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金满仓——烟秾
时间:2019-01-02 09:47:16

  有时候这一天里想吃冰棍的人特别多,卖得手忙脚乱,而有时候骑着自行车吆喝了好几里路,都没一个人抬头应一句:“来根白糖冰棍!”
  有一次大柱进多了冰棍,结果没卖完,有二十多支冰棍儿融掉了,他和三柱两人看着半软的冰棍儿发了愁,卖不掉只能看着它们融化,最后决定自己来过过嘴瘾,把剩下的冰棍儿消灭掉。
  两个人捏着冰棍纸的两头,先喝了冰水,再吃那些已经软掉的冰条,一边吃,一边眼泪吧嗒吧嗒的掉。
  冰凉的滋味里透着甜,透着咸。
  甜的是里边搁着的白糖味,咸的是他们的眼泪水混了进去。
  这都是钱哩!三分钱一根的绿豆冰棒,两分钱一根的白糖冰棒,二十多支就是五六毛钱了呐。
  回到家,大柱还深刻反思了一下自己:“是我不应该太贪心,以为能卖完,结果没想到这天下午他们都不爱吃冰棍。”
  “没事啦,反正也没亏本,你们就别想这么多了。”杨宁馨赶紧安慰他们:“而且也没亏呀,那些要融了的冰棍你们都吃到肚子里头了。”
  “下次有卖不出去的,那赶紧骑车回来,让我们也尝一尝滋味!”牛蛋吧嗒吧嗒嘴,嘿嘿的笑:“我喝了不少凉茶和绿豆汤,真好喝!”
  “四哥,你真会欺负人!”三柱气得要打牛蛋:“就晓得说些这样的话!我们生意不好就挣不到什么钱了!”
  可能是冰的东西吃多了,当天晚上大柱和三柱就开始拉肚子,拉了整整一个晚上,两条腿都发软,没有力气去卖冰棍,这挣钱大业就停了一天,第三天两人精神好了一点就赶紧出去了,不敢再在家里歇着。
  这些天里,杨家五个娃儿并没有比大人们轻松,只不过他们的收获却是巨大的,这大半个月里,除了天气不好不能出去,其余时候他们都奔波在挣钱的途中,最后王月芽弄出了一个总数,一共挣了八十八块钱。
  王月芽和杨国平都吓了一大跳,真没想到娃儿们竟然能挣这么多钱,这可快顶得上杨树生三个月工资了哩!这突如其来多出的八十八块钱,对一个家庭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这次大柱他们真是太努力了,”王月芽看了一眼几个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每人给一块钱太少了,奶奶给你们每人两块吧!”
  听说能多拿一块,熊芬脸上露出了笑容。
  刘玲玲和杨土生也很开心,大柱他们竟然这么能挣钱了,可真是有出息!
  “也不知道邱成才挣了多少钱?”
  “家庭双抢总结表彰会”开完以后,几个娃儿拿着两块钱在手里,凑到一起说闲话,忽然就想到了和他们一起奔波在挣钱路上的邱成才。
  “大柱,你们每天都会碰面,他有说吗?”牛蛋很关心这个未来妹夫的经济状况。
  “跟我们差不多吧?邱成才比我力气大,蹬自行车蹬得远,可能会多卖掉一些。”大柱想了想:“反正不会差,他那人脑瓜子灵活,肯定不会做亏本买卖。”
  “可不是?”二柱点了点头:“回头学校见着他的时候,得让他给咱们交个底,看看到底赚了多少。”
  “拿个小本本给他记上!”三柱嘿嘿嘿的笑,邱成才要是每年双抢都出去卖冰棍,唔,也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呢,到时候他跟小六结婚的时候,就可以拿着这些钱去买买买了!
  杨宁馨全然没想到几个哥哥心里此刻的想法,只是跟他们一起幸福的微笑。
  ——小日子以后会越过越好的!
 
  ☆、第 79 章
 
  第一百七十九章
  九月一号,新学期开学了。
  才一个星期, 刚刚过了中秋节返校, 忽然间天地就变了颜色, 学校里的国旗降了下来, 广播里传来一阵阵凄凉的哀乐。
  教室里的学生们都有些莫名其妙, 一个个相互对视,不知道为什么学校会在上课期间放音乐,而且这音乐的声音还这样悲伤。
  杨宁馨心里头却是很明白这事情的缘由。
  太阳落山了。
  这一天算是一个新的起点吧,从这天开始, 中国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用不了两年, 生产队就不再是集体出工了,分田到户,以家庭为单位分配田地, 和生产队签订协议, 每年交多少公粮,剩下的就是私人所有。
  这种生产模式, 将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整个农村会变得活力十足。
  与此同时,以广东和福建为试点的改革开放也马上就要进行, 无数人开始奔赴祖国的南方,寻求发财致富的机会,中国即将会有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
  七八年,这是一个节点,开始实行对内进行改革对外进行开放的政策, 杨宁馨只盼着自己要快快长大,抢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带着家里人一块儿发家致富。
  走出教室,操场里一片肃穆,不少老师站在国旗台那里,低着头,一脸悲戚的神色。
  杨宁馨没有像老师们那样痛苦,或者是她没有切实经历过一些事情,做不到精神上全心全意,她现在想的是以后如何挣钱致富。
  但是,她却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的伟大不是旁人能赶得上的,皓月当空,之下都只是一些小虫在呢哝。
  教室里传来哭泣声,杨宁馨转过头去,就看到有些同学趴在桌子上掉眼泪,还有一些相互抱着肩膀红着眼圈相互安慰。或者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种精神支柱,支柱倒下,幼小的心灵自然会有一种紧张、不知所措的情绪。
  “小六!”
  邱成才走到了杨宁馨面前,伸出了一只手。
  “怎么了?莫非你也要我安慰你一下?”
  杨宁馨看了看邱成才,他的眼圈真的是有些发红——难道这事情对他这么影响大?
  “爷爷说过,没有他我们就过不上好日子……”邱成才的声音有些低沉:“虽然我姥爷……但是我妈却说那是有小人作祟,跟他没关系……他竟然就这样走了……小六……你能相信吗?他是一个这么伟大的人,怎么能忽然间就走了呢?”
  邱成才的手很凉,他握住她的手,让她有些颤栗。
  杨宁馨静静的站在那里,听着邱成才语无伦次的诉说,她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她只能默默的陪在他身边,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会说,什么都不能说。
  没有下课的铃声,也没有上课的铃声,这一天就默默的过去了,整个大塘中学沉浸在一片哀戚之中,老师们没有上课,学生们自己看书,或者是坐在那里,静默的看着书本,脸上一片木然。
  杨宁馨努力做出和大家差不多的模样,免得被看出有什么不同,而实际上,悲伤的表情下有一颗跳跃的心。
  以后做点小买卖就不用担心被打成走资派了,靠自己的本事挣钱,正正当当的。
  所以,杨宁馨的挣钱大业在这一年以后变得更灿烂了,她开始多方位设计自己的挣钱路线,从初中就开始,为自己,同时也为家庭挣钱。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七八年的春天。
  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生产队依旧还在出工,田间站着的人稀稀拉拉的,农人们手里拿着一把把秧苗抛出去,一条弧线划过,秧苗落在了站在中间的那些人脚下。
  “快些接了秧苗赶紧插嘞!”
  “用不了这么快,反正人手够,慢工出细活嘛!”
  田中央的人哄笑着——反正现在没有以前那样紧张,出工的时候手脚慢一点不用担心被人说思想不好,只要在插秧的时节插完,谁也别说谁!
  要是还搬着原来那一套道理来说,别人都不会搭理你。啥“众心齐泰山移”?啥“为社会主义建设尽心竭力”?不存在的,地里头就这么多活,还不让人好好休息了?以前那些条条框框别往人套身上套,已经换了天,早就不是那个时代了!
  杨家几个娃儿背着书包回了家,地里还没散工,一群人坐在田头等着生产队里吹响收工的口哨,见着几个娃儿走路过来,都七嘴八舌的打听起今年初三毕业的新动向。
  “小六,听说考中专的指标增加了?是不是中专容易考了?”
  杨宁馨笑着摇了摇头:“这个我可不知道啦,等今年中考完了以后就知道啦。”
  “奇怪,这事情连你都不知道?他们都说你是个聪明人,应该没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啊!”田间的农人乐呵呵的笑:“是不是你自己念初三了,想藏私保密哇?”
  杨宁馨冲那人也乐呵呵的笑:“大叔,我不想考中专,您可别以为我防着您。这中专的指标是学校给的,不单单按成绩,还得按在学校的表现,由班上提名通过,老师再进行审核评议,跟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个年代考中专,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考中专全凭指标,而且指标不是由学校分配,直接分配到生产队,让生产队审核考生的资格——成绩完全不是参考依据,最重要的就是政治方面的内容。
  出身是不是贫下中农这纯正的血脉,平常的思想表现好不好,这是决定一个考生能不能去念中专的最关键的条件。考试只是走个过场,题目容易得让人吃惊,据说全是小学三年级左右的水平,对于一个初中毕业生来说,要通过招考,完全是绰绰有余。
  而从七六年以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被停止的高考重新恢复了,不再是推荐念大学,必须通过考试,推荐什么的,已经成为了过去,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成了国家教育的一个重大改革举措。
  随着高考的改革,中考也发生了改变,中考也取消了推荐制度,但还是有名额限制,每一次教委会分拨一定指标到学校,由学校定好名额,然后在参加中专考试的这些人里选拔出人才。
  这时候的中专还算好考,录取比例为百分之五十以上,一百个参考的,能有五六十个被录取的。收到中专的录取通知书,就等于成了吃国家饭的城里人,可以拿着通知书去粮站转粮油关系,户口也迁到了城里,不用交学费,国家每个月还能发一点点伙食费给你,省吃俭用的学生基本上可以不用回家拿生活费。
  最重要的是,念了四年中专以后,国家包分配工作,以后每个月都会有钱领,捧上了铁饭碗,一辈子都打不烂。
  所以,中专在大部分农民家长心目里,可真是两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很多人家削尖了脑袋都想着要去学校老师那里捞一个考中专的指标,可是那时候的人相对来说还很淳朴,社会这时候还没有送礼的风气,老师们也没有因为收礼的习惯。家长们最多是不时去学校走走,在老师们面前混个脸熟,多陪着笑脸说几句好话:“老师,我们家里穷,想让XX早点考出去为家里挣点钱,您就行行好给她一个指标呗。”
  有些家长唠叨得多了,老师心里头有点印象,到了发放中专指标的时候,自然会想到要给那学生提个名儿,只不过光是老师提名也没有用,很多学校都会让学生投票选举的方式来确定指标。
  当然,首先肯定得让老师来摸底给出选举范围。先调查一下,看班上哪些同学有考中专的意愿,然后再在这一批学生里选择成绩在合理范围之内的作为候选人——成绩太差了,给了指标也没用,反正会被刷下来,成绩好家境好的学生不一定会想要去念高中,什么方面都得考虑清楚。
  这一次周末放假,大塘中学的初三学生都有一个任务,回来询问家长关于中考意向。
  实际上也就是要考虑是考中专还是考高中的问题。
  杨家为了这事情,开了个家庭会议。
  去年大柱就考了中专出去了,当时粮油关系就转去了省会城市,每个月都有生活补助发放,羡慕得熊芬眼睛都红了,今年总算是轮到牛蛋要中考了,她一心想着让牛蛋去考中专:“还用说吗?全去考中专呗,全去!”
  “二婶,我才不去考中专哩,我要念高中,考大学!”
  杨宁馨摇了摇头,像大柱那样好的成绩,考中专真是可惜了,只不过大柱觉得家里负担重,自己考了中专出去给家里省钱,早工作早挣钱。
  只能以后看看让他继续学习考试,自考大专本科啥的,像大柱这样聪明的人,只要他不放下学习,就能拿到更好的文凭。
  可她却不一样了。
  她年纪太小,这个年龄肯定没有哪个中专愿意录取她,即便有中专愿意,可是踏入社会太早,也不是一件好事,她还不如念高中考大学,这样才不会显得年龄太突兀。
  更何况,人各有志,前世高考失利,她只考了个211的学校,既然老天让她重来一次,她一定要竭尽全力,考上一所名校,用以弥补她前世的遗憾。
  第一百八十章
  “哟,小六,你咋不考中专哪?念中专好哇!”
  熊芬尖锐的惊叫了起来,小六竟然还想念高中?这怎么可以!一个女孩子家家,能念中专已经很不错了,还念啥高中?
  像她,都没进过学堂,还不是过得好好的?再说了,念高中花费可大着哩,有要学费还得花生活费,哪里都要花钱,怎比得上中专,一分钱不花,读完四年国家还给包分配工作,这是多好的事情啊,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小六咋就这么认不清形势呢,她只是一个女娃儿,而且是个抱养来的,不是杨家真正的苗儿,她咋能要求这么多?
  “念中专不用花钱,还能早点出来做事情,现在家里负担这么重,你们都去读中专才好哩。”熊芬肥胖的手指伸了出来,指了指牛蛋:“要是他能弄到考中专的指标就好了,我肯定让他去念初中。”
  虽说牛蛋的成绩在初中有了提高,可在班上四十多个同学里不算好的,中等水平,有时候会冒到十七八名,可更多的时候就落到了二十五六名里头去了。
  是不是会有牛蛋的指标,这很难说,得看上边分到大塘中学的指标有没有多。
  杨宁馨笑着摇了摇头:“二婶,人各有志。”
  “哎呀呀,小六……”
  熊芬还想继续说下去,却被王月芽给打断了:“老二媳妇,你少说两句成不成?娃儿念书的事情用不着你来操心,你就算是想出主意,也只能帮着牛蛋想一想,小六的事儿还轮不到你插嘴。”
  小六这么聪明,又能带着哥哥们挣钱,她是家里的小福星,她爱念高中自然就让她念,家里还会出不起钱还是咋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