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君拍着桌子,“嫂子你太厉害了,完了完了,我这点家底都让你知道了。唉,你说你咋猜这么准的?”
林彤白了她一眼,她自顾自的说着:“这个月我卖了差不多将近一千块钱的货,要说挣,纯挣也得三百多块钱。嫂子,这开小卖店咋这么挣钱呢?这一次几分几毛的能挣这么多?我都不敢相信呢咋?”
林彤忍不住笑了,“你这可真是,你咋挣的你还不清楚吗?”
王雅君有些不敢相信的道:“现在的小孩子手里都有几分钱,都愿意买个零嘴,这是一大块,还有一大块你都猜不出来,就是你说的那个啥明星不干胶,咱们镇上之前没有,上回我去看小倩她爸的时候,特意在县城找着上的货,你都不知道,这些孩子跟疯了似的买这玩意,你说这有啥用啊,不能吃不能穿的?”
她掰着手指头算着帐,“要说大人来买些酱油、醋之类的是卖的最少的,倒是烟不少卖,再有就是茶蛋,瓜子这些个了。等过了十月一,天开始凉了,我就准备中午蒸包子,煮大馇粥卖了,今年我弄了不少土豆、萝卜、芥菜疙瘩,到时候买大馇粥免费给配点小咸菜,哎我发现了,我只要听你的,这生意准定挣钱……”
她唠哩唠叨的说了半天,林彤的包子都吃完了,打了个呵欠,“我起的太早,不行了,我得走了。”
王雅君翻了个白眼,四点钟起来还太早?整个家属院的家属就属她起的最晚,唉,谁让人家有个好妈,有个好男人呢!
像她就得自己拼了命的干,男人还不理解。想起上次她过去,男人说的话,她就气不打一处来。可关系再好,有些话也不能全和林彤说,她只能自己憋在心里生闷气。
林彤骑着自行车到家,才发现妮妮醒了,自己正在炕上玩呢,看到她还咧着小嘴乐,露出两颗小牙,然后撅着小屁股坐了起来,朝她伸出手叫了声“ma……”
林彤惊喜的抱起妮妮,在她的额头上亲了一下,美滋滋的夸道:“哎呀我的宝贝都会叫妈妈了,真了不起,来,再叫一个。”
妮妮乐的又发出一声短促的“ma……”站在她腿上直往上蹬着小腿,朝外面又喊了一声“妈……”比之前那两声叫的要清楚多了。
徐晓婉听到动静进来了,“这孩子会叫妈了?妮儿可真聪明,都会叫妈妈了,来,姥姥抱门门去。”她说林彤,“今儿天好,你把你二嫂给你邮的干菜拿出来,再风刺溜刺溜,干一干的。”
罗凤枝和往年一样,晒了各种菜干,采的蘑菇干,一块给她们邮来了。林彤上班,徐晓婉又看孩子离不了人,自已只腌了些咸菜,干菜就没晒。
林彤嘟呶着,“一会的,我再睡一会的。”
徐晓婉道:“那行,你睡你的,我抱妮妮去院子里站会儿去。”
“让她在屋里玩吧,这么早,玩一会说不定又睡了呢!”
“哎呀你睡你的吧,不用你管。”
林彤耸了耸肩,好吧,不用管就不用管,她脱了鞋上了炕,躺下没两分钟就睡着了,徐晓婉抱着妮妮转了一小会进来看了小声嘀咕,“年轻就是好,这觉说睡着就睡着。”
把妮妮放到炕上,“你去你妈那躺一会去。”
妮妮很听话的躺在妈妈旁边,仰着头掰着自己的脚丫子玩的高兴。林彤睡了一会,就被爬到她身上的妮妮拍醒了,她举起女儿,笑道:“你这个小坏蛋,不让妈妈睡觉……”
妮妮乐的咯咯的,直到小念从外面训练回来,洗了头洗了脸进来,小妮妮立刻朝他伸过手去,啊啊的叫着。
小念抱起她,“又跟妈妈淘气了?”妮妮回应他:“啊……妈……”
小念惊喜的道:“妈妈,你快听,妹妹叫妈了。”
林彤打了个呵欠,“是啊,刚才我回来的时候听到,也很高兴呢。”
小念有些妒忌,对着妮妮道:“叫哥哥,叫哥哥,妮妮叫一声哥哥……”
妮妮啊啊的叫着,就是不叫哥哥,小念沮丧的道:“你个小坏蛋,再不叫哥哥,哥哥不跟你玩了。”
陪着孩子玩了一会,林彤把屋子收拾好,擦了一遍,然后和小念去吃早饭。
她刚才已经吃了一些,现在只喝了一碗粥,然后和母亲说起王雅君开店挣钱的事,“我看我二嫂一天这么辛苦,冬天能冻死个人,挣的也不见得比她多多少,不如也跟雅君似的,在学校跟前开个商店好了,以后要干好了,再在车站跟前开一个,她和二哥一人看一个店,干好了这可是一辈子的营生。”最起码二十年内生意都不会差了。
徐晓婉吓了一跳,“这么挣钱?这才一个月,又不是一年。”
林彤道:“现在条件好了,都舍得给孩子零花钱,一毛两毛的,看着不多,架不住一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啊?文具,零食,哪一样都不少卖了。这三百多块钱,真不就算多了。”
徐晓婉想了想,“那你一会就给你二哥写封信,跟她说一声这事。你问问她本钱够不够,最好也像雅君似的买个房子。要不够你先借给你二嫂点,让她把店开起来,这过不多久就要冷了,这个冬天让她也别遭这个罪了。”
☆、第四百四十一章 给点奖金就好了
林彤嫌写信太慢,直接给二嫂发的电报,多写几个字写明白就是了,二嫂又不是笨人,肯定能明白她的意思。
果然,罗凤枝接了电话,当天晚上就回村子和林建国商量起这件事来,“小彤没写信,发的电报,肯定是着急让咱赶紧开店,上回你去接孩子,小慧回来不就说跟小彤关系好的那个雅君开了个小卖店吗?肯定是人家挣着钱了,小彤才让咱们也赶紧也开一个的。”
因为到了秋收的季节,林建国忙的晚上也不回镇上了,罗凤枝就两天回来一趟,平常就托了邻居做饭的时候带他的一口,要不然白天下地干完活晚上还要回家弄吃的,太累了。而罗凤枝也不白让男人去吃,拿了粮食不说,还大方的一天给一块钱。
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邻居当然痛快的答应了,她娘家几个嫂子和娘家妈知道了,把她骂了一顿,让林建国回她娘家吃饭,当然,不白吃,那一块钱给她嫂子分了。
粮食她没好意思去要,都说好的事她中途变卦了,都是邻里邻居的,以后他们两口子不在村子里的时候多,还指望着人家多多帮着她看个房子照应着呢!
邻居也不是那小气的人,把粮食给她送回来了,罗凤枝挺不好意思的,第二天给人家孩子送了一块布料,算是还了人情。
林建国吃完晚饭回来不大一会,她就来了,还风风火火的说起这电报的事,他想了想道:“要买房子这花销是不是太大了,咱家都在镇上买了房子了,买多了也没用。”
罗凤枝指着电报给他看,“小彤的意思是嫌多就卖掉现在这个。”
林建国不吭声了,家里的事一向都是罗凤枝做主,“你觉得行你就干。你找好房子,我这边过去给你收拾就是了。”
罗凤枝见他答应了,就跟他盘算,“家里的钱买房子是够了,要再收拾一下,再上货,钱不太凑手,我准备问小彤先几百块钱,你说行不行?”
这二人日子为啥过的好?林建国大事小情由着罗凤枝做主,她说啥自己都不反对,而罗凤枝呢,也不自专,有事都会跟他商量,虽然这多是个过场,但说明她尊重男人。
“那就少借点,小彤怕是用钱的地方多。”
罗凤枝嗔道:“我知道啊,你啊,我啥时候占小彤的便宜了?”
林建国憨憨的笑道,心里却想着他去那时候母亲跟他说的话,可这种隐忧却没法跟妻子说。
不过,前几天来信说是隔壁那夫妻俩都搬走了,男人也免职调走了,他还是松了口气,他把那事写信跟老三说了,老三来信让他不用担心,说他会想办法打听,也不知道老三打听的怎么样了?
这么一会,他思想就溜号了。
罗凤枝也不管他,坐在炕上琢磨着明天都干啥,要买房子,干脆买大点,前面开商店,后面住人,明天就找人去看房子去,她现在可认识不少人,有人消息灵通,大不了多花点钱,总能买着合心意的房子。
晚上林彤没有去接站,第二天国庆节放假,第三天她一去学校,学生们正在走廊里列着队欢迎她呢。
林彤也很高兴,一看不用问就知道成绩很好,果然,学生们叽叽喳喳的告诉她,她们拿了个第一名,是学校建校以后的头一回。
林彤笑着摸了摸孩子们头,有个子高的都快赶上她了。
“这是你们跳的好,你们都是好样的。”
夸了一通孩子们,让她们回班上课,林彤又被校长叫过去了,主任也在,又表扬了她一通,这回主任的态度是前所未有的和善,恨不得把林彤夸成了一朵花。
林彤最后回到教室,陈老师又和她说起这次的汇演,“你不知道,我在咱们学校干了一辈子了,头一回这么受瞩目,这都是因为你,林老师,你是好样的。以前,我有啥不对的地方,你别和我一般见识。”
这话说的,林彤直抹冷汗,陈老师都是四十几岁的人了。
她忙道:“陈老师快别这么说,这是大家的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要没有学生们辛苦排练,要没有主任联系家长做新服装,要没有陈老师最后跑前跑后的给化妆,陪同带领,只怕有一环没做好,也不可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
林彤向来知道,这种事团队的配合才最重要。
来自学校的表扬,还有来自镇教育办公室的表扬,林彤觉得,自己好像要飘起来了似的,她跟母亲开着玩笑:“要是给点奖金就好了。”光嘴上表扬没有实用的,不过瘾啊!
徐晓婉被她气的直瞪眼,“你掉钱眼里去了?那钱哪有这证书有价值?”
好吧,价值观不同,林彤还是别找骂了。
不过一个全县中小学生庆国庆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就收到了这么多的表扬和关注,林彤觉得这年代的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挺贫乏。
正经热闹了十来天,这事的热度才算慢慢消下去。
而这时,林彤也接到了二嫂写来的一封厚厚的信。
林彤知道二嫂是个爽快人,她没想到二嫂的行动力这么强,没几天房子就买下来了,前后院两趟砖瓦房,盖了两年的新房子,这一家原本没打算卖房子,他们要搬到市里去了,这家男人原本在镇政府上班,调到市里去了,高升了。人家倒也不差钱,这房子就想先租着,等将来老了回来养老。
罗凤枝以比市价高出二成买下了这个房子。光房子花了她全部的积蓄五百块钱,还借了一百块。
林彤拿着信跟母亲说,“我就说我二嫂厉害,看着吧,以后二嫂肯定能挣大钱。”能吃苦,做事爽快,当机立断,她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可以让自己学习。
徐晓婉就觉得花六百块买个房子不值当,“这多花一百呢,着啥急啊,再慢慢看看呗!”
林彤道:“有那看的时候,这一百就挣回来了。”
老太太想到王雅君前些几已经把从林彤那借的几百块钱都还回来了,不说话了,“你二嫂借那四百,怕是不够吧!”
☆、第四百四十二章 小宁要离婚
罗凤枝问她借四百块钱,这个位置实在是好,只是人家盖房子盖的是住宅,这前面临街的这边要开店就要改门,趁着天还没冷,她在家借了钱已经开了工,同时发了电报向她借钱。
那时候发电报不方便,罗凤枝也没说清楚,她和老太太还以为她买的房子不太大呢,没想到,二嫂倒是狠,这也是一步到位了,最起码十几年这房子都不会动。
这是林彤的想法,在老太太和罗凤枝的想法中,这房子一辈子都够住了。她们哪里想得到,不过十几年,镇上就完全变了样。
二嫂的店很顺利开起来了,她比王雅君的店面要大,货品要全,额外的那些吃的卖的也多,每个月收入更多,到学生放假的时候,四百块钱就都还给了林彤。
而李玉波知道罗凤枝开了店以后,心思就活泛起来,这小学跟前她开了店,自己上初中跟前开一家不就得了?
至于钱,她从没考虑过这件事,有林彤呢,还能让她干瞅着?
所以她在去了罗凤枝那店里没几回,就回去写了封信给林彤,说了自己也想要开店的事,并问她借一千块钱。
林彤接过信后,惊讶极了,她不是惊讶李玉波要开店的志向,而是惊讶于她的狮子大开口。
一张口就是一千块钱,她这是把自己当成暴发户了。
要开店是好事,林彤发了电报,告诉她自己手里没有那么多钱,最多只能借给她五百,她会让二嫂把钱送过去,让她打了借条给二嫂,规定一年后还钱。同时给二嫂发了电报,汇了款。
要不是李玉波也是机灵人,五百块钱她都不能借。还好李玉波也算过日子人,机灵也实干,借给她不会打了水漂。
要是王桂华,那她可真要琢磨琢磨了,这个人笨的,成天自怨自艾的哭徐老二,听李玉波来信说过好几回来了,两个姑娘也不管,把那个小的惯的不成个样子,自己更是邋遢的不像个样。
林彤也试着写信劝过她,可那信就跟石沉大海了似的,一点水花都没有,她也就不再多管闲事。
徐晓婉说她:“她借一千你就给五百,还要写借条,她能愿意?”
这老太太也太实在了,林彤笑道:“借条是正常的,我二嫂又不能傻到跟她说,我没打借条。再说了,李玉波的心眼子太多了,你要不让她打借条,她能托着你十年二十年的不还,我可不想因为这点钱闹的不高兴,要吧,人家要说没钱好像我多小气似的,不要吧,我辛辛苦苦挣的钱,干吗白给她?她又不是真没钱?”
林彤收拾着妮妮刚洗好的衣服,“她张嘴就借一千,我二嫂买那么大的房子才花六百,她根本不可能舍得买那么大房子,再说了,她也做好几年的小买卖了,多了不敢说,三头二百的总是有吧!她这是就觉得我有钱,拿我当冤大头看呢!”
徐晓婉叹了口气,“老徐家振华咱就不说了,这哥俩个,都猴精猴精的,我听你二嫂娘家妈说,徐老头,就你公公,不爱说话,也没啥心眼,可能都随你那婆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