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墨雍当然还提了水果,南方的水果在现代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西瓜、香蕉、葡萄、枇杷、桃、橙子等等,南方就是水果的天堂,当然这个墨雍采取自愿种植,但同样表示官府会出面购买。
至此墨雍等于下了好大一盘棋,到处都是用钱花钱,别的不说墨雍强制每户空出来的那亩田地实行了墨雍的种植计划,也就导致这些百姓会损失那亩田地的粮食税,必须用粮食或者钱补回来,这一点老百姓心里肯定是有意见的,害怕官府不给钱或者给的钱还不够买粮食的。
墨雍心知肚明但墨雍还是给了所有人保障,那就是他将各种粮食、经济作物、农产品、鸭子、布匹的回收价格交给了每个县令一份,让他们按照上面的告知每家每户,只要成熟的季节,府城就会派人去接收,当然他们也可以自己去指定是商铺贩卖。
至此已经可以预见墨雍未来几年会面临一个无底洞一样的存在,很可能墨雍这些年辛苦攒下的家底就这么掏的一干二净,甚至还会负债累累引得所有人对墨雍失望透底。
可墨雍敢这么做,并且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根本原因是墨雍有了另外一个光明正大挣钱的行当。
自古以来南方最挣钱从来都不是墨雍刚才上述的所有东西,而是盐和海运,可惜盐很早就被朝廷牢牢把持着,从古至今都是当官的忌讳,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怕是只有死无全尸。
墨雍自然不会这么冒险,所以很明显墨雍看中的是海运,虽然这个时代的海洋运输并不发达,造船技术也很是落后,但偏偏墨雍和底下某县县令交谈过程中对方也跟墨雍暗示了海运这方面,并私下告诉墨雍他们县城右侧三百里的海面运输非常频繁,而无一例外这些人都要在那个县城修整。
墨雍觉得这就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他自然信心大增,更何况墨雍还有一手超乎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理论作为依仗,虽然他看的并不够详尽,可墨雍已经准备找造船世家的合作开发新的航船。
也是因此才有了墨雍今天大刀阔斧的要改革,并且不怕承担不起风险,最后墨雍慎重的告诉所有县令他们要上交的这些作物都有最低产量限额,算是强制性将这些县令逼上梁山,彻底杜绝阳奉阴违,然后在这些人离开的同时墨雍也朝着省城出发了。
第247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四十八)
墨雍几天前将自己写的海运计划和改革的详尽的表述出来交给了驿站送往连首辅的手中,并且对于连首辅是否会同意墨雍也有了一定信心,毕竟走之前他曾经简单提过,当时对方就表露出这方面的意思。
墨雍也不担心连首辅说服不了皇上,当今皇上别的不说工作兢兢业业这点就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并且他对民生方面的关注也是少有的,墨雍在内阁那段时间可是看了很多皇上对这方面的提议和想法,墨雍自信自己写的海运计划最终会被皇帝接受并将海城作为试点。
所以墨雍必须提前去打点好和省城的关系,让巡抚大人站在自己这边,不说遮风挡雨,只要对方能够做到公平对待,遇事多容忍几分就可以了。
墨雍是带着瑾瑜一起的,虽然之前来的路上他们已经拜见了巡抚大人,但好歹正式上任了还需要认认门,而瑾瑜对此毫无怨言,这些日子墨雍风里来雨里去、不畏酷暑在外面这么长时间,已经让瑾瑜彻底明白墨雍想要好好做一番事业的心思,作为一个贤内助她自然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墨雍可以放心的在外面拼搏。
墨雍真到了正事上不管是说话方式还是处理态度都会让人非常容易接受,更别说墨雍还有意识的告知巡抚如果成功对整个宣城都是大功一件,并且还是周朝第一例,说不得就是名传千古。
巡抚大人显然很满意墨雍表现出来的功一起分享、过自己承担的知情识趣,觉得倒是值得冒险一试的机遇,再加上墨雍那金光灿灿的后台,巡抚大人最后和颜悦色的跟墨雍表示墨雍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其他方面的压力他都可以帮着分担。
墨雍回去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不断,瑾瑜在一旁看着墨雍灿烂的笑容不由偷偷笑了,被墨雍发现后就眨眨眼说是墨雍笑的太甜了以至于她也忍不住,实际上瑾瑜怎么会告诉墨雍是因为发现墨雍也会因为事情进展的顺利而孩子气的露出阳光般的笑容。
墨雍和瑾瑜回去后没几天墨雍就受到了连首辅派人送来的密旨,皇上同意将海城作为试点进行海运,不过因为国库紧张,皇上不能提供资金支持,不过皇上同意墨雍将海城盐场三年的盐引作为启动资金,连首辅给墨雍的信中表示只要墨雍最终能够挣钱,墨雍大可以将事情做的轰轰烈烈一些。
墨雍看完了密旨和信件这才满意的哈哈大笑,他知道这是他之前的计划被皇上和连首辅默许了!
为此墨雍第二天越发忙碌起来,这一次墨雍找了华通判和钱同知让他们告知海城大大小小的盐商从今天起推后三年海城盐场都归他管,所有的盐商必须参加十天后的盐引拍卖会才能得到这三年的买盐资格,并且拍卖会上还会拍卖即将修建的海上贸易城的贸易种类代理权。
墨雍看着华通判和钱同知两人瞠目结舌的样子心中不由多了几分激动,一切都在慢慢按照他的规划行进,即使偶尔有偏差,比如钱同知和其他几个常年把持盐场的世家给盐商们施加压力让他们不能参加拍卖会或者拍卖会上不许拍卖,更有甚者联合海城的各方面势力想要让墨雍这个计划落空。
可惜他们没想到的是墨雍这次不仅仅通知了海城的盐商们,还有本省其他靠近海城的盐商以及省城那边的盐商们,从一开始这一块就不是他们一个小小州府势力能够把持得住的。
墨雍为了拍卖会的顺利举行还召开了专门的说明会,对拍卖会上将会遇到的情况进行了一一说明,对盐商们提出的疑问和不明白的地方进行了详细讲解,尽量让大家明白拍卖会的规则。
拍卖会那天风和丽日、天高气爽,墨雍带着吴家一众参加了拍卖会,会上第一份盐引被吴家以不算太高的价格拿到,从而由此开始引爆盐商们的热情,让他们知悉这场拍卖会决定的确实是海城盐场三年内的盐引归属,于是接下来的拍卖他们爆发了极大的热情,就连一开始端着准备看看情况的州府盐商和大商人也迫不及待的下场争夺,整个拍卖会异常火爆。
盐引拍卖完以后会场空前的嘈杂,拍到的人笑容满脸、说话声音都高了一个度,没有拍到的沮丧悲苦,跟着就朝着拍了不止一份盐引的商家套近乎,企图分一杯羹,可惜被毫不留情的拒绝了。
就在这时墨雍之前提过的海上贸易城贸易种类代理权拍卖开始了,不同于盐引巨利的家喻户晓,贸易种类代理权是个非常新奇的存在,更别说海上贸易城现在还连影子都没有,就连地址也没有人能够给予详细说明,这一切都让商人们决定暗暗等待。
但是同样的吴家这些在外人看来是内部人员的存在依然是第一个举牌,并在全场没有竞争的情况下购买到了农产品的海运贸易代理权,几乎是在全场热切关注但气氛又异常安静的环境下吴家得到了这个代理权。
而在等待第二个贸易代理权的空隙有人忍不住去找吴家询问这个贸易代理权究竟代表的是什么,吴家这才按照墨雍之前说的给这些人简单讲解了一下,就这几分钟的时间后,第二次贸易代理权的拍卖就多了几个竞争者,不过他们依然是在试探阶段,导致吴家最终花费了没有超过底线的价格再次拍卖到了纺织布的海运贸易代理权。
至此吴家三堂哥暗暗松了一口气,之前他和墨雍商量过吴家能拍下的种类,墨雍直言不讳茶叶、丝绸、瓷器之类的竞争力度和目标都太大,恐怕吴家是拿不下的,与其如此倒不如趁着这些人还观望的时候买下一两个能摸清门路、销量也大的。
吴家三堂哥刚才给人解释的时候就要想着要不要再隐藏一下,后来觉得还是按照墨雍说的做,可他不知道的是就是他这想要隐藏一些的心思被那么自认为聪明人的商家发现,以至于他们第二次拍卖的时候出了手。
而吴家两次拿下两个代理权以后茶叶这样的热门终于出现了,而这一次观望的就少了,商人从来都是为了利益可以疯狂冒险的,尤其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商家更是如此,就比如华通判的弟弟这次就参与了茶叶的拍卖,并最终花费不菲的价钱买下了这个代理权。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时间代理权的竞争终于显露出原本应有的激烈,所有人心中都想着就算赔了也不是赔不起,可如果这么多人都下场竞争,他却什么也不做,万一真的是下蛋的金母鸡,早晚后悔莫及。
而此时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墨雍特意关照了这个代理权的事情,将种类分了足足有几十种,确保大部分人都能参与到海洋运输的暴利中去。
那一晚墨雍睡得异常安心,第二天全州府召集劳动力去了之前考察过的县城,修码头、仓库以及海上贸易城,并且海上贸易城的修建位置极其微妙,恰恰就是之前县令给墨雍画出的那个交易港。
因为墨雍给的工钱高,饭菜也管饱,过来想要干活的人络绎不绝,墨雍来者不拒整整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码头、仓库以及贸易港修建完毕,这个时候墨雍再次和县令一起将这个县的所有人口登记在案,下发了征集码头、仓库、巡逻工作人员的征文,并明确写了待遇和工钱,一时之间还引发了少部分人口迁徙热潮。
同时墨雍在府城也张贴了征集海上贸易城卫兵和工作人员的征文,待遇比之前县城的只高不低,同时也写明可能会遇到危险这一点。
这一次墨雍算得上全员出动详细挑选了海上贸易城的人手,并亲自制定了练兵计划,至少要确保他们的武力足够面对海上突如其来的攻击和偷袭。
而此时墨雍一开始征集的造船师傅和合作的造船世家终于制造出了第一艘按照现代造船图纸改造出来的航船,墨雍带着师傅们开始试航以及演练面临袭击的操作。
中途墨雍还遇到宣城原本的驻守海军带队巡查,墨雍认出先头那人恰恰是他好些年没见的二姐夫,上次墨雍和瑾瑜绕道过去看二姐的时候二姐夫正好不在家,以至于两人也算好长时间没有见过了。
墨雍当即上前攀谈之后又在二姐夫的引荐下认识了管理海城这一片海域的贺守备,两人虽然官差一级,但文官自来比武官轻贵,再加上对方和二姐夫的关系好、墨雍也上道,三人一番谈天下来倒是有了几分好感。墨雍提出让对方的人和他们一起试航看看新船的性能,贺守备干脆的同意了,并且叫了自己手下经验丰富的老兵过来帮着墨雍他们试航。
第248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四十九)
三个月后海城官府推出了首艘官商合营、被最大靠山皇帝命名为麒麟船的远洋船,此船一经推出官府就迅速更换了宣城以及周边几座临海省城海军的远洋船配置,让还在观望的其他商人们心思不由越发看重,毕竟这可是被官方认可可以替代原本官船的模板啊。
有先见之明的果断去了海城买上一艘,其他觉得价格过于高的商人还在观望,但并不影响海城远洋船厂的生意,毕竟这种船他们造起来的效率还是不够高的,现有订单已经能够让他们做上很长时间了。
又三个月后第一批出海探索的商人们回来了,他们大部分是选择在海上贸易城将自己手中的商品贩卖出去,当然也有一部分商人并不愿意,毕竟他们已经有成熟的运输路线,完全可以自己运到热闹的省城或者京城等地高价卖出去,这才不枉他们这番出海面临的风险。
但同样他们被为难住了,因为宣城以及邻近的几个府城都出了相关的海上政策,明确说明目前开放的港口就只有海城这一个,其他任何在海上运输、贩卖远洋物品的均属于走私,一经发现所有物品都要被没收的。
而如果选择进入海城的港口,则必须交税,并且还不低,而且进入深县城内也强制性收取保管费,这一路卡下来虽然他们还是能赚不少,但许多人都会有种莫名的感觉,那就是即使自己没在海上贸易城将东西卖了,可自己运输下来挣得钱也没比卖给海上贸易城挣得多很多。
并且海上贸易城对将货品卖给自己的商人还有很多政策上的优惠,比如内陆源源不断运来的商品在这里都能买到,而和贸易城有交易的商家不仅可以从这里买到和内地差不了多少价格的商品,还能根据之前和贸易城的交易金额领取折扣优惠。
这个时候很多商人都敏感的发现贸易城的优势之处,这就仿佛大型批发商场一样,内地的将东西运过来卖给贸易城,贸易城又批发给他们,而他们双方则免除了质量、运输、销路等等各方面的繁琐和风险,并且在贸易城这儿想买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方便快捷使得他们的效率大大提高。
很快大部分商人都开始选择和海上贸易城交易,享受他作为中转站给他们带来的精简贸易,出海的人只需要将商品运过来直接就能卖出去,而内地的人同样将商品运到海城,自然由最专业的质监和评估机构给他们报价,然后全部买走,他们根本不用发愁运过来以后的问题。
由此海上贸易城慢慢开始发展成为整个周朝最热闹的地方,每天南来北往、全国各地的商队在这里来来往往,并随着海城建设的越发繁荣与先进,很多人都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在海城这边有个家,毕竟这里的建设与人文已经跟之前大不相同了。
海城赚了钱开始墨雍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按照墨雍自己的设计主城开始慢慢修建,而因为这里最不缺少的就是人力,以至于短短一年的时间主城就修建完毕,这个时候人们就发现主城的建筑是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见过的高大和整洁。
好吧,墨雍表示他还曾看过建筑方面的书籍,并和这边的工匠们进行了专业的探讨,资金的充裕使得墨雍根本不用顾虑什么,全国各地的匠人们就开始慢慢的往海城这边涌,并很快实现了第一栋小别墅。
倒不是墨雍不愿意修建商品房,而是墨雍并不自信现在的技术和材料能否达到商品房修建的条件,虽然他接连研究出了水泥和石灰这些东西,可毕竟社会整体发展在那儿呢。
好在就如同很多历史印证的那样,华国的传统工匠们拥有鬼斧神工的技巧和大胆专注的奇思妙想,以至于最后四层的商品房研究成功,海城开始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楼和小区。
经过工匠们再三试验和测算,终于这些房子以足够安全、能够居住,开始向这里的人们开放售卖,而只用了三个月这些房子前后很快被售卖出去,并且还在周边都起了连锁效应,所有人都以住上这样的房子为荣。
再次大赚一笔后墨雍又有了新方向,那就是大面积的种植,毕竟他们海城自古以来的气候对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是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更别说墨雍还找了专业的人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墨雍自己还跟着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思路,虽然杂交水稻还没有成功,但大豆、玉米的品种都经过了很大的改良,产量大大提高。
墨雍在海城三年一直不停歇的开发海城的潜力和经济价值,三年后海城彻底成为周朝最大的经济贸易城市,每年的粮食产量养活了大部分天灾人祸的北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