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微云烟波
时间:2018-09-24 08:49:20

  赈灾这种事情,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灾民的处置更是麻烦,大灾之后容易产生瘟疫,好在如今天气已经开始转凉,要不然,乱子还在后头。
  楚穆并不是什么热血上头的小青年,跟他一块儿过去的人都觉得这个皇子还算是老成持重,起码没有一上来就喊打喊杀,因此,倒也没有引起当地那些注定要倒霉的官员的反弹,这些官员也明白,不管是闹出民变,还是失土之责,都是祸及家人的死罪,不过,都是死罪,怎么死,还有对家人的处置,都是有区别的,何况,还有一个词,叫做戴罪立功呢!当初他们怕的就是来个愣头青,二话不说就将他们砍了平息民愤,如今楚穆还算是给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个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挽回,因此,一个个也顾不得继续贪赃枉法,上下勾结了。几乎是用尽了自个的本事,绞尽脑汁开始安排起来。
  这些官员熟知当地的情况,甚至对于那些乱民的首领也有些了解。能够鼓动灾民造反的,自然不可能是普通的灾民,他们在当地就有些威望,其中一个甚至是读书人,叫做赵勤,十几岁就中了童生,后来屡试不第,不得不做了个教书先生,主要给孩童启蒙。
  屡试不第的人多了,有的是运气,有的就有自个的原因了,赵勤自个没注意,刚开始几次或许是因为运道,没碰上赏识他的人,才一直没有考中,但是后来,他的文章就显得有些刻薄,格局太小,甚至带着怨气,这样的文章,考官要是取了,那才叫怪了呢!
  这次遇上大灾,赵勤家也遭了灾,大儿媳贪图家里的那点细软,没来得及跑,就被大水卷走了,大儿子摔了个跟头,跌断了腿,小儿子也跟他们失散了,后来衙门捂着盖子,不肯上报,没有赈济,结果两个孙子一个饿死了,一个饿极了去找野果吃,结果吃了有毒的果子,上吐下泻死了,老妻哭得眼睛都瞎了,身边只剩下一个孙女,遇到这种事情,赵勤满腹的怨恨自然是挡不住了,正好听到有人商议着劫富济贫,他心思一动,觉得还不如反了算了。
  赵勤即便后来被抓了,依旧死不悔改,觉得谁都对不起自己,他有志不能伸,那些官员有眼无珠云云,满嘴都是怨愤之词,楚穆刚开始听着还觉得愤怒,后来只觉得好笑了,与他一样的人多了去了,人家也没像他这样,何况,当时的情况,也有些认识赵勤的人说过,赵勤他一向自诩是读书人,清高得很,虽说开了个私塾,但是也没真正教出几个学生出来,那些人家觉得孩子学不到什么名堂,因此也不往他那里送。
  他两个儿子也都不是科举的料,本来按照他妻子的意思,别的不说,两个儿子都能写会算,去城里做个账房什么的,结果他觉得有辱斯文,说赵家要耕读传家,赵家土地就这么多,就算是会读书,也得靠天吃饭,偏偏儿子成亲了,家里吃饭的嘴也多了,收入却没有增长,因此,日子自然越过越差,若是家里还有些家底,他儿媳妇也不至于为了那三瓜两枣的,不肯早点撤离。等到逃走了,人家都是尽量有东西给孩子吃,赵勤倒是好,先满足了自个的嘴再说,这么一算,这人所谓的命不好,多半是自个作的。
  至于领头的另外一些人,就是市井里头类似于游侠的这些人,他们有些家资,一向仗义疏财,跟上头保持着一定的默契,在寻常百姓里头也颇有威望,有的时候,出了什么事情,百姓们宁可找他们,也不愿意找上衙门,因此,这些人振臂一呼,下头那些百姓就很容易被鼓动起来。
  这些匪首被抓捕起来之后,所谓的民乱也就差不多平了,下面就是加以甄别,这些人中,寻常的小头目还有杀过人的青壮直接送去实边,剩下的纯粹是被裹挟的打散了安排下去,总之,不能给他们再次串联的机会。
  这些虽然不用楚穆亲自经手,但是却也需要他坐镇,因此,他就一直留在了山东。
  衍圣公府在这次的民乱中的确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不说之前勾结官员的事情,眼看着堤坝撑不住了,衍圣公府先一步派人在自家田地较少的那一侧掘开了堤坝,等到灾后,衍圣公府又趁机高价卖粮,逼着那些农户贱价将田地卖给他们,至于原本的佃户更是彻底破产,许多不得不卖儿鬻女以至于家破人亡。
  民乱中,衍圣公府自然受到了冲击,不过因为衍圣公府多年经营,重重高墙大院阻挡之下,那些灾民压根没能冲进去,只得撤退了。楚穆再查出了衍圣公的作为之后,直接写了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
  圣上也极为果决,直接下旨夺了如今这位衍圣公的爵位,就在人们以为这个爵位会落在其他旁支身上的时候,另一封旨意直接往南边去了,圣上直接册封了当年南迁的那一支孔家族人,从此,那一支变成正宗了。孔家北宗这边如丧考妣,到处奔走,偏生之前孔家派人掘开堤坝的事情传开了,又有当年北宗接受过胡人册封的事情,即便是那些原本亲近孔家北宗的读书人,也不敢贸然给他们说话了,总之,最后此事成了定局。而等着孔家南宗到曲阜祭祖之后,楚穆也终于踏上了回京的路。
 
 
第106章 
  楚穆离京的时候是秋天, 回来的时候都快年关了,他这次差事办得还算漂亮,圣上又是一番赏赐下来,顿时,递到王府的帖子年礼又多了许多。
  “这就是权势的滋味啊!”楚穆坐在书房里, 看着那厚厚的一叠礼单, 感慨起来, 上辈子的时候, 他可没遇到这种好事, 京中那些微末小官三节两寿冰敬炭敬都比他强不少,他那时候是真的只能指望着自个的俸禄还有开府的时候分到的庄子铺子过日子。
  叫高德胜将礼单都收起来, 楚穆直接就往正院走去。
  锦书这些日子以来,虽说不至于担惊受怕, 也是一直惦记着,不知不觉,她已经对楚穆很依赖了。
  “云卿!”楚穆见锦书正拿着书给元福讲故事,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元福看到楚穆过来,脸上就露出了一个笑容:“爹!”坐在一边, 一直在抢锦书手上的书, 意图捣乱的元辰也往边上蹭了过来:“爹爹!”
  楚穆笑着抱起了元辰,又拍了拍元福的背,这才在锦书身边坐了下来。
  锦书笑道:“五郎看着很高兴?”
  楚穆说了一下收到年礼礼单的数量, 脸上露出了一丝有些讥讽的笑意:“世人多势力, 若是咱们如今无权无势, 嘿,可就没人肯上门了!难怪民间说什么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呢!”
  锦书说道:“五郎管这些人做什么,他们不过就是投机罢了,有的也是担心若是不送,被你惦记上。”
  楚穆摇了摇头,笑了起来:“算了,管这些人做什么,云卿,回头你看看你喜欢什么,回头挑一些出来!”
  锦书也不跟他客气,笑道:“那我可就沾了五郎的光了!”
  元辰在那里扯着楚穆腰间的玉佩,楚穆干脆摘了下来,让元辰自个玩,嘴里说道:“这些不算什么,以后有更好的呢!说起来,元福也不小了,等到开春就让元福住到外院去吧!”
  锦书点了点头,元福这个年纪,放在后世也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了,而且他去年的时候,就已经由奶娘带着在另外的屋子里睡了,不过她还是说道:“住到外院也好,不过隔几天还是让他回我这边住,他现在还小呢!”
  楚穆笑了起来:“行,都听你的!我已经叫人开始收拾院子了,回头你看看让他带哪些人去伺候,要不要从陆家那边给元福挑几个伴读玩伴?”
  说到陆家,锦书摇了摇头,陆家那边的情况,锦书还是知道一些的,楚穆这几年一直颇有圣宠,陆家也跟着水涨船高,陆春林对冯氏不喜,家里头光是小妾如今已经有了六七个,有的是丫头抬上来的,有的是外头采买的,还有别人送的。陆耀祖下头已经添了三个弟弟,两个妹妹。加上陆家老太太他们都在,将冯氏拿捏在手里,叫冯氏如今憋屈得不行。
  陆耀祖不懂事了这么多年,也有了危机感,又有冯家那边的引导,毕竟,冯家如今跟陆家的联系就是冯氏陆耀祖母子两个,若是他们两个提不上来,冯家想要沾光就不容易了。因此,尽管陆耀祖作为嫡子,有着理所当然的继承权,不过冯家还是担心陆春林过河拆桥,因此,很是在陆耀祖身上费了不少功夫。
  果然,没有天生学不好的人,陆耀祖纵然资质不怎么样,但是在发现,自家亲娘罩不住自个,老爹也不可靠的时候,总算知道用功了,虽说晚了点,但是如今看着也挺像一回事了。
  陆春林虽说对冯氏和陆耀祖很冷淡,不过他终究是个读书人,有的时候,也就是吓唬一下冯氏而已,真要让他休弃冯氏,也是个很难操作的事情,冯氏如今也算是诰命了,没什么大罪,想要休妻,就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而且朝廷也有律法,庶子不得承爵,他年纪也不小了,就算有个虚职,想要再娶,也娶不到什么好人家的女儿。如今这样,冯氏自个心虚,冯家那边要巴结着陆家,几乎是予所予求,陆家才能过得滋润,要是没了冯家,别的不说,家里这么多人就得过得紧巴巴的。陆春林从来都是个非常实际的人,可不想为了一时冲动,最后得不偿失。
  这也是陆家人的特点,陆家另外几房如今也是添丁进口,嫁娶上头都还不错,陆家老太太不愧是陆春林的亲娘,讲究的是实惠,不是虚头巴脑的面子。要不然,当初陆春林也不至于娶了冯氏这么个商家女。陆春林那会儿已经是秀才了,前头刘氏留下的就是个女儿,娶个小有家资的小家碧玉可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偏生同意了冯家这门亲事,别的不说,没有冯氏这样一个嫁妆丰厚的,一般人家可撑不住陆春林几次去省城参加乡试,考中了还能借着岳家的钱财谋个实缺。
  陆家老太太知道自家在锦书那里是个什么地位,自然不去想什么不切实际的事情,叫锦书拉纤保媒,要求自家孙辈娶什么大家小姐,嫁到什么高门大户。反正不管怎么说,陆家如今才算得上真正的官宦人家了,他们结亲的对象肯定要比在渝泉县强得多,最起码也是京畿这边的富户地主,再又是京中那些官职不高的小官。几门亲事结下来,陆家在京中也算是站稳脚跟了。谁都知道他们家是寿昌郡王的岳家,都得给他们一点面子,自然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不过,这样的层次,家里的孩子给皇孙做伴读还是差了不少,何况,锦书并不打算给陆家太多的面子。陆家这些年沾的便宜已经够多了,她不希望再养大了他们的胃口,如今这样,却是正好。
  楚穆也就是一提,他一直知道锦书跟陆家也就是面子上的情分,年节的时候除了常规的节礼,别的就没了,至于回娘家,或者是叫娘家人进府说话什么的,那根本就是没有的事。对锦书这样的态度,楚穆并不觉得凉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呢?何况,楚穆也不希望有个总也喂不饱的陆家,陆家如今这样正好,因为以前的事情,他们也不能理直气壮地找上门来,这可省了他不少心思。
 
 
第107章 
  圣上看着前些年的时候似乎身体不如从前,但是这几年像是越活越硬朗了。前面的几个皇子都已经出宫开府, 公主们及笄之后也纷纷出嫁, 你也别觉得后宫就寂寞了,圣上这几年又添了一个皇子, 两个皇女,宫里从来不缺了热闹。
  但是与以前相比, 圣上对后宫的位份却那么大方了,四妃九嫔里头空着的位置至今也没人填上,几个原本生了皇子公主的,儿子女儿都已经成婚开府了, 也没等到晋位的旨意。而这两年生了皇子皇女的几个小妃嫔原本也就是个御女采女的身份,生了皇嗣之后, 也就是得了个美人才人的位份, 圣上对任何人都没有专宠,去后宫的频率也就是保持在三四天一次的样子,俨然要修身养性起来。
  皇后那边如今算是稳坐钓鱼台,四妃里头德妃本来就不是什么嚣张跋扈的人,与她的封号相应的是,她一直很是宽和,不管是宫里的妃嫔还是下头的宫人,有什么难处,求到她那里去的时候, 她能帮手的总会帮个手, 当初楚穆可不就是在婚事上头欠了她一个人情, 这些年哪怕德妃几乎已经无宠了,内务府那边对德妃一直也是妥妥帖帖的。
  位份最高的德妃尚且不生事,何况是其他人,因此,皇后如今可不像是前些年一样,空有个皇后的名头,却没有相应的权利了。不过皇后也是聪明人,她只有一个女儿,又没儿子,如今太过张扬,回头可就难以收场了,因此,依旧如同从前一般,还是初一十五才叫人来长春宫请安,至于宫务什么的,紧要的事情自己管着,琐事就分了一部分给了德妃管着,甚至还叫九嫔里头资历比较深的几个也管了一些琐碎的事务,倒是显得皇后宽和,不是那种只知道捏着宫权的人了。
  而皇后得了圣上看重,下头的皇子皇女们也得表现出对嫡母的孝顺来,毕竟礼法上头皇后才是母亲,很多时候,对皇后应该要比对自个生母更孝顺才行,因此,皇后每年的千秋节,一帮皇子皇女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竭尽所能讨好,皇后也没叫冲昏了头,对下头这些皇子依旧是不偏不倚,从来不会明确表示什么态度,一方面叫人失落,另一方面,也让人放心,不管怎么说,皇后没偏着自己,也没偏着别人不是?
  圣上年纪大了之后,行事愈发铺张,讲究起了排场,皇后千秋尚且要大办,何况是圣上的万寿节,每年三节两寿,都是大事,臣子们不能怠慢,做儿女的自然更不能怠慢了,送上去的礼物一年比一年丰厚,这些都是大开支,稍微穷一点的,光是这些开支都要弄得力不从心了。
  皇子封王开府自然不能光靠着俸禄养活自己,照旧要找个部门历练一下,圣上也不怕别人胡思乱想,反正根本不介意一帮儿子到底是个什么想头,六部,大理寺,督察院,理藩院之类的地方,各个皇子轮着转。便是楚穆,也时不时被提溜出去,在几个部门晃悠几趟,半点差事。
  这让下头的臣子根本摸不着头脑,到底圣心在谁,很多人倒是想要明哲保身呢,但是身在局中,压根是身不由己,那些皇子哪个是省油的灯,就算是不想夺嫡的,为了自保,朝中也得有人帮着自己说几句话,要不然,被人坑了,都没人帮着求情的,何况,就像是楚穆之前所想的,你手上没权,不得圣上喜欢,下头人都懒得理会你,没有下头人的孝敬,每年的年节礼物,就能逼死人了。
  皇子们互相之间较劲,对于臣子来说,就是灾难了,他们现在是不得不站队了,你要是站队了,好歹还有个缓冲的余地,你要是不站队,回头就被人给坑死了。
  圣上对此甚至摆出了一副乐见其成的样子,这叫楚穆想起了一个词,养蛊,心里难免有些发寒。
  这还只是个开始,等着一帮开府的皇子都有了儿子之后,圣上又吩咐叫皇孙们年纪差不多的都进宫学跟他们小叔叔一块儿读书,老实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主意,皇孙里头,年纪最大的莫过于楚瑞的两个儿子,那两个再过几年都改成亲了,楚祯的儿子也就小了一点,而元福就小好几岁了,比他小一点的楚煜楚循所出的皇孙如今身份尴尬,就是寻常庶人,是不可能进宫入学的,至于其他那些皇孙,比元辰还要小几岁,他们一块儿入宫学读书,进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不过,宫学里头最不缺的就是先生,最次也得是翰林院的翰林学士,按照这些皇孙各自的读书进度,其实压根在家请西席差不了太多。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