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面貌,最终会变得一样。
然而在这之前,因为产业和财富,要走到这个地步,其实需要更多的时间。
在这之前,该走的路还是不能跳过,不满足他们前面的需求,怎么演化到最后。
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可以永存,更多的城市会因为某一个原因,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眼前,在从来没有出现过城市的匈奴大地,或者是草原大地。这片土地,除了根正苗红的匈奴人之外,还有无数多个部族。
或许,他们血缘可能同出一脉,但是几个人,就能够形成一个新的部族吧!
或许是因为他们跑到范围太大,大草原上倒是没有南方那种十里不同音的情况。
一个语言的适用范围太广。
“让所有人都讲最简单的话,我称呼它为中文。”
钱汝君交代道。
她真的很想念自己熟悉的语言。至于她曾经的方言,她不会说。
“我们不会那种话怎么办?”
“到空间里学吧,我来教你们。”
钱汝君在想,这种华语教材,好像在她那个时代,有很多教材存在。
虽然是针对外国人的,但是教给汉人还有匈奴人应该没有问题吧?
反正都是用汉字,他们的接受度应该很高。
只是他们可能还不熟悉楷书而已。
所以,在建城设计出来之前,他们夜晚的帐篷基本看不到人,就算是早餐,也不曾起来吃。
让火头军开始有点怨言。
幸好,这种怨言不算严重。也就是抱怨他们挑嘴。
然而,他们的训练时间只有三天,如果没有成功,新洗脑的人,语言就要由钱汝君来教授,看起来好像完全不用在意,反正有人会这么做,至于成效如何,也不管他们的事。
然而,学堂岛学生的存在意义,就是让钱汝君清闲的过自己的日子。保证钱汝君能够平安。
如果教学的事,真的让钱汝君自己上场了,那不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就失去了吗?
所以钱汝君所说的话,反而激发他们苦学之心。
当然,这三天,匈奴抓回来的人,也就都没有洗脑,看他们保有理智,但是惶惶不安的样子,火头军都心有戚戚焉!
所以看管就不是很严厉,要不是有匈奴军队守在外围,他们真的会逃跑成功。
至于逃跑之后,他们能够去哪里,也就没有人能够知道了。
草原上的人,自有他们生存之道。
草原城市该是怎么样的呢?
草原城市要汉化,又该是怎么样呢?
在学习语言的这三天里,他们想了又想,谈了又谈,终于逐渐出现草原的城市模型。
要盖的房屋,必须让他们在钱汝君不在的情况下,自己也该的出来。
这个自己,包含他们草原人里专业盖住宅的人。
所以南方建材不可取。
而公共建设不一定要在本地就地取材,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找到材料就可以。
草原不是没有树木,在山阴处,其实有一些地方是背风处,能够有树木存在。
这种城市,在他们脑中,需要发挥很大的创造力,也更具有设计感,所以更能够引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刚开始他们总是在钱汝君前面讨论,希望钱汝君给他们想法,给他们补充。钱汝君能够比他们懂多一点的东西,最主要是她的见识比较多,有很多事情,她早就曾经见过。
透过影视图片,钱汝君虽然没有亲眼看过许多地方,但是她看到了别人眼中的精华。
几乎她那个时代的人,都有同样的经历。
或许因为都有类似的经历,在她们那个时代,这些知识,就不是很珍贵。
然而来到大汉,光是真正见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但是钱汝君知道,如果没有空间,其实她对一切也无能为力。
大汉远不是一个人可以生存的社会。
在大汉时期,人与人还是必须团结才能过活。
但是没有多久,他们商量的似乎有了结果,人就跑开了,钱汝君也看不到人影。
钱汝君继续忙着,原本在忙的事情,只是好奇他们讨论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城市。
他知道当他们有了概念,想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会画一个设计图给他们看,她也很期待。
然而钱汝君的预料是错误的,在他们想象中的草原城市其实还没有成型,但是他们知道他们不可以浪费时间,于是他们就开始了,想到哪里做到哪里。
反正草原上的城市,最不需要的就是固定。
由于没有固定的住宅,所以他们想象中的厕所毕竟不能用金麦城模式送入家家户户。
所以他们商量这,就建设公共卫浴间,使用公共卫浴间的时候,要花钱。
但是规定人必须要洗澡,把这个当成是城市的税钱。
由于是纳税,所以谁有洗澡,谁没有洗澡,自然就会清清楚楚。
没有洗澡的人,就必须依照没有缴税的方式给予处罚。
人们虽然抗拒缴税,但是有知道缴税是必要的,如果缴的起税,多半不会逃税。
这种税收,就当做是人头税,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要缴交。
讨论的结果,这种模式很收喜欢。
草原的人,在大表面要实施汉化的政策,但是在细则上,不能跟大汉内地一样。
在大汉内地,可没有让这么多人当兵的义务。
以后,草原兵必定会成为大汉兵力的主力。
把人头税收成洗澡税,也是一个创举。
但是城市以外的地区,估计就不能用这一招了。
在大草原洗澡水也不能浪费,必须收集起来,作为养殖用水。
人身体洗下来的皮肤屑屑,养鱼倒是好饲料,只是这样的鱼,不知道人们敢不敢吃。
草原人,好像不太会吃鱼呢!必须培养他们吃鱼的技能。
最好养一些刺比较少的鱼类。
“公主,你可以给我们一些人手吗?人手不用多,一万个匈奴人就可以了,毕竟这个城市,我们要帮他们新建起来的,但是他们自己也要出力,这一万多个人可以用那些妇女跟小孩或者是心,来的人这些人,或许可以不用在战场上训练,因为,战场的人必须是专家!
一手锄头,一手刀剑,其实对他们来说是不太好的。
我们觉得这一点跟大汉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人性,人性其实应该是遵循着相同的规律而来的。”
学堂岛学生审慎的说道。
“你是说这些人要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吗?你们知道你们我还需要一些时间在,空间里面去继续训练他们的。”
钱汝君不会把洗脑这种事放在口头上,至会存在她的心里。
“还是经过训练好了,因为有了训练,他们其实是更好学习新工作。也不会反对我们。”
学堂岛学生,不用考虑也能给出答案。
这次他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城市,而不是一个学堂。
这不是传统意义的大汉城市。
虽然钱汝君要求他们建立一个符合草原的城市,但是金麦城的影子不可能被抹除。
一个城市分布在这个时代或许不会很大,但是在他们的计划中,这个城市需要容纳三十万个人,甚至未来会容纳一百万人。
最主要决定城市人口的,不是别的,就是水和粮食。
草原的粮食补给线比较长,但是粮价也比较高。
至于水,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水源的利用,大部分还是人屈就于水。
取水,在学堂岛学生眼中,是最重要的事情。
也是他们眼中最庞大工程。完工以后,这个水资源线,必须用最忠诚的人来守着。
所以他们的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其实不是寻觅建材,而是寻找水源和石头,最好水源分石头地能够在一起,这部分的工作,就必须派给出征的匈奴人去做。
石头可以用来修建运水的石板,也能够做该水泥的石灰。
他们所选择的地点,其实就阴山附近,这个地方,附近就是黄河。
钱汝君知道这个地方,在后世,有塞上江南之称。
因为这里不但可以发展农业,还能种水稻田。
在钱汝君看起来,用这个地方来放牧,的确是有点浪费了。
这块地方,有了灌溉渠道,是能种田的地方。
然而,又好像不是太浪费。现在大汉人民,还没有精力来这里种植。
第六九〇章 阴山下
选定了地点,大批人马离开了皇帝丢下他们的地点,就开始往目标点前进。
水草多的地方,都不会缺乏人。
水草越丰美的地方,就会有越强大的部族。
皇帝虽然打败了单于,但是广大的草原上面,除了单于率领的部族军队之外,就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草原自然会开始,新的争战。
在草原上的视野和很好,马匹跑动的声音可以传的很远。
冬天,这个地方的部族处在过冬的情况,但是比较不妙的事,这个地方是南方。这个冬季,他们的人很多。
不是很好打下来。
钱汝君不喜欢浪费。
既然这些人是自己根本,钱汝君就不想要牺牲。
这种态度,跟之前把他们看成消耗品,有天差地别。
既然不想要有人员的损失,那就必须动用她的智慧,或者空间。
怎么样简单能做到的事情,就不要把人变得复杂。
所以,她把火头军留在一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带着匈奴大军前进。
为了确保火头军不会随便离开,看出这些人消失到空间里的秘密,钱汝君把学堂岛学生留下部分,让他们可以一个人看住一个人。
以武力来说,就算数女生,他们也没有办法打败经过刻苦学习的学堂岛女学生。
不过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所以外表看起来,都比较文弱。
看不出是一条龙,倒是看起来是条虫。
至于匈奴大军,就跟着钱汝君一起行动。
只有最快速的行动,才不会惊动其他人。
就算草原传动消息的风多么快速,也没有马匹快,风要能够传消息,也必须有聪明人能够敏感的发现。
但是,草原的风,能告诉草原人,季节的变化,却很少告诉他们别的牧民在做些什么,是不是有了生命危险。
所以他们要靠马匹的力量,在危险发生的时候,第一时间,让人上马把消息传播出去。
这个习性,钱汝君本来不清楚,但是当她在草原上开始收集部族的时候,她就发现,总是有人骑着马在第一时间冲出去,把人抓回来之后,她总算知道对方在做什么。
但是钱汝君为了减少伤亡,总是用很多人去攻伐,所以除了最开始的时候,逃出去的人并没有多少。
钱汝君能够成为草原上的风。
虽然她飞翔的速度,最快也不过时速三百公里。
但是这种速度,已经比很多风快了很多。
钱汝君在空中把附近的部族都找到之后,从最边缘开始推进。
推进的方法是她飞到草原游牧民族的中间,让他们突然看到她,然后先把附近洗脑,在把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放出来。
到目前为止,钱汝君都只放出五千多人,就能够把所有的人都抓起来了。
至于少数不要抓的人,只好杀掉。
钱汝君不想牺牲自己人了。
会浪费积分。
用这种方式,即使有不在部落里的漏网之鱼,也来不及通知他附近的部落,没有防备的部落,比有防备的部落,好打击多了。
冬天,各自在猫冬,群聚在一起的人不多,即使是最大的部落聚点,也不过只有八千人。
八千人的部落比较麻烦,如果钱汝君降落在这个部落,估计会遇到很多攻击,她来不及把足够的人送出空间,所以钱汝君把这个部落,留到最后,然后,降落在外间,在正式攻入。
即使是这样,五万多个人去攻击八千多个人,他们也没有太大反击力量。
只是,终究出现断手断脚的伤亡。让钱汝君很感伤。
当他们变成自己人之后,把人弄死,好像就变得很不道德。
草原的形式,经过这场战役之后,又会有很大的变化吧?
冬天,草原的消息,还是传达的太慢了。
现在很多部族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大草原也不是只有匈奴。
钱汝君不知道皇帝有这什么样的想法,但是一直觉得大汉,尤其是在刘恒的时代,对大草原的认识还很少。
草原上的汉人,也不像后代那么多,所以想要得到北方的消息,其实很难。
相对起来,匈奴每次进长城出使的人,都不算少,甚至有很多匈奴人就大大方方的在大汉生活。
他们到长安的目的,除了捞饭吃,让鸿泸寺帮他们养人,还有耀武扬威以外,其实最重要的目的是把他们看到的大汉消息传达到北方去。
对于南方的关注,他们其实都一直存在。
或许对南方的产业环境还有一点羡慕。
总结起来,他们对大汉,至少长安城附近的环境,认识比起大汉对草原的认识还多。
春天来了以后,草原必定迎来一场新的搏杀,她必须增加自己的力量,才能在草原上真正的立足。
或许,半年之后,眼前的这些人,不会剩下一半吧!
但是在钱汝君的加入的情况之下,他们失败的机会不多。
钱汝君能够给予的帮助,恰巧是他们最需要的。
无重量补给,瞬间移动。
在钱汝君的意愿之下,他们会保守他们穿越空间,达到瞬间移动的秘密。
草原个部族在重新整合的时候,应该会考虑到皇帝刘恒打败匈奴单于的武力,新生成的领导者,会对大汉的态度比较好一点。
至于好多少,那就要经过无数次的刺探之后才能决定。
一直以来,即使他们表面对中原臣服,但是对中原的劫掠,从来没有少过。
你跟狼说,不要再过来劫掠了,狼什么时候能听得懂人话,除非把他们打败,打的狼形单影只,只敢偷偷摸摸的狩猎。
就是这样,他们的性子,还是没有变。
没有狩猎,在他们看来就很可能把自己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