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完了志愿表,三个人去了玲丽服装店歇脚。
经过几个月的磨合,玲丽服装店已经走上了正轨,白天刘玲玲看铺子,中午和黄昏,一直到晚上都是唐美丽接班。
只是刘玲玲闲不住,除了中午黄昏她要做饭菜没办法守在铺面,其余时候都一直呆在那里,哪怕唐美丽过来替班,她也喜欢在铺子里坐着。
“反正没事情做,到外边坐着,和美丽聊聊天说说话,看着顾客试衣服,心里挺舒服的。”
杨宁馨知道,刘玲玲喜欢上了收钱的那种感觉,每次顾客把钱交给她的时候,她就会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三婶,丽姐姐来替班,你就和三叔一起出去溜达溜达,到电影院看场电影啥的啊,干嘛老坐在店子里啊。”
唐美丽来守铺子,后边总跟着一条尾巴,有刘玲玲在场,两人说说情话儿都不方便。
只可惜刘玲玲完全不能理解杨宁馨的话,看电影什么的,不是浪费钱吗?至于溜达溜达,她觉得挺不合适,没事儿到街上走干嘛,到时候看到啥好东西,心里头就会寻思想要买,不如到店子里坐着挣钱。
玲丽服装店这几个月生意不错,每个月平均有差不多二百四五十块钱的净收入,才开了三个月,本钱就差不多全回来了,刘玲玲心情很好,高兴得合不拢嘴。
只不过有时候一想到这二百四五十要与唐美丽对半分,又觉得有些心疼。
唐美丽只负责进货,平常到店子里坐得少,中午建筑公司休息,她就趁这个空档来铺子里坐上一个多小时,一直要到晚上五点以后才会来接班守铺子,晚上生意不错,可她也就做到九点半那时候,向春生就接她回建筑公司了,总体来比,刘玲玲觉得自己比唐美丽花在铺子上的功夫多了不少。
可利润却是对半分,刘玲玲觉得心里头有些不舒服,可又不好开口来提怎么样变更收入分配比例。
她曾经跟和杨土生抱怨过,杨土生没有出声,心里虽然赞成刘玲玲的想法,可是他记得杨宁馨跟他说过,要他自己拉工程队,到建筑公司分包项目做,向春生可是建筑公司的中层领导,自己少不得要巴结他,而他又是唐美丽的对象,媳妇提出要变更分成比例,似乎有些不好。
看到男人不出声支持,刘玲玲没了底气,只是那想法压在心里,好像丢下了一颗种子,迟早会发出芽来。
今天看到杨宁馨过来了,刘玲玲有些开心,她一直想找杨宁馨聊聊这事儿呢。
遇着挣钱的大事,这个侄女比杨土生还顶用,和杨土生商量,还不如和她商量。
二柱和邱成才到里边屋子去了,刘玲玲逮着这个机会跟杨宁馨说了她心里头快要压不住的话:“小六,你给三婶拿个主意呗,要不要去和美丽说说这分钱的事情?我有些不好意思开口,可是又总觉得吃亏了。”
“三婶,这事情我也不好怎么说。”杨宁馨有些感叹,在利益面前,这人的心都会变,原来刘玲玲是个挺朴实的农村妇女,到城里这才半年时间,思想上就开始有变化了。
只不过刘玲玲也挺傻的,自己根基都没立稳就想要闹腾,果然合伙的生意不好做。
“没事,小六,你只管说,三婶就想要问你拿意见呢。”
“三婶,那我就直说了啊,我觉得你要是这样提出来,肯定会导致你们两人关系恶化,这店铺也只能拆伙了。”杨宁馨的眉头皱到了一起,有些担忧:“三婶,丽姐姐进货可是起了决定作用,你自己想一想,要是你去进货,会不会进到畅销的衣裳?现在X县开服装店的也有几家了,要是你进的货不走俏,衣裳卖不出去就只能亏本了。”
因为玲丽服装店的成功,X县就出现了跟风做服装生意的人,这两个月,已经陆陆续续出现了四五家新的服装店,刘玲玲还向她抱怨过生意有些不好做。
如果和唐美丽闹掰了,刘玲玲既要进货又要卖衣裳,最重要的是她眼光没有唐美丽好,衣品差,进过来的货恐怕只适合中老年。而这个年代里,中老年人的思想还停留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候,谁会舍得花钱到服装店里买衣裳,都是拣着那些旧衣裳一年又一年的穿下去。
衣裳卖不掉,积压到那里肯定就是亏本,刘玲玲这铺子只怕就开不下去了。
听着杨宁馨那样说,刘玲玲皱起了眉头,好像还真有点道理……亏本……她有些不敢想下去。
“嗯,我听你的,不和她提这事情了。”
那膨胀的野心,慢慢的萎缩,刘玲玲忽然间明白了,原来自己还没有独立开店的实力。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这个年代高考,采访了一下叔叔婶婶们,大致是这样的套路,有预考,预考通过了才能高考,填志愿有一段时间是分数还没出就要填报志愿,更别说分数线划分(那时候没电脑,全凭手动统计,这样会花费很长时间,所以来不及等分数线就要报志愿),后来改革,分数出来以后再填报志愿,但是他们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改了填志愿的方式,本文里姑且采用前者。
☆、第 111 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
等待录取通知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高考到大学报到, 中间有两个月的时间, 这对杨宁馨来说, 自然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挣钱好机会。
“爸爸, 妈妈, 我想要去一趟广州, 进些货回来卖,否则闲着也就闲着,大把的时间都浪费了。”
然而杨树生和廖小梅都不赞成她再南下广州。
“现在你三婶开服装店了,你再去广州进衣裳回来卖, 那不是在和她抢生意吗?再说现在县城里开服装店的也挺多,你进了衣裳回来也不一定能很快就卖掉, 夏天蚊子多,每天晚上推着出去, 回来一身疙瘩,多不合算。”
“我不一定要卖服装啊。”
杨宁馨啼笑皆非, 难道她能做的生意就只有卖衣服了吗?
“那你要干什么?”廖小梅很好奇:“广州不是只有衣服卖吗?”
在廖小梅看来,广州应该是一个到处有衣裳卖的地方, 除了衣裳, 她还真想不出来有些什么别的东西还能用来做生意。
“妈妈, 广州卖的东西可多了, 您可别把广州想成是咱们这个小县城,改明儿我带你去瞅瞅就知道了。”
听着杨宁馨这么一说,廖小梅来了兴致:“那你带妈妈去瞧瞧, 进的货妈妈给你扛回来。”
杨宁馨笑了笑:“好呀好呀,妈妈,咱们一起去吧,不过去之前我得把咱们的小饭店给收拾一下。”
廖小梅有些迷惑不解,不知道杨宁馨说这话的意思。
“收拾一下?咋收拾哩?”
“我得请爷爷过来瞧瞧,他在行。”杨宁馨朝廖小梅眨眨眼:“妈妈,你就只管等着看吧。”
杨国平听到宝贝孙女请他帮忙,非常高兴:“小六,你要爷爷干啥,只管说!”
“爷爷,我想到墙上装几条木板,像书柜那样的,配上玻璃,做个墙上挂着的柜子,您看能不能做出来?”
杨宁馨这次准备倒卖的是磁带。
磁带在这个年代来说真是个金贵玩意,一般来说没有什么人会买磁带,除了那些玩流行音乐的小年轻。
然而这一批人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在这个跟风的年代,还真有不少的人想要成为标新立异的时髦一族,他们烫着爆炸头,穿着阔脚裤,手里提着双卡录音机,身上背着各种乐器,手拉风气、小号、吉他甚至还有萨克斯风。
每当他们走过街头,双卡录音机里放出的歌声肆无忌惮,好像有什么东西钻进了过路人的心坎。
是的,那些被称作靡靡之音的东西,就如一缕春风,渐渐的融化了人们本来坚硬的心。
上次去广州,杨宁馨看到了服装批发市场的角落里,有几个不起眼的摊位,并没有什么人围着他们问价格,因为他们卖的并不是衣裳,而是另外一种还未在中国兴起的流行物品——那就是磁带。
邓丽君的歌已经开始在中国流行,那些欧美的金曲也渐渐引入了中国,中国自己的一些明星,比如说朱明瑛、程琳和李谷一等等,也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各大城市非常著名。
为什么说是各大城市?主要是物质的局限性。
歌星的歌曲流行,必须要有媒介物,然而像X县这样的十八线小城,没有多少人家能购买录音机,所以没法接触到这些新生代的东西,磁带对他们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
然而时代是变化的,渐渐的,结婚要求的三大件里头,录音机取代了手表,成了电器销售里的明星,在最近两年里,X县买录音机的人越来越多,杨宁馨经常看到年轻男女提着录音机昂首挺胸的走在X县的大街上。
只有录音机秘没有磁带怎么行呢?她要为X县的年轻男女送去精神食粮!
虽然挣钱是她的主要目的,可是传播正能量的精神文化也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她要为推动时代的发展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跟杨国平比划了一阵子,他终于明白了孙女的意思,她是想要做个小柜子。
只不过这个小柜子竟然准备钉牢在墙上,而且不用多宽。
“爷爷,最多二十厘米宽,应该墙壁能吃得住这个重量吧?”
杨国平愣了愣:“二十厘米宽?小六,这也太窄了吧?不如做个大柜子,能放很多东西哪,这样实用。”
“不用不用,爷爷,我只是想随便搁点东西放在饭店里头卖,不能占太大的地方,做个大柜子太呆板,放哪里都不好看,不如做个小小的壁挂式柜子,二十厘米宽就够了。”
听着孙女坚持只要这么大,杨国平也不再坚持自己的意思,回家和杨树生说了下,让他去木材公司买几块上好的木料来,自己在家里开始给杨宁馨做壁挂柜子。
王月芽打下手,帮着他弹墨线,两个人拉着锯子锯木料,吭哟吭哟的弄得挺起劲。
木材公司的职工路过,看着两个老人在家门口摆弄木材,热心的不免过来帮着刨木板,刨花一堆堆的落在地上,有一种雨后清新的香味。
没两天,柜子就做好了,杨国平喊了杨土生过来,让他去把这个小巧的柜子给帮忙装到饭店里头。对于学过木工又会泥工的杨土生来说,这是小菜一碟,一只手拎着小柜子,一只手拿了工具袋,跑到饭店里头,叮叮咚咚弄了一阵子,就把柜子给安上去了。
“小六你还真是会想,怎么想出来把柜子安到墙上的?”
装好柜子以后,退了两步看了看,饭店一点没受影响,柜子装到那里还挺美观的,看上去似乎多了个书架,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我就想着不占用饭店的空间,以后我念书去了,不做这买卖了,我妈妈也可以拿着柜子放点杂七杂八的东西,挺实用。”
杨宁馨笑眯眯的看了看那个柜子,虽然没用油漆,可这木料的颜色真是新鲜,看上去比那些油漆过的更好看——这个年代的油漆根本就不是前世的那一种,颜色没几种,调得很厚重,漆到木材上边,就想一个女人搽了厚厚的一层粉,有些地方还高低不平没搽得匀称,还不如这一种luo装的,没有油漆糊在上边,挺小清新的。
柜子装好以后,杨宁馨带着廖小梅去了广州。
廖小梅是第一次出远门,什么都新鲜,一路上不住的问这问那,就如一个四五岁的孩童,杨宁馨耐心的给她详细解释,看上去两个人的身份似乎已经颠倒过来,杨宁馨是母亲,廖小梅是女儿。
到了广州,杨宁馨带着廖小梅四处转了转,廖小梅最关注的就是饭店。
可能是入了这一行,对这些东西就格外关注一些,看着立在街道两旁那种特别高档的大饭店,廖小梅就惊奇得睁大了眼睛:“小六,小六,你看这门面,好宽,起码有咱们家的四五倍宽吧,为啥用玻璃镜子当墙?都能看到里边的人呐。”
“妈妈,现在流行这样装修呀,以后你到X县也开个这样的大饭店,里边的大厅一次能摆上四五十桌酒席,要是都坐满了,场面热闹得很。”
“四五十桌酒席!”廖小梅不敢相信的叫出了声:“不可能,哪会有个那么大的场子?再说我带着小燕和二妮也忙不过来啊!”
杨宁馨捂着嘴笑:“妈妈,要是能开那么大的饭店,你至少得请上四五十个帮手才行。”
厨房里要有厨师和打下手的,择菜洗碗的也会要有好几个,大厅里的服务员,保洁人员,这么算起来,没有几十个,一家大饭店的服务肯定周转不过来。
“四五十个帮手……”廖小梅喃喃自语:“到时候名字都会叫不上来!”
“到了那个时候,您自然就会叫得出名字来了。”杨宁馨拉着廖小梅的手朝饭店里走:“要不要去试试广州的大饭店?”
廖小梅不由自主跟着她走了进去,刚刚坐下,就有服务员笑容满面的走过来,每人倒了一杯茶,然后拿了菜单给她们看:“二位看看要点些什么?”
杨宁馨草草看了一眼,这家饭菜可真是够贵的,好在她们只有两个人,再贵也花不了多少钱,她冲着服务员笑了笑:“你们家的招牌菜有哪些?”
服务员一口气推荐了四五个,特色湘西柴火腊肉赫然其中。
杨宁馨笑了起来,这应该是她取的菜名吧,竟然在广州流行起来了?看了看菜谱,上边的标价是八元。
“好,就来这个吧。”杨宁馨点了点头:“再来个小菜。”
翻看了下,小菜两块钱一份,她点了个香菇菜心,把菜谱交还给了服务员:“这两个菜够了。”
服务员微笑着把菜谱抱在怀里,转身离开。
“小六,咱们快些走吧。”
廖小梅拉了拉杨宁馨:“和老板娘去说一句,就说咱们有急事,不用炒菜了,赶紧走!”
“妈妈,怎么了?”杨宁馨看着廖小梅跟热锅上的蚂蚁,额头上有汗珠子一滴滴落下来,不由得好笑:“咱们能有啥急事啊?”
“你瞧瞧,瞧瞧,这饭菜要十块钱哩!”廖小梅很着急,这不是抢钱吗?腊肉以前在X县卖一块多钱一斤,最近就算涨了点价,最多不过两块吧,可她这一盘子菜就要收八块,能给她们四斤腊肉吃吗?明显不可能啊,能炒半斤都顶天了!
廖小梅觉得肉疼,这也太浪费了。
第二百七十六章
杨宁馨笑了起来,看到廖小梅那焦急的神情,她觉得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