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八去寻宝——范京生
时间:2018-10-10 09:47:23

  “其实过了半世纪,有些事已经称不上是秘密了,可谁又能想到,到了今天竟然又重新翻出来,让所有人不得安生呢?我这辈子,对国家对人民都无愧于心,唯有对家人子女,不慈不善,不是一个好丈夫亦不是一个好家长。”何老爷子拈了三柱香拜过众多牌位之后,走到桌旁坐下,看着两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孙子,重重的叹息。
  “你们想要知道的,我今天都会说给你们听,只希望你们听过之后,不要存有太多的怨怪,毕竟我们为的不只是自己的小家,还有上亿人口的大家。”
  
 
 
第二百九十八章 那时旧时光
 
  一九二七年,毕业前夕的何盛跟张钧李猛两位好友惜惜作别,三个人在张钧的小公馆里就着一碟花生米,一碟毛豆喝酒,说起了各自要奔的前途。
  “四一二之后,你们还看不清吗?那边根本就是变相复辟的封建主义官僚路线,根本不是为了百姓做实事的人!”李猛仰头干了杯中的酒,把杯子猛地往桌子上一顿,对于张钧侧重偏向国军看法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不能以一家之言倾全家,从做事的风格上来说……”张钧的脾气比较温和知礼,对于李猛的态度也没有表示不满,只是和气的解释着自己的想法跟看法,首先这边是制度健全,并且是有着国家名义的正规军,而另一边,虽然说跟国军的目标一样,但是内里的意思却由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夸大成分。
  何盛默默的听着两边你来我往,吃两口菜喝一口酒,然后再给另外两个人满上,直到这顿寡淡的酒宴结束,三瓶陈酿下肚,也没争出红与绿哪个好来。
  “阿盛,你是怎么想的?”何盛正无聊的用双手拿筷,左手去夹毛豆右手夹花生米,冷不丁的被这么一问,不禁楞了一下,他其实现在还真没什么想法,就想着毕业之后先回趟家,探望下父母,顺便把婚结了,然后再想着立业的事儿。
  “等等看吧,这不是刚闹完么,看看两边的情况再说。”何盛打着马虎眼,当然不肯说自己在想着“没出息”的事儿,他虽然跟这两位好友志趣相投,可私生活上却有些天壤之别,张钧家中豪富,只拿女人做风月,李猛那是铮铮傲骨,视女人如猛虎,偏偏前者极其尊重女人,能让所有跟他接触过的女人都如沐春风,如痴如狂,后者见到稍微出彩点的女人却要大皱其眉,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呵呵,说白了,一个是名绅士真风流,一个是端君子伪尊重,不过这是私德,与他们的大业野心相干不大。
  张钧跟李猛听了何盛的话都点了头,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反而说起了同期的谁谁如何的,直到深夜,何盛夜里口渴,下来倒水,遇见了坐在客厅抽烟的李猛。
  “阿盛,你真的没有想过未来?”李猛看到何盛有些怔怔,直到何盛端了一杯水放在他面前,李猛才回过神,忽然问了这么一句。
  “想过,但是没想太长远。”何盛喝了一杯水,睡意也褪去,干脆也点了一根烟坐到了沙发上。
  “我在想,把日本人赶走之后,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我知道张钧跟你的想法,因为你们家庭条件都不错,可这世上,还是受苦的人多,所以,联合所有百姓的路才是真正的出路,人多力量大,人人都想当家,和平就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前提上的,古人也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国家的主人也该轮流了。”李猛像是在说服何盛,更像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何盛不予置评的笑了笑,这世上所有的事儿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说得再好听,其实不还是抢政权吗?区别在于打着什么名义,能不能成功罢了,老百姓受苦跟有没有皇帝没关系,重点在于上位的人是不是为大众着想,古往今来,爱民如子的皇帝多了去的,百姓生活富足的朝代也多了去了。
  李猛对何盛的反应有点失望,此后七八天他都没再张钧跟何盛面前出现,张钧便跟何盛念叨:“看来老李是铁了心投红,可偏偏我跟那边的理念又不太合,我还是投绿吧,不管哪边,将来遇见了,咱们都手下留情点,好歹也全了这兄弟情分。”
  说了这话第二天,张钧便留了一封书信托何盛转交给李猛,去了国军。
  何盛按部就班的毕业回家,却发现家中出了事,他的家人跟未婚妻不知去向。
  ……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么往后也就没那么多事儿了,也许我现在还在四处找寻你奶奶,也许已经跟你奶奶带着你们去了美国,又也许是蜗居在那个小岛安度余生。
  偏偏在那会儿,李猛又出现了,这一次,他说服了我,因为他告诉我说,赵家没落是因为上官与日被人勾结,想要夺取赵家财产,并试图强迫你奶奶嫁过去,他还把一系列证据都甩给了我。”何盛从回忆中回神,摸了摸口袋,却什么也没翻到,不禁有些无奈的搓了搓手指,正打算继续往下说,却见着他孙媳妇儿悄没声的从兜里掏了一把松子儿……
  ……
  何盛骤失所爱,家人也被迫远走,气愤之下便如李猛所愿,化名盛禾加入了红方,并将家中残存资产一一收拾干净,一起带到红方作为资助,他的履历跟资产为他换来了一个小小的红本本和众多表面恭维、暗中不屑的目光,何盛不管不顾,只想着找到爱人跟家人的下落,当然在寻找的过程中,该打得战役他也没落下,可他越是出色,就越是有人不服,觉得他为私情不顾国家大义,对待战争不够认真严谨,否则战绩会更加漂亮,伤亡会更少等等。
  于是已经升了职的李猛再次找到他,经过一番恳谈,何盛恢复本名,孑然一身由张钧引荐,成为绿方的一名将领,并且很快用战绩打下一片勋章嘉奖,成为一员猛将,从而找到了爱人跟亲人。
  在绿军中那几年,他用“同窗之谊”,几次救下李猛跟他的同志们,差点自身难保,直到他无意间发现张钧在帮他,而李猛的行动却处处故意,好似刻意引诱着他伸手相助一般,何盛不傻,转念一想,便知内有蹊跷,默默的留意,偷偷的调查,直到他跟爱人大婚,陈靖来送嫁妆,给他带来了一份大礼,何盛才搞清楚其中的真相。
  ……
  “说来也真是巧,就跟既生瑜何生亮一样,张钧跟李猛两个不同家庭不同性子的人,却偏偏想到了一处,他们都选择了与自己本身条件与志向完全相反的一条路,又同时制定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计划来。”何盛叹了口气,对于这两位同学兼同仁,他的心里只有佩服,即便他常常被称赞足智多谋,却也只能成为那两个人博弈的棋子,当然,谁也不会想到,下棋的人都没有活到最后,反而是他这颗棋子坚持着,摘到了胜利的果实。
  
 
 
第二百九十九章 红与绿与红
 
  这个计划被称之为“窃国”计划,也被称之为“卧薪尝胆”,根本意义上是一样的,就是打入敌人内部,走向高层位置,将政权掌控到己方的一部分人手中,只要是共同理想的人把控着未来社会的大趋势,那么到底红方和绿方谁输谁赢都没差别。
  苗然抽了一口气,这盘棋下得有点大,而且时机选的刚刚好,战争结束,建国之后,不管是前面的战绩累积,还是领导班子的逐渐完善跟形成,一个新的国家,一个新的体制,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有才有志之士自然踊跃冒头,逐渐占据各个位置,如果真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之下,结成一张大网将整个国家收入囊中也未尝不可。
  陈靖随着给义妹的嫁妆送来的是一份情报,这份情报是从军统手中截获的,因为他们一直没有破译密码,留在手中又怕耽误了军机,干脆给了何盛做顺水人情,不管怎样,何盛那会儿的爱国主义情怀还是受到了陈靖跟一众兄弟们的承认的。
  “那会儿红绿相争已经到了明面,双方只顾着互相追捕救援,所以也没在意这份文件,我私下找了当年教导我们谍报的一位老师帮忙破解这份情报,不想刚破解了一半,老师就被刺杀身亡,而这一半,却已经泄露出了一个让人不可置信的大信息。”
  何盛陷入回忆当中,被破译的部分乃是一份人员名单,名单上是红方安插在绿方当中的间谍名单,名单上除却绿方几位知名的重臣名将之外,还有一个极其让人眼熟的人名——张钧。
  何盛恍然想起他每次救助李猛跟其他同志的时候,张钧睁一眼闭一眼的大放其行,甚至是帮忙掩护,本以为是出于同窗之谊,毕竟当初张钧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现在他明白过来了,原来他就是同志中的一员。
  彼时何盛已经去了年轻时的冲动与焦躁,即便觉得张李二人背后结盟却将他当猴子耍,却也没声张,只是暗中再找人将余下的一半资料也破译出来,当完整的资料整合到一起的时候,何盛心胆俱裂,这才理解到了人不可貌相的真正含义。
  “越是自卑的人越自傲,这就是对李猛的最佳写照,因为从小家庭贫困,他比谁都想改变这个世界,可是他发现那需要的时间太久了,就算世界改变了,也未必能够达到他想要的需求,所以他另辟蹊径,决定先改变自己。”何盛感叹了一句,如果说先前看到张钧出现在红方人员名单中算是一记当面直拳,将他击得往后一个趔趄,那么在在绿方人员名单上看到李猛的名字,就是后脑勺的一记闷棍,直接把他打击得眼前发黑几欲晕厥。
  何盛当时有点迷茫,是妻子的话点醒了他,她说:哪边跟他现在想的一样,就跟哪边好了。
  那会儿何建国最恨日本人,所以暂时将精力跟被戏耍的愤怒都用在了抗日上,也真是那会儿他的战绩累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青年名将。
  后来绿方上层严厉下令他小心谨慎控制伤亡,首要注重“剿红匪”,何盛不愿意把枪口朝向自己人,他那会儿还没完全把自己划分到红还是绿的阵营中去,所以不管哪边对于他来说都是中国人,都是自己人。
  直到一九三七年,双十二事变之后,双方协议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李猛通过情报向绿军这边正式提出卧薪尝胆计划,说服上面派人进驻红方,这会儿绿方逐渐内乱式微,对抗日行为也消极应对,何盛见势不妙,便动了心思将自己的名字添加到了双方名单上,重新伪造了一份机密文件趁机递还给双方。
  本来是绿方间谍引入红方,又被红方派到绿方当间谍的何盛,再次成为了绿方派入红方的间谍……其实绕到最后,就是何盛也是迷茫的,与红方目标一致,气场规矩不和,与绿方背景作风匹配,却政见不睦。
  何盛的名声跟战绩在那里,又有陈靖与苗晗的慷慨相助,带着大批的人马跟军资,风光的回到了红方,老天似乎都站在了他这边,最有可能出卖他,揭破他身份的李猛,在一次撤离中不小心中了日本人的埋伏,被炸得尸骨无存,张钧则在内战结束前病亡。
  这件复杂的往事便尘封于历史当中,除了何盛夫妻,再无人知晓。
  可何盛万万没想到,就在何家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蒸蒸日上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变数和威胁,就是那个女人跟那个小女孩。
  “那个女人是我老师的女儿,就是当年为了帮我破译情报被暗杀的那位老师,她带的孩子确实是她的女儿,也是我的副官小张的女儿。”何盛想起那段时间家里的风雨就头大,说起来,也就老大一家还像个样子,余下儿女是真的蠢,尤其是小女儿,即便她那会儿还是个天真的少女,会同情帮助弱小,可为了外人仇视家人这种事,还是让人忍不住掩面叹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何盛也没想到跟随了他多年的副官,张钧的内侄,既不是红方也不是绿方,而是军统的人,他一直在追寻着那份资料的下落,跟随何盛多年之后,无意间发现了当年何盛找寻人破解资料的信息,从而诱惑了那位老师的女儿加入军统,帮他探寻这份资料的内容,这个女人也真的十分能干,她根据老师的笔记本上的字印,逐步的推敲出了一部分资料,证实了小张想找的这份资料确实是落在了何盛的手中。
  因为何老太太的精明与小心,小张处心积虑的隐藏何盛身边多年,也只查出了凤毛麟角,加上那女人推敲出的一部分,将这份情报拼凑了个七七八八,可没等送出去,军统那边就出了事儿,小张也意外牺牲。
  建国后,军统跟随绿方撤离到宝岛,国内开始大肆清洗军统谍报人员,那女人跟女儿为了自保,便以这份残缺的资料威胁何盛,明面是托孤,实则是派那小女孩深入何家内部搜寻另外完整资料,想以此为投名状,回归宝岛军统局。
  “时隔日久,资料上的人早已经各自融入双方,我不欲再掀波澜,便想着将计就计,套出她们母女口中的资料下落销毁,谁知道却越牵扯越多,为了掌控并防止意外发生,你父亲便提出了一个建议。”何盛说到这,终于抬头认认真真的看向两个孙子。
  
 
 
 
 
第三百章 三百了撒花
 
  知道的秘密越多,压力就越大,牵一发动全身,已经子孙成群的人已经没有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了,何盛不想同意大儿子的提议,可却又不得不同意,这不只是为了何家,还是为了两边的安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剩下的孩子又蠢又熊都不要紧,你父亲一个就顶了他们三个,有了这样一个儿子,就算是我死了也对得起何家的列祖列宗了,唯一对不住的就是你们兄弟俩。”何盛说完沉默的低下头,良久之后才继续往下说,声音低低的有些沙哑,似乎在强忍着心里的情绪。
  何家老大提出的建议就是由他跟妻子顶替小张和那女人的名字,带着“资料”前往宝岛,投靠军统,并努力扎根下去,继续执行张钧未完成的“窃国”计划。
  于是,何家一边放出种种风声做戏,让老大夫妻诈死脱身,远赴宝岛,一边按照名单一一排查绿方安插在红方的不轨之人,对于那些已经分不清自己立场的人,则画一个重点号,长久的观察下去。
  “计划一直执行的很顺利,你的父母成功的接手了那边老人留下的势力,也进入了军统成为骨干分子,却没料到国内出了岔子,如果说前些年的红色浪潮是洗去其中夹杂的斑驳颜色,那么这两年就有点红的发紫了。”牡鸡司晨,上位者到底垂垂老矣有些精力不足了,这是老人的通病,于是许多小人便趁机作祟,某些潜伏已久的势力和后插入进来的都蠢蠢欲动起来,他们这些安逸许久的老骨头,也该贡献自己最后一把力气了。
  “所以之前的一切都是饵?”何保国沉默良久,在弟弟跟弟妹无语的目光中终于开了口,从家里风风雨雨不睦二十年到外界虚虚假假的各种消息,什么老情人,救命恩人的老情人,老友的机要秘书,副官是间谍等等,都是他们亲自放出去的饵?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