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果官府关系不够雄厚,到了十八、二十岁,他们还是要被逼着嫁。
钱汝君还在等报名最后的结果统计出来的时候,皇帝那一边传来了好消息。这个好消息是跟着马蹄铁对消息一起送来的。
看来,如果没有马蹄铁,皇帝大概没有这么勤快的帮钱汝君抓人的**。
有了马蹄铁,皇帝总要有能回报钱汝君的东西出来。这时候,皇帝才想起,钱汝君曾经提过的请求。对于这个请求,皇帝一直认为可有可无,而且钱汝君进到长安周边之后,也没有在跟野人发生什么关系,顶多,之前抓的野人,找出来盖女学堂,让后一直团体行动,也没有任何的异动。
由于皇帝刘恒当手下,对野人根本不熟悉,所以也没有发现这些野人性格还有做事的方式,都变得有些不同。
当然,也不会发现,他们重新出现之后,有变得比较厉害。
这种厉害,不想学堂岛学生一样,使人产生很大的差异,而是有一点点的变化。不是熟悉的人,根本看不出来。
他们熟悉的人,倒是有很多,可惜,全部都被钱汝君一锅踹,所以也根本没有人可以指正。
当然,知道内情的人还有很多,但是学堂岛学生这些知道内情的人,自然不会去泄露这个秘密。
就算他们想,他们也做不到。
电纸书的洗脑方式,很灵活,就好像电脑一样,可以运算好几次变化之后的后果会怎么样,从而做出思想限制。
这怎么办到的,钱汝君也不知道。反正结果是好的,就可以接受了。
马蹄铁的技术门槛不高,少府工匠全力出动,马上造好了一堆马蹄铁送到边关。同时,也与三组骑士,领了皇帝对命令,让马匹一直在长安和上林苑上奔跑。
皇帝对钱汝君拿出来的东西,向来很有信心,所以对才敢在实验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开始大量打造。
至于使用的目的,是皇帝需要一个更直观的印象来证明他使用马蹄铁对正确性。
要知道,这东西虽然用的是皇帝对钱,但是皇帝可不想所有的钱都国库里出,所以要给朝廷大官们,看出这些东西的好处,心甘情愿的把朝廷的钱拿出来用。
钱汝君对野人的努力也是为了增加国库的钱,所以对皇帝来说,也是应该支持的。
所以皇帝本来快忘了这回事,这才想了起来,这才记得给手下下了命令,让人加紧速度,把人抓来。
其实,皇帝一直都想要把野人收为己用,只是一直不是很成功。
野人的身份,注定是没有身份,也就是不用缴税,对这样的人来说,要他缴税,简直是要他的命。
皇帝真的不相信,这个问题能够解决,但是钱汝君又抬出了上帝的名义。
以上帝之名,钱汝君必定是能够办到的。
这比钱汝君本人的名誉还有效果。
马蹄铁第一批次,送去的是钱汝君已经出货的马匹,这些已经服役的马匹,个个都在战场上立下不少的汗马功劳。
其实,钱汝君现在还没有送上战场的马,也就是养在马场里的马,皇帝还是商请钱汝君帮忙打制马蹄铁。
但是钱汝君基本上,不可能算皇帝免费了。
比较请这些工匠做事,也是要给钱的。
如果他们没有打制其他赚钱的东西,那对钱汝君来说,损失就很大。
损失很大,给皇帝对钱就达不到以往的数字。
看起来好像都是给皇帝对钱,但是现在收钱,还是未来少钱,对皇帝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同的。
这种不同,是人情意味的不同,而不是数字上的简单问题。
但是钱汝君也知道,金麦城工匠的能力,就是少府的工匠打一副马蹄铁对时候,钱汝君金麦城工匠,能打出十副,而且品质还比皇帝少府打的还好。
最后,钱汝君跟皇帝商量的结果是,她能够出人,但是皇帝这边要给月薪,而且不是长安城少府的月薪,而是金麦城的月薪。
反正以后皇帝会发现,用她金麦城的人力,皇帝只有赚,没有陪,金麦城现在铁匠工作,可以说是流水线做法,效率不是长安少府模式可以比的。
长安少府,想要改革,基本上很困难。
这些消息,钱汝君并没有瞒着皇帝,一直以来皇帝都知道。但是他对于改变少府这个机构,也拿不出办法。
基本上,大汉朝廷形成以后,就出现许多必须修补的漏洞。
但是东补西补的结果就是,冒出来的洞越来越多。只是补掉一些露出比较大洞的洞口。
而皇帝能怎么办呢?手下帮他修补的洞,永远是这样的。他本人也没有这个才干去把洞修补掉,所以也只能如此。
所以他这次觉得做更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外包,反正他相信钱汝君这边工匠不会有问题。
钱汝君本人的信心,倒是没有皇帝这么多,因为钱汝君的疑心病,比皇帝还多多了。
但是这件事,只要想要拜托别人做,透漏出去做法,也没有办法。
其实打铁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去除杂质,钱汝君知道,就算皇帝想要出铁料给她,金麦城这边也得先把铁料杂质去过一遍。
钱汝君知道,反正皇帝不会亏本,所以钱汝君讨价还价的时候,很是心安理得。
其实这时候,大汉皇帝还想不到质量的问题。
他只想,尽快的把马匹的脚上这块东西搞定。当马匹都装上马蹄铁,而且有足够数量的马匹之后,皇帝刘恒出征也在眼前了。
现阶段,皇帝对后补人选,已经经过很好的皇帝训练,即使皇帝短时间不在家,皇太子监国也完全不是问题。
问题只在于北方战场的胜败。
对皇帝刘恒来说,既然御驾亲征,就没有失败回来的道理,所以他的准备一直都很充足。
在一起,北征匈奴的事情,他连想都不敢想,但是他得到钱汝君的支援之后,这样的事情,在他的心中一直跌宕起伏着。
每一个皇帝都有开疆拓土的愿望,但是能把愿望变成实实在在的事情去做,那就很难得。
皇帝刘恒的脑子一直很清楚。现在,他的身体状况,国家的财政状况,一直都保持在很好的地步。
国内需要注意的,大概就他那几个兄弟。但是他那几个兄弟,现在都还没有成为气候。
其中最有可能造反的吴王,要举起反旗,最不可能的时间,反而是大军北伐的时候,因为如此一来,他就会失去正当性。
功勋大臣不会承认他的皇帝对位置。
等于他站在功勋大臣的对立面了。
文官要掌握住朝廷势力,往往是国家发展的后面阶段,这个阶段,还是以功勋大臣为主。
至少在这个时候,功勋大臣有左右皇位的力量。
没有人知道,皇帝刘恒,利用手上新到手的这笔钱,不但养了一些人替他体察民勤,更让很多人出关去了解匈奴的动向。
这一切,都是钱汝君跟他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以往,皇帝不是不知道情报的重要性,但是知道钱汝君不但点出来,还送了很多钱给他,他才能够做到这点。
钱汝君倒是没有特地去培养什么间谍,但是她生意做的大,她做生意的地方,就自然成为她消息的来源。
而且她做的生意,很多都是用人的单位。
钱汝君一开始,想要解决,人力过剩的问题。但是把这些人解决以后,她才发现,大汉不是人力过剩,反而是人力不足的地方。只是他们对土地的利用度太低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工具太过落后。
所以钱汝君拿出好几样东西出来。
她知道,这个时代,只要看到好东西就会模仿出去,也不用教,只要真正是好东西,就会有人仿造。
至于版权?呵呵,他们觉得他们肯用你的东西,那是你的光荣。
谁叫你光明正大的拿出来呢!
即使报到官府,官府也不管,盗用别人的智慧产权这种罪名,他们听都没有听过。
皇帝前身是代国国王,是北方戍守的诸侯之一,对于北方战场的情况,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他脱离了代国,但是他的灵魂还是记得北方的苦寒,还有匈奴的残忍霸道。
以前,在他的判断里,不要说匈奴本族人,就算是其他的游牧民族,大汉人面对的时候,还是有所不足。
不要所北方生活模式所带来的悍勇,马匹上的活动,对大汉人来说,就是最不可解的问题。
只有拥有足够的马,还有足够的马上勇士,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对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大汉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很会生。如果没有阻止,没有疫病、饥荒带来的死亡,只要五十年,人口就能够增加七倍。
大汉人需要更多的土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身为皇帝,他甚至很想让大汉人充满匈奴的土地。
钱汝君说过,这不是不能办到的事情,只要解决水源问题,更本不需要逐水草而居。
事实上,大汉对土地可以住十亿人都没有问题。
基本上,钱汝君这样说的时候,皇帝本身是嗤之以鼻的。
但是回想钱汝君说过的话,却又让他热血沸腾。
可惜,大汉浪费了五十年。
如果钱汝君早点出现,那他就有足够的人,可以杀出去。
现在,能养活多出来的人口的地方,其实也就是新作物普及到地方。
但是农具还没有办法普及下去的结果,现在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只达到三倍而已。
五年的时间,多出来的人口,都还是小屁孩呢!
皇帝这个计算有个误区,他不知道,钱汝君改善卫生条件,让更多人能吃饱饭的结果,让很多本来要死的人,可以不用去死了。
所以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比原本人口成长曲线,多了三百万人。
而这三百万人,是会纳税给朝廷和皇室的。
当然,这个数字,钱汝君不知道,但是她可以想象的到。
此时,大汉对人口增长很重要。人口要够多,才能在历史那么多年的磨难里,存留下来。如果是跟其他文明古国一样,人口稀少,估计早就完蛋了。
大汉一直是一个人口庞大的文明国度。
他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绝对是最会生的。
现在,皇帝认为他拥有足够的钱财,足够的食物,最好马匹。如果不利用这个机会杀到北方去,那他就平白错过了这个时机。
老实说,皇帝刘恒觉得钱汝君给他的马,都是神种,不可能持续下去。
第六三二章 面向北方
皇帝刘恒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速度快,适合载人,不怕战场的喧嚣,甚至可以对匈奴矮小的马匹居高临下的马脚,赶快补上可以提升战力的马蹄铁之后。
他已经观察到匈奴人的动向,其实匈奴人会南侵,都有一定规律,这个规律就跟草原上的草的荣盛与否有关系。
草荣盛的话,他们也没有必要把命拿在肩膀上,在敌人面前晃来晃去。
真正的战争狂人,其实就是必胜的那一小戳人。
在别人死亡时候,他永远躲在安全地方,看着别人死去。
但是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占有太高的比例。
如果他们在不应该出战,并且没有战胜把握的时候,让属下有大规模的损失,那么他的部下,就会离心离德。
没有人,可以自己掌控超过十个人。
他必须透过这十个人的力量,来管理接下来的十个人。并且让他们彼此牵制,这样才能维持统治的安全。
然而,人心思变,就算是他负责牵制人的属下,也可能变化,如果牵制人的人,和被牵制的人,走到了同一个频率。
那么叛变的发生,就成为必然。
在草原上,叛变是必然的行为。
就像以狼王,如果不能保持最强大的武力,那么就会被下面的公狼打败,失去他原本的地位。狼群用这种方法,来维持种群的强大,也更好的生存下去。
匈奴人就像是草原中的狼群一样。只不过多了一点人性的牵制。
不必像狼群那么快多改朝换代。甚至到了后来,狼群不再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族群为单位。
像现在,匈奴人全民皆兵,至于平常事情,都让他们的奴隶族群去做。
只要有饭可以吃,多的是族群愿意给他们当奴隶。
而且,打败了部族,让他们的女人帮自己都生一下匈奴崽子,对匈奴人也是划算的生意。
匈奴人不满万,满万不可以敌。为什么匈奴人口这么少,那就是对于他们的崽子,他们舍得让他们在搏杀中成长。
加上医疗卫生不好,很多匈奴人长不到大人。
死亡率很高。
单是只要是健康的匈奴人,都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这种情形跟斯巴达差不多,但是规模比斯巴达大的多了。
也不知道,匈奴人的祖先,怎么意识到,族群能做这种改变。
但是不管部族如何,如果有一个不靠谱的领袖,这个族群也会完蛋。
幸好,匈奴人的领导艺术,极为的简单,而且粗暴,所以匈奴单于还扛的住。
最近匈奴人的驻跸之处,比较接近大汉长安,这让皇帝刘恒的心里火热起来。
他不知道匈奴人发生什么事,但是他知道匈奴人的国土面积太大,如果想要跑大老远去打匈奴,大汉这边就会被后备力量拖垮。
只有利用匈奴单于接近的时候,把它解决掉,在最符合大汉对利益。
随意现在大汉出现快速的运输工具,但是如果要把轨道铺设到长城外面,他们也担心会守不住关外的轨道,不是被破坏,就是被利用。
皇帝刘恒,已经习惯思考这么复杂的问题。当然,比起其他皇帝,他收下还有许多可以信赖的人来帮助他做事。
他已经规划,这几年,挑一个北方敌人最近的时候,好好的出关打一场。
以往,大汉人只能守在长城一线,现在有了骑兵的保护,应该有前进的能力了吧!
大汉的确有许多人不会骑马,但是大汉百姓多,不同的百姓,生活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能力。
只要把大汉百姓的各种能力发挥出来,合作起来的大汉,足以令天下恐惧。
此时,大汉皇帝眼中的天下,还是只有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对于遥远的地方,在他们想象中,大概是怪物横行的地方。
钱汝君可不知道,这时候人的脑袋,究竟在想些什么东西。对于未知的事情,是不是都以神仙说来解决。
但是皇帝刘恒,很显然没有把匈奴人神话,而是把它当成可征服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