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鼎回去后唤来侍从,“去叫阿饼来。”
阿饼无名无姓,他因为肚饿,因为一块饼自卖自身,成了奴隶,又因主人被杀,流落在外。在漆鼎得到他之前,他已经辗转十数个主人了。
漆鼎发现阿饼有一个别人都没有的本事,他总能发现别人的秘密,在钻营打探上,他仿佛无事自通。得了阿饼后,漆鼎知道了很多别的燕贵的秘密。
他没有给阿饼姓氏,别人看阿饼还是一个奴隶,可漆鼎却十分看重他。
早在曹非第一次替漆家取来万担郑粮的时候,漆鼎就已经让阿饼去打听他的消息了。之后曹非会到漆鼎这里,也是漆鼎特意设计的。
“阿饼,曹非这次去魏国的事,你去打听清楚。”漆鼎道。
阿饼看起来很不起眼,他有一个过于宽大的脑门,杂草一样的眉毛,一双睡不清的肿眼睛,一张大嘴。谁看到他,印象可能会是脏、傻、蠢,唯独没有精明。
曹非走了,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他就消失了。只带走了一个随从,黄苟。他的车夫都没带。
曹家的下人很少,奴隶也不多。曹非不喜欢用奴隶,他只用必要的人,在燕贵中这样的人不多,哪怕是外国人,到了燕国也会开始蓄奴的,燕国的奴隶太便宜了,便宜到没有人会舍得不用奴隶这么好用的的劳力。有的人家舍不得牛马,就用奴隶拉车。
因为用得人少,曹非又不喜欢交际,阿饼根本没打听到太多的消息。
幸好,曹非平时接触的人中多数是商人,他就钻到了商人家去。
早在一个月前,曹非还没有回来的时候,马商等商人已经把粮食给送回来了。
燕国每年都要从外国购粮,商人们早就养成习惯,一到这个时候,自动的就会带着大批粮食赶往燕国。
这次的商人来得尤其多,粮价竟然还比往年便宜了些。
据说是因为鲁国商城过城几乎不收税的缘故。
燕国今年不费吹灰之力就买到了所需的粮食,这也让更多商人得知了商城。
但很少有人知道,商城就是以前的辽城。
阿饼打听着哪些商人是从魏国回来的,这些商人有的没有在燕地安家,随身也不会带很多奴隶,需要运货搬货的话,他们就到了燕地再买奴隶,这也花不了几个钱,到走的时候再一起带走,出了燕再卖掉还能再赚一笔。
这让阿饼特别容易就混了进去,他在一家打听完之后就逃出来,再混到别家去打听,买奴隶的商人却通常不会注意每一个奴隶的长相,就连他们的管家也不会特意去记这些脏兮兮的奴隶长什么样。
阿饼在短短几天里跑了好几家从魏回来的商人,却得知曹非根本没有跟他们一起去魏国。
他回去告诉漆鼎后,漆鼎恍然大悟:“看来,曹凡人是自己一个人回魏国的,他是早有预谋。”
早有预谋想回家看看,不料,家人早就不在了,这才致使他突然改变吗?
这个说法很有说服力,可漆鼎早就习惯怀疑一切。
——他只是不相信会突然有个人不计后果的帮他。
会有人连命都不要,就为了替他铺平道路吗?
“去魏国探一探曹家是不是如曹凡人所说的那样吧。”漆鼎道。
曹凡人就算到了郑国,想做到他所说的那些事也绝非一日之功,在这之前,他有很多时间看清他到底是何目的。
“新年到来,大庆三日。”
这是摘星公主在商城的祭祀上所说的话。
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商城的人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然后就见市场前多了数个巨大的鼎,鼎下堆柴,鼎中煮食。
只要是商城人,皆可在这三日内从此鼎中取食,火不熄,则食不绝。
也就是说,这三天大家可以尽情吃、尽情喝。
商城中的流民先是不相信会有这种好事,那鼎煮了一日,只有巡逻的城卫去取食。其他人根本不敢靠近。
结果夜里有人偷吃,到了早上,摘星公主的侍从发现鼎食已经空了,就让人重新注水,倒入谷米,再将火点上。第二天夜里去偷吃的人更多了,甚至他们还发现,城门卫明明看到他们了,却也不过来驱赶。
真的可以吃吗?
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可以随意取食的最后一天,当公主的侍从再次来把谷米和水倒入鼎中煮沸时,几个流民小心翼翼的靠近,等在鼎旁。
侍从没有赶他们走。
他们就等啊等,等到鼎中的食物开始飘出香气来,他们走过来,想用手从鼎中挖出食物,被侍从拦住了。
流民立刻就想跑,侍从喊住他们说:“夜里食物都冷了,你们用手挖着吃没事,现在食物刚煮好,你们的手伸进去就烫熟了。”他说着拿出半只竹筒,从鼎中盛出一些食物,递给一个流民。
竹筒从中劈开,一劈两半,正好可以盛食。这是某个商人带来的,姜姬看到后突发奇想,觉得它可以代替碗,就用低等盐土换了很多给奴隶做碗。
流民捧着竹筒,一边看着侍从,一边大口大口的吞食,连烫都顾不上了,而他吃完后就跑了,好像很怕侍从去抓他。
可他跑远之后,发现去吃鼎食的人越来越多了,他就又跑回来了,一开始他躲在人群中,后来就发现那些大人根本不看他们,也不会数谁吃过了,谁没吃,只要有人去要,他们就给,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许把手伸到鼎中去挖汤吃。
他就安心的蹲在鼎的周围,吃啊吃,吃了一天的饭。他都不记得自己吃了多少东西,有一车了吧?他从没吃的这么饱过!
鼎中的食物一次次加满,除了流民,一些小商人也来取食,有了商人之后,商人们也开始往鼎中加谷米,甚至开始比赛谁加得多。
一直到午夜,市场前的鼎旁仍围满了人。
一个商人拿着自家的碗盛了鼎中的汤,站在夜风中喝着,浑身都暖洋洋的,他对旁边一个商人说:“早就听说摘星公主的鼎食,今日,我终于也吃到了。”
听说公主的鼎食是福气与慈悲的象征,里面是公主对百姓的祝福与祝愿,祝愿他们平安幸福,不挨饿受冻,太太平平。
吃了这个,今年一年都会被公主保佑,一定会财源广进,兴隆发达。
“今年还只是一个开始,明年来吃鼎食的人会更多,要准备更多的粮食。”姜姬说。
姜礼已经计算出了这三天总共花费了三万担谷米。
商城内花的并不多,前两天都没人敢试试,第三天才开始有人来吃鼎食,而且还有商人帮着加谷米。
倒是城外的二十个村庄吃了不少,他们已经习惯听公主的话了,公主说这三天随便吃,他们就真能一直守在鼎旁不停的吃,吃到吐都还要吃。
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三日过后,城中的流民想当公主的田奴,他们守在公主府附近,被城卫抓住后说想当田奴才来见公主的,他问过公主后,把这些人送到了村庄里。
而商人们的奴隶竟然也有逃跑的——他们想当公主的奴隶。
姜温都“笑纳”了,他把这些主动来投的奴隶收下,等商人来问“听说城门处抓了一些奴隶?”,姜温摇头“不曾听说”。
甚至一些小商人已经打算在此地安家落户,他们不想租房,开始向金碧馆打听房子能不能买下来?如果公主的房子不能买,能不能在城里买块地自己盖房子?
辽城当年的房子就不多。姜姬听说有商人想买地盖房子,就把那些偏远的地方划给了他们。
想盖多少就盖多少,随便盖。但是房子要符合商城的规划,一些标准必须要遵守,比如街道的宽度等等。
而金碧馆在收了一些钱之后开始点头卖地让商人盖房,其他的商人也纷纷而来,悄悄塞钱买地。
城中也多了许多的瓦匠、木匠、石匠等,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大批的木料、砖石被运到了商城。
商城的人,越来越多了。
第247章 奇云
春天到了,商城外处处是良田,一派繁忙景象。
田奴们都在干活,因为没有足够的牛马拉犁,所以背犁的都是奴隶。不过倒没什么人为此抱怨,比背犁更重的活他们也不是没干过。
现在最让他们高兴的声音就是位于村庄正中央的铜锣敲响,当那铛铛铛的声音响起时,就意味着休息时间到了,他们可以吃饭了。
“没有足够的种子。”姜温说。
应该说,没有足够的、确定可以在商城这里的土地上有收获的作物的种子,因为虽然有很多粮种,但他们不知道哪一种可以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万一下了种子不发芽,那一耽误就是一年功夫。
为了保证最大的成功率,现在商城附近的田里种的都是经过调查确实都是本地的旧有作物。
等一个月后再看它们会不会发芽吧。她可以接受30%的失败率,再多就不行了。
去年只是建立起了商城的骨架,今年就要看看这幅骨架到底结不结实,能不能经得住风雨的侵袭。
相比而言,商城里的商人们倒是都发展的不错,也很快见到了回报。
时候长了,连卫始都不免动心,觉得这种地是没有行商来钱快。种地种一年种出来的粮食也未必能填得饱肚子,还不如直接拿钱去买呢。
可公主说这样是快,但这会让商城永远受制于人。
商城如果一直靠商人活下去,那过不了多久,它就变成另一个辽城了。所以哪怕种地不讨好也要继续种。
“到目前为止,今年冬天共死了一万一千九百九十四人。”姜礼说。
这个人数比姜姬预料的要少得多。
姜礼说商城外的流民死得多,但各村的田奴却大半都活下来了,就算是暂时没有煤可烧的地方也没死多少人。
而且另一件可笑的事是,在三月时还有燕奴不停的从燕地往商城跑。从去年到今年,商城收留的燕奴就有一万多人,里外正好打平了。
不过现在燕人那边开始抓奴隶了,因为斗春开始了。
斗春是燕国的习俗。春季到来的时候,各国都有各种庆祝春天的节日,燕国就是斗春,顾名思义就是比试、比武。
这个比武会一直持续到四月才结束,各城都会办。所以这个时候,燕人就开始抓奴隶了,就不会再把自家的奴隶赶出去了。
听说天暖和以后就没奴隶可捡了,姜姬还挺失望。
另一个消息就是漆四说好要送过来的煤,终于送到了。
他是故意的,故意在冬天过去之后才把煤送来。
姜姬还没有见过漆四,但这段时间听了太多他的消息之后,有一种已经认识他的感觉。
姜温道:“我让人去找白城的城主了,看他有没有反应。”
他用的办法很简单,找一个商人去收买燕国边城白城城主的亲信,他的宠妾、宠仆一类的人,说动白城城主“帮”漆四好好的把这些煤送到商城来“赚外快”。
只要打通这条路,以后燕地的煤运到商城就容易多了。唯一的问题是漆四那边可能会穿梆。
“白城城主可能不会直接跑去找漆四说穿此事,但他也可能会试探漆四。”姜姬说,所以这一招要能用得好,就要真找一个漆四身边的人来做桥梁。
她看中的人是马商。
去年,马商从魏地回来后根本没进商城,直接回了燕。
这也是商城被动的地方。商人们来,他们才能利用商人;商人不来,他们就束手无策。
“不能只指望他一个人。”姜姬说,“白家的其他人呢?看看能不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
蟠儿答应会再派人去燕国。
现在商城的事是越来越多了,以前他们是有事才来沧海楼,现在不得不规定下来每五日有一次议事。
在这一天,卫始和蟠儿都要把最近的工作做一下汇报,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当面讨论出一个结果,并立刻制定出计划来。
不过事情总是越讨论详细的,所以一天通常不够,一旦制定下来计划,需要讨论的就更多了。
姜姬看了一下外面的天色,对姜温说:“今年需要统计一下商城的常驻人口,做到心中有数。”
姜温答应下来。
她对姜礼说:“城中的库房现在有几个了?”
姜礼说:“共有十四个。”
“够吗?”
姜礼摇头,城库是肯定不够的。
“你把还缺什么库房,该建多大,建在什么地方考虑好之后下次报上来。”她说。
姜礼额头冒汗的应下了。
她再看姜俭:“城中的税目现在共有多少种?”
姜俭说,“今年年初二月、三月各有四种新税,目前税目是二十四种。”
“有大家反对特别大的吗?”她问。
姜俭说:“商人们对于卫生税……”牛马随地大小便这个是管不了的,但城里居然因此收卫生税,商人觉得这个税是最没道理的。
“那就改个名字……”姜姬想了想,说:“叫道路管理税吧。”
姜俭把这个记下来。
姜姬说:“税目你好好看一看,二十四种里有没有重复性高的,如果有高的就合并一下,下次报给我。”
她再看向卫始,“现在城中所需官吏数目还欠多少?”
卫始忙道:“五十三人!”
五十三个……
姜姬深深的叹了口气。这就是说,她还需的五十三个至少会数数,会写字,会做简单的表达的人来当官。这种人在商城是不可能找得到了,从流民中挖掘也不太可能。
是自己教……还是抢回来?
她对卫始说:“你来考虑。如果要抢,从哪里把人抢回来,叫卫开去办。如果要咱们自己调教,这人又该从哪里找。”
卫始一怔,犹豫了一下,道:“我倒是有几个人选……”
他说的是辽城以前的人。
杨云海在最后几年也算是为祸一方,为了强大自身,他先把辽城的自己人给抢了个遍。
男人都死了,妇孺守不住家业,于是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财产被抢走,军队被夺去。
杨云海还是要脸的,他的洗劫套着一副光明正大的皮,理直气壮的很。所以他还是会给他的“兄弟”们的后代留下一点东西的,比如房子,比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