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七零年代——缓归矣
时间:2018-08-03 09:07:25

    老太太心里咯噔一响,嘴里哦哦两声,拿了一块西瓜给她,“吃点西瓜。”瞧着又没考好,成绩没出来,可估分总有个数,老太太暗暗叹了一口气,想起了女儿许芬芳,那丫头考了三次都没考上。
    考不上就考不上吧,闺女在邮局干得挺好的,现在坐办公室当领导了,也不比那些大学生差。大孙女有个当师长的爹,将来总差不了。如是一想,老太太宽了心,开始关心许家磊,“磊子学校找好没?”
    十七岁的许家磊长得高高大大,模样随了许向军,闻言笑起来,“奶奶,就在部队高中那。”
    “那挺好的,你……”老太太顿了下,孩子读几年级来着?她给忘了,果真是老糊涂了。
    许清嘉瞧着老太太脸色尴尬了下,连忙接过话头,“小磊开学就是高三了吧?复习班报了吗?”
    许家磊点头,“已经报了名,18号就去上课。”
    孙秀花赞赏的看一眼乖孙女,对许家磊道,“最后一年了,可得加把劲。”
    “奶奶,您放心,我会努力的。”许家磊笑呵呵道。
    恰在此时,外面传来一道爽朗的声音,“康子,人我约到了,明天吃个饭怎么样?”
    孙秀花满脸都是笑,“是一白来了,”又对许向军道,“你见过的,几年前他还来村里过暑假。”
    江一白才发现客厅里都是人,一眼看过去,立马扬起笑脸,“叔叔好。”他是见过许向军父子几个的,又看了看旁边的许文诗和许家磊,依稀还有点印象,“弟弟妹妹好久不见,都长这么大了。”
    
    第188章 第一百八十八章
    
    江一白是过来看望白老先生的, 在老先生那坐了会儿, 脚尖一拐便来找许家康。
    近来, 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锦衣’系列女装的仿款, 价格更便宜,不可避免对‘锦衣’造成了恶劣影响。
    服装设计的抄袭借鉴之风, 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都屡禁不止,大牌小牌都牵涉其中, 维权也是出了名的困难, 很多时候只能哑巴吃黄连。这种情况在八十年代中期只有更严重,时下法律制度更不完善, 尤其是商业领域。
    近一年, 光官司许家康就打了三场,两胜一输,胜了的两场,对方赔了钱之后照样明目张胆的复制,直接买了样衣回去照着生产,罚的那点钱对于利润来说九牛一毛。
    对此, 许家康搓了一肚子火, 感情他费尽心思重金组建起来的设计团队是替他们养的,可再气也没用, 市场环境就这样,只能想方设法应对, 差点就想打价格战。
    价格战, 许清嘉是不支持的, 门店和团队运营的成本摆在那,打价格战是不智之举,赢了也只是一时的。
    这价格降起来容易,之后再想涨回来可千难万难,便宜货这个标签,贴上去后哪是那么好撕的。
    许清嘉的建议是加大宣传,打造品牌。凭什么让人家花几倍的钱买一件差不多衣服,因为你的衣服上有附加值,也就是所谓的品牌溢价。
    这些,许家康当然懂。他自己就经常买进口货,其中一部分产品品质上并不比本国的产品优越,但是价格却高了好几倍,不就是图一个名牌说起来有面子吗。先敬罗衣后敬人,世情如此。所以他才会在三年前就开始经营专卖店,走精品女装路线,力图打造品牌,这几年的利润也证明他这条路是对的。
    有了方向,接下来的事情好安排了。广告牌,报纸,电视广告……放了一回血。眼下对于广告很多人还很陌生,导致的结果就是广告费不高,所以从性价比上来说还不错。买一件‘锦衣’在年轻姑娘们中间成了一种时尚。
    这些广告主要投放在广东,辐射东南几省,锦衣的大本营在那。不过许家康不是要向北发展了吗,自然要打入北方市场。这一回他瞄中了央视,央视全国都能接收到。
    奈何许家康捧着钱也找不到门路,政治中心的弯弯绕绕远胜于沿海省份,只得求助江一白这条地头蛇。
    “最近台里想从英国引进一部纪录片,可是经费不足,瞿主任正头疼的要命。”江一白伸手比划了一个数字:“不过我觉得谈一谈总能少一点。”
    许家康沉吟了下,笑:“只要给我的时间段和时长合适,这个赞助费我能出。”
    江一白啧了一声:“有钱人啊!”
    许家康便笑:“只要你下海,这点钱对于你来说都是小意思。”得天独厚的优势摆在那。
    江一白摆摆手:“饶了我吧,我还是当我的建筑工人去。”又道:“那就明天下午了,我给人回话去了。”
    “就在建国饭店怎么样?”虽然这两年新开了不少餐厅饭店,但是依旧没有掩盖建国饭店的风光,它仍是本地数一数二的高档饭店。
    江一白无所谓:“行啊。你那广告拍好了吧?”
    许家康点头:“都弄好了,”想了想道:“那边也没播放设备,我可以拿一些照片过去,先让瞿主任过过眼。”
    江一白:“这个好,你们这演员挑的挺好,姜雪现在都快红透半边天了。”
    许家康笑:“嘉嘉眼光好。”
    “谁让我有火眼金睛呢。”许清嘉笑眯眯道,姜雪两年前还只是个稍微有点名气的女明星,签了合同的第三个月,因为一部《木桥上面》爆红。她还知道,这姑娘能火十几二十年,这可是她为数不多记得几个当代女星。话说回来开个娱乐公司好像也挺不错的。
    “姜雪的《金色阳光》马上就要播出了,要是这个广告再顺利投放,‘锦衣’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名气。”许清嘉喜滋滋的说道。
    江一白听得一头雾水。
    许清嘉:“《金色阳光》的很多服装都是‘锦衣’赞助的,里面还有几场戏是在广州的店里拍的。”剧里的女主可是锦衣的忠实顾客,由她口中锦衣出现的次数就有三次,还不包括其他角色的。
    这年头,剧组穷的很,不像后世大把的人捧着钱来赞助。他们愿意提供服装,人家求之不得。互惠互利,完美!不过她觉得那位大导演已经琢磨过味来,下次这么好的事情可能遇不上了。
    “这个广告打的厉害。”江一白竖了竖大拇指。
    略说了两句,江一白便告辞,他不知道许向军他们来了,要不也不会进来,电话里又不是不能说。
    孙秀花客气的留了两句。
    江一白笑嘻嘻的说道:“我还有事呢,许奶奶,过几天我再来啊。”
    孙秀花乐呵呵地道好,抓了一包枸杞和红枣塞给江一白,这些是许向军从新疆带来的,比别处的好一些。
    知道推不掉,江一白也不客气,在许家,他向来不知道客气两个字,打了招呼拿着东西走了。
    “你们明天约了什么时候,事情要紧吗?我本来想带你去几个战友家里走走。”许向军看了看许家康,之前他在那边鞭长莫及,如今过来了,自然要给儿子铺铺路。
    许家康回道:“约了下午,托了小白才约到了,不能改期。”
    许向军不由多问了一句。
    许家康简单说了下,也不是什么秘密。
    许向军点点头:“那你上午跟着我走走。”
    许家康顿了下:“成。”
    许向军带着儿女在槐花胡同吃了晚饭,一直坐到近九点才离开。久别重逢,母子父子之间自然有话说。
    不由的许清嘉想起了自己的爹妈,要七月二十号,他们才能过来,当老师的就是比学生晚几天放假,不过和秦慧如在首都时比起来,空闲多了,起码寒暑假正常有了。
    “许文诗找你说什么?”洗好澡从浴室出来的许家康见许清嘉坐在秋千架上,走了过去。
    许清嘉抬眼望望他,一时倒吃不准要不要说。
    许家康笑了下,在旁边的石凳上坐下,声音笃定:“小白。”
    好吧,合着都是明白人,许清嘉无奈的笑了下。吃过晚饭,许文诗就找上她,拐弯抹角的打听江一白,她那点心思,许清嘉哪里看不穿。
    这都多少年了,这姑娘怎么还对江小白,念念不忘,这小子给她灌了什么迷魂汤。
    许家康似乎看穿了她的腹谤,失笑:“小白行情好着呢。”模样俊、学历高、脾气好,一度许家康想过撮合两人,哪想杀出个韩东青,委实遗憾。
    许清嘉细想想,可不是,这家伙打初中到大学都是校园风流人物,多少姑娘曲线救国,都有人曲到她这儿来了。
    许清嘉蹬一下脚,秋千荡了起来:“那是因为她们都没透过江小白金玉的外表看到他逗逼的本质。”
    许家康笑笑:“许文诗那边不用理,话都没说过几句,也就是一时鬼迷心窍,碰几回钉子就清醒了。”
    许清嘉点点头,她本来就没想管,一直都是装傻充愣来着。
    “不早了,回去睡觉吧。”
    “等一下,”许清嘉叫住他,憨态可掬的开口:“去满洲里的时候带上我呗,让我去长长见识。”吃饭的时候,许家康和许向军说起,他八月份打算去满洲里看看,他一个哥们三月份跑那边去当倒爷,吹得天花乱坠。
    许家康斜她一眼:“去看韩东青?”
    许清嘉立刻摇头,义正言辞:“看他干嘛,我就是从没去过内蒙,想去开开眼,风吹草低见牛羊,想想都美。”
    “那边乱的很。”
    “我在市里待着,又不去边境。”许清嘉反驳,声音掺了蜜一样:“这好不容易放假了,我去旅个游怎么了。别欺负我见识少,我有朋友去玩过”
    许家康竖起一根手指头摇了摇:“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苏州园林,好玩的地方多了去了,还能带着四婶和阳阳一块玩。”
    “暑假那么长呢!”她刚刚已经安排好了,七月底花一周陪家人出去玩一趟,八月份再跟着许家康去满洲里浪。
    “没戏!”许家康说的斩钉截铁。
    许清嘉打了个唉声:“我好伤心啊,我得回去哭一场。”
    许家康哭笑不得。
    
    第189章 第一百八十九章
    
    况且况且的动静中, 许清嘉托着下巴望着窗外, 山峦快速往后退, 唯独草原连绵不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她终于坐上了这趟从首都出发经满洲里至莫斯科的国际列车。这一趟列车每周开一个来回,历时六个昼夜。车上很有一部分乘客是二道贩子, 俗称‘倒爷’。
    在八十年代初,‘倒爷’就已经活跃在中苏边境上, 因为特殊的制度政策, 苏国内部重工业产品过剩,轻工业紧缺。而国内随着改革开放, 发展最快的就是轻工业, 尤其是服装鞋帽这一领域。
    边境线上的百姓发现这一点之后,便偷偷带着轻工业品过去换成卢布换成美元换成原料和工业品,换一切他们觉得划算的东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边境一带的村庄里几乎村村都有人在对面做生意,蚂蚁搬家一样,勤勤恳恳的来回运输。
    许家康那哥们孙喆老家就在满洲里, 家里人是最早一批做倒卖生意的, 如今已经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
    孙喆一个劲儿的拉许家康入伙,就是看中了许家康背后的许向华。嘉阳贸易手上有的是好东西, 运输线也是现成的。
    孙喆想和许家康合作,许家康提供货源再把东西运到满洲里, 他自己手里有苏方买家也有特殊的边境运输通道, 取长补短, 互惠互利。
    所以许家康这次过来是有任务在身,为表诚意,他还带了一车厢的皮鞋,是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国营厂那低价收购来的,八十年代中期,一部分国企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步履维艰。
    在这一趟列车上,包下整个车厢运货并不少见。财帛动人心,所以列车上的巡逻人员也明显更多。就是这样,许向华还安排了五个身手矫健的退伍军人随行,加上许家康的助理,并兄妹俩一行八人。到了那边,自有孙喆派人来接,孙家在当地也算得上地头蛇。
    “还有半个小时就到了,准备下。”许家康提醒了一句。
    许清嘉把桌上的东西都收起来装进箱子里,快下车的时候戴上鸭舌帽。
    一下车迎面而来的就是喧闹声,充斥着各种方言,一眼看过去都是大包小包的旅客,这里的大包小包多半不是普通行礼,而是货物。还有很多人会直接坐着列车进入苏国,不过这些人带的货物都不会多,都是座位下行李架上的几麻袋,太多的过不了关。
    站台上等候多时的孙喆带着人迎上来,寒暄了一句,立马招呼人搬东西,火车停留时间有限。
    等把货物都搬下来了,孙喆才有空招呼人,“这是我女朋友吉雅,”接着对吉雅道,“这是康子,这是他妹妹清嘉。”知道许家康会带妹妹来,所以他把自己女朋友也带来了,正好做个伴。
    孙喆是许家康的室友,之前许清嘉去中大玩的时候,和他的室友们都打过照面。
    许清嘉笑容可掬的扮演乖巧妹妹,“孙哥好,吉雅姐姐好,给你们添麻烦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