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通过近一年多的复习,在短时间了就掌握了新资料上的知识,就将资料分享给了小伙伴们,面对他们不懂的地方,还会温故知新给他们复习一下。
大家的学习热情十分高,这么短的时间里,想要捡回放下多年的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这个机会多么难得,很多人都怕只有这一次机会了,所以格外珍惜,即使熬夜看书也在所不辞。
恢复高考的消息不仅带来了学子们的希望,也让大家看到了很多乱相。
因为这个突然又可贵的消息,打破了很多表面的平静,让很多看似已经扎根到了农村,内心还是不平静的婚嫁到本地的知青们行动了起来。
他们有一部分“疯”了,抛弃家庭,不顾身体,也要抓住这棵稻草。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12月10日很快就到了,这是高考的第一天。
第83章
苏怡莹和江燕一早就起了床,宿舍里与她们俩一起参加高考的还有王敏柔, 她平时就是个爱看书的, 在宿舍常常手不离书。
对于她来说, 高考恢复实在是个好消息, 很多中学的知识她还有点印象, 而且因为平时常常在宿舍看到苏怡莹和江燕在看高中的课本,被她们带动,也跟着看了点。
今天一个宿舍6个人有一半的人去参加高考,这在纺织厂是不多见的, 很多报名考试的都是考进来的外地知青或者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高初中生, 这些人在厂里所占的比例不大。
三人先去了食堂吃早餐,这早餐还是江胖子知道苏怡莹和她的小伙伴要考试而特意准备的,用油条和白煮蛋凑成了一百分, 三人都有份。
看到苏怡莹她们的早餐, 今天也去参加高考的同事们纷纷要求也要这样的早餐,吃了求个安心。
带着江胖子的祝福, 苏怡莹三人走出了纺织厂, 陈一遇已经在厂门口等她们了,四人不急不缓地走去考点, 考点离纺织厂不远,是万县的中学,一个县的考生都在这里考试。
考点大门还是紧闭,但门外已经等待着很多人了,很多都是成群结队一起来的, 脸上既期待又带着面对考试的紧张和忐忑,苏怡莹还看到了小许村的知青们,基本都来了,除了已经出嫁到小许村多年的知青。
他们看到苏怡莹一行人,连忙招呼他们过去,肖芳望着挪不动步飞人群感叹道:“没想到这么多人参加考试啊。”
,
他们虽然知道这个消息会让学子们疯狂,但看到考场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时,还是止不住的惊讶,同时也因为比预想中更多的对手而加重了紧张感。
楚江悠悠然地挑了下眉:“不管多少人,我们已经比他们提前准备了很长时间。”眼神似乎有深意看着苏怡莹。
苏怡莹在这样的目光下下意识地一缩肩,躲进了陈一遇的身侧。
当了老师开朗很多的钱珍珍感激地说:“对啊,好在苏怡莹你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看书,时刻做好准备,不管是招工还是扎根农村都少不了知识,这不当高考的机会来的时候,我们就抓住了。”
其实苏怡莹没有提醒整个知青点的人看书,毕竟人也有个关系远近的区别,她只不动声色的提醒了几个走地近的知青,而且是以自己就是平时都会看书,才会抓住招工的机会考上了纺织厂作为例子来说服他们。
楚江只是个小意外而已,他看起来就是个有背景的人,从他的衣服用品和行为举止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底气,即使不参加高考过不了多久也可以自己回城。
他只是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女知青竟然都爱起了看书,以前下工就是坐着聊聊天,走着聊聊天,猛地一天,忽然都拿起课本聊起了学习,楚江就忍不住去问了问。
原来是苏怡莹以自身考上纺织厂为例,给她们洗脑,平时有机会就多读书,积累知识,才能抓住机遇,虽然听起来很正常,但楚江莫名觉得苏怡莹这一举动有所不同,但读书也没有坏处,他也就没再想。
直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楚江才发觉苏怡莹那时的作为确实有点奇妙,似乎比他们更早知道了什么,现在已经提前开始看书的他们,真的是更有可能抓住这个机遇。
大家没聊多久,考场的大铁门就在考生们的期待中徐徐开启了,似乎里面有一道曙光在召唤着众人,大家都开始涌入考场。
苏怡莹和陈一遇不在一个教室考试,但小小的一个中学,离的都不远,陈一遇看到她眼里微微的紧张,放柔声音安抚道:“没什么好怕的,快进去吧,考完了我都在这里等你。”
苏怡莹看着他漆黑如墨的眼神,似乎藏着一片醉人的星空,让她的心蓦地一顿,定了定神才从男色中回过神,什么紧张啊,害怕啊,她统统忘掉了。
两天的时间就在紧张和充实的考试中度过了,第二天下午结束了考试,小许村知青们就相聚在纺织厂食堂,一起聚餐。
说起这次高考,大家都是纷飞的思绪,有期待得以实现的欢喜,也有仍然沉浸在考试中的知足,还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
苏怡莹舒心地撑着下巴看着大家聊着天,对这个时候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而且前段时间苏父苏母已经被放回家,工作也恢复了,苏怡莹经过思考准备报考春市大学的设计专业。
自己又感兴趣,还有制衣和绣花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的审美熏陶下,她对如今被压制的服装有很大的野心,想要唤起被压抑的审美,想想就很有期待感。
大家在桌上聊起了这次考试,江燕期期艾艾地说:“我有些题目明明会做,但在考场的时候就想不起来,考试一结束就记起来了。”苦恼地拉着自己的小辫子。
苏怡莹安慰道:“再拉你的头发都被你扯掉了,考试结束了就不要想这么多,考试的时候都很紧张,作对的题目想着想起来的可能会不确定了,这两天这么累,今天就好好放松一下啊。”
钱珍珍也安慰江燕说:“我们还提前看了书了,大部分我们都会做,我还看到考场很多人大部分试卷都是空白的人。”
说起这个,大家都很有话说,因为备考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很多人都是毕业了几年,对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要他们从新复习一遍,谈何容易。
而且这些备考时间也不是完全可以复习的,很多人都是有工作,更甚者还有家庭小孩,他们只能挤出时间来复习,就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都听说有很多考生病倒了。
营养不良,熬夜看书,工作劳累造成了很多人没有很好的复习,每场考试结束后,都可以看到很多在抹泪的身影。
如此来之不易的机会,大家都想好好把握住,因为处在这个时代的学子已经怕了,他们不知道这是不是唯一一次的机会,他们等了10年,已经等不了了。
聊着聊着,他们聊到了小许村本地出了名会读书的许舒林和许兰心,他们都是小许村少有的读完高中的学子。
许兰心因为谋害苏怡莹,被安排去偏远的山区进行改造,因为有过案底,这次高考她连报名都没有通过。
肖芳说起许兰心家人在求段队长给她报名的时候,有点不忍,因为同为学子能体会到连报名资格都没的崩溃,但更多的是解恨,如果不是苏怡莹自己机智,现在苏怡莹不仅可能会错失高考,还可能连命都没了。
所以看到段队长严词拒绝了许兰心家人的请求,板着脸表示按规矩办事后,看到的知青们都舒服多了,不能因为是本地人就可以任意欺负知青,苏怡莹可是他们知青的一员啊。
而许舒林倒是参加了高考,而且他就是接任了许兰心小学老师岗位的小许村人,平时和书接触的也比较多,对高考也更有把握。
考试结束后,大家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只是更加有了盼头,每天讨论的话题就是报考学校和是否可以考上的问题。
在这样的气氛下,77年高考考生的大学通知书陆陆续续地寄到了各地。
苏怡莹在一个平常的工作日,行云流水的缝纫动作被厂里的广播给打断了:“缝纫组苏怡莹,你的大学通知书到了,请到工会认领。”声音重复了三遍才停歇,和声音一起传来的还有周围同事的惊叹和贺喜,夹杂着江燕为她响起的欢呼声。
她流畅的动作一瞬间停滞了下来,缝纫机的踏板却还惯性地晃动着,耳边回荡着令她欣喜的消息,直到江燕将她拉起,苏怡莹才回过神,她成为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那种时空流转的感动,让她不禁与江燕拥抱在了一起。
江燕的通知书昨天已经就到了,是一个师范院校,对于活泼好动的江燕而言,这可不是一个适合她的学校,不过虽然江燕口里吐槽着,但不由翘起的嘴角,周身洋溢的快乐,都在说明着她的口是心非。
江燕收到了通知书,对于苏怡莹收到通知书的这件事一点都不怀疑,她都能考到,更不要说是苏怡莹了,果然第二天就到了。
苏怡莹和江燕迈着轻快地步伐,来到了纺织厂工会,这次纺织厂报名的人数有小几十个,为了更好地及时通知到位,信件一到就送到了工会,工会利用广播在全厂范围播放,不仅可以通知到当事人,而且相当于在全厂报喜,大家都粘粘喜气。
打开米黄色的信封,里面是春市大学的通知书,郑重地告诉苏怡莹她被春市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给录取了。
她又要开始享受一次大学生生活了,想想都很期待呢。
第84章
高考过后没多久,考生们就陆陆续续收到了属于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陈一遇考取了在春市的华国医科大学, 在专业中全国排名第一, 两人都在春市念书, 双方家人也都很满意, 虽然学业重要但两人的感情更重要啊。
经过了这长达十年的动乱,他们都知道了什么都会变,只有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学业事业以后还可以有, 但错失的感情以后就只能追忆了。
因为这一年的高考安排在了冬日, 所以与之相适应的,开学也与惯例不同,是春季就开学, 苏怡莹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学子们, 还没从这个喜讯中回过神,就开始为自己的档案和户籍开始忙活了。
下乡插队的知青们, 不管原来的户口档案在哪里, 只要下了乡,都是跟着走的, 不会留到城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知青虽然耐不住这样辛苦的农村生活,还是只能被困在农村的重要原因。
没有档案和城市户籍,他们即使自己走回了城市也找不到工作,也没有商品粮分配, 何谈养活自己。
等到苏怡莹等学子将自己的档案户籍工作等安排好,他们就纷纷踏上了充满未知但铺满希望之花的大道。
走的前几天,苏怡莹已经和宿舍的室友、厂里的同事、要好的江胖子、小许村的知青们话了别,所以在火车站台的时候,只有江燕和他们在一起。
江燕是特意和他们一天离开的,虽然不是去往同一个城市,但一起走,就不用面对空荡荡的床铺和看不到的熟悉身影了。
苏怡莹看着江燕红了的眼眶,也忍不住眨着湿漉漉的双眸说:“燕子,我舍不得你。”说着她伸手抱住了江燕纤细的身子。
江燕用放在苏怡莹后背的手轻轻地拍了两下,带着一丝哽咽说:“我也舍不得你,不过我们以后可以通信啊,而且离得也不是那么远,对吧,以后找机会见面啊。”两人在人来人往的站台相拥着,眼眶里的泪再也忍不住滑落了下来。
从1974年下乡插队开始,她们俩相识一起度过了陌生而辛苦的下乡生活,到1976年纺织厂招工,两人一起开始了工厂的生活,到1977年都努力考上了大学,给知青生活换了行驶的轨道,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三年里,两人都生活在一起,成为了知心的好朋友。
虽然口里都会说着又不是见不了面,以后机会还多着呢,但如今的通讯和交通都不是那么发达,想要像从前一样一起的生活是再也没有可能了,只能留在回忆里。
告别了依依不舍的江燕,苏怡莹和陈一遇也踏上了回春市的火车,这次的火车之旅不像以前那样因为短暂的假期而急切,而是带着不急不缓的舒心,这次的回去就是崭新生活的开始了。
两人回到了长大的城市,陈一遇将苏怡莹送到了苏家,如今的春市大学也不像苏怡莹前几次来的时候那样在阳关下沉默了,而是带着蓬勃的朝气,向众人展示着自己的新生。
走到校园里,随处可见面带笑容的老师和同学,还有眼里饱含欣慰的家长们,他们一路轻快地走到了家属楼,和以往看到苏怡莹回来的静默不同,如今的邻居们都开始热情地招呼起来。
以前还想占据他们房子的邻居也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面带笑容地说:“是苏家的小女儿回来了,听说考到了家门口的学校,可真行。”语气中还微微泛着一丝酸和不甘,像是自己的东西被拿走了一样。
苏怡莹对这些长着两副面孔的人没有什么好感,不失礼貌地笑了下就和陈一遇离开了,即使听到身后传来不满的声音,那又怎么样,人不是活在虚假里的,一些不需要维护的关系只要人前礼貌,不失自己的素质就行,再多了就没有了。
走到楼道的时候还看到施婆婆,是前年他们回来的时候好心提醒他们的邻居,苏怡莹看到脸上挂着慈祥微笑的婆婆倍感亲切,甜甜地叫了声:“施奶奶。”
陈一遇已经伸手将施婆婆手里提的菜篮子接了过来,两人迁就着婆婆的速度慢慢地上楼。
施婆婆爱怜地摸了摸苏怡莹挽着她的手,带着丝感慨说:“好在一切都变好了,你爸妈也回来了,你也回来了,都好好的。”
她也不提苏怡心,知道这是苏家的禁区,坑害了家人的苏家大女儿,虽然改革后没有看到她上门,有点疑惑,但她不会去戳人家的痛处。
又转头看向十分精神的陈一遇,放低声音在苏怡莹耳边问:“上次看着就不对劲,这是你对象?”婆婆还是很有八卦精神的,还微微挑了下眉看向苏怡莹。
苏怡莹脸颊微红,轻轻地点了下头,施婆婆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不大的眼睛里可以看出她的赞同,这个小伙子好啊,前几年苏家还被定为坏分子的时候,就没有离开一直在,那个十年里,有多少因为成分而发生的悲剧啊,所以这样的行为才更加可贵。
其实施婆婆这样的邻居也很可贵,她自己也没有因为成分而远离苏家,反而时不时关心他们的情况,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来我往才是王道,所以苏家现在和邻居施婆婆,在一众邻居中最要好也是无可厚非的。
回到苏家,一开门就可以看出苏家的大不同,因为女主人的归来,摆设上精致了很多,小小的摆件,独具心思的小点缀,都让不大的房子变得温馨而舒适。
苏父苏母的面色也好了很多,现在他们已经回到了原来的工作上去,生活充实,也不用再做重体力的活,而且因为长期服用陈一遇特制的养生丸,反而更显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