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姬(下)——多木木多
时间:2018-09-29 08:48:22

  商人说, 有个公主城,那里的女人和小孩子公主都给发粮食,让他们读书学艺,男人可以轻轻松松找到活儿,哪怕家里没有地种,也可以帮别人种地,不是奴隶,只是雇工。不种地,也可以去卖力气,公主城外的商人多,帮商人装货、卸货,一天也能赚个饭钱。
  公主城有吃的,吃的便宜,在那里不会饿死人。
  他爹本来说等种出来的西瓜收了,换成钱,就带全家去公主城过好日子。
  现在西瓜没了,没有钱了,他们还去吗……
  少年说完,不等他爹说话就低头默默哭了。没有钱怎么去?没办法去了。
  爹没有说话,沉默的喝完碗里绿色的汤水,放下碗就出门了,一直到天黑才摸黑回来。
  但他却没有睡觉,而是把家里人都悄悄叫起来。
  少年被从地上赶起来,稀里糊涂的跟着父兄出了门,在黑夜中不知方向的向前走。
  不知走了多久,他们时而在地里站住,爹让他们都趴下,时而要不出声的拼命跑,拼命跑。
  就这样走走跑跑停停,一直到天边泛起了白。
  少年有点明白了,心中涌起不敢相信的狂喜。他不敢问,只是拼命跟在父兄身后,悄悄的往前跑。
  跑跑,停停,又过了一天,他们才又看到人。
  爹立刻让他们趴在地上,他们趴了很久。小弟弟在娘的怀里哼起来,全家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娘立刻把衣服解开,把奶头塞进小弟弟的嘴里,小弟弟安静下来,全家松了口气。
  他们趴在泥地里一动不动,一会儿泥里面的小虫子都冒出来了。
  少年还看到泥地里冒出来的无数嫩生生的小草,它们有的才露个头,有的已经伸出一条长长的、细细的草杆子。前两年天上不下雨,地里什么草都不长。现在才下了几天,地里就冒出来这么多的草。
  他趴在地上看过去,整个荒野上全是小草。
  爹伸头看了几回才叫他们起来,少年才发现前面那一伙人也趴在地上了,等两边撞上,他才认出来,原来是他表叔。
  爹和表叔点点头,女人们聚到一起,互相分担着孩子和行李,男人们也聚到一起,走在前头开路。
  少年心想,爹那天肯定是去找表叔了,两家都说好了要路,但却没一起走,而是各自出发。
  这样也好,不容易被人抓回去。
  城里的官天天就在城门口对着他们喊,现在逃了的人一抓住就问罪,死活不论。被抓的时候打死就白死了,没死的也要在脸上锲字,这一辈子都只能当奴隶,以后子子孙孙都是奴隶。
  但他知道,就算不逃,过不了多久就会来抓他们去当军奴了,那也是一个死。
  他们家三个男人呢,到时被抓走了,娘一个人带着还在吃奶的小弟弟也活不下去。
  他不想当奴隶,他也不想当军奴。他就想去看看公主城,想知道商人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世上真有神女吗?她真的那么好吗?
  他不敢相信,又忍不住去想,想到他到了公主城后也可以识字,可以学手艺,家里也可以种地,种地还不交税!
  这样的日子能过一天都值了!
  爹能带着他们跑,真是太好了!
  凤凰台上每一天都能看到凤凰台之外发生了什么。
  黄松年这天早上起来时,天还没有亮。而他已经吃完早饭,换好衣服,命人备上马车,兴致勃勃的准备前往凤凰台了。
  这种变化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
  他已经有许多年不曾有这种感觉了。
  可能在少年时刚进凤凰台才会有这样的心情,但等他明白凤凰台上的皇帝与公卿的真面目之后,他就不再期待到那个天底下最尊贵的地方去了。
  安乐公主。
  她有着帝王之气。
  鲁国丞相等人对她的心悦诚服的背后代表着累累杀机。
  死在她身下的人只怕早就能堆起尸山,汇成血海。
  但这些人仍对她心悦诚服。
  他曾经见过残酷的君王,待臣下如猪狗。
  他们这些人在安乐公主的眼中也差不多。可奇异的是他并不觉得自己被侮辱了。
  这才是她最不凡的地方。
  广御宫前,黄松年刚下了车就看到一高一低两个小童在侍人的护持之下走出来。
  他站在台阶下,离得远,看不清面目。他知道高的那个是鲁国大公子,鲁王的第一个孩子,低的那个就是安乐公主的女儿,小名三宝,侍人们称其为三宝公主。
  鲁王之子在三宝公主面前也不过是一个仆人而已。
  所以,哪怕三宝公主现在没有名位,只是稀里糊涂的称为“公主”,但她有那样一个母亲,黄松年就不敢小看她。
  他想起家中几个聪明的女孩子,或许可以送来给三宝公主做个玩伴……
  他拾阶而上,被侍人引领进去,没有走到内殿就听到将军的声音。
  将军说:“百姓开始逃了。有一些正向这边来,要不要拦住他们?”
  想起公主那个已见起伏的肚腹和她毫不避讳的态度,黄松年暗暗叹了口气。
  ——怎么会看上这么个粗人?生得那么难看!
  如果公主是男子,等他登基,臣子必会建议选美充宫,以悦君心。但她是女子……
  那到时这个事……到底要不要提啊……
  到时就说选俊俏儿郎?天下才子?贤达之人……
  黄松年在心里思来想去,不知要怎么把此事给周全起来。到时如果公主需要,他们也是要替君解忧的。
  这个话怎么说才好听呢?
  也要防着将军不满……
  颇费脑筋。
  姜武说完,姜姬就命人把面前的饭菜都撤下去,把地图挪来,再把毛昭等人请来。
  这时侍人领着黄松年进来了,她忙起身相迎,“老先生辛苦了,快坐下吧。可用过早饭了?”
  得知黄松年用过了,她就让侍人把今早刚送回来的奏表拿过去。
  黄松年看了一下,又是一行很简单的鲁字和鲁数。
  他现在每天回家都让子侄学鲁字和鲁数然后教他,没关系,他现在眼神已经不太行了,读书都是让子侄读给他听。
  但鲁字和鲁数的好处就在于易读易写。
  所以他举着看了一会儿也看出来了,上面是四个地方统计的流民数。
  “公主是想……”黄松年试探着问。
  姜姬指着搬来的巨大组合纸板上的地图说:“我想找个地方安顿他们。各位来看一看,哪里合适安居呢?”
  风迎燕、毛昭等人来了以后,都围着那个纸板地图讨论得热火朝天,毛昭还命人把宫中藏卷搬来,好找出以前哪些地方是有人居的,后来迁走了,这种地方如果水土未改的话,是很适合再迁人过去的。
  姜姬就完全插不上话了,她就坐在一边听,顺便吸收一下大梁本地知识,一边做自己的事。
  回鲁国的人已经到了,算着路上的时间,她收到回信时鲁国现在已经又过去了半年,哪怕现在路好走了,也需要花上半年的时间。
  在这个时代里,这是没办法的事。
  姜姬暗叹一声,看着手里的信。
  龚香离开后,姜旦的日子看似好过了不少,但姜扬却越来越有名望了。
  时间越久,姜旦的本性越无法隐藏,他就是一个无能的、不学无术的、贪好玩乐的大王。
  与他相比,姜扬简直是一个所有人梦想中的太子。
  首先,两人从长相与仪态上是一个天,一个地。
  姜旦是地。
  其次,谈吐。姜旦身边的士子全都只会吹捧,而且自从她走后,姜旦身边的士子已经完全比不过陪人踢球的人了。
  姜扬身边却全是士子,刚好与姜旦相反。
  可以说在鲁国世家那边,姜扬的支持者已经远远胜过姜旦了。
  但这些比较只是在私底下才有人敢说,明面上根本没人敢提。
  因为目前在鲁国的大世家和权臣中,没有一个是支持姜扬的。
  首先是姜奔。他是条疯狗,见人就咬。姜旦一直听姜姬的,当姜奔不听话时就教训他,但不会杀姜奔。
  所以姜奔不管闯下多大的祸,姜旦一直维护他,被逼不过就把姜奔送到山陵去住上几个月再叫回来。
  这点上,姜扬不如姜旦能放得开。姜旦本来就是这个形象,他就是一个胡为妄行的大王;
  姜扬因为要争取士人的支持,他只能反对姜奔。所以姜奔站姜旦这边。
  ——甚至他还策划过对姜扬的暗杀。引一群狂牛去冲击姜扬的车驾,可惜没成功,姜扬收服的勇士倒是死了几个。
  姜姬看了不由失笑,觉得姜奔也长进了不少。
  另外一个支持者就是郑后了。
  姜扬到现在还没有娶妻,国中淑女虽有委身于他的,但身份上都比不上郑后。
  郑国再怎么弱小也是一方诸侯。郑后的亲弟与亲母是郑王与郑国太后。
  郑后也是站在姜旦身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者。哪怕她看起来没什么能力,但那些支持姜扬的人都担心如果不要姜旦,那他们也会失去郑国的支持。
  剩下两个支持者,一个是蟠儿。
  蟠儿在龚香离开后不到半年就被姜旦迎为丞相。虽然他的出身仍然为人垢病,但姜旦不讲理,蟠儿手中又握有强军,从莲花台到通洲全都在他手中,孙菲是他手下干将。为人风仪出众,城府手段都不缺,这个位子轻而易举就被他坐稳了。
  另一个是龚獠。虽然龚獠现在还在合陵,但合陵已经被他变成了真正的军城,他和蟠儿联手,在合陵屯兵五万,防备着另一边的魏国。
  所以,姜扬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机会把姜旦推下去。
  姜姬思考半天,觉得是时候让姜旦带兵出征了。
  国中大事,可以交托太子。
 
 
第712章 难题
  别的地方已经是连天暴雨, 凤凰台这里的雨就下得温柔多了,好像这一片真的是吉地, 叫姜姬也不免相信这个世界的科学家们。凤凰台上那些研究星相、天向和地质的古卷古藉被她叫人重新翻了出来,重新抄写,以传后世。
  虽然不知道当时选这里盖宫殿的是哪位高人,有没有后代流传于世, 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人。
  下雨后, 百姓们自发的开始在家附近挖蓄水井与蓄水池,实在是缺水缺怕了。
  姜姬这边赶紧叫停,这个必须有计划才能进行,不能放纵百姓们胡来。经过毛昭带人查堪后,终于勉强给每个村都定了一个可以挖池蓄水的地方, 除这些地方外, 不许再私人挖池蓄水。
  另外一边, 百姓们不必再有人来催促就开始种粮食了。
  她才发现, 早在这之前, 为了提高麦稻的成活率,百姓们已经学会了育苗, 不是直接下种子,而是把育好的麦苗插进田里。
  百姓们已经顾不上去管农时, 他们只想在现在有水的情况下, 赶紧赶种一茬粮食, 至于能不能侍候到收获的时候, 那就看老天会不会保佑他们了。
  家时没有麦种的百姓也把能种的都种了下去, 不管是什么,只要能种就行。
  他们盼着家里堆满能吃的东西,家人再也不会饿肚子。
  姜姬一直想扭转大梁百姓不喜欢种地的习惯,结果一场天灾,就令他们明白买粮食不如自己种,自己亲手种出来的粮食才不会饿肚子。
  她承认读书是应该的,士子是值得尊敬的,知识是宝贵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想让所有的百姓都以读书为生!
  她希望这个世界上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在种地,百分之二十的人研究百工百技。至于带领这个世界的政治家们,越少越好。
  这个愿望注定不可能达成。
  眼下,她只能让更多的百姓去种地,再倡导一部分人去钻研百工百技,想玩政治的,只留下能用的,剩下的全干掉就行了。
  “现在是八月……”她叹了口气,“不知赶在天气变冷之前,能不能来得及收获。”
  天气现在开始变化了,她不确定今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冷,往年到十一月时气温仍然像春天一样,人在户外还可以穿单衣,今年如果也能这样就好了。
  但她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老天爷身上。
  姜武说:“去年不是有百姓搭草棚子吗?”
  姜姬摇头:“这个效果不是特别好。”
  前年和去年一直都有百姓这么做,因为旱的关系,百姓们不敢让地闲着,恨不能一年三百六十天,田里一直都有庄稼。他们把干草盖在地里,保护庄稼不受冻,在冬天也能生长,这样就可抢农时,到了春天的时候,庄稼已经冒头抽芽了。
  但这样非常辛苦,大部分的百姓都做不到给所有的庄稼都盖上干草,有的是不会这么做,有的是穷,有的就是懒了。
  直到姜姬开始让商人倡导百姓们大量种马草,百姓们才不必为了抢农时而这么辛苦,大量收获的马草足以弥补这部分损失了。
  将近三年的干旱,凤凰台附近饿死的人比想像中少很多,几乎没有流失百姓。
  这是毛昭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来的,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在她面前激动的语无论次,连连说“不可思议”。然后就变得更顺服了,以前还有点像被抢来的小媳妇逆来顺受,虽然乖乖做事,但总是冷冷淡淡的。从这以后就变得热情如火了。
  凤凰台附近算是百姓变动最少的一个城市了,因为哪怕往年有天灾人祸,各城哪怕自己没吃的也会上贡皇帝,凤凰台附近的百姓也受此泽被,不会像其他城市一样,发生大灾大祸,百姓先受苦。
  但并不是说底层百姓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真正受影响少的百姓都住在城里,城外的百姓可没那么幸运。
  所以,毛昭发现这回连城外的百姓都没有跑的,也没有死太多,这实在是太颠覆他的认知了。
  但姜姬知道,人口统计中的数目没有减少太多是因为一直有流民进入凤凰台。
  进入凤凰台的流民只要完成登记就可以改籍。在这个百姓算人头,是各城重要财产的时代里,凤凰台的作法就有点流氓了。
  她一直是用这种方式从各城手中“抢”人。
  抢过来的就归她了。
  遗憾的是现在涌入凤凰台的百姓以普通贫民占多数,读过书的士子是非常少的。
  当时在莲花台,她竖起姜旦这个大旗,才吸引各城士子来投。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