养身体,三则是打算在余市开个分厂。
因为江平业这个一把手的缘故,余市经商风气和政策在全国都数得着,比起首都更是宽松不少。首都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保守派在旁虎视眈眈,行事难免束手束脚,想做大很难。所以像她这般有心从商的纷纷往外发展,她就是在上海办的厂,眼见利润丰厚。便想再起一个摊子,正好出了晏洋这茬子事,遂把目光放在了余市,这次过来也是考察。
传过话,许清嘉便出去看着许家阳学滑旱冰,期间摔好几跤,小家伙也不哭,叫两声再爬起来继续学,等春风满面的许家康回来时,许家阳已经滑得像模像样了,小孩子的学习能力就是强。
许家康接住兴高采烈滑过来的许家阳,夸了好几声才问:“哪来的鞋子?”
许清嘉便简单说了下叶胜美和晏洋拜访的事,朝里头抬了抬下巴:“在谈蚕茧买卖,一直谈到现在。”
许家康看了一眼,皱了皱眉头,真够巧的,到了余市还能遇上。正这么想着,听见后面传来动静,转身便见江一白和晏洋一前一后地走来。
江一白手舞足蹈的说着什么,看得出来,心情很好。
“康子,”江一白抬手打招呼,走近后打趣:“你小子居然舍得这么早回来。”
许家康看看满头大汗还未干的江一白,再看一点汗都没有的晏洋:“打的怎么样?赢了还是输了?”
江一白得意地一抬下巴:“你说呢,”又高兴地一拍晏洋的肩膀,眉飞色舞:“没想到他深藏不漏,三分球投的那叫一个准,就是体力不咋地,打了半场不到就不行了,要不然我们能赢他们二十分。”
“你不行啊,你这体力可得好好练练。”说着江一白又要去拍晏洋的肩膀。
晏洋皱眉走开几步。
江一白拍了个空,讪讪然。
许家康看着晏洋:“没看出来啊,还是个高手,有机会一块打球。”
晏洋问:“什么时候?”
许家康一怔,他就是随口这么一说,只得含糊道:“这还说不准,有空约你。”
晏洋便点了点头,又去看许清嘉。
许清嘉笑了笑:“原来你篮球打得这么好。”江一白的技术她知道,他夸好的,那肯定不差。
晏洋眼睛微微发亮:“为了锻炼身体,我学过两年。”医生让他多运动,后来他觉得没意思,又丢开了。
“打篮球对身体是挺好的,还能长个儿。”许清嘉笑道。
晏洋点头:“我以后会经常打的。”
许家康挑眉,臭小子。
又过了一会儿,叶胜美和许向华谈好了正事,约定时间去看货。
许向华依礼请叶胜美吃饭,无论是叶胜姨甥俩携带厚礼而来,还是目下两人刚谈成一笔生意的关系,他都该略尽地主之谊。
“今天就不打扰了,我们还有其他事。以后会有机会的。”叶胜美很洋派地与许向华和秦慧如握了握手。她担心待得久了,晏洋露出什么来,引得许向华他们多想。
这次过来,她特意带了一位心理医生,就是希望能趁这个机会治好晏洋的心理问题,有所改善也是好的。他还这么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不能就这么毁了。
一听要走,晏洋脸就拉了拉。
叶胜美笑道:“这孩子还乐不思蜀了,”轻轻拍了下他的胳膊:“咱们还要再这儿住一阵呢,以后你们有的是机会一块玩。”
晏洋复又高兴起来。
可等他第二天拿着商场里新买的篮球过来时,看到是许家紧闭的院门。
晏洋一张脸霎时阴沉下来,送他过来的司机心头紧了紧,连忙去邻居那一问,才知道许家人早上六点多便开车回了乡下。
司机赶紧告诉晏洋,末了小心翼翼道:“大概没几天就要回来了,他们家大小子明年就要高考,这个暑假要补课。”
晏洋脸色略缓,闷闷地坐进车子里。
左等右等,总算是把许向华、秦慧如和许家康等回来了。
秦慧如明天就要去学校给黄教授打下手,许家康倒是还能再玩几天,只过几天的话就得自己坐客车回来。许向华要和叶胜美去万县看蚕茧,这一阵不会回三家村。他懒得折腾,便跟着一块回来了。
对此许清嘉表示:呵呵。
说那么多废话干嘛,不就是想回来跟女朋友约会嘛。
有女朋友了不起啊!
整天撒狗粮!
撒狗粮的许家康笑眯眯对晏洋道:“嘉嘉他们在老家陪奶奶。”
“什么时候回来?”
“大概开学前吧。”
晏洋想问老家在哪,话到嘴边强忍了回去,问他:“你打球吗?”
“我今天有点累,就不打了。”许家康也把改天两个字咽了回去,跟他说改天,这家伙可能会问是改哪天。
许家康发现晏洋有点儿不通人事。
晏洋哦了一声,转身就走。
许家康哼笑一声,这家伙果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说什么找他打球,根本是来找妹妹的。
这小子眼光不错,可惜注定没戏。
别说许清嘉才十三岁,就是二十三岁,许家康也不同意,单冲他那个强势的妈,足够一票否决。
话说回来,妹妹以后该找个什么样的男生?像他一样的就不错。
自我感觉棒棒的许家康肯定地点点头,随手关上门。
第103章 第一零三章
叶胜美出神地坐在书房里, 面前的烟灰缸堆满了烟蒂。
晏洋一身黑气的从许家回来, 她问他怎么回事,这孩子理都不理她,径直回了房。
叶胜美忧心不已, 连忙去喊王明华。王明华三十来许, 近两年便是她在负责晏洋的心理辅导。
给了叶胜美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王明华便进了晏洋的屋子, 到现在还没有出来。
叶胜美掸了掸烟灰, 忽的苦笑,这孩子啊,就是来讨债的。
看看她姐, 就是老一辈也夸她精明能干,巾帼不让须眉。
男人踩到她底线了, 毫不犹豫的离婚。得知晏明礼这个畜生当年对晏洋的遭遇视而不见, 就把人给摁在柜子里关了两个月,关的他都要不正常了,才让他一无所有的滚出京城。
干净利落, 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
可一遇上儿子的事, 便六神无主。
一物克一物,孩子生来就是克父母的。
叶胜美觉得自己以后还是别生孩子的好,晏洋只是她外甥, 她都给愁成这样了, 这要是亲生的, 自己非得被他给逼疯了不可。
胡思乱想间, 门上传来‘笃笃’敲门声。
“请进。”叶胜美一把掐了烟,又起来开窗通风。
王明华皱眉,扇了扇风:“你这是抽了多少烟?”
“对不住啊,忘记开窗了。”叶胜美把窗户开到最大。
王明华无奈的摇了摇头,在她对面坐了。
叶胜美给她倒了一杯水:“洋洋怎么样?”
“情绪已经稳定下来,”王明华双手交握,食指轻轻点着手背:“我跟他说,他要是再这样动不动就是发脾气甩脸,如果被小姑娘看见了,人小姑娘肯定会害怕。就是被小姑娘家里人见了,也要觉得他脾气不好,不敢让自家孩子跟他玩。所以他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实他最近已经好了许多,我问过瞿叔,他是上了车以后才变脸的,证明他有了控制自己情绪的自觉,这是一个好兆头。”
王明华又笑了下:“他居然还跟我说要跑到乡下去找小姑娘。”
叶胜美捂了捂额头:“从首都追到余市,再从余市追到乡下,他再这样下去,只怕许家得把他当狼防着。”
“我就是这么跟他说的,他要是追的这么紧,人家里长辈肯定要生气,毕竟小姑娘才多大。她家里人一生气,可不就要想方设法隔离他。”
叶胜美笑:“又是老一招。”当初许清嘉离京的时候,就这么安抚他的,哄得他考完了中考。
王明华飞她一眼:“招不在老,有用则行。我还劝他以后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越过那道线,毕竟对方是女孩子。我看他那样子是都听进去了,洋洋这孩子聪明的很,他只是有时候钻了牛角尖,转不过弯来。可只要一跟他提这小姑娘,他就能想明白了。”
叶胜美好气又好笑:“我们苦口婆心怎么说都没有用,一搬出那小姑娘来,就跟圣旨似的,邪了门儿了。”
王明华道:“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两份快乐。一个痛苦,两个人承担,就变成半个痛苦。”她斟酌了下才道:“在他心目中,这小姑娘就是和他一起承担痛苦的人,他们是一个战壕里的革命友谊,咱们能跟人家吗?”
王明华转了转水杯,若有所思:“其实我还有点怀疑,在他潜意识里,他是不是那小姑娘当成了年幼胆怯的那个自己。而他自己则成了一个保护者,你们应该也发现了,洋洋其实并不害怕黑暗逼仄的环境。”
叶胜美怔愣半响,良久才抹了一把脸,注视王明华:“这是好的还是坏的。”说着她苦笑了下:“之前我还觉得是好的,有个人能牵动他的情绪,可现在我有些害怕了,他喜怒哀乐都跟着那小姑娘走。”
王明华默了默:“这还得看怎么引导,目前看来是好的,他愿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愿意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接触别人。
你看,我们建议他融入那小姑娘的朋友圈,他便主动跟江一白做朋友,这是个好现象。友情是一剂良药,尤其是对洋洋这种情况来说。交的朋友多了,他的世界自然而然就会丰富多彩起来。”
望着忧心忡忡的叶胜美,王明华笑了下:“洋洋其实很单纯,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人是群居动物,他一个人孤单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伙伴,当然想紧紧跟着。等他交到更多的朋友,慢慢打开心房,他对这小姑娘的依赖就会逐步转淡。”
叶胜美若有所思,半响笑道:“要这样,那再好不过。洋洋就拜托你了,辛苦了。”
王明华笑:“我可是拿着薪水的。”
叶胜美便也笑了。
~
这一年的夏天,余市发生了一件大事,轰动全国。
江平业去年在市内挑了十二个公社试点土地改革,试验包产到组,包干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哪一种方式增产效果最好。
今年夏天,每个公社交出自己的答卷,收成队不如组,组不如户。
尤其是实行包干到户的红河公社等三个试点公社,粮食产量比去年增长了37%。特别是红河公社,因为养殖户众多,粪料充足,增产42%。
江平业安排报纸对这个成绩大书特书,还专门报到中央,杨公批示推行三年看看。
一下子,余市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不只市内省内甚至全国都在讨论双包到户的正确性。
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江平业已经在整个余市推广双包到户。
市委里不乏人想阻扰,觉得江平业在开历史倒车。然而下头的公社纷纷主动申请实施双包到户,产量说明一切。
老百姓可不管你开不开倒车,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吃饱喝足还有闲钱耍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