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的话中规中矩,而且这时候的徐菁菁笑容满面,看上去很有亲和力,不再像往常那样高傲,社员们对她增添了一些好感,就连刚刚那十来个没举手赞成的人也觉得有些奇怪,好像徐菁菁改变了不少哪。
选举完毕以后,大师登场。
大师上课的风格很实在,没有什么花架子,全是干货,他以自己的实际操作向大家指出了弹吉他的几个不好的习惯,又亲自演奏了几首曲目。
美妙的音乐在耳边响起,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着迷的看着大师的手指跳动琴弦,音乐就如淙淙清泉从山间叮咚而下,直入心扉。
杨宁馨和卢娟丽坐在一块儿,两个人都听得入了神。
“弹得真是好啊。”
卢娟丽感叹了一声:“要是我哪天也能弹这么好听……哎……不可能的。”
“努力练习,以后说不定你也能有这样的水平。”杨宁馨前世听到的各种吉他演奏比卢娟丽要多,虽然表示了对大师吉他演奏的赞赏,却也没有到“此曲只应天上有”的地步:“娟丽,你要相信自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你足够努力,肯定可以的。”
“真的吗?”卢娟丽眼睛闪闪发亮:“我一定努力!”
大师弹完了一曲,台下的人哄闹着要求再来一曲,这么一次次的鼓掌,大师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对他的崇拜,演奏得更卖力气,一口气弹了五六支曲子,最后还是段大鹏上来终结了他的个人演奏会。
“老师,您给我们同学指点一下弹奏的技巧吧,有哪些小窍门,我们必须要怎么样掌握指腹发力这些要领?”
大师看到区长的公子发话,很接受意见,把个人弹奏会停了下来,和台下的学生们交流起弹奏的技巧来。不少学生赶紧拿出了小本本,飞快的记下大师讲课的要点,那就是和上课一样样的,认真得很。
杨宁馨也跟着记了一些,只不过大师的普通话并不标准,说着说着,激动的地方来了几句上海话,她就完全歇菜了,看着旁边卢娟丽记得很流畅,她索性停了笔,等到回宿舍以后再去抄卢娟丽的笔记吧。
等着这次活动散了,段大鹏带着新任副社长过来,喊着杨宁馨一块儿去送大师:“你这副社长也得圆满卸任吧,最后一次活动,你可不得表示表示?正好和新的副社长交接一下呗。”
杨宁馨笑了笑:“行啊,我们一起送大师到校门口吧。”
三个人一起把大师送到了复旦大学的门口,大师看到自己这样受到当代大学生们的爱戴很崇拜,很感动:“下回我还来给你们讲课!”
公交车过来,大师抱着吉他上了车,贴着车窗向他们挥手,杨宁馨感叹了一句:“老师真是平易近人。”
段大鹏心里头暗暗直乐,大师在工作单位谨小慎微,这可能是他受到的最真诚的欢迎吧。
撇开音协会员的身份,大师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而且是区政府里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哪里有学生们想象的那么神呢,只不过音协会员的身份让他增添了光彩而已。
“杨宁馨,我忘记告诉你一件事情了,我妈妈说上海电信很感谢你。”
新的副社长以一副八卦的样子看着他们两个,琢磨着这里边有什么名堂,好像社长和前任副社长之间的关系挺密切的啊,还认识对方的家长。
“上海电信感谢我?”杨宁馨风轻云淡的一笑:“你妈妈也太夸大其词了。”
“是真的,听我妈说现在香港那边有些乱,港币开始贬值了。”段大鹏很崇拜的望着她:“你的估算都是正确的,太神奇了!”
香港、港币贬值……副社长决定按捺下熊熊燃烧的八卦之火,这分明是经济学院的问题,跟这个私人感情无关。
两个八卦当事人似乎完全没把副社长的斜眼瞟着当一回事,继续议论港币贬值的问题。
“我也只不过是对时事敏感而已,你想啊,这个香港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来了,这次邓主席与撒切尔夫人的会晤,只不过是历史的必然过程而已。”杨宁馨脚步轻快的朝前走,跟段大鹏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铁娘子在北京吃了亏,肯定会想着要报复的,英国政府不会心甘情愿把香港交出来,一定会耍花招的。”
段大鹏紧跟了上来:“所以,你说什么时候中英政府的斗争才会结束呢?”
这真是把她当成铁口神断了?杨宁馨回头看了他一眼:“我觉得英国政府现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着急了。”
现在英国人打的主意是要使香港内乱,让国际来干预中国收回香港的事情,可我国政府的政治手段不是一般的强,英国政府用西方人的思维来限制中国政府,那可是用错了方法。
毕竟这个时候的香港,有一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回归祖国的,只有那少数一部分人希望继续依附英国政府。这些人大部分是投靠英国政府而发家,但这一次遭受到经济衰退的打击,他们不免对于英国政府很失望。
记得前世关于香港回归的专题里,有采访报道关于香港的民心所向——很多有钱人都急急忙忙准备移民,留下来的那一群人大部分人没什么身家,哪个政府统治对于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但是作为炎黄子孙,留下来的人不少都希望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英国政府打的算盘是用经济制裁要挟中国,可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手段虽然让中国政府受到国际舆论的压迫,可英国政府自己也吃了很大的亏。香港素来有东方明珠之称,经济繁荣,和台湾新加坡韩国并称亚洲四小龙。香港经济衰退,直接导致了英国政府的经济收入,英国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英国国内对于铁娘子这一政治手腕表示不满意,甚至还有一些不满侵略措施的民众上街抗议□□,香港的去还是留要尊重历史。
“用不了多久?那是多久?我妈妈让我来问你,你觉得大概什么时候下手去香港那边引进BP寻呼机会更合适?”
杨宁馨举起手来,五根手指掐来掐去。
“你这是在干啥?”
“算命啊!”杨宁馨瞟了他一眼:“你妈问我什么时候合适?我又不是专业人员,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合适呢?只能掐指一算啦!”
段大鹏笑了起来:“杨宁馨,你真像个孩子!”
“我本来就是个孩子啊!我可比你小多了!”杨宁馨骄傲的一挺胸:“我跟你们不是一个年龄层次的!”
段大鹏若有所悟的看着她,心里微微一动。
是呢,杨宁馨相对于他来说,真是有些小。
不过这样也好,他可以看着她长大,等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她就长成了一个美丽可人的少女,不再是小姑娘了。
“班长,你回去跟你妈妈说,就说我掐指算出,明年上半年应该是好下手的时候,要从香港引进,可以那个时候下手。”杨宁馨点了点头:“嗯,等港币和人民币比例两毛多的时候再下手吧。”
八三年十月,英国政府没有顶住国内外的压力,最终宣布港币固定和美元挂钩,七块八港币兑换一美元,这个时候这次人为干预的香港经济衰退正式结束。
“你是说真的吧?”
段大鹏点了点头:“那我回去和我妈妈说。”
“我只是自己在乱想,你可别以为都是对的。”杨宁馨看着段大鹏一脸的深信不疑,叹了一口气:“万一不是这样,到时候别怨我。”
“肯定会是这样的!”
段大鹏笑了起来,很灿烂。
“社长,你们可真是的,送老师出校门还能讨论专业问题,可真是勤学好问。”副社长对这两个具有专业探究精神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四百二十章
宿舍里没有一个人,杨宁馨走了进去觉得静悄悄的,实在太安静了一些。
坐了下来整理一下今天活动的笔记,大师说得还是不错的,只可惜有些话她听不懂。
唉,前世加上这辈子,在上海也生活了将近十年,可还是对上海话免疫,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
前世的同学都说普通话,没有语言环境,听不懂是正常的,可这一辈子杜小娇和徐菁菁在宿舍里基本上全是用上海话交流,可她还是听不懂。
或许是她没有仔细听过她们在说什么,不关心的事情就不会上心,所以也就不会去琢磨究竟说的什么了。杨宁馨翻了翻空白的那几页,觉得有些遗憾,她做事情不喜欢拖泥带水,希望尽快完成。
脚步声和说笑声响起,杨宁馨转过头,就看到徐菁菁和卢娟丽站在门口,两个人拎着吉他一前一后的走了进来。
“咦,宁馨,你就回来啦?”
卢娟丽把吉他放下:“还以为你会比我们晚到呢。”
“就把老师送到校门口,能要多久?”杨宁馨笑了笑:“你的笔记本呢?刚刚我都没记得过来,听不懂上海话实在遗憾。”
徐菁菁上前一步,把她的笔记本放在了杨宁馨面前:“我都记全了,你看看我的。”
杨宁馨瞅了她一眼:“谢谢啊。”
徐菁菁脸上带笑:“谢什么,我还要谢你呢。”
“对呀对呀,”卢娟丽一副很高兴的模样:“菁菁说今天她高兴,打算请我们宿舍到外边去吃饭。”
“哎呀,还这样客气啊!”杨宁馨夸张的叫了一句:“那好啊,刚刚好可以打牙祭了。”
钱文文听说徐菁菁请吃晚饭,有些犹豫:“我还得摆摊呐。”
“你啊,真是钻进了钱眼里边。”杨宁馨又好气又好笑,钱文文可真是比她更财迷,就连一个晚餐时间都不肯放过。
但是转念一想,可能是因为想跟何家良一起多呆会儿吧,舍不得呢。
“要不是……”杨宁馨给她出馊主意:“你去请何老师一块儿来吃饭。”
钱文文的脸红了:“说啥呢,我们宿舍吃饭,喊何老师干嘛。”
“何老师是咱们班主任啊,他理应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现在我们宿舍和睦相处,请他去做个见证,这样不行吗?”杨宁馨瞥了一眼戴着耳机在看书的何家良:“你真不请他就算了,把摊位托付给他,帮你看着点。”
钱文文思前想后的,脸上一阵阵发红,想来想去,她还是没勇气向何家良提出邀约:“算了算了,今天晚上不出摊了。”
毕竟是宿舍的集体行动,怎么能为了挣钱就不重视同学感情呢?
晚餐定在复旦大学校门外的一家小餐馆,几个女生坐了一张桌子,点了六个菜。
“每人要吃完一个菜啊,别浪费,这可是徐菁菁同学的一片心意。”
钱文文做了个简单的号召,大家都笑了起来:“放心吧,六个菜还是可以解决的,你一个人能吃掉一份半呢。”
“你们吃不完我来兜底嘛。”钱文文哈哈一笑,爽朗大方。
徐菁菁和杜小娇有些羡慕的看着钱文文,这时候感觉陕西妹子的开朗大方,不是她们俩能比得上的。
“今天我请大家吃饭,主要是想赔个不是,这一年多来因为我的小气……”徐菁菁有些不好意思,抿着嘴说不下去。
这一年来宿舍里的气氛真的是有些难堪,主要是因为她和杜小娇不合群,现在回想着实在是不应该。
“也有我的原因。”杜小娇也抢着说话,说出这句话心里头舒服多了:“我向大家道歉,我不应该搞小团体,拉帮结派,弄得宿舍里大家都不高兴。”
温如玉惊奇的看了徐菁菁一眼,没想到她怎么忽然就转过弯来了。
“现在都没事了,大家都是好舍友好同学。”
钱文文代替外地人接受了道歉:“我们也有责任,你们不理睬我们,我们就不理睬你们了,这局面是咱们一起造成的,应该互相赔不是,对不对?”
“对的对的,我们自己也要反省。”
这话说开了就好,原本的那份不好意思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六个年轻人相互对望,脸上漾起了开心的笑容。
“为我们宿舍的和好而干杯!”
举起茶盏,学着电影里的情节,杯子轻轻一敲,过去的不快荡然无存。
几个人在外边吃过饭赶回宿舍,已经是六点多了,离晚自习只有二十来分钟,宿舍小阿姨冲着钱文文笑眯眯:“侬那个何老师帮你把摊位收了,东西都放在这里呢。”
“啊?”钱文文忽然意识到,难怪自己走过来的时候觉得有些不对劲,何家良的摊位和她的摊位全部没看到了,原来是这样一回事。
走进宿管小阿姨的房间,衣架什么的放得整整齐齐,温玉茹和杨宁馨抬起一个衣架,杜小娇徐菁菁帮着钱文文打包收拾衣裳,卢娟丽背着一个大塑料袋往一零三走。
宿管小阿姨看了看几个人,心里头奇怪,一零三今天怎么了,忽然间气氛变得很融洽,分工合作有条不紊,而且还有说有笑的——以前上海姑娘和外地小姑娘有些不对付,都僵了一年多了,怎么就好了?
唉,这小姑娘的友谊啊,说没就没,说回来就回来,宿管小阿姨看着几个人的背影,深有感触。
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在地上捡桂花的时候好像还在眼前,眨眼之间就到了元旦。
大学里只要到了元旦,这就离放寒假的日子不远了,元旦假期以后进入考试月,复习迎考一两周,考试为期一周左右,考完就能放寒假。
只不过对于邱成才和杨宁馨来说,他们的寒假很短。
杨宁馨加入了生物遗传研究所的课题组以后,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寒假的时间会很短,她也并不特别在乎——反正七浦路还有服装店在开着门呢,总得等到腊月二十七八才能回家。
她打电话告知了家里,自己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留在上海科研所里奋斗,家里人虽然都很想早些见到她,但听说她是在做大事,全都鼓励她好好工作,特别是杨国平,老人家很爱国,听说是为中国的科研要晚些回来,老人家慷慨激昂:“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你努力研究,别让外国人看轻了咱们中国人!”